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会读书的人,都在看这6本书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位真正会读书的人,说出她的名字,很多人会觉得并不陌生,她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她凭借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起一个重要参照标杆。也正是她,认为比起半吊子结论,普通读者的意见更值得参考。她引用约翰逊博士《格雷传》里的话表明这一点:

“能与普通读者的意见不谋而合,在我是高兴的事;因为,在决定诗歌荣誉的权利时,尽管高雅的敏感和学术的教条也起着作用,但一般来说应该根据那未受文学偏见污损的普通读者的常识。”

我们从《普通读者》中摘录出六本伍尔夫喜爱的书,并附上她对作品及作品风格的评论,算是对这位文学评论、作家的怀念,也算给广大读者们一份值得参考的优质书单。

欢迎关注

新经典,就是那家出版 马尔克斯/奈保尔/东野圭吾/村上春树/ 黑柳彻子/ 余华/ 王小波/ 张爱玲/ 三毛等等作家作品的出版公司。独家拥有数十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版权出版了很多既经典又畅销的好书。

关注“新经典”,推文评论区每天赠出一本好书。

弗吉尼亚·伍尔夫

简·奥斯汀 | 达到了一种近乎苛刻的准确

《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丁 著

[英]休·汤姆森 图

周丹 译 / 南海出版公司

谈作品:

有时候,我们觉得:她笔下那些人物似乎一生下来就是为了让简·奥斯汀对他们痛加鞭笞,以此作为最大的快乐。对此,她感到志得意满;所以,对于他们当中任何人,她都不愿动他一根毫毛,也不愿挪动这个世界里的任何一块砖、一片草叶,因为它给她带来妙不可言的愉快。

在她笔下,蠢人之所以为蠢人,势利小人之所以为势利小人,是因为他偏离了她心目中的精神健全和神智正常的规范——这一点,在她使我们发笑的同时,也明白无误地传达给我们了。哪一位小说家都没有像她这样充分利用了自己对于人的不同流品的明细的感觉。以自己准确无误的心灵、万无一失的鉴赏力、严峻的道德概念为鉴别标准,她揭发出那些背离了仁慈、诚实、真挚——这些英国文学中令人喜爱的主题——的种种偏向。

简·奥斯丁

谈风格:

不过是村镇上的一次舞会;几对舞伴在厅堂里相见、拉手;再吃点儿什么、喝点儿什么;最大的不幸事故仅仅是某一个小伙子遭到一位姑娘的白眼,又受到另一位姑娘的垂青。没有什么悲剧,也没有什么英雄壮举。然而,不知因为什么,与表面上那种隆重气氛极不相称的是:这个小小的场面非常动人。

她采取各种方法回避爱情场面。对于大自然及其种种美景,她总是拿一种她自己特有的方式从侧面接近。她描写一个美丽的夜晚,可以一字不提月亮。然而,我们读着她以严整的寥寥数语写到那“晴空无云的明朗夜晚,衬托着森林的深幽的阴影”,我们立刻感到那夜晚正像她简单明了写的那样“庄严、宁贴、明媚可爱”。

夏洛蒂 | 读她的书只是为了其中诗意

《简·爱》

[英]夏洛蒂·勃朗特 著

祝庆英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谈作品:

我们被小说如此强烈地吸引,假如有人在房间里走动,那动作也好像是发生在约克郡,而不像是在你的房间里。作者拉住我们的手,迫使我们跟她一路同行,让我们看她所见到的一切;她一刻也不离开我们,不许我们把她忘记。最后,我们就完全沉浸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天才、激情和义愤之中了。与众不同的面孔,轮廓突出、相貌乖戾的人物,都在我们眼前闪现;但是,这些都是通过她的眼睛我们才能看见的。她一走开,这一切也就不复存在。

简·爱的缺点是不难寻找的。总是做家庭女教师、总是陷入情网――这在一个许多人既不当家庭女教师、又不爱什么人的世界里,毕竟是一个严重局限。

夏洛蒂·勃朗特

谈风格:

我们读夏洛蒂·勃朗特的书,不是去找对于人物性格的细致观察――她的人物都是生气盎然而又性格单纯的;不是去找戏剧性的情节――她的情节是既严酷又粗糙的;不是去找关于人生的哲学观点——她的观点不过是一个乡村牧师女儿的念头。

我们读她的书,只是为了其中的诗意。或许,一切像她这样个性特强的作家都是如此吧。正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说的:他们只要把门打开,别人就能把他们的一切看个一清二楚。在他们身上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气质,跟既定的事态总是格格不入――这促使他们渴望立即投入创作而不肯耐心观察。这样的创作热情,抛开半调子,排除小障碍,飞越过那些常人琐事。一下子就抓住了作者自己也还说不太清楚的七情六欲。这使得他们成为诗人,即令他们想用散文写作,也不受任何约束。

艾米莉 | 她是一个更加伟大的诗人

《呼啸山庄》

[英]艾米莉·勃朗特 著

方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谈作品:

《呼啸山庄》是一部比《简·爱》更为难懂的书,因为艾米莉乃是一个比夏洛蒂更加伟大的诗人。夏洛蒂写作的时候,总是带着雄辩、光彩和激情说道:“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感受虽是非常强烈,却和我们的感受处在同一个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里既没有“我”,也没有家庭女教师,又没有雇主。那里面有的是爱,但不是男女之间的那种爱。

由于这部书暗示出了在人性的种种表象下面所潜伏的力量能将它们提升到崇高的境界,这才使得它与其他小说相比具有自己非凡的高度。但是,对于艾米莉·勃朗特来说,仅仅写几首抒情诗,发出一声叫喊,表示一种信念,自然是不够的。因为,关于这件事,她在自己的诗歌里已经爽爽快快地做过了,而她的诗也许要比她的小说更能传诸久远。

艾米莉·勃朗特

谈风格:

艾米莉的灵感来自某种更为广阔的构思。促使她创作的动力并不是她自己所受到的痛苦,也不是她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她放眼身外,但见世界四分五裂、陷入极大混乱,自觉有力量在一部书里将它团在一起。这种雄心大志在整个小说里处处可以感觉出来——它是一场搏斗,虽然遭受挫折,仍然信心百倍,定要通过人物之口说出一番道理,那不仅仅是“我爱”,“我恨”,而是“我们——整个人类”,“你们——永恒的力量……”,但这句话并没有说完。情况如此,也不奇怪;令人惊奇的倒是她能够使我们感觉出来她心里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蒙田 | 暴露自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蒙田随笔》

[法]蒙田 著

梁宗岱 / 黄建华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谈作品:

说到底,在整个文学领域里,拿笔来描绘自己获得成功的,究竟有几个人呢?或许只有蒙田、皮普斯和卢梭。……像这样随自己兴之所至地讲说自己,把自己这混乱、多变、有缺陷的灵魂的整个面貌、分量、色彩、范围,都统统呈现出来——这种本领,只有一个人有,那就是蒙田。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在他这幅画像前总是聚集着大群的人,向它凝神细看,看出了其中反映出自己的面貌;而且,愈看啊,就看出更多的名堂,简直说不清自己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层出不穷的新版说明它那永久的魅力。

蒙田

谈风格:

这些随笔并没有结尾,而是写到笔酣墨畅之际戛然中止。这时,生命的面貌显露得愈来愈清晰了。当死亡临近之时,生命,个人的本性,个人的灵魂,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实,都变得更加动人心弦了:自己不分冬夏一律穿长筒丝袜;自己爱在酒里掺点儿水;正餐后爱理理发;喝酒要用玻璃杯;从来没有戴过眼镜;嗓门很大;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鞭子;有一回咬了自己的舌头;两只脚爱动来动去;爱搔搔自己的耳朵;爱吃稍稍变味的肉;爱拿餐巾擦擦牙齿(感谢上帝,牙齿倒很牢固!);床上一定得挂上帐子;此外,还有一件怪事原来爱吃萝卜,后来不爱吃,以后又爱吃了。不管多么琐碎的小事都没有从他的指缝里漏过去,而且,除了事实本身的趣味以外,我们还有借助想象之力把事实加以改造的那种奇异力量。

笛福 | 走进作品,就要放弃你的先入之见

《鲁宾逊漂流记》

[英]丹尼尔·笛福 著

任战 / 熊况 / 张琳敏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谈作品:

它是一部杰作。而它之所以算是一部杰作,主要就是因为笛福在书中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透视比例之感。由于这种缘故,他处处让我们受到挫折和嘲笑。现在,就让我们泛泛地看一看这本书的主题,把它和我们的先入之见比较一下吧。我们知道,书里说的是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风险和奇遇之后,又被孤零零抛到一个荒岛上的故事。单单从这种暗示来看——风险,孤独,荒岛——就足以启发我们希望看到天尽头的某个遥远的地方,看到日出和日落,看到人在与人世隔绝的状态之下独自在那里沉思社会的本质和人们种种奇怪的习惯。开卷之前,我们可能已经把我们指望它给予我们的那种乐趣大体勾画出来了。于是,我们开始阅读。但是,在每一页我们都受到了毫不留情的反驳。书里并没有什么日落和日出,没有什么孤独的灵魂。相反,在我们面前只有一只泥土做的大罐子。……到了最后,我们只好放弃我们的先入之见,接受笛福自己想要告诉我们的一切。

丹尼尔·笛福

谈风格:

这样,由于笛福再三再四地把那只土罐子摆在最突出的地位,说服了我们也看见那些遥远的岛屿和人类灵魂的荒凉栖息之地。正因为他坚持不断地相信这个罐子真是一只用泥土做的结结实实的罐子,他就使得一切其他因素都服从于他的意图——好像用一根绳子把整个宇宙都串联一气了。因此,当我们把这本书合上的时候,不禁要问一下:既然这只简单粗糙的土罐子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就像人类带着他那全部的庄严雄伟气魄屹立在天空星光灿烂、山峦连绵起伏、海洋波涛滚滚的背景之中那么,难道还有什么理由说它不能使我们完全感到心满意足呢?

斯特恩 | 那些口味挑剔的读者统统都入了迷

《项狄传》

[英]劳伦斯·斯特恩 著

蒲隆 译

译林出版社

谈作品:

虽是斯特恩的第一部小说,可也是他四十五岁时的作品,而许多人在他这种岁数早就写出第二十部小说了。不过,这部书却带有一切成熟的特征。任何一个青年作家都不敢如此不顾文理、句法、情理、常规以及长期奉为传统的小说做法。这就需要具有中年人那样无视责难、泰然自若的气魄,才敢于冒这种风险,以自己违背传统的文体震撼着文人学士,以自己不合规矩的道德观念冲击着体面绅士。但是,冒了风险,成功也很惊人。上流社会中那些口味挑剔的读者统统都入了迷。斯特恩一下子成了首都的崇拜对象。

劳伦斯·斯特恩

谈风格:

他那样跳动的、散珠无串的句子像电光石火般地急来骤去,如同有才气的健谈家说话,总是冲口而出、不受拘束的。就连标点符号也不像在文字里用的,而是口语式的,能把谈话中的语调和联想都带进书里。意念又是那样次序凌乱、突如其来、任意跑题,与其说是从文学出发,不如说是从生活出发。这像是密室私语,容许率性而谈、不受责怪,但要拿到大庭广众之间去说,就要被认为情趣可疑。由于文体特殊,这本书就像半透明体,平常把作者、读者远远隔开的那些陈规俗套统统不见了。这就使我们尽可能贴近了生活。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荐读:

《海浪》[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曹元勇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普通读者》[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刘炳善 译新经典 出品
《到灯塔去》[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王家湘 译新经典 出品
《达洛维夫人》[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王家湘 译新经典 出品

版权说明:

本文由新经典整理发布

关注新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伍尔夫读书:她用作家的严谨审视名著,她用女性的心灵体会生活
伍尔夫《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读后感
文译局|伍尔夫的现实意识
读书摘记——阅读
高奋 | 弗吉尼亚·伍尔夫论法国文学
《优美与疯癫: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