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上《松鼠》解读与教学建议:布封笔下的松鼠为什么那么可爱
在大多数人眼里,松鼠似乎天生是可爱的小动物;我们阅读《松鼠》一文,感觉布封笔下的松鼠果然亦是极其可爱的。但是,文字中的松鼠可不可爱,并不与自然中的松鼠给人的感觉可不可爱成正比例关系。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下面的两段文字。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它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它善于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读过两段文字,我们很容易发现,第一段文字中的松鼠怎么也看不出可爱来,第二段文字中的松鼠的确“很讨人喜欢”。同样是松鼠,同样是自然界中的松鼠,为什么通过文字展现出来的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段文字中的松鼠属概念中的松鼠,那是一段知识性说明文;第二段文字中的松鼠属“观念”中的松鼠,是一段文艺性说明文。知识性说明文讲究描述的客观,避免文采和情感的介入;文艺性说明文也以客观描述为基础,但它讲究文采,可以追求个性化的叙述风格,在描述中展现叙述主体的好恶等倾向性情感。
布封是一名博物学家,同时是一名作家。他的《自然史》正是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的。《松鼠》一文,以优美的文笔来描述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作者眼中漂亮、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的特点鲜明的松鼠,而不是概念化的松鼠,所以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文中情感色彩鲜明的词句比比皆是。第一自然段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用词造句毫不掩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落笔即写道:“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漂亮”与否,可能因人而异,在作者眼里,松鼠的样子就是那么美。到底怎样“漂亮”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美丽”等等一系列饱含欣赏之情的褒义词连用,加上富有表现力的简短句式,在读者面前勾画出了“格外漂亮”的松鼠形象,仿佛这漂亮的松鼠随着文字走到了眼前。“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单独来看,这句话不过就是告诉我们松鼠的“饮食习惯”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以首句的“乖巧、驯良”作为情感基调的参照,我们就不得不关注这个句子中的关联词“虽然......却......”的用意了,作者其实是在强调松鼠“不是肉食动物”,以证明、突出松鼠的“乖巧、驯良”。经作者以文字如此倾情演绎,谁还会怀疑松鼠“很讨人喜欢”呢?作者自己觉得松鼠“漂亮”,“很讨人喜欢”,便要通过他的文字让读者也产生共鸣,布封做到了,而且做得很自然。
一般而言,介绍动物的说明文,在行文结构上基本都是按照人们认识、了解事物的思维习惯来安排的。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先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再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最后简单介绍松鼠的繁殖特点。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虽然都是比较客观的描述,但语言的“文艺性”是十分鲜明的。短句的大量使用增强了表现力,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如“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在介绍内容的选择上,作者侧重于松鼠活动时的动态描写,呈现出的是充满活力的、活泼机敏的松鼠形象,使得松鼠更加可爱了。同时,因为在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时,作者不吝笔墨突出了松鼠的可爱样子,再读松鼠的生活习性,自然而然地,受“第一印象”的心理暗示,哪怕此时不在语言上下功夫,松鼠的一举一动也都可爱起来,都“很讨人喜欢”了。这种自然契合阅读心理的、大巧无痕的叙述结构,自然而然成为了文本特色之一。
作为一篇说明文,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仍然要注重表述的准确性、严谨性。这在文本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例如,“他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句中“好像”一词的运用正是追求准确,态度严谨的表现。因为不能确定,只是猜想,所以用了“好像”一词。再如,“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为什么要在句首加上“有人说”三个字呢?因为作者没有亲眼见过这种情况,就不能妄加肯定,只是听人这么说过,就老老实实地写道“有人说”。这样严谨的表述文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品味。
总之,《松鼠》一文集中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是丰富学生文体体验的好文本。优美的语言将小松鼠的可爱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甚至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是学生学习表达的好“例子”。这与科学性说明文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很不一样的。它几乎不用举例子、列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想象一下,如果用了数据、例子,会不会让读者感觉在写一个没有生命的松鼠标本呢?
像这样一篇有意思的说明文,课堂上该学什么、怎么学,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实际出发,反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部编版教材在如何使用这篇说明文上,定位是十分科学、准确的。这一点从将其作为学习写说明文的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以及课后设计的思考练习题都可以看出来。
       课堂学习围绕课后练习设计就行了,一是提取文章的信息,二是通过对比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小学生学习说明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说,突出说明文的实用属性和读者意识,是更合适的切入角度,而不是从中寻找概念化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应“说明白”“留下深刻印象”等需要服务的。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辨明为什么作者要用富有情感性的、活泼的语言向读者说明他所熟悉的松鼠,而不是像文后第二题中《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的语言,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有启发表达价值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王君聊课(57):一堂“讨人喜欢”的说明文课
17 《松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老课文 |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松鼠,为何要被抽筋剥皮?!
《松鼠》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ppt课件
【设计】统编版教材五上《17 松鼠》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