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六.法律是维护亲情的

【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1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2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3也。”

【译文】宰我来问孔子:“与人相互亲爱的人啊,虽然你告诉我说:‘法度、法则里是含有仁的内容的’,但你会信从这个法度、法则吗?”孔子回答说:“怎么样才能算是真正的仁呢?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可以死去,但不可以陷于不仁。可以欺辱他,但不可以让他无仁。”

【说明】从古代留传下来的书籍已经不象是书籍了,那么书中记载的仁的内容也很少有人能弄清楚了。现在所盛行的是严刑峻罚,所以宰我很疑惑,法度、法则里含有仁的内容,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服从呢?也就是说,为什么现在对人民要实行严刑峻罚呢?而现在主要是严刑峻罚的法度、法则里面为什么看不到仁呢?孔子没有正面回答宰我的问题,而是要宰我好好想一想,怎么样才能算是真正的仁,真正的仁应该怎样体现。按现在的话来说,法律是不讲人情的,但法律里面有没有人情呢?“仁”是与人相互亲爱,换句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而法度、法则、法律则是根据人们的亲情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规范制度,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亲情关系的,这里面必然也就含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的关系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亲情维系着的,所以法律里面必然也含有仁的内容。而现在已经没有君子了,现在制定法度、法则的人,只能算是小人,他们只会用严刑峻罚来约束人民的行为,不会用仁义精神来使人民共同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是君子来制定法度、法则,里面肯定会含有仁的内容。

《易经》里面有一个《井》卦,就专门谈到法度、法则问题。周文王再一次强调法律、法度的透明性,以及其集纳的功能,其目的是要求从上到下,从官僚到平民,都能够懂得法律,知道法规,并一体遵守之。如果有所遮盖,则就会产生弊端,则就会有人怀疑惑虑,以至会影响法律法规的施行。所以,周文王最后提出“有孚”,就是要号召大家要有诚信,不论是上是下,是高官还是平民,只有相互诚信,法度才能得以施行,国家才能统一而强盛,事业才能成功。

——————————————————

【注释】1.井:《易·井·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谲井;羸其瓶,凶。”《广雅·释诂一》:“井,法也。”王念孙疏证:“井者,《说文》:‘刑,罚也。从刀、井,《易》曰:井法也。协,造法协业也。从井,刃声。’《越绝书·记地传》:‘井者,法也。’井训为法,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艺文类聚》引后汉李尤《井铭》曰:“井之所尚,寒泉冽清;法律取象,不概自平。多取不损,少汲不盈;执宪若斯,何有邪倾?”这里用为法度、法则之意。

2.逝:这里用为去世、死亡之意。

3.罔:(wang网)(wang网)《易·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书·益稷》:“同,日奏,罔功。”《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尔雅·释言》:“罔,无也。”《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楚辞·九章·惜诵》:“君罔谓汝何之。”这里用为“无”、“没有”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儒】《论语·里仁篇》(11)《小人读书就是为了名利》
曾氏遗训--曾国藩遗书及点评
过近无君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辩证看待“法不容情”(1)
新加坡严刑峻罚 有意思鞭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