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关:巴西菇助农增收上千万 |文山新闻网

大栗树乡大倮者村村民在整理巴西菇

文网讯 “今年种了两个大棚巴西菇,预计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日前,马关县大栗树乡大倮者村巴西菇种植户张国定边采巴西菇边乐呵呵地说。马关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注重特色培育,按照“政府引导,村级牵头,能人引领;公司垫资部分,群众自筹部分,订价(单)收购,技术指导”的方法,引进巴西菇种植,取得了初步成效,每年可助农增收1100万余元。

走进大栗树乡大倮者村,村外很远就看到山坳里一块平整的农田里,搭建着许多黑色的大棚。大棚周边的庄稼和山间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黑色的大棚在绿色环抱下显得格外抢眼,清澈的山泉水流淌在田间更显诗情画意,这就是位子该村的巴西菇种植基地。据种植户张国定介绍,巴西菇具有抗癌、降血压、美容养颜、滋阴壮阳和调节人体免疫等功效,选择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水容易的田块或空地即可栽培。“种植巴西菇投入成本少,建造一个大棚成本大约7000元,可使用3至5年;技术比较简单,需要的原料主要是传统农业将丢弃的玉米秆、谷草、茅草、牛粪等,料通过25至28天开始上菇床,上菇床30至40天开始出菇。生产采摘期长,正常情况下,4月份出菇,可以连续采摘7个月左右,每个月可以出四拨菇。”张国定边采菇边介绍。

巴西菇

据了解,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在大栗树、木厂、八寨、坡脚、马白等乡镇选择积极性较高的群众与公司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公司为种植户提供菌种和技术,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按公司要求建大棚、配基土,营造“巴西菇”特定的生产环境,使“巴西菇”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有11个种植基地286个棚,建有烘干厂4个,预计年产量330吨,每年可产巴西蘑菇干品8万公斤,产品销往福建、广州、成都等地,产值达1160万元。

(周英发)

(编辑:郭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天水张家川县---山地地域非常好
大山建大棚 穷乡变沃土——田林姬松茸产业基地见闻
河北经济日报·数字报
忻州:发展特色草莓 助力精准扶贫
如何让食用菌在林下崛起?
延庆头茬赤松茸栗树蘑成熟 专家支招特色农业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