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人如果被欲望所牵制,就会被欲望所伤害

【原文】老子曰:夫人从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国则乱,以治身则秽1。故不闻道者,无以反其性,不通物者,不能清静。原人之性无邪秽,久湛2于物即易,易而忘其本,即合于其若性。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遗物反己。是故,圣人不以智役物,不以欲滑和,其为乐不忻忻3,其于忧不惋惋4;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倾。故听善言便计5,虽愚者知说之;称圣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少。所以然者:牵于物而系于俗。

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清静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祖6也;三者行则沦于无形。无形者,一之谓也。一者,无心合于天下也。布德不既7,用之不勤8,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于无,实生于虚。

音之数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数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色之数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定矣;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故一之理,施于四海;一之嘏9,察于天地。其全也,敦10兮其若朴;其散也,浑兮其若浊。浊而徐清,沖11而徐盈,澹12然若大海,泛13兮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

【译文】老子说:人如果随从欲望就会失去本性,行动就不会端正,以此治国那么国家就会混乱,以此修身那么身体就会肮脏、污浊。所以没有听说过道路的人,无法返回自己的本性,不能通达万物的人,不能得到清静。本来人的本性没有邪恶污秽,但长久浸渍于万物就会改变,改变了就会失去本性,就会去符合物性。水的本性是想清静,但沙石使它污秽;人的本性是想平和,但爱好及欲望会来伤害,唯有圣人能够遗弃万物而返回本性。因此,圣人不以智慧役使万物,不以欲望扰乱平和,他有乐事而不喜悦,有忧愁而不叹息;因此,圣人居高而不危险,居安而不会倾覆。所以听到善良的语言便会关心,虽然是愚昧的人也知道这样说;称颂圣人的规律崇尚其行为,虽然不贤的人也知道羡慕。但说的人多,而运用的人少;羡慕的人多,而行为的人少。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因为人们都是牵挂于物而挂系于世俗。

所以说:我们无所作为而民众自然会变化,我们没有欲望而民众自然会富裕,我们喜好清静而民众自然会端正,我们没有欲望而民众自然会纯朴。所谓的清静,是规律的来到;所谓的柔弱,是道路的使用;所谓的虚无恬淡愉悦,是万物的本源;清静、柔弱、虚无恬愉这三样并行就会进入无形的境界。所谓的无形,就是统一的称谓。所谓的统一,就是不用心也能合于天下之道。道散布规律不会完毕,怎么使用也不会劳累,看它而看不见,听它而听不到,虽然无形却能生成有形的万物,虽然无声而能生成五音鸣响,虽然无味而五味能够形成,虽然无色而五色能够形成,所以这就是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的道路,实际存在的东西生于虚无的道路。

声音的数不过只有五种,但五音的变化,却听不完;味道的数不过只有五种,但五味的变化,却尝不完;颜色的数不过只有五种,但五色的变化,却看不完。所谓的声音,宫音确立而五音就形成了;所谓的味道,甜味确立而五味就能确定;所谓的颜色,白色确立而五色就能形成;所谓的道路,一旦确立而万物就产生了。所以统一的道理,可以施行于四海;统一的广大,可以明察天地。道路全面,治理邦国就象淳厚朴实;道路分散,混然一体就象江河浊流;浊流会缓慢澄清,虚空会缓慢满盈,淡然有如大海,飘浮有如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

【说明】本节仍是在论述道路,只要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能够时时刻刻返回本性,就能够确立自己的行为方式,就能够不被欲望所牵制。人如果被欲望所牵制,就会被欲望所伤害。因为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就如五音的变化,永远也不会有完结;就如五味的变化、五色的变化,都永远没有完结。追求永无完结的欲望,必然会受到伤害。所以,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自然而然会减少欲望;如果还没有明确的人生道路,那么就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以免受到伤害。

——————————————————

【注释】1.秽:(huì卉)肮脏、污浊。《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且天之有彗,以除秽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玉篇》:“秽,不净也。”《资治通鉴》:“除残去秽。”

2.湛:(zhàn)浸渍。《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墨子·非命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

3.忻:(xīn)同“欣”。喜悦。《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为妻之道,使其众妾皆得欢忻于其夫,谓之不嫉。”

4.惋:(wǎn)怨恨,叹惜。《文子·道原》:“其为乐不忻忻,其于忧不惋惋。”曹操《善哉行》:“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5.计:(jì季)《周礼·太宰》:“以六计弊群吏之治。”《管子·法法》:“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管子·白心》:“原始计实,本其所生。”《资治通鉴》:“主逼畏不敢计。”这里用为关心之意。

6.祖:(zǔ组)初,开始。亦指事物的本源。《管子·势》:“大明之祖,可以代天。”《庄子·天地》:“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庄子·山木》:“浮游乎万物之祖。”

7.既:(jì计)《左传·宣公十二年》:“董泽之蒲可胜既乎。”《老子·三十五章》:“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八十一章》:“既以与人,己愈多。”《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谷梁传》:“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庄子·应帝王》:“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国语·周语》:“薮泽肆既。”《史记·周本纪》:“周既不祀。”这里用为完毕、完了之意。

8.勤:(qín)《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穑。”《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论语·微子》:“四体不勤。”《礼记·玉藻》:“勤者,有事则收之。”《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说文》:“勤,劳也。”这里用为劳累、劳苦之意。

9.嘏:(gǔ古)大。《文子·道原》:“一之嘏,察于天地。”杨慎《江祀记》:“惟命天子,不爱牲玉,礼仪具备,神降嘏福。”

10.敦:(dūn)《易·艮·上九》:“敦艮,吉。”《诗·邶风·北门》:“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豳风·东山》:“敦彼独宿,亦在车下。”《诗·大雅·常武》:“铺敦淮濆,仍执丑虏。”《诗·周颂·有客》:“有萋有且,敦琢其旅。”《管子·君臣上》:“上惠其道,下敦其业,上下相希。”《老子·十五章》:“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荀子·荣辱》:“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11.沖:(chōng)通“冲”,又通“盅”。《老子·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俞樾平议:“盅训虚,与盈正相对。作沖者,假字也。”《文子·道原》:“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沖而徐盈。”《玉篇·水部》:“沖,沖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水部》:“沖,凡用沖虚字者,皆盅之假借。”这里用为空虚之意。

12.澹:(dàn)《管子·山权数》:“国用相靡而足,相揲而澹。”《老子·二十章》:“我独澹兮,其未兆。”《庄子·天下》:“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荀子·王制》:“物不能澹,则必争。”汉贾谊《鹏乌赋》:“澹乎若深渊之静。”这里用为淡泊、恬静、安定之意。

13.泛:(fàn)《诗·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汎其流。”《诗·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国语·晋语》:“泛舟于河。”《周礼·酒正》;“一曰泛齐。”《说文》:“泛,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这里用为漂浮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第12章 为腹不为目 原文和翻译
感悟第十二章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老子美学:“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清静经》 白话注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