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八章 继承和发展历史的经验

 

第十八章   继承和发展历史的经验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1乎。以王季2为父,以武王3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4大王、王季、文王之绪5,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6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7。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孔子说:“没有什么忧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一个人吧,季历是他的父亲,武王是他的儿子。他的父亲开辟道路,他的儿子又陈述了他的思想,武王继承了太王古公亶父、季历和文王的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一穿上军装就取得了天下。他自身没有失去显赫的名声,被人民尊为天的儿子,拥有了四海以内的财富,宗庙里供奉祭祀的宴席都要有他一份,子子孙孙永远保持祭祀不断。”

“武王老年的时候,授权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政治规律,追思太王古公亶父、季历,往上祭祀以前的先祖,用天子的社会行为规范。这种社会行为规范,通行到诸侯、大夫,及读书人和平常百姓。如果父亲是大夫级官员,儿子是读书人,父死埋葬按大夫的社会行为规范,祭祀按读书人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父亲是读书人,儿子是大夫级官员,父死埋葬按读书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祭祀按大夫级官员的社会行为规范。一年的守丧时期,也要通行到大夫级官员,三年的守丧期,也要通行到天子;至于给父母守丧,不分贵贱都一样。”

【说明】接着子思又举了孔子对周文王的评价。这一段是追述周文王的事迹,是从继承和发展历史的经验问题出发,并着重指出,有了承先启后的周文王的思想,有了周文王若干年辛勤治国,新政治国之策,也才有日后的武王伐殷。是周文王奠定了消灭殷商王朝的最根本的基础。

“武王老年的时候,授权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政治规律,追思太王古公亶父、季历,往上祭祀以前的先祖,用天子的社会行为规范。”这一段主要是追述周公的事迹。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曾任周国摄政王,又是被封为鲁国建国后的的第一个君主。周公的主要贡献是继承和发展了周文王的思想观念和治国策略,彻底打破了殷商王朝的“尚鬼神”思想和“王族祭祀权力”。

《简明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3版)第一章第一节:“殷王为要加强他们的种族统治,还把‘上帝’当作父亲,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因此,‘上帝’就具有至上神又兼有宗祖神的双重意义。‘上帝’既是至上神,故人人要服从上帝;而‘上帝’又是殷王族的宗祖神,因之就要服从殷王族,特别是作为王族代表的殷王的统治。”经过四百多年时间发展到商纣王,这种天命思想更成了殷商王朝统治者的有力武器。《尚书·商书·西伯戡黎》:“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史记·殷本纪》:“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然而,商纣王的天命论却吓不倒起来造反的奴隶们。《尚书·商书·微子》:“父师若曰:‘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用以容,将食无灾。’”意思是说,奴隶们有次将殷王祭祀上帝的牛、羊、猪等祭品都抢走吃光了,这些举动就表示奴隶们不再相信殷族的宗祖神了。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有知识有文化的贵族——周文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所谓的“殷族天命论”就更抱有怀疑态度。自《周易》留传下来后,这种对天命论的怀疑在整个周朝统治时期,表现得更为明显:“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尚书·周书·召诰》)。“天不可信”(《 尚书·周书·君奭》)。“天忱,尔时罔敢易法”(《尚书·周书·大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小雅·何人斯》)。“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尊沓背憎,职竞由人”(《诗·小雅·十月之交》)。“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天难忱斯,不易惟王”(《诗·大雅·大明》)。当然,作为种族国家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周文王以及周朝统治者还是在表面上承袭了殷人的天命论的,周文王不可能一下子推翻几百年留传下来的天命论思想。因此,殷商王朝的天命思想以及从天命思想所产生的礼、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在周代都得到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从只能由殷商王朝王族举行祭祀仪式,到周文王打破这种“神权专制”的制度,再到周公颁布国家法令明确每一个人都可以举行祭祀仪式,祭拜自己的祖先,这不能不说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所以孔子说过,子思又在此重提,其意义是很深远的。同时也说明,打破殷商王朝统治人民的政治规律,建立起适合人民的统治政策,亦是符合天地的规律的。因为商纣王的不在中等的需要和需求上的生活方式是违背了天地的规律的。因此,舜的所作所为、周文王的所作所为、周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维护一定的持守着中等的需要和需求上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的正确作为,也是平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正确作为。如果有更多的人这样做了,人类社会也就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了。

——————————————————

【注释】1.文王: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传说古公亶父见少子季历和昌贤德,想传位给他们,季历的两兄太伯、仲雍为让位奔于荆蛮。古公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得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臣,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鄂侯一起,任商朝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谗,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格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西伯昌晚年,周的势力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见周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

2.王季:即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是姬昌的父亲。古公卒,少子季历继位,是为公季,后周人追称王季。周国势发展,季历同商朝属下的任姓挚氏通婚,加强了与商朝的关系。商王武乙末年,季历入朝,武乙赐以土地及玉、马等物品。随后季历征伐西落鬼戎,俘获“十二翟(狄)王”。商王文丁时,季历进一步对诸戎作战,除伐燕京之戎受挫外,伐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都得胜利,使周的势力深入今山西境内。文丁(一说帝乙)封季历为牧师(即方伯)。可能是由于周的强大,引起同商朝的矛盾,季历终为商王所杀。

3.武王:文王长子伯邑考被纣所杀。文王死后,由后立的太子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即位的第二年,兴师东至孟津伐商,但因时机不够成熟,只得暂时还师。后来商王纣更加暴虐,杀比干,囚箕子,商朝矛盾急剧激化。周武王又率军东征,渡孟津,与诸侯相会,作誓声讨纣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军进至商郊,与纣兵于牧野决战。牧野之战周军全胜。纣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

4.缵:《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书·君牙》:“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诗·豳风·七月》:“载缵武功。”《诗·大雅·大明》:“于周于京,缵女维莘。”《诗·大雅·烝民》:“缵戎祖考,王躬是保。”《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土,缵禹之绪。”《说文》:“缵,继也。”这里用为继承之意。

5.绪:《书·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书·君牙》:“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诗·鲁颂·閟宫》:“缵禹之绪。”《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汤孙之绪。”这里用为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之意。

6.周公:武王死后,太子诵继立,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曾辅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将篡取王位,传播流言,武庚也谋划复国,与管、蔡结合叛周,纠集徐(在今江苏泗洪)、奄(在今山东曲阜)、薄姑(在今山东博兴东南)和熊、盈等方国部落作乱。周公奉成王命东征,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平定叛乱。武庚和管叔被诛,蔡叔被流放。为了消弭殷商残余势力叛周的隐患,周朝首先命令诸侯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邑,即周朝的东都洛邑(成周)。东都既成,遂迁曾反对周朝的“殷顽民”于此,加以控制。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今河南商丘)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这样,殷商余民遂被分割,逐渐服从于周朝的统治。

7.礼:《书·皋陶谟》:“天秩有礼。”《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王朝的第一位天子是周文王呢还是周武王呢?
周文王无忧 因为有个好儿子
他是孔子最崇拜的人,没有他,儒家就没了本源!
花花(二):七曜星君
《尚书》注译《大诰》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西周分封制,了解周王朝“封邦建国”的始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