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哀郢

 

【原文】1天之不纯2命兮,何百姓之震愆3?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4江夏5以流亡。出国门6而轸7怀兮,甲之鼂8吾以行。

【译文】光明之天不专一于美善之命兮,为何使百姓震动而有过失?民众离散而互相失去兮,仲春时节还要迁徙。离开故乡而去到远方兮,沿长江夏水而流亡。出郢都城门而悲痛兮,甲日之清晨我就启程。

【说明】所谓“哀郢”,就是悲哀郢城。屈原被流放,即将离开楚国都城郢城,其心中之悲痛难以言说,故赋诗以纪之。

——————————————————

【注释】1.皇:(huáng)即“煌”的古字。《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诗·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诗·周颂·雍》:“假哉皇考,绥予孝子。”《管子·兵法》:“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荀子·赋》:“皇天隆物,以示下民。”《说文》:“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这里用为光明,“大”之意。

2.纯:(chún)《书·文侯之命》:“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诗·大雅·卷阿》:“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诗·周颂·维天之命》:“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论语·八佾》:“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子罕》:“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礼记·郊特牲》:“贵纯之道也。”《方言·十三》:“纯,文也。纯,好也。”这里用为美、善之意。

3.愆:(qian)《书·伊训》:“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诗·小雅·伐木》:“民之失德,乾餱以愆。”《诗·大雅·抑》:“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左传·哀公十六年》:“失所为愆。”《论语·季氏》:“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荀子·正名》:“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说文》:“愆,过也。”这里用为过失、毛病、罪过之意。

4.遵:(zūn)《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诗·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管子·轻重乙》:“游客蓄商之所道,财物之所遵。”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说文》:“遵,循也。”这里用为顺着、沿着之意。

5.夏:古水名。由长江分流而出,注入汉水,今已堙没。夏水之口,约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南。《荀子·解蔽》:“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

6.国门:这里是指国都、京城之意。郢(Yǐng),即是楚国都城。

7.轸:(zhěn)悲痛。《楚辞·九章·惜诵》:“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8.鼌:(zhāo)古通“朝”。早晨。《楚辞·九歌·湘君》:“鼂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楚辞·九章·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汉书·严助传》:“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鼌不及夕。”

 

【原文】发郢都而去闾1兮,怊2荒忽3其焉极?楫4齐扬以容56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7而太息8兮,涕淫淫9其若霰10。过夏首11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1213而伤怀兮,眇14不知其所蹠15。顺风波以从流兮,焉16洋洋17而为客。凌阳侯18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19?心絓20结而不解兮,思蹇21产而不释。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22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23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24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25之遗风。当26陵阳之焉至兮,淼27南渡之焉如28?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30

【译文】自郢城出发而离开里巷大门兮,为何会这样悲痛恍惚?船桨齐扬以缓慢随从兮,悲哀再也不能见到君。遥望长长的楸树而叹息兮,涕泪浸渍就像那雪珠纷纷。过夏水之江口而向西漂浮兮,回顾龙门而不见。心中牵挂美女而伤怀兮,路途高远不知哪里能落脚。顺从风波以随从流水兮,于是飘浮为过客。波浪神为之泛滥兮,恍惚翱翔又停泊。心中挂碍纠结而不解兮,思绪曲折而不能释怀。将要驾船顺流而下兮,上溯洞庭而下长江。离开古人之所居兮,如今逍遥而来东夷。反而是灵魂欲归西兮,为何须臾之间而忘返?背靠夏浦而思念西方兮,哀伤故都日渐遥远。登上沙洲而远望兮,姑且舒缓我忧伤之心。哀怜荆楚大地曾平安欢乐兮,悲叹长江独特之遗风。在陵阳后又往何处去兮,南渡浩淼大水后又将去哪里?不知大厦已为废丘兮,谁能料想两个东门可会荒芜?

【说明】这是屈原离开楚国都城郢城后对自己心情的描写,普通人们离开故乡都要感叹,何况屈原是被迫离开呢?越往东走,他越是想念地处西边的郢城,这种思乡之情刻骨铭心。

——————————————————

【注释】1.闾:(lǘ驴)《书·武成》:“封比干墓,式商容闾。”《管子·立政》:“审闾闬,慎筦键,筦藏于里尉。”《公羊传》:“二大夫出,相与踦闾而语。”《庄子·让王》:“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而自饭牛。”《韩非子·扬榷》:“木枝扶疏,将塞公闾。”《吕氏春秋·仲夏》:“门闾无关。”《说文》:“闾,里门也。”张衡《西京赋》:“便旋闾阎。”《汉书·陈胜传》:“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这里用为里巷的大门之意。

2.怊:(chāo)《庄子·天地》:“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说文新附》:“怊,悲也。”这里用为悲痛之意。

3.荒:(huāng)古通“恍”。《管子·水地》:“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荒忽:恍惚也。

4.楫:(jí辑)《诗·卫风·竹竿》:“桧楫桧舟。”《楚辞·哀郢》:“楫齐扬以容与兮。”《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说文》:“楫,舟擢也。”这里用为船桨之意。

5.容:(róng)《楚辞·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荀子·不苟》:“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韩非子·南面》:“狎习于乱而容于治,故郑人不能归。”本意为从容不迫之意,这里延伸为缓慢之意。

6.与:(yǔ雨)《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荀子·强国》:“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韩非子·主道》:“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这里用为随从、随着之意。

7.楸:(qiū丘)落叶乔木,干高叶大,夏天开黄绿色细花,木材质地致密,可做器具。《楚辞·哀郢》:“望长楸而太息兮。”《说文》:“揪,梓也。”

8.太息:即“叹气”。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回。”

9.淫:(yín)浸淫,浸渍。《周礼》:“谏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考工记·匠人》:“善防者水淫之。”《文子·十守》:“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淮南子·览冥》:“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说文》:“淫,侵淫随理也。”

10.霰:(xiàn)亦称“雹”。《诗·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白居易《秦中吟》:“夜深烟火灭,霰雪落纷纷。”这里用为雪珠之意。

11.夏首:夏水之口,约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南。《荀子·解蔽》:“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

12.婵:(chán)《楚辞·离骚》:“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楚辞·九章·哀郢》:“心婵媛而伤怀兮。”这里用为牵连、相连之意。

13.媛:(yuán)《楚辞·离骚》:“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尔雅》:“美女为媛。”《说文》:“媛,美女也,人所援也。从女,从爰,爰,于也。”这里用为美女之意。

14.眇:(miǎo)古同“渺”。《管子·内业》:“是故卒乎其如可与索,眇眇乎其如穷无所。”《庄子·庚桑楚》:“不厌深眇而已矣。”《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这里用为高远之意。

15.蹠:(zhí直)指脚上的蹠骨,意为落脚之意。

16.焉:(yān)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二陵焉。”《墨子·兼爱上》:“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列子》:“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

17.洋洋:(yáng)漂浮不定。

18.凌阳侯:古代传说中司波浪的神。

19.薄:(báo)通“泊”。《诗·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管子·宙合》:“泉逾瀷而不尽,薄承瀷而不满。”《楚辞·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楚辞·九辩》:“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楚辞·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盐铁论·刺复》:“心憧憧若涉大川,遭风而未薄。”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20.絓:(guà挂)通“挂”。《左传·成公二年》:“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韩非子·说林下》:“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徼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也。”《淮南子·兵略》:“飞鸟不动,不絓网罗。”《史记·齐太公世家》:“车絓于木而止。”《玉篇·糸部》:“絓,止也。有行碍也。”这里用为绊住、挂碍之意。

21.蹇:(jiǎn)《易·蹇·辞》:“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管子·水地》:“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尹知章注:“蹇,停也。”《楚辞·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戚。”《广雅·释诂三》:“蹇,难也。”这里用为曲折、艰难之意。

22.羌:(Qiāng)连词。表示假设、转折、并列等关系,相当于“乃”、“反而”。《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楚辞·九章·惜诵》:“吾谊先君而後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也。”《文选·王逸<鲁灵光殿赋>》:“邈希世而特出,羌琼谲而鸿纷。”《广雅·释言》:“羌,乃也。”《玉篇·羊部》:“羌,反也。”

23.浦:(pǔ普)《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战国策·秦策》:“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这里用为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之意。

24.坟:(fén)通“濆”。《书·禹贡》:“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管子·地员》:“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方言》:“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大者谓之坟。”王粲《登楼赋》:“背坟衍之广陆兮。”这里用为水边沿河的高地之意。

25.介:(jiè戒)《书·秦誓》:“如有一介臣。”《诗·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诗·大雅·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左传·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国语·吴语》:“一介嫡女。”《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介异于人臣。”《广雅》:“介,独也。”这里用为独特之意。

26.当:(dāng)在。《楚辞·九章·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杜甫《春夜喜雨》:“当春乃发生。”

27.淼:(miǎo)水大的样子。

28.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29.夏:(xià下)通“厦”。《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诗·大雅·皇矣》:“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这里用为大屋之意。

30.芜:(wú无)《管子·牧民》:“野芜旷则民乃荒,上无量则民乃妄。”《老子·五十三章》:“田甚芜,仓甚虚。”《楚辞·招魂》:“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说文·草部》:“芜,秽也。”这里用为田地荒芜之意。

 

【原文】心不怡1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2若去不信3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4侘傺5而含慼6。外承欢之汋78兮,谌910弱而难持。忠湛湛11而愿12进兮,妒被离而鄣13之。尧舜之抗14行兮,暸15杳杳而薄16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憎愠1718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1920。众踥蹀21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2223

【译文】心中不悦已长久兮,忧与愁互相连接。回郢城之路异常辽远兮,长江与夏水不可涉渡。恍惚中似乎去了而没有住宿兮,至今九年而不复还。凄惨忧郁想不通兮,艰难失意而心含悲伤。在外承欢而挹取节俭兮,相信软弱而难以持久。忠心饱满而希望进取兮,因妒嫉被离间而遭阻塞。尧舜有那高尚行为兮,光明高远而接近于天。众多谗言之人嫉妒兮,给他加上不慈爱之恶名。憎恶怨恨愤懑修美兮,却喜好那小人之傲慢与激昂。众人小步而日有进兮,修美超远跨越而远行。

【说明】离开郢城容易,可是再想回去,已经不可能了,屈原感慨万端,只能在梦中回郢城了。对于被流放,屈原确实很愤慨,但联想到尧舜,屈原又坦然了,对尧舜那样的圣人,都有人谗言嫉妒,我被人谗言诬告,又算什么呢?

——————————————————

【注释】1.怡:(yí遗)《书·金縢》:“公乃为诗以怡王。”《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礼记·内则》:“下气怡色。”《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国语》:“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说文》:“怡,和也。”这里用为形容喜悦欢乐的样子之意。

2.忽:(hū呼)古通“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文子·道原》:“忽兮怳兮,不可为象兮。”《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3.信:(xìn)《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诗·大雅·崧高》:“申伯信迈,王饯于郿。”《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左传·襄公十八年》:“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这里用为住宿两夜之意。

4.蹇:(jiǎn)《易·蹇·辞》:“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管子·水地》:“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尹知章注:“蹇,停也。”《楚辞·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戚。”《广雅·释诂三》:“蹇,难也。”这里用为曲折、艰难之意。

5.侘:(chà岔)通“诧”。侘傺(chà岔chì志):形容失意的样子。《楚辞·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楚辞·九章·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6.慼:(qi)同“戚”。《书·多方》:“有夏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易·离·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说文》:“慽,忧也。从心,从戚。今字作慼。”这里用为忧愁、悲伤之意。

7.汋:(zhuó酌)古通“酌”,挹取。《庄子·田子方》:“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

8.约:(yuē曰)《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论语·里仁》:“以约失之者鲜矣。”何晏注:“奢则骄佚招祸,俭约无忧患。”《庄子·天下》:“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成玄英疏:“以深玄为德之本根,以俭约为行之纲纪。”《荀子·不苟》:“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广雅·释言》:“约,俭也。”这里用为“节俭”之意。

9.谌:(chén)《书·君奭》:“天命不易,天难谌。”《诗·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管子·任法》:“然故谌杵习士闻识博学之人不可乱也。”《尔雅·释诂上》:“谌,信也。”《说文·言部》:“谌,诚谛也。”这里用为相信之意。

10.荏:(rěn)《诗·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诗·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缗之丝。”《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汉书·翟方进传》:“色厉内荏。”颜师古注:“应劭曰:‘荏,屈桡也。’师古曰:‘……言外色庄厉而内怀荏弱。’”这里用为怯懦、软弱、柔弱之意。

11.湛:(zhàn)《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诗·小雅·宾之初筵》:“锡尔纯嘏,子孙甚湛。”《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管子·小匡》:“高台广池,湛乐饮酒。”《老子·四章》:“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淮南子·览冥》:“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这里用为盈满、饱满之意。

12.愿:(yuàn)《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史记·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大戴礼记·官人》:“言願以为质。”这里用为愿望、希望之意。

13.鄣:(zhāng)同“障”。阻塞、阻隔。《楚辞·九章·哀郢》:“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自鄣叶。”

14.抗:(kàng)刚正不阿,高尚。《鹖冠子·能天》:“抗澄幽而思谨焉,截六际而不绞。”萧统《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

15.暸:(liáo)明亮。《楚辞·九章·哀郢》:“尧舜之抗行兮,暸杳杳而薄天。”

16.薄:(báo)通“迫”。《书·益稷》:“外薄四海。”《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诗·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诗·周颂·时迈》:“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管子·侈靡》:“薄德之君之府囊也,必因成形而论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薄而观之。”《国语·吴语》:“今会日薄矣。”《荀子·天论》:“寒暑未薄而疾。”《易·说卦》:“雷风相薄。”《楚辞·屈原·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这里用为迫近、接近之意。

17.愠:(yun)《易·夬·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文·心部》:“愠,怒也。”《玉篇·心部》:“愠,意也,怒也,恨也。”这里用于恼怒、怨恨之意。

18.惀:(lùn)愤懑。《楚辞·九章·哀郢》:“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19.忼:(hàng)傲慢。《楚辞·九章·哀郢》:“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20.慨:(kǎi)情绪激昂。《文子·十守》:“故心有所至,则神慨然在之。”

21.踥:踥蹀(qiè怯dié迭):小步行走的样子。《楚辞·九章·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22.逾:(yu)《书·武成》:“既戊午,师逾孟津。”《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管子·牧民》:“礼不逾节,义不自进。”《说文》:“逾,迈进也。”这里用为迈越之意。

23.迈:(mài)《诗·邶风·泉水》:“载脂载舝,还车言迈。”《诗·小雅·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诗·小雅·都人士》:“我不见兮,言之从迈。”《诗·大雅·崧高》:“申伯信迈,王饯于郿。”《诗·鲁颂·泮水》:“无小无大,从公子迈。”这里用为远行之意。

 

【原文】1曰:曼2余目以流观兮,冀3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译文】总的来说,伸长我的目光以环顾观看兮,盼望什么时候返回一次?鸟儿远飞还要返故乡兮,狐狸死后头必朝着故土山丘。实非我有罪而遭遗弃放逐兮,何尝有一日一夜而忘怀故乡?

【说明】屈原最后还是抱着希望,抱着侥幸心理,希望最终能回到楚国首都郢城。他用两种动物举例,鸟儿南北迁徙,最终还是要回到故乡,狐狸死后,头颅必然要朝向山丘,难道我还不如这些动物吗?

本篇《哀郢》,以离开楚国首都郢城为主线,屈原展示出自己悲愤的心情。他在流放地陵阳居九年后,在一次睡梦中梦到自己返回了郢城,醒来后即写下本篇《哀郢》,他悲哀自己离开了郢城。后人译解此篇说,在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军攻克郢城,屈原写作此篇,即是记述此事。这种说法很牵强,如果屈原真的是为郢城被秦军攻克,那么,他决不会为自己而悲愤,他定是为楚国而悲愤。再者说,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38年,到秦军攻克郢城时,他已有60余岁,为自己而悲愤的心理已大大减轻,他又怎么可能写下本篇《哀郢》呢?

——————————————————

【注释】1.乱:(luàn)乐章的尾声叫做乱。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楚辞·屈原·涉江》:“乱曰。”《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2.曼:(màn)《诗·鲁颂·閟宫》:“孔曼且硕,万民是若。”《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招魂》:“娥眉曼睩,长发曼鬋。”《庄子·天下》:“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列子·汤问》:“韩娥因曼声哀哭。”《淮南子·泛论》:“侯同曼声之歌。”《说文》:“曼,引也。”这里用为“长”之意。

3.冀:(Jì季)假借为“觊”。《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国语·鲁语》:“吾冀而朝夕修我。”《韩非子·五蠹》:“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史记·孝武纪》:“冀至珠庭焉。”这里用为希望、期望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虚、血虚、气血两虚,该如何补气血?名医陈士铎三道良方显奇功
电脑出现激活windows转到设置以激活windows怎么处理
48个偏旁部首行楷精讲
什么是赚钱,这就是赚钱刷到这篇文章你绝非偶然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城府越来越深
谨防小人暗算的21条心得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