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天地是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根本

3、天地是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根本

【原文】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郊1止乎天子,而社2止于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别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宜小者小也。故有天下者,事十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大飨3,尚玄45,俎6生鱼,先大羹7,贵食饮之本也。飨,尚玄尊而用酒醴,先黍稷而饭稻梁;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故尊之尚玄酒也,俎之尚生鱼也,豆8之先大羹也,一也。利爵9之不醮10也,成事之俎不尝也,三臭11之不食也,一也。大昏12之未发齐13也,太庙之未入尸也,始卒之未小敛也,一也。

大路之素未集也,郊之麻絻也,丧服之先散麻也,一也。三年之丧,哭之不文也,《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县一钟,尚拊之膈,朱弦而通越也,一也。

【译文】社会行为规范有三个根本,所谓的天地,是生存的根本;所谓的先祖,是人类的根本;所谓的君主老师,是治理的根本。没有天地,我们怎么生存?没有先祖,我们从哪里出来?没有君主老师,怎么进行治理?这三个根本缺失一个方面,就不能使人民得到安宁。所以社会行为规范,对上要祭祀天,对下要祭祀地,要尊重祖先而崇尚君主老师,这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三个根本。所以君王把建立国家的先祖与天同祭,诸侯不敢毁坏这种规范,大夫们、读书人就有自己一脉相承的祖宗,就可以区别尊贵的开始。有了尊贵的开始,就是后代得到的根本。郊祭只能是天子举行,而社祭只能是诸侯,道祭可以是读书人和大夫们,这就是区别尊贵的人才能祭祀尊贵的、卑贱的人祭祀卑贱的、该大的就大、该小的就小的道理。所以拥有天下的君王可以祭祀七代祖先,拥有一个国家的人可以祭祀五代祖先,拥有五十里封地的人可以祭祀三代祖先,拥有三十里封地的人可以祭祀两代祖先,凭双手自食其力的人不可以建立宗庙,这就是用来区别功业大的流传给后人的恩泽就深广、功业小的留传给后人的恩泽就狭小之意。

在大的祭祀先王和鬼神的宴席上,要供上黑红色的酒器,用四脚方形盘盛上生鱼,首先要献上不加调昧料的肉汤,以此表示尊重饮食的根本。一般的祭祀先王和鬼神的宴席上,供上黑红色的酒器而用甜酒,先上黍、稷等杂粮而后再上稻粮做的米饭;祭祀仪式上,供上不加调昧料的肉汤并各种美昧食品;这是尊重饮食的根本又方便祭祀者食用。尊重根本就称之为文明,方便实用就称之为有理,两者结合就形成文明,以此归于大的统一,这就称之为最隆重的仪式。所以酒器里要供上黑红色的酒,四脚方形盘里要供上生鱼,器皿里要供上不加调昧料的肉汤,这与古代是一样的。利人献上的酒尸人不饮尽,祭祀结束后四脚方形盘里的生鱼不能尝用,三次闻气味而不吃,这与古代是一样的。婚礼还没有举行就不喝交杯酒,尸体还没有进入太庙就不举行祭祀仪式,人刚刚去世就不能举行小敛,这也与古代是一样的。

天子祭天的大车上要用素色的帘子,在郊外祭天时要带上麻布做的礼帽,穿丧服时要先系上散乱的麻带,这也与古代是一样的。三年守丧,哭泣时要没有曲折的声调,《清庙》的颂歌,一人领唱三人吟和,悬挂一口钟,献上用拊、膈演奏的音乐,把琴弦染成红色而打通瑟底的孔,这也与古代是一样的。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荀子回过头来又阐述了社会行为规范的根本问题。之所以形成许多规范行为,那是因为必须要遵守天地运行变化的规则,天有四季,循环反复,人们要生存要饮食,要避暑要御寒,必然就会形成许多规范行为,这些行为规范就是天地造成的,所以天地是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根本。所谓的先祖,是人类的根本;这个意思是说,很多很多的行为规范其实就是古人的生活、生产经验,有了这些经验,人类才逐渐走向成熟,所以重视历史的经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所谓的君主老师,是治理的根本,这个意思是说,君主老师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他们学习了掌握了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了人民的领导人,而领导人民就必须要懂得很多行为规范,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使管理有效。如果人们不听你的,那么领导和管理也就是无效的。所以君主老师是治理社会的根本。

没有天地,我们怎么生存?没有先祖,我们从哪里出来?没有君主老师,怎么进行治理?这三个根本缺失一个方面,就不能使人民得到安宁。所以社会行为规范,对上要祭祀天,对下要祭祀地,要尊重祖先而崇君主老师,这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三个根本。

荀子之所以举出祭祀仪式的例子,就是想要说明,人们的行为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才能使社会正常运转。如果人人都任意行为,那就会造成社会混乱,而混乱的社会就会使人们无法生存下去。

——————————————————

【注释】1.郊:祭祀名。《易·需·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郊。”《诗·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郊矣。”《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史记·文帝本纪》:“朕亲郊祀上帝诸神。”《六书故·土事二》:“郊,祀天于郊,故亦谓之郊。”《字汇·邑部》:“郊,祭名。冬至祀天南郊,夏至祀地北郊,故谓祀天地为郊。”这里用为在郊外举行“郊祭”之意。

2.社:《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诗·小雅·甫田》:“以社以方。”《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老子·七十八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论语·八佾》:“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非社腊之时也,奚自杀牛而祠社?”《礼记·月令·仲春》:“命民社。”《国语·鲁语上》:“故祀以为社。”《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这里用为土地神神主之意。

3.飨:(xiang响)通“享”。《诗·小雅·彤弓》:“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小雅·楚茨》:“先祖是皇,神保是飨。”《诗·周颂·我将》:“既右飨之,我其夙夜。”《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左传·哀公十五年》:“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国语·周语上》:“神飨而民听。”《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日飨国而杀贤者,何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飨,受食亦曰飨。”这里用为祭祀先王和鬼神的宴席之意。

4.玄:《书·禹贡》:“厥篚玄纤缟。”《诗·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玄载黄。”《诗·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诗·大雅·韩奕》:“玄衮赤舄,钩膺镂鍚。”《周礼·染人》:“夏纁玄。”《说文》:“黑而有亦色者为玄。”这里用为黑色,或黑色中带有红色之意。玄尊:即黑红色的酒杯。

5.尊:古同“撙”。《诗·鲁颂·閟宫》:“白牡骍刚,牺尊将将。”《周礼·大宗伯》:“辩六尊之名物。”《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尊。”《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山罍。”《仪礼·士冠礼》:“侧尊。”《说文》:“尊,酒器也。”《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这里用为酒杯、酒器之意。

6.俎:(zu阻)《诗·小雅·楚茨》:“为俎孔硕。”《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韩非子·十过》:“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山海经·海外西经》:“祭操俎。”本义为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7.大羹:古代举行祭祀仪式时所用的不加调昧料的肉汤。

8.豆: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书·武成》:“骏奔走,执豆、笾。”《诗·小雅·楚茨》:“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诗·鲁颂·閟宫》:“笾豆大房。”《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说文》:“豆,古食肉器也。”本义是指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这里用为器皿之意。

9.利爵:指“利”献上的酒。古代祭祀时用一活人代表死者接受祭祀,他被称之为“尸”,劝“尸”饮食的人即被称为“利”。

10.醮:(jiào叫)《礼记·昏义》:“父亲醮子而命之迎。”《仪礼·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荀子·大略》:“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说文》:“醮,冠娶礼祭。”这里用为接受敬酒后饮尽之意。不醮:即不饮尽。

11.臭:《书·盘庚》:“无起秽以自臭。”《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易·系辞传》:“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说卦》:“巽为臭。”《荀子·王霸》:“鼻欲綦臭。”《荀子·正名》:“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说文》:“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这里用为气味之总名之意。

12.昏:古同“婚”。《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诗·小雅·我行其野》:“昏姻之故。”《管子·八观》:“故昏礼不谨,则民不修廉。”《左传·隐公十一年》:“如旧昏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里用为婚礼之意。

13.发齐:这里用指为喝交杯酒之意。是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三本第四十二
品读史记(卷23-02):礼书第一【2】
祠堂门口对联大全/七字对联
天津市永安公墓官方网站 | 永安集团 | 天津殡葬|永安公墓|殡葬文化|生命教育|人文纪念...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