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教育推广路上十二个想不到(上)


各位伙伴们,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推广新教育十二年,或者说我从事教育事业最近这12年一些新的感悟和体会。为什么叫十二个想不到呢?因为很多事情不做是想不到的,不做对其中的细节是把握不到的,甚至根本都想不到它的发生,尤其是对其中的细节、其中的程度不会有更深的体会,做得越多,体会就越深。

12个只是个大概,其实不止12个,这是我简单地把它归纳成12个,因为12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字。一年12个月,像清一老师的《人生十二讲》某种意义上讲十二代表着一个比较全面的数。

我今天的分享从四大版块进行。首先简单地回顾一下我推广新教育的历程;然后对新教育的效果举几个真实的例子,简单分析一下;重点是在第三部份,就是想不到推广新教育的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最后给大家汇报一下,我推广新教育受益的主要方面。

一、本人推广新教育的

历程回顾

  自发阶段:2012年前   

过去30多年我一直在寻找理想中的教育。当然,过去更多的是等靠要,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希望有个好学校能满足我孩子成长的需要。在07年底,清一老师的博客建立起来,我基本上是从第一篇博文就开始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就越来越认同清一老师的理念。最先公布的是“自办学堂教子”系列,有19篇文章。随着清一老师更多文章的发出,包括精英教育系列、体制教育分析、道德经解读等,就理解得越来越深。特别是对10岁达到大学英语水平,给我很大的惊喜,甚至是惊奇。我是从08年开始推广英语自然学习法已经11年了,开始是在我管辖范围内的学校、幼儿园进行推广。

  自觉阶段:2012-2015年  

为什么叫自觉阶段呢?因为在2012年,我的孩子已经进入新教育,成为今日学堂正式的学生。这样,我就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主要通过孩子每周末跟我一个多小时的通电话,孩子跟我分享她一周的收获,其实就是我对教育的再认识,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教育。我们问很多她学习过程的细节,而不仅仅是观点,我问她这个主题是怎么展开的,怎么分小组,怎么讨论,把这些细节问得很清楚。我就对新教育,对今日学堂的教学过程比较熟悉。

所以从2012年开始,我就比较自觉的、相对系统的、比较到位地理解和推广新教育。尤其是2013年,参加了清心课,经过清一老师对我思维的梳理,我觉得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教育理念,就需要去做。所以,当时在清心课期间还没回来,我就开始联合清友。清心课一结束,在伙伴们的帮助下,就开始筹备行知学堂,卢新莉老师是最早的联合办学伙伴。

  自动阶段:2016后  

为什么到了2016年是自动阶段呢?2016年之前,我管招生、学籍和中高考,时间不自由,随时要加班或接访,我的工作跟推广新教育两者之间在时间分配上有比较激烈的冲突。2016年后,我到了督导室做督学,管理督导评估,工作是有计划的,我周末时间比较好控制。很明显,大家也感到我2016年后外出讲课多了很多。

除了完成工作之外,整个的业余时间就是探索如何把新教育与体制更好地融合,我这两年在体制内做了很多融合的事情,比如数十万计地推广新教育阅读理念,不读虚构的、玄幻鬼怪的书,就读真书;早期教育不要过早书写,给幼儿园纠正“小学化”等等;加上我们在三个体制学校做实验班,办夏令营,举办企业员工子弟夏令营等。总之,我们利用一切的机会去帮助更多人,在更大范围地推广新教育。这是一种自动的阶段。

下面重点谈谈推广中的12个想不到:

二、想不到新教育的效果那么显著

01

 想不到新教育的兼容性那么广

第一个想不到,就是想不到新教育的兼容性这么强,它覆盖学生各年龄段和终生所需内容;所有行业的人士均认可新教育理念。目前还没发现新教育不能兼容的国内外教育。当初接触新教育,只是觉得好像是能够解决比如学外语、身体素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这些问题。

现在随着推广和理解的深入,发现新教育无论是对某个年龄段,不同的群体对象,对国内外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以及社会上成人的不同行业,发现没有什么是新教育不能相容的、不能覆盖的。其实新教育,对人的一生,对你的生活、身体,对你的家庭、亲情,对你的投资理财等等,新教育能够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解决所有年龄的、所有人的、不同行业的问题。

清一老师开拓了这个新教育事业,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在新时代予以通俗化,经世致用。通过多种培训班以及2.0老师示范,让我们去跟随和学习。新教育,目前是能够解决人生所有问题最根本的方式和手段。当然具体的还有其他的具体领域的技术手段,有它的独特性价值,咱们也不否定。但是从教育的角度,从做人、人性、人的潜力开发、人的素质基础的奠定上讲,新教育具有最强的兼容性。

无论你是学外语这些技术性的东西,还是修炼心性、价值观、境界格局这些高层次的东西,道的东西,新教育全都能兼容。我在推广过程之中,对各行各业的人不同年龄人都有打交道。只要他们了解到,新教育的理念做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还没发现有人不认同的。只是行动上有很大差别。

02

想不到无论时间长短,效果都很好,时间越长受益越大

第二个想不到,无论你做新教育的时间长,还是短,比如说办个夏令营,只要比较短的时间,就能让家长和孩子,明显地感觉到效果。这么快速的见效,也是新教育的特色。当然要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那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平台、团队等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但是我们做教育,其实就是看孩子素质能力和心态的改变。我们只要能够通过教育,帮助学生爱好学习、爱好运动,愿意挑战、积极主动,这样的心态以及他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我觉得这种教育就已经尽到了他的本分。至于未来能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能否做成其他的事情,那其实已经不是教育的责任,那是更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至关重要的是作用于人本身,帮助人本身的心态状态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教育能做到这两点,教育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所以在推广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办了很多不同的夏令营,包括今年这个暑假,在行知13个老师去今日学堂参加观摩、还有几个老师参加慧心课、心理行为课的情况下,剩下的老师还办了3个夏令营:行知自己的夏令营、盛和塾企业的夏令营和公办小学的夏令营,时间长度上有一周的、有两周的、有五周的。这几个夏令营的效果都很好,下面是家长的反馈,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所以,我想不到新教育的效果这么显著。

03

想不到新教育学生那么喜欢

第三个想不到,就是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和欢迎。其实好多学生来到新教育学堂,并不是家长强迫或者是劝导的结果,而是孩子本身喜欢。一旦孩子喜欢上,家长只要支持,那效果就会更好。包括暑假国际今日和清一学塾6个班120多学生的体验营,有6周时间,随着时间的推进,孩子们越来越真心喜欢新教育,留下来愿心越来越强。所以,新教育总是受到学生那么的喜欢。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是对盛和塾四个企业的员工子女做的两期,每期两周的夏令营。英语是我们的六个主题之一,他们学英语总共也就花了20个小时,学生们学会了286个单词,大概是普通学校几个学期的容量呢?深圳小学六年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900多,还不一定都掌握,主要是认读词汇,还不是听说的词汇量。12个学期才900多,每个学期也就是80个左右的词汇。两周夏令营20个小时学会286个词汇,就相当于3个学期的学习量。学到的还是活词汇,因为他们用的是歌舞、电影配音、表演这些方式学会的,学的英语是能够用的。夏令营结束之后,孩子们都很喜欢英语学习,家长反响非常好。

第二个例子

是我们给公办学校做的夏令营,是为期五周。今年的做法跟去年做了一些改进。我们做了一个调整,前面三周多的时间,主要就是用新教育的方式学习新概念以及英语的电影和动画片,再加上体育运动每天两小时,周末徒步18公里,上了很多主题课,后面一周多用来学习下学期的英语和数学。这个收获,这一个月超过一个学期,是绰绰有余的。

第三个例子

是一个星期的夏令营一个星期之后,一个家长转发给行知的陈静老师的信息。

下面一个例子,照片中是一个7岁的孩子,是行知学堂的一个老生,秋季到今日学堂明珠班插班。这个孩子一年前独立性很差,父母特别放不下,在行知一年之后独立性已经非常强,自己整理行李,自己背包和拖着行李箱去今日学堂。

 遇到问题

问题反馈

向微信公众平台反馈问题

在线问答

三、想不到推广新教育的难度那么大

04

想不到人们对分数的执着那么普遍而执迷不悟

第四个想不到,想不到全社会对分数的执着那么普遍而执迷不悟。清一老师的博文中讲的比较多,在我们生活中,家长对分数的执着,怎么估计都不够,太普遍了。

我3月份到吉林大学附中培训他们老师和家长的时候,见到一对清友夫妻,长春的刘老师和张老师,他们俩口子,都是30岁左右,挺年轻的,没有到任何一个机构上班。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在辅导那些参加高考的同学。他们不需要打广告,他们坐在家里,就把家里变成一个培训机构。那些学生和家长就是靠口碑传来的。

经过几年积累,他的学生容不下了。他们每年的收入,大家猜一下,他们每年的收入多少?他们俩口子加起来,一年通过辅导别人高考,主要辅导的是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共有多少收入呢? 我看一下有50万、80万、100万,我看到了,还有300万的。前面可能有的朋友听我讲过,是的,是7位数,就是7位数。就是每年的高考辅导是7位数。大家可以想见7位数什么概念,7位数在东北,买房子是太轻松了。一年买一套新房,不用贷款,在东北的省会。这个刚好是利用了人们对分数的执着。

所以,在前面的预告中说,可以从这些想不到中发现商机。我看到这一条就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那么多人执着于分数,假如想赚钱,其实我们把新教育的东西,比如说英语培训,以及用新教育的方法辅导其他的中高考的学科,用于赚钱,也是非常有效的。

人们内心对分数的执着,这一点我这里感受非常深。新教育圈其他家长相对来讲可能没有强烈感觉到分数的影响。我们在3个体制学校做实验班,都想做纯粹一点,把新教育的成份用得多一点,比如说对课程重新组合的力度上大点。但是很遗憾,学校普遍难以接受。包括家长,他不能接受,就是暂时不考试,不参加期中考试,只参加期末考试。把期中考试的分数先放下,保证期末考试考的也是整个学习的内容。期末考试能考好不也行吗?很遗憾,家长、学校、老师,就这个他都接受不了。他就一定要考试,甚至月考都要参加,期中考试更不用说。

大家想一想,你每一次小考试都要参加,还必须高分。你想一想,这次学到了什么?除了眼前看起来每次考的分数,好像好一点。但是最终,其实真的啥也没得到。因为我们在体制学校做实验班,中等以上的学生,用最多一半的时间,就能把教材上的东西学会,考到正常的分数,考到平均分以上,未来不影响中考高考。你还在小学,你跟中考时间上还差得远着呢。所以小学那些考试,跟未来的中高考没有太大的关系。不需要每次小考试的分数,你都那么在乎。

很遗憾,怎么讲道理没用,怎么说都没用。他就是要执着于眼前,就是那些教材,学科中的一章、一个单元、这一节、几个知识点、一张小试卷。考试分数相差一点点,都着急得要死。那一点点知识、那几个碎片化的知识点,对人的一生,对未来的中高考真的没有关系、没有影响。但是,父母普遍放不下暂时的不考。期末考试,我们参加,一样把你所有内容学完,考得还不差。恰恰都不接受,学校也不接受。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们对眼前每次小考的分数的执着,为了提高并没有多少实际内容的几分,严重地妨碍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严重地妨碍了孩子的幸福和快乐。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无意义的机械训练中去了。

05

想不到对孩子的情执那么普遍而不能自拔

很多家长,甚至包括免费班的家长,都舍不得孩子离开家庭。你看免费班,多大的礼物啊,连生活费都免了。在半年里,你本来照顾孩子的生活,你要花很多时间。我们很多人对时间没有感觉,时间好像不值钱,时间是没有意义的。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照顾孩子的生活上,其实没什么意义。但是,乐此不疲。家长普遍都是把时间花在对孩子生活的照顾上,除此之外,对孩子没什么价值。而孩子生活的照顾,其实孩子自己能搞定,并不需要别人照顾。上了新教育学堂,其实,5-6岁以上的孩子,总体来讲,生活上他们自我照顾为主,老师只是在旁边提醒协助。大一点的孩子就完全自我照顾。但是,家长情执,放不下,总觉得孩子离开自己就活不下去。

今年第三届免费班,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的,到目前好像还没有放弃学位的。前两届免费班,因为我是深度参加的,大部分家长的培训是我去讲课的。那么多的家长听了课,但是最终愿意把家长送去上免费夏令营的并不是太多。免费夏令营上完了,已经经过一个月的试读,好不容易他的孩子录取了,因为毕竟名额有限嘛。能把夏令营上完,秋季录取,正式读4个月,那又是一个更大的礼物。但是居然前两届每年都有家长以孩子离不开我,感情上放不下作为理由,就不给孩子去。所以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情执深到什么地步,这个远远超过很多人想像,超过新教育圈中能够正确看待亲子关系的家长朋友的想像。

我简单提醒一下,我希望所有的朋友们,对孩子的感情,不要看得太重。我们对孩子的感情也好,孩子对我们的感情也好,那是一种天生的,那是一种本能。在很大程度上,你们只要过的是正常的生活,维持着正常的关系就够了,不需要经过刻意培养。这个东西是天生的,是血缘上的联系,不需要刻意培养,只要你不去破坏就够了。就跟两性吸引一样的,帅哥美女在一起那种本能的吸引,需要培养吗?不需要培养。亲情之间、亲子之间也一样,父母跟儿女的感情,只要维持正常就够了,不需要刻意去卿卿我我、去加强、去拥抱,天天说着情话、天天说着感恩的话。

这是我们父母自作多情,我说得直一点,直接一点,直率一点,可能会得罪有的家长。这种共生的父母,第一由于自卑、不自信,非得从孩子身上找感觉、找肯定;第二自恋,觉得自己多么重要。

其实从感情上讲,孩子对我们是没有特别的感觉的,孩子只是在物质生活上、在安全上需要我们,这个是真!孩子对我们的感情,特别那种带有理性的感情,比如说感恩,感恩这个东西,他不是小孩就有的,而是人长大了,有了人生阅历,才懂得感恩,小时候是不懂感恩的。没有人生经历,他是产生不了感恩心的,你跟七八岁以下的孩子讲感恩,就是对牛弹琴。他就是个小动物,他哪有什么感恩?他就是我要生命本身能够活下去,能够快快乐乐地玩。活着就是他生存的目的。这种社会化的感情是需要后天好的环境氛围、教育才出得来的。这种感情不是父母教出来的。父母教出来的,更容易导致孩子觉得你在绑架我,原来你养我,你是为了求回报,反而让孩子看不起。

但是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尤其在新教育中,孩子一般到了八九岁以上,他开始有了社会化的感情,他对父母那种感恩之心,乃至对老师、对天地自然,通过感恩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这种社会化的感情,才会真正地升起。他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不需要父母去强调,父母强调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06

想不到对孩子的娇宠那么普遍而难以放手

家长对孩子的娇宠也是非常普遍,放不下,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照顾自己,包括孩子的学习。觉得孩子离开我怎么会学,放不了手。下面还有再深一点的,就是对孩子参与必要的社会竞争,总想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给孩子创造一个没有竞争的温室,希望不经过一点风吹雨打,没有选择和淘汰。

我这里整理了一个表。

当然,这种优质生源、上等潜质的生源,在普通学校中,对学生本人价值是比较低的,就是这个工业教育对优秀生源的帮助是不大的,对中等生源帮助也不大。对家庭的帮助也不大。但是对学校而言,优秀的生源学校是欢迎的,有助于学校考出高分。对社会而言,由于没有学到真才实学,所以社会价值不高。那么中等生源和中等偏下的生源,在工业教育中,价值都是中下的,没有高价值的。

但是在新教育中,中等生源对学生个人而言,接受新教育的价值是高的,对家庭的价值也是高的。但是对学堂而言,价值是中等。因为比较而言,越是好生源,跟新教育学堂优质资源结合起来,产生的价值越高。中等的生源,对新教育学堂而言,产生的价值是中。下等的生源,对新教育学堂而言产生的价值是低。这个表中,生源层次和教育价值、社会价值是一一对应的。

对社会而言,新教育对于上等生源和中等生源都是高价值的,就是新教育能够把中等以上的生源培养成为对社会非常有益的人才。但是下等生源的社会价值就是中,能够从低提高到中。要是在工业教育中社会价值又是低的。所以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生源,不同的教育体现出的价值不一样。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你怎么选择生源?假如你是一个办学堂的,或者你是体制内办学校的,你愿意招什么学生?不用想,无论你是做新教育学堂也好,还是办体制内的学校也好,肯定都是招上等潜质的生源,因为这个价值是更高的。当然要有人选你才行,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就像北大清华或者985大学,他们只有选择优等生源,才能够培养出相对优秀的人才,整体的教育质量才会好。所以,新教育学堂特别是像今日学堂,竞争比较激烈的学堂,选生源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一种资源的优化组合,这样达到的社会价值是最高的。

但是,有些家长想当然,说你如果有爱心,你就应该什么学生都收,不收就是没有爱心。北大清华低1分也不收,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爱心?其实这跟爱心没有关系。事实是,除了政府能够保底之外,我们任何的机构和个人,都是没办法保底的,只能做有限的工作,只能提供有限的学位。所以只能提供有限的学位,肯定是选择能够把我的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生源。只有这样选择生源,才能让学位价值最大化,也是社会价值最大化。

有家长担心孩子的分流,其实分流有什么好怕的呢?其实我们在体制学校上学,你考不上北大,考不上985,考不上重本,考不上本科,就读专科,不也是一种分流吗?社会上充满了分流,分流后还有别的选择,怕什么呢?满社会都是竞争的。再打个基本相似的比喻,比如说,你谈朋友,谈恋爱,如果你找不到一个你满意的最理想的恋爱对象。那你会说我这辈子完了,我这辈子单身,我就断子绝孙了。是这样吗?明显不是的嘛。那么多的选择,你找不到更理想的伴侣,那你就相对降低一些标准。

总之,它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尊重的过程。所以,在这里,家长也要放下对孩子的这种过度保护和娇惯。这也是一种娇惯,害怕孩子参与一点点竞争、一点点挑战,不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觉得孩子价值伙伴评选名次不高就不得了,就是伤害。你看,在体制学校,三天两头考试排名,那伤害不更严重吗?这还是一个单一的尺度,跟你的努力几乎没什么关系。因为有的孩子或者说绝大部分孩子,用那种单一的尺度来考试,你永远在后面,跟你的态度没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跟你早期的基础,甚至跟你的天生智力有关。

天生智力不好的,你在工业教育中,在应试教育中,你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当时的同学中成绩好的,并不是最努力的同学。我有些同学天天晚上学到一两点钟,成绩都是排尾的。我当时都很感动,也觉得很奇怪,那么用功,每天都比我们晚睡几个小时,怎么成绩还没有我好呢?所以这跟态度和付出没关系。

但是新教育中不允许孩子这么加班加点去牺牲健康。孩子们在健康的、良好的作息时间下,在充分地锻炼、运动、交往、实践的这种前提下,学到的知识又多。价值伙伴评选,更多的是评心态、评态度、评至上的精神。伙伴价值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他跟你的天赋和智力没有关系。所以,这是一种更人性化的评价。

你怕什么呢?就算分流了,也都是很友好的。老师会给你送礼物,同学会给你孩子好好告别,对孩子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我看到新教育圈有好多孩子,是在这个学堂读了,那个学堂读了,好多地方分流,最后孩子终于醒悟过来了,说:“我如果再不改变,我再这么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哪里都没人跟我玩,哪里都不要我,那就完了,那我这辈子也没朋友的。”然后他就改变了。

所以淘汰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分流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一种更有力的教育。包办、无条件的保护、永不分流,很大程度上讲是对那些没有动力、不努力、表现又不好的同学的一种骄纵、一种放任、一种不负责任。等到最后面对真实的世界,到了成年人面对真实的社会,这个时候改变就更痛苦,更难。那个时候不被别人接纳,受的打击挫折,有可能是令人绝望的,是没法弥补的彻底失败。

其实,作为学生,受的任何打击,根本都不算什么打击,也不算什么损失。改正过来了之后,对人生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因为大家都能包容青少年小孩子的那些错误。但是到了成年人,你表现出的一些不好的言行,是没人包容的,就直接把你pass掉,再也不跟你合作、不跟你交往,疏远你。

我们人一生能有多少机会去让别人来重新认识自己,让别人来再次接纳自己?别人可没那个耐心,来给你慢慢改错的机会。所以,家长不要太宠爱孩子,担心孩子,面临着一点点竞争就受不了。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新教育学堂规模都不大,一个班上的人都不多。老师和同学给每个同学相互的互动、关心帮助都非常的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要是被分流,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礼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真相、接纳真实的自己,然后就正视,去改变。

经过几次这种碰壁,孩子就会调整自己。调整过来了,他不就是突破了这一弱点,就受人欢迎了嘛?对他人生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在暑假中观摩的时候,我看到国际今日夏令营中体验的孩子,好多是从行知、合一等好多学堂分流,有的读了5个学堂都被淘汰了。到第六个学堂,他才改变。他改变了,到国际今日试读,还录取了。你看看,没有前面5个学堂的分流“打击”,他可能就永远不会醒悟过来,他都不会当回事。

这里讲的关于对孩子的娇惯,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娇惯,物质的娇惯,还是一种心理上的、责任上的娇惯,不给孩子去面对真实世界考验的遮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同蔚夏令营招生暨秋季入学申请公告
山长 清一:夏令营可以申请了@明德女塾回复某堂主的挑战
多难必多易
我为什么去今日学堂读书?
行知学堂——一所让我无法拒绝的学堂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和合格的公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