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锺书为何不读研究生?
 

文| 钱之俊


晚年钱锺书被学界誉为“文化昆仑”,但以他毕业清华、留学英法的学习经历,学历背景又为何止于“学士”呢?

 

为何不读清华研究生?


他之所以不在清华读研究生,主要原因是他想出国留学。对钱锺书这样想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来说,如在清华继续读研究生,可能没有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那么钱锺书从清华一毕业为什么不就去参加公费留英考试,而是在两年之后呢?国民政府教育部制订有《国外留学规程》,对出国留学有很严格的规定,除强调学习科目以理工农医为主外,还规定公费生的条件,必须是国内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同时要有两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这也是钱锺书一毕业就去光华大学任教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钱锺书没有在清华读研究生,多少和他父亲也有点关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夏,钱锺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当时父亲钱基博在上海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因此钱锺书拒绝了进清华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建议,来到光华大学任讲师,讲授诗学、英文学。


为何不在英法读研究生?


1935年钱锺书与杨绛结婚后,夫妇二人同赴英伦。钱锺书被安排上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在牛津第一年的课程都是预备性质,有的课不必考试,有些课必须经过严格考试,及格才能提论文题目,第二年才专写论文。论文提出后,口试及格即授予学位。从杨绛的回忆中可以发现,钱锺书读这个学位读得并不轻松。古文书学因为粗心还补考过。杨绛当时申请在牛津旁听。她在《我们仨》中说,她“既不是正式学生,就没有功课,全部时间都可自己支配。我从没享受过这等自由”。“钟书说我得福不知。他叫我看看他必修的课程。我看了,自幸不在学校管辖之下。他也叫我看看前两届的论文题目。这也使我自幸不必费这番工夫。他呢,如果他也有我这么多自由阅读的时间,准会有更大的收获。反正我们两个都不怎么称心,而他的失望更大。”钱锺书想继续读研究生的心此时开始动摇。在没有拿到牛津学士学位之前,钱锤书是打算继续读研究生拿更高学位的。在牛津的第三学期之后的暑假,他们到巴黎、瑞士走了一圈,在返回牛津之前,他们托在巴黎大学的同学盛澄华为他们代办了进巴黎大学注册入学的手续。“1936年秋季始业,我们虽然在牛津,却已是巴黎大学的学生了。”(《我们仨》)但钱锺书在领到牛津的学位证书后,却失去了上巴黎大学研究生的兴趣。

 

钱锤书如果继续在牛津读硕士、博士是不是同样很困难呢?按照杨先生的介绍,当时在牛津读研究生比本科要容易得多。“牛津还有一项必须遵守的规矩。学生每周得在所属学院的食堂里吃四五次晚饭。吃饭,无非证明这学生住校。吃饭比上课更重要。据钟书说,获得优等文科学士学位之后,再吃两年饭(即住校二年,不舍假期)就是硕士;再吃四年饭,就成博士。”这种说法在杨宪益、朱光潜等人的回忆中也有类似表述。这难道就是世界顶尖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式?这和那些卖假文凭的野鸡大学又有什么区别?想起陈寅恪早年对吴宓说的一句话:“吾留学生中,十之八九,在此所学,盖惟欺世盗名,纵欲攫财之本领而已。”

 

如果“再吃两年饭就是硕士”,但是钱锺书要在牛津得此学位时间上已不允许了,因为到1938年,他的奖学金最多只能延期一年,这就是他们提前在巴黎大学注册的原因。从杨先生的文章和小说中隐约能看出,她还是希望钱镭书读到更高学位的。但钱锺书只顾钻研他喜爱的学科,不看重学位。

 

这次不长的留学经历,他虽然没有载“誉”而归,以博士还乡,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回国在即,他脚还没踏上内陆的土地,已有外交部、清华大学、中山文化馆之《天下月刊》以及上海西童公学等处有意聘请他去就职,留学经历更是成了别人眼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招牌”。

 

钱锺书的学位观

 

学识与声名如钱锺书,是不是博士其实并不重要。

 

从钱锺书的著作以及言谈可以看出,他认为所谓博士及其论文根本不必过于重视,真正有学问的人,有学术价值的书,都不是因为是博士才会出现,学位与真正的学术是两码事。出过洋,拿到学位,增强了“免疫力”,获得了一个进入较高领域的通行证,受到一定的学术训练,也就可以了。他极其讨厌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徒有博士头衔、喜欢到处招摇炫耀的伪学者。

 

钱锺书的学位观也表现在他归国之后的一些行为中。1938年,钱锺书从欧洲还没到国内时,已经应聘清华的教职(联大同时发了聘书)。在西南联大任教授一年之后,他又转往位于湖南的国立师范学院。吴忠匡说钱锺书在国立师范学院时,看不起那些所谓的教授。已经被许多人公认的是,国立师范学院里的人与事,后来多被写进《围城》里的三闾大学。据当年曾就读国立师院的陈思卓先生回忆,学校曾聘请两位美国籍博士来教授英文,钱公认为这事为何不先征得他这个系主任的同意,因此不予接纳。校长说:他们都是博士啊!钱公说:博士又怎样?博士究竟算得了什么!于是便把他们两人都请来谈话,大考了他们一阵,弄得这两位洋教授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于是钱公说:“只有这么一点水平,配做教授吗?只能做学生呢!”这两位洋人只好卷起行李怏怏离去了。

 

1949年后,钱锺书自己也没料到,他也被当起研究生导师,带起研究生。即使一年后调任进城翻译毛选,他仍兼管研究生,每周末回清华指导他所负责的研究生,直到毕业。但如今敢自言是钱锺书研究生的人几乎没有。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钱锺书似乎带过博士生,应是“博导”。可以确定的是,钱锺书带研究生的时间不长,他本人很不愿意带研究生。1985年刘永翔去三里河拜访时曾问及是否带研究生,他干脆地回答:“不带。研究生不是害你的,就是借你的名字卖野人头的。”

 

先生早年未读博士,晚年哈佛大学给他寄来要授予他名誉博士的通知,由于没有接到回信,对方以为他没有路费,又汇来3000元美金,也被他原封不动退回了。1981年,普林斯顿大学曾以荣誉文学博士头衔和薪金之外另赠四千美元价值书籍为饵邀钱锤书前往讲学,先生辞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锺书在牛津: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
钱锺书&杨绛(4):牛津大学的留学生就是牛!
钱钟书写给杨绛的情书,满满书法味
纪念钱锺书——1998年的今天,钱锺书先生去世 缅怀!
公众号《好书好课好分享》好书荐读438
钱钟书与牛津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