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章 是为民分忧吗?

第三章   是为民分忧吗?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1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2不入洿3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以;鸡豚4狗彘5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6序之教,申之以孝7悌之义,颁8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9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於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大事,是很尽心力的了。河内遭遇灾荒,我就把百姓迁移到河东,而且将河东的粮食调拨一部分到河内。如果河东遭遇灾荒亦同样处理。据我观察邻国的政务,没有谁是象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人民也不见减少,我的人民也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比喻吧。咚咚的战鼓敲响了,双方的兵刃相接触了,战败的一方丢盔弃甲而逃,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多步就停步。跑了五十步的人讥笑那跑了上百步的人,您觉得如何?”

梁惠王说:“这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但同样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增多了。只要不违背农业耕作的时间,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进入池塘,鱼鳖就吃不完;砍伐树林以规定的时间,木材便可以使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使用不尽,这就是让百姓养育生者埋葬死者而无憾的事,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有五亩地的人家户,让他们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衣裳穿了。鸡鸭猪狗等家禽,不失时节地繁殖养育,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有百亩地的人家户,不要夺去他们农业耕种的时间,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郑重地开展学校教育,强调继承历史的经验和兄弟和睦的意义,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至于在路上肩挑头顶奔波劳累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整年不受饥寒,然而还不叫王道,是没有的事。

“现在猪狗吃人们的粮食而不知道检点,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人死了,却说:‘这不关我的事,是年岁不好。’这跟把人杀了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不要怪罪于年岁不好,那么天下的老百姓便会都来到您这里。”

【说明】梁惠王认为自己是为民分忧的,可是孟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举了个战争中逃跑的例子,五十步笑百步,同样是逃跑,有什么资格讥笑别人呢?也就是说,所有的统治者都不愿意自己的民众死得光光的,当有天灾人祸发生时,统治者们总要顾及一下民众,以期得到民众的拥护。但是这种顾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安居乐业问题。所以不是最佳的行为方式。所以孟子提出了“不违农时,……养生丧死无憾”的等等王道政策。

这些为民着想的政策,其实从周初以来就有的,如《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罗,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禁罝罜蔍,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国语·周语》说:“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馀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以及《论语》中孔子有许多爱民思想,这些很好的为民政策为什么没有得到发扬和传承呢?这就要从周初的大封建说起,本来分封而建立诸侯邦国是件好事,是周初统治者将自己信得过的人派出去镇守各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世袭制的弊病和陋规,后来各诸侯邦国的继承者们都将所辖之地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而既得利益不容侵犯,个人利益更不容侵犯,于是私有制就愈演愈烈,从争夺人类赖以饱腹的食物开始,到争夺财产,再到争夺可以生产财产的土地,人类的私欲失去了限度,变得荒淫而可怕。人类更失去了应该凝聚的特性,成了一盘散沙,各自为阵,顽固地坚持着所谓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所谓的优秀种族),个人利益,并且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采取了纯粹的地方保护主义,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与发展,不考虑、不在乎大自然运行的独特规律,只想自己来统治这个大地上的人类,统治大自然,作威作富,只手遮天。因此就有了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代。孟子在此时重提王道和爱民思想,重提行为方式问题,是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

【注释】1.河内:这里所指的河内,是指黄河北岸,今河南济源县一带,魏国的河东,是指今山西安邑县一带。

2.罟:(gu古)《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诗·大雅·瞻卬》:“罪罟不收,靡有夷瘳。”《诗·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贼内讧。”《管子·乘马》:“流水,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国语·鲁语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荀子·王制》:“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说文》:“罟,网也。”这里用为网的总称之意。又可引申为法网之意。

3.洿:(wu污)《左传·文公六年》:“治旧洿。”《说文》:“洿,浊水不流也。”王充《论衡》:“三代(夏商周)隘辟,厥()深洿沮也。”这里用为池塘之意。

4.豚:(tun屯)《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礼记·曲礼》:“豚曰腯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说文》:“豚,小豕也。”《方言八》:“猪其子谓之豚。”这里用为小猪之意。

5.彘:(zhi至)《礼记·月令》:“食黍与彘。”《荀子·荣辱》:“乳彘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小尔雅》:“彘,猪也。”《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6.庠:(xiang详)《尔雅·释官》:“庠序,官也。”《礼记·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说文》:“痒,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这里用指为学校之意。

7.孝:《书·太甲中》:“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这里用为能继先人之志之意。

8.颁:《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说文》:“颁,一曰鬓也。”古颁通“斑”,这里用为白头之意。

9.莩:(piao瞟)同“殍”。《广韵·小韵》:“莩,殍同。”这里用指为饿死的人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原文,译文
《孟子》导读(三)——梁惠王章句上(3)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三单元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02寡人之于国也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