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遭遇了“心灵地震”,你却只会说“没关系,会过去的”?

地震发生在夜里,而第二天一早的救灾新闻中,我们看到医院不仅准备好了接收伤员,更准备好了进行“心理干预”,不得不说,这既是我国医疗应急机制的完善,也是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体现。


然而,你知不知道其实人的心灵也会地震,也需要“抗震救灾”呢?

“心灵地震”影响一生


我有个同事,孩子今年十五岁了,竟然还会尿床,她实在受不了才跟我们抱怨,我静静地听完没有说话,却不禁同情起那个孩子。


按照她的原话:“从小就尿床,打了骂了找泌尿科大夫看了都没用”,其实不难想到孩子尿床了,他自己难堪、委屈、无措的时候,作为家长的她非但没有给予安慰,反倒打了孩子一嘴巴。


这叫心理阴影,也是“心灵地震”。


还有邻居家的少年,二十多岁,平时特别暴戾,凡事都有股怨愤之气,但在我的记忆中,他小时候并不是这样的,本来是一个很善良纯真的孩子,要说原因,大概是十多岁时陪他一起成长的小狗丢了。


他爸妈开始也很气愤,但没几天便淡漠了,而那个孩子一直在追问“狗狗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有一天把他爸问得烦躁,吼着告诉他“回不来了!死了!让人给吃了!”


或许他爸只是说出了事实,但在那一刻,孩子的心却裂了条大缝,至今没有愈合。


“心灵地震”往往发生在孩子身上,从一个孩子诞生之日算起,一生中要经历许多次心灵创伤,那些被父母、大人轻视甚至无视的细节,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天塌地陷的灾难。


你想啊,那么小小的一个人,既要学习生活本领,又要明白人世情理,还要对抗外部压力,更要应对大人的希望,在尝试、反抗、屈服、纠结的过程中,本该正常建立的心理秩序其实很容易被打破。

回想一下你恋爱的时候,你的对象对你说“我没事”却一脸郁闷,你立马会知道他/她其实有事,但怎么换成孩子,当他/她眼里噙着泪水说“知道了”、“我没事”、“对不起”时,你只会心里满意,觉得孩子真懂事呢。


在孩子的世界里,事情没有大小,很多事情他/她都是第一次经历,而在心理学界有一种观点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创伤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不重视,不进行“心理干预”。


埃里克森的心理理论


“心灵地震”有的可以预知,有的不能,而具体到每一次“地震”,有的震级高,裂度大,有的余震不断,愈演愈烈。


我们可以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必然会经历的大事看作“剧烈地震”,之后延续的事件视作“余震”,而家长是否做出预先辅导,过程中的干预,以及事后的总结,就关系到了这次“心灵地震”对孩子造成的创伤有多大。


以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来看,人一生中必将经历8个重要的心理秩序构建时期,其中有5个是在少儿阶段进行的。

结合常见的少儿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胆怯、早恋、暴躁等,我们不难发现“心灵地震”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类,即早期分离、严厉或冷漠的教育方式,以及暴力事件。


以暴力事件为例,校园霸凌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创伤,而中国父母大都只意识到了肉体层面的,却没有重视“心灵地震”,往往以为霸凌不再发生事情就结束了,个别家长甚至会反过来指责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而实际上,在一次霸凌事件中,父母需要做的“心理干预”,首先是在孩子走进校园前的沟通和预警,其次是在过程中以“陪伴者”的角度去干预和关怀,而这种指导并不只限于“被欺凌者”,欺凌者”以及“旁观者”也需要“心理干预”,他们同样是孩子,同样会在这一次事件中留下阴影。


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的手段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枯燥,空谈理论当然会枯燥,而因为“心灵干预”体系庞杂,细节众多,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秀老师将会在以后的分享中,针对大家想了解的事情,逐个展开来讲今天在这里先简单说说通用的原则性问题。


第一、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是的,你没有看错,当孩子发生了“心灵地震”,最先要管理好情绪的必须是家长自己,秀老师就见过比孩子更激动,更极端的爸爸,以及自己情绪失控,崩溃哭泣的妈妈,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又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呢?


第二、对孩子的情绪,无条件接纳、允许和陪伴

注意喔,这里说的是情绪,也就是“心灵地震”发生后,作为家长你可以不认同他/她的行为,但不论是哭泣还是沉默不语,作为家长,你必须接纳、允许他/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可以给予他/她最基本的归属感,在心灵天塌地陷的时候,知道还有你陪着他/她。

第三、站在平等的角度交流

当你做到了以上两条,你就会赢得孩子敞开心灵的机会,他/她会开始倾诉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而这时父母必须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同样的位置,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解决办法,而不是用成人世界的经验去“要求”或“命令”,否则之前的努力白费不说,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心灵干预”可以是一种机制,也可以成为你的习惯。


我们的孩子,值得最好的成长和陪伴。


通过掌握科学的办法,了解他/她的心路历程,关心他/她的心灵健康。


不要作孩子眼中那个冷酷无趣的“大人”,而要成为孩子心里有爱有趣的“超人”。


身心有养,领秀一生~

我们常常会想起小时候

有欢乐,有难过,当然也有遗憾

是否会幻想当时如果补充了某种教育

自己现在会过得更好呢


不要给自己的孩子留下遗憾

你最关心什么亲子问题

欢迎投票哦~

我们会在下期针对投票最多的问题展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青少年地震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心理专家:请别忽视九寨沟震区儿童的心理创伤!
宜宾地震,震碎人心劫后余生 | 震后心理危机干预4点必知
孩子沉迷学习一定是好事?父母们要警惕这种“学习成瘾”!
中小学危机干预手册(教师篇 家长篇)
“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 | 面对孩子的创伤,我们能做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