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履者,礼也。乾为天在上,兑为泽在下,天上泽下,天下有泽。泽,《天工开物·乃粒·水利》:“天泽不降,则人力挽水以济。”《管子·治国》:“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而取庸矣。”此指“泽”为雨露也。但有时泽也称为湖泊、池塘、水库、内海等陆地上积水之处。天下有泽为履,履,《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商颂·长发》:“率履不越。”《尔雅·释言》:“履,礼也。”毛传:“履,礼也。”郑玄笺:“使其民循礼不得逾越。”其为礼,乃是想说明上天普降大雨,解除了大地上的旱情,人人都能得到,人人都能普沾恩泽。人们为了感谢苍天的恩泽,用行礼来祭祀天,祭祀神灵的一系列过程。

通观全卦,由于礼神祭祀仪式的举行,有智慧的君子则趁此时机,辨别上下名份,端正人民循礼的意志,以礼帝位而不疚,以主持祭祀仪式为契机,进而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在商朝,商王对全国的统治是神权统治以及血族统治,只有商王有祭祀上天和各种自然神以及祖先的权力,下面各诸侯方国的君主都没有权力祭祀,要祭祀也要等商王祭祀时才能参与配祭。因为当时社会结构的立体是大小宗族或家庭组织,其主导形态则在于其宗教信仰,因此统治者要想维持其统治体系,就必须握有宗教祭祀权,才能保证其权力运作和下层社会凝聚不散。而本卦所描述的这次祭祀,是周文王私自举行的一次向西方白虎七宿祭天祭雨仪式,这也是说明周文王已决心打破商纣王的神权统治,进而达到推翻商王朝和统治人民的目的。

 

【辞】履12,尾3,不咥4人,亨。

【译文】向西方白虎七宿祭祀,在西边疆域,并不笑人,是亨通的。

【说明】《乾》卦是观察东方苍龙七宿,《坤》卦是观察南方朱雀七宿,本卦不提观察,而提出“履”,即礼,说明周文王还是比较了解西方白虎七宿,同时也有可能是西方白虎七宿都发生变化,所以周文王才要举行祭祀仪式。举行祭祀仪式在哪里呢?尾,即西边疆界。举行这样的祭祀仪式,当然是瞒着商纣王的,不能让他知道。虽然我们对于举行祭祀仪式不懂,但这并不笑人,我们可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弄懂。

 

【初九】素5履,往,无咎。

【译文】以才织好的本色的布帛来献礼,可往,不会有错误。

【说明】《马王堆汉墓帛书·易·履》中:“素”为“错”,错履:错,素,旁纽,叠韵,通“措”,措,置也。为筹措布置祭祀献礼之意。天降泽雨,人们即开始了忙于准备祭祀之事,可见是干旱了很久。在当时(夏商)的农业社会,水利灌溉系统很差,天一干旱,植物就枯萎了,收成无望,就会面临饥荒。因此,人们对求雨、拜雨的祭祀仪式就很隆重。所以,天一降泽雨,人们就开始了拜祭的准备。在古人的观念中,西方属金,金生水,所以要祭祀西方白虎七宿,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九二】履道坦坦6,幽7人贞,吉。

【译文】对上天献礼的道路是安定而宽松的,即使是被囚禁之人也应参加祭祀,贞问,这样才是吉祥的。

【说明】礼神之道为诚唯大,人人平等。当然不包括奴隶。在夏商时期,奴隶被称为“众、牧竖、臣、妾、仆、奚、奴”,从来不称他们为人,凡描写“人”的,即说明他们是自由民。幽人当是指自由民或是公侯贵族,他们只是被幽禁,而不是被关押;既然对上天献礼的道路是宽松而宽容的,所以他们应有权参加祭祀献礼及问蓍,从而获得赦免。

 

【六三】眇8能视,跛9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10人为11于大12

【译文】眼睛有毛病的还能看见的;腿上有残疾也能参加的人,也到西方疆域,参加了祭祀西方白虎七宿仪式;这引起了人们的轰堂大笑,很不好。这时舞蹈之人出场跳舞,吸引住众人,帮助了主持祭祀之人解除了当时的困难处境。

【说明】六三爻是继九二爻的“幽人”之后,身有残疾之人也来参加祭祀,并献礼;引起了人们的大笑。可见,在祭祀仪式中,形象不好的人是不能参加的。但是他们有一片虔诚之心,所以,笑人者为凶,嘲笑他们不好。虽然他们是略带残疾之人,但他们能来献礼,足见他们亦是勇敢之人。是应成为本部落、本邑、本邦的一分子。从本爻亦可见到当时祭祀仪式的不正规;正因为这种情形的经常发生,才有“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的《象传》言辞,才会有祭祀领导人的产生。

 

【九四】履虎,尾,愬愬13,终吉。

【译文】眇、跛之人还是到西边疆界去参加了祭祀仪式,跪下向上天低声倾诉,最后终于获得吉祥。

【说明】九四是在六三舞蹈之后,眇跛之人还是得到允准参与西方白虎七宿的祭祀仪式,经过主持之人——大君,及眇、跛之人的告、诉,最终获得吉祥。这说明,尽管不是正规祭祀,可还是能感动上天的,关键是要诚心,正心诚意。

 

【九五】夬14履,贞,厉15

【译文】决定恢复正常的祭祀仪式,问蓍,得危险之断。

【说明】本爻紧接九四,其时秩序尚未恢复正常,参加祭祀的人们还在为眇、跛之人参加祭祀仪式而戏笑、指点,七嘴八舌地,所以决定马上开始是不对的,还是要等到秩序安静后才可开始。

 

【上九】视16履,考1718其旋19,元吉。

【译文】重新观察整个祭祀过程,并问祯祥于斗星之旋,得元吉之断,以从初始开始为吉。

【说明】九五决而厉,不得巳,主持人只好重新审视祭祀仪式的整个过程,一边整顿秩序,一边重新择时,观察北斗七星的动向,而决定重新开始祭祀仪式。全卦到此为止,至于重新开始的祭祀,也就再用不着详细描述了。古人对祭祀的时间是很讲究的,对时间的掌握则是全靠日光及北斗星的位置,因此,要考其旋。所以,只有重新开始才为吉祥。

 

【象】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译文】天在上,泽在下,因此要祭祀献礼。有文化道德修养的人应在这时辨别上下名份及尊卑秩序,以端正百姓循礼的意志。

【说明】利用祭祀献礼的集会,表现自己与神灵的交通能力,以拢络民心,统一民志,分辨民类,这就是氏族部落首领取得统治人民权力的大好时机。当然,这也是对商王朝神权统治的反抗,然而,这实际上却标志着广大人民群众再也不相信、不迷信“神”了。“神”是商王族用来统治人民,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虽然当时还是奴隶制封建社会,然而,自夏朝以来,劳动人民就在观测天象,以天气变化来指导农业生产了。在长期的对天象的观测中,人民积累了大量的天文学知识,到商末时期,周文王终于公开提出天的变化规律,人民就此不再迷信神、迷信天了。

 

【彖】履,柔履刚也。说20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21位而不疚,光明也。

【译文】举行祭祀献礼,柔弱的人类要敬礼于刚强的天,喜悦而响应于天,所以献礼于西方白虎七宿,并在西方边界上,而不嘲笑,是亨通的。刚阳而中正,礼天之位而不疚愧,是心胸也和天地一样光明。

【说明】初次举办祭天仪式,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做到礼天之位而不疚愧,心胸也和天地一样光明,那么,无论敬献的是什么礼物,也是亨通的。这是彖传作者对周文王举办祭祀仪式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也就是对承认天、地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认可和肯定。

 

【全卦总要】

本卦亦是紧接小畜卦,在接连几卦阐述了水的特性后,周文王提出了对雨的祭祀仪式问题。举行求雨的祭祀仪式,首先要祭祀西方白虎七宿,除了利用祭祀献礼的集会,表现自己与神灵的交通能力,以拢络民心,统一民志,分辨民类的作用之外,更深层表达的是一种人民渴望自由的心理。在当时,只有商王有祭祀的权力,商代上帝的神性,有较大权威,为管理下国和自然的主宰,具有超自然的色彩。其神性作用范围遍及整个商国,是商王朝统治阶级政权利益的直接保护神。通过对甲骨文的考古研究,我们知道殷商时期凡是雨、雪、雷电的发生,人们都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明人类对雨水的需求的渴望和对上天降雨的感谢。因此,各诸侯国君主们也只有在商王祭祀时参与配祭,更遑论普通的人民百姓是没有权力参与和主持祭祀仪式的了。然而,利用祭祀献礼的集会,表现自己与神灵的交通能力,就是获得统治权力的大好机会;因此,为使自己邦国的人民服从自己,各诸侯国的君主们无不觊觎着这种机会和权力。商王朝逐步扩大,诸侯国也逐渐增多,商王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诸侯国的事情;所以,某些祭祀的权力也就逐渐落入到各诸侯国的君主们的手里。尽管如此,各诸侯国的君主们仍然愿意自己有独立的祭祀权力。因为,自己主持祭祀仪式,除了表明自己对天地、对神灵、对自己祖先的崇敬外,还能表明自己能与神灵沟通,能与天地沟通,能与逝去的祖先沟通;从而也表明自己高人一等,能成为统治人民的人。所以,逐步争取到主持祭祀的权力,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自由。

卦中六爻,分别陈述了“礼”之情状,初九爻之“素履”,为刚织好,未染色的本色布帛,是祭祀的最佳用品。九二爻则说明祭祀的宽容,被囚之人亦可参加,并问蓍;六三爻则描写了一眇一跛之人也参加祭祀仪式,遭到大家的嘲笑;九四爻继续描写眇、跛之人不管大家的嘲笑,仍然参与祭祀仪式,并向神灵倾诉;此举说明了他们尽管是有残疾之人,但他们也是有权利的。九五爻是想决定开始,但没有开始;上九爻则是通观局势,另选日期重新开始的描述。

本卦通过对这次祭祀仪式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周文王想要争取独立自由的表达。被囚禁的人,眼睛有毛病的人,脚跛的人,都可以来参与祭祀仪式,因为周文王本身就是曾经被囚禁的,失去自由的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对“上帝”产生怀疑的人。他之所以要争取到独立的祭祀权力,并不是因为他更相信“神”,更相信“上帝”,而是因为他想要了解“神”、了解“上帝”。因为只有彻底了解了神和上帝,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于这个世间,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在保护着商王朝。

周文王在前面几卦中,已阐述了他对天、地、大自然客观规律的看法,越是研究天、地、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他就越对商王的“上帝”产生怀疑,就越来越不相信商王的“神灵和上帝”。

——————————————————

【注释】1.履:《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易·归妹·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商颂·长发》:“率履不越。”毛传:“履,礼也。”郑玄笺:“使其民循礼不得逾越。”《尔雅·释言》:“履,礼也。”这里用为“祭祀仪式之礼”之意。

2.虎:西方白虎七宿的简称。西方白虎七宿有星七颗。

见高鲁《星象统笺》

3.尾:《易·遁·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诗·豳风·鸱鴞》:“予羽谯谯,予尾翛翛。”《国语·楚语上》:“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列子·汤问》:“箕畚运於渤海之尾。”这里用指为国家的边际、边界之意。

4.咥:(xi系)《诗·卫风·氓》:“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毛传:“咥咥然笑。”《说文·口部》:“咥,大笑也。”这里用为“嘻笑”之意。

5.素:《礼记·杂记下》:“纯以素,训以五彩。”孔颖达疏:“素,谓生帛。”《说文·素部》:“素,白致缯也。”《小尔雅·广服》:“缟之簏者曰素。”这里用指为“本色的布帛”之意。

6.坦:《管子·幼官》:“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文·土部》:“坦,安也。”《玉篇·土部》:“坦,宽貌。”这里用为“安、宽”之意。

7.幽:《易·归妹·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管子·君臣下》:“郁令而不出者,幽其君者也。”《荀子·王霸》:“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扬惊注:“幽,囚也。”《荀子·王霸》:“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吕氏春秋·骄恣》:“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这里用为“囚禁”之意。幽人当是指自由民或是公侯贵族,他们只是被幽禁,而不是被关押。

8.眇:《易·归妹·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说文·目部》:“眇,一目小也。”《释名·释疾病》:“目医隐急为眇。眇,小也。”《正字通·目部》:“眇,目偏小不盲亦曰眇。”这里用指为眼睛有毛病之人。

9.跛:《说文·足部》:“跛,行不正也。”这里用指为腿脚有残疾之人。

10.武:《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诗·小雅·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遑朝矣。”《礼记·乐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郑玄注:“武,谓周舞也。”《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吕氏春秋·大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这里用指为舞,古武、舞通。武人,在祭祀仪式上舞蹈之人。

11.为:(wei胃)《易·益·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诗·大雅·凫鹭》:“公尸燕饮,福禄来为。”郑玄笺:“为,尤助也。”《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檀,为刘氏左檀。’军中皆左檀为刘氏。”《广韵·寘韵》:“为,助也。”这里用指为佑助、帮助之意。

12.大君:夏商周时代对统治者的称呼,这里专指主持祭祀之人。

13.愬:(su诉)《诗·邶风·柏舟》:“薄言往诉,逄彼之怒。”朱熹注:“朔,告也。”《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韩非子·备内》:“是以其民绝望,无所告愬。”《说文·言部》:“诉,告也。愬,诉或从朔、心。”这里用为倾诉之意。

14.夬:(guai怪)《易·夬·辞》:“夬,扬于王庭,字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说文解字》:“夬,分决也,从又。”《释名•释言语》:“夬,决也。有所破坏决裂之于始终也。”这里用为“决断”之意。

15.厉:《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诗·大雅·瞻卬》:“降此大厉。”《玉篇·厂部》:“厉,危也。”这里用指倾危,危险之意。

16.视:《诗·商颂·长发》:“遂视既发,相土烈烈。”《论浯·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国语·周语中》:“司空视涂,司寇诘奸。”徐元诰集解:“视,犹察也。”《释名·释姿容》:“视,是也,察其是非也。”这里用为“视察、观察”之意。

17.考:《书·大诰》:“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诗·秦风·终南》:“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管子·戒》:“内不考孝弟,外不正忠信。”《韩非子·扬榷》:“其事不当,下考其常。”《广雅·释诂二》:“考,问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卜征考祥,终然允淑。”李善注引薛综曰:“考,问也。”这里用为询问之意。

18.祥:《诗·大雅·瞻卬》:“不吊不祥,威仪不类。”《诗·商颂·长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周礼·春官·胝侵》:“以观妖祥,辨吉凶。”郑玄注:“妖祥,善恶之徵。”贾公彦疏:“祥是善之徵,妖是恶之徵。”这里用为“吉善”之意。

19.旋: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二颗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司马贞索引:“《春秋运斗枢》云:‘斗,第一天枢,第二旋’。”这里专指星名。

20.涚:(yue悦)《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21.帝:《易·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亨于上帝,吉。”《公羊传·宣公三年》:“市牲不吉。”何休注:“帝,皇天大帝,在北辰之中,主总领天地五帝群神也。”《字汇·巾部》:“帝,上帝,天之神也。”在卜辞中,对上天的称呼,只称“帝”或称“上帝”。帝字在卜辞中形作“■”,周代金文也和这差不多,都象花蒂的形状;故王国维曰:“帝者蒂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帝之兴,必在渔猎牧畜巳进展于农业种植以后。盖其所崇祀之生殖,巳由人身或动物性之扬而转化为植物。古人故不知有所谓雄雌蕊,然观花落蒂存,蒂熟而为果,果多硕大无朋,人畜多赖之以为生,果复含子,子之一粒复可化而百亿万无穷之子孙,所谓‘桦桦鄂不’,所谓‘绵绵瓜瓞’,天下之神奇,更无过于此者矣,此必至神者之所寄。故宇宙主真宰,即以帝为尊号也。人王乃天帝之替代,而帝号遂通摄天人矣。”据《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所研究,在夏商周三朝,君王都没有称帝者,有帝字称呼的只有殷之帝乙、帝辛,但他们都称为王,他们以下的称为公、伯、侯、子、男。只有在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始称“始皇帝”;至秦汉以下,君王也都称帝了。因此,在周文王时,或在春秋时代,本“彖传”是不会对人间君王称“帝”的。“帝”是对“上天”的称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壮
上升的智慧——解读《易经升卦》
《渐》《归妹》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九)
《诗经》第二百七十四篇《维清》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