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秦国失去了三次称霸天下的机会

3秦国失去了三次称霸天下的机会

【原文】臣敢言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1,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臣且闻之曰:“削株无遗根,无与祸临,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2,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3。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荆可举,则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4三晋5。然则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以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67而军华下8,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围梁9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10之意绝;荆、赵之意绝,则赵危;赵危,而荆狐疑11;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为和。令魏氏反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12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

【译文】我大胆地说说吧:过去齐国向南打败了楚国,向东攻破了宋国,向西征服了秦国,向北攻破了燕国,在中部能驱使韩国、魏国,土地广阔而兵力强大,战无不克,攻无不取,对天下各国发号施令。齐国那清澈的济水和混浊的黄河,足够用来当作防线;齐国的长城和巨防,足以用来作为要塞。齐国,是五战都取胜的国家,但由于一次战斗失败便没有了齐国。这样看来,所谓的战争,也关系着万乘之国的存亡。而且我还听说,“砍树不留根,就不会与灾祸为邻,灾祸就不会发生。”秦国与楚国发生战争,大破楚国,袭击了郢都,夺取了洞庭、五湖、江南一带,楚国君主、臣子都亡命逃跑,归附于陈国。就在这个时候,如果随着楚国的兵追下去,那么楚国就可以到手;楚国可以到手,那么楚国的民众就足够秦国使用,它的土地就可以足够利用,再向东削弱齐国、燕国,在中部可以侵犯三晋。这就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就成功了,四邻诸侯就可以来朝贺了,但是那些谋臣们不这样作为,引军退后,恢复与楚国的和谈。使得楚国人得以收复已经灭亡的国家,聚拢已经四散的民众,树立起社稷坛上的神主,设置起宗庙里的官员,率领天下他们的人向西与秦国为敌。这就是已经失去了称霸天下的道路的一次机会。天下人又周密和同而进军华阳城下,大王下令把他们打败,秦兵直进到大梁外城下。围困住大梁几十天,那么大梁就可以攻下;攻下大梁,那么魏国就可以到手;魏国到手,那么楚国、赵国联合抗秦的意图就无法实现,那么赵国就会危险了;赵国危险了,而楚国人就会疑虑而徘徊不前;再向东削弱齐国、燕国,在中部就可以侵犯三晋。这样一举称霸的名声就成功了,四邻诸侯就可以来朝贺了,但是那些谋臣们不这样作为,引军而退,恢复与魏国的和谈。使得魏国人回过头来收复已经灭亡的国家,聚拢已经四散的民众,树立起社稷坛上的神主,设置起宗庙里的官员。这就是失去称霸天下的道路的第二次机会。从前穰侯魏冉治理秦国的时候,想用秦国一个国家的兵力来完成两个国家的功业,因此士兵终年在外日晒雨淋,士兵们疲惫担忧不堪,这是失去称霸天下的道路的第三次机会。

【说明】按照韩非子所分析的,秦国确实失去了三次称霸天下的机会,但如果秦国真的抓住了机会,是否就能称霸天下了呢?当然,称霸天下的机率是要大得多,能实现称霸天下的愿望。但如果按照韩非子的老师荀子的看法,称霸天下容易,能守住天下,能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护,那就难得多了。

——————————————————

【注释】1.宋:(sòng送)周代诸侯国名。《墨子·公输》:“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2.郢:(Yǐng影)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说文》:“郢,故楚都,在郡江陵北十里。从邑,呈声。”

3.陈:周代的一个诸侯国,故都在今淮阳县。《孟子·尽心下》:“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

4.凌:假借为“夌”。《管子·中匡》:“有司宽而不凌,菀浊困滞者。”屈原《国殇》:“终刚强兮不可凌。”《韩非子·有度》:“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这里用为侵犯之意。

5.三晋: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所以后人称此为三晋。

6.比:《易·比·辞》:“比,吉。”《书·伊训》:“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广韵·脂韵》:“比,和也。”这里用为相合、和同之意。

7.周:《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管子·人主》:“人不可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国语·鲁语》:“忠信为周。”《礼记·缁衣》:“自周有终。”《孟子·尽心下》:“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说文》:“周,密也。”这里用为周密、周到之意。

8.华下:华阳为战国时期时韩国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密县东北。华下,即华阳城下。

9.梁:周时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战国策·齐策四》:“游于梁。”《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始郑、梁一国也,已而别,今愿复得郑而合之梁。”

10.赵:周代诸侯国之一,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战国策·赵策》:“赵主之子孙。”《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遗赵王书。”刘向《列女传》:“赵将括。”

11.狐疑: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资治通鉴》:“尚怀狐疑。”

12.穰(Rǎng壤)侯:人名。即魏冉,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弟,昭襄王时四次任相,因受封于穰地(位于今河南省邓县),所以称为穰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非子》解读 初见秦第一
张仪说秦王曰
《韩非子·初见秦第一》白话译文
《韩非子(节选3)》--削迹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韩非子:初见秦
该打的时候就得打,磨磨唧唧的准耽误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