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丝铁线,残破之美。
原创 2018-01-12 小白 象外
象外

xiangwai_artha

一小撮要把艺术拉出〇外的无聊分子。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葫芦瓶,仿哥窑,明代



有时,艺术是残破的美,比如表面满布裂纹的哥窑瓷器。


这本来是烧瓷过程中的毛病,由于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而产生裂纹。但在宋代,这种裂纹却受到文人的赏识,成为瓷器的一种装饰。


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哥窑究竟在哪里,学界还没有定论,但它古朴典雅的美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从明、清至今,哥窑瓷器也一直被仿烧。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哥窑瓷“以粉青色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 纹取冰裂、鳝血、铁足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最下”。


传世哥窑瓷器一般胎色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黄等,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的名称来源。



展览现场



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


时间:2017.11.12 ~ 2018.08.31

地点:故宫博物院·延禧宫西配殿

票价:淡季40元  旺季60元



本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和仿哥窑(釉)瓷器113件(套),以及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六家文博单位商借的57件(套)传世或出土的与哥窑相关的瓷器和瓷片标本、修复品,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哥窑瓷器的风貌。喜欢瓷器的〇外人们不要错过。


看展前先看图过过眼瘾,其中有部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是本次展览看不到的哦~



哥窑葵花洗

宋,高3.5cm,口径12cm,足径8.8cm

故宫博物院藏



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内凸起,通体施灰色釉,釉汁厚润,釉面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广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陈设品。其形制广口,折沿,宽唇,深腹,平底。汉至晋代流行在器物内底刻鱼纹,有陶、青瓷制品。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造。


仿哥釉叶式洗

清乾隆,高2.4cm,长17.7cm,宽12.8cm

故宫博物院藏



洗为树叶状,叶边卷起,宛如一片飘浮在风中的树叶,动感极强。通体满施仿宋代哥窑釉色,釉面有不规则的纹片。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哥窑碗

宋,高7.5cm,口径19.8cm,足径5.6cm

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浅圈足。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深浅不一,如网如织。



哥窑八方碗

宋,高4.2cm,口径7.8cm,足径2.8cm

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八方形,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是宋哥窑器物中的珍品。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宋,高4.1cm,口径16cm,足径5.6cm,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盘通体作14瓣菊花形,,中国古代艺术家和陶瓷工匠善于从大自然动、植物中获得灵感,蛙形、虎形、葵花形、菊花形等造型屡见不鲜。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宋,高4.1cm,口径20.2cm,足径7.5cm

故宫博物院藏



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


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原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黑褐色。



哥窑青釉弦纹瓶

宋,高20.1cm,口径6.4cm,足径9.7cm

故宫博物院藏



弦纹瓶是典型的哥窑产品,造型端庄秀美,哥窑瓷器传世不多,现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窑青釉鱼耳炉

宋,高9cm,口径11.8cm,足径9.6cm

故宫博物院藏



鱼耳炉因可用来焚香且炉身两侧置鱼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属于清宫旧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楷书镌刻于炉底。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明成化,杯高9.7cm,口径8cm,足径3.9cm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仿哥窑八方高足杯为成化时期新创品种,其形制玲珑俊秀,装饰典雅精美,富有成化器的特色。釉面虽仿宋代哥釉,但其釉质肥润,平整光亮,光泽度较强。



哥窑渣斗

南宋-元,尺寸 高2.8cm,口径16.8cm,底径9.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渣斗形花囊,六瓣花口,直颈,扁圆腹,圈足。全器施青瓷哥釉,呈灰青色,釉面布满开片纹。




哥釉蟾蜍砚

宋,宽12.4cm,长14.6cm,高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砚形作蟾蜍蹲伏式,周侧隐起为双眼及股脚结曲状。蟾背为圆形无釉之砚堂及月形凹下之墨地。蟾蜍式砚在唐代已有之;至宋代,端砚、歙砚通用的砚式中,亦皆有“蟾蜍样”的名称。此砚收入《西清砚谱》卷二十二。



哥窑 贯管瓶

时代不详,高21.5cm,口径7.5cm,底径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仿商代青铜器形,颈部饰两道凸弦纹,全器施哥釉,釉呈深青色。



哥窑 贯耳瓶

时代不详,高18.5cm,口径7.3cm,底径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 贯耳瓶

时代不详,高18.3cm,口径8.2cm, 底径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瓷渣斗式尊

南宋-元 ,高9.3cm, 口径12.1cm,足径8.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六瓣花口,口沿加嵌铜扣,宽颈,扁圆腹,矮圈足。内外施青釉,釉色米黄泛根据明人王宗沐《江西省大志》所记,嘉靖年间御器厂烧制的“桌器”中存在“渣斗”,暗示渣斗使用于餐饮之列。



仿哥窑 瓷洗

时代不详,高4cm,口径24.8cm,底径1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仿哥窑 瓷洗

时代不详,高5.2cm,口径20.7cm,底径1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仿哥窑 渣斗(水盛)

时代不详,高10.5cm,口径6cm, 底径6.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瓷单把杯

元 ,高3.6cm, 口径7.9cm,足径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漏斗形杯身一侧按置一个把手,平底内挖出一圈卧足。垫烧,内外施青釉,颜色青中带灰。不仅如此,造型相同的单把杯也有龙泉窑青瓷、景德镇霁青釉、青白釉,以及杭州市窖藏和北京故宫收藏产地犹待确认的白瓷等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单把杯流行于元朝。



哥窑 米色圆碟

明,高2.7cm,口径15.5cm, 底径5.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瓷盖罐

口径12.6cm,底径8.6cm,通高1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瓷碟

元,高3.4cm,口径13.2cm,足径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 灰青三足小圆炉

宋 ,高5.3cm,口径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哥釉双莲房水注

明,高7.2cm,水盛面径8.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瓷笔捵

南宋-元,高1.2cm,长1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瓷水盛

时代不详,7.7公分 高4.0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水盛敛口,深弧壁,平底。全器施灰青釉,釉面满布清晰开片,黑色线纹间有浅褐细线。带碧玉水匙。



哥窑型灰青匜式洗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仿哥窑洗

时代不详,纵长7.1cm,横长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

END

.



把艺术拉出圈外

小白

人赞赏

阅读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简造型宋代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部分高古陶瓷(六)
6-宋五大名窑
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收藏的部分同类瓷器为什么有差别?
【口袋收藏】厉害了,我的哥
大清康熙御窑瓷0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