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五行新解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核心理念。然而纵观历代讲阴阳五行的哲学家、医学家,讲到五行,多是把五行解作五种物质五种属性,用这种属性来归纳一切。如金木水火土,配以肺、肝、肾、心、脾、五脏、又以五色、五味、五气、五谷、五菜、五果、五畜……而又以相生相克,又有虚则补其母,实则等泻其子,子能令母实……等等说法。好像把五行弄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把一切都装进在五的框子之中。说起来很简单,听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临床中则茫然不知所措。面对病人的痛苦呻吟,五行中那些“五”,无论如何派不上用场。但我从来不怀疑阴阳五行有深邃的哲理。

中医看阴阳五行,从什么方向去认识呢?我以为“素向,天无纪大论”中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这是个最好的方向,因为这是个生命过程的认识。

古人用金、木、水、火、土代表万物,而不是这五种物质的相生相克、相制相化。

我们看表述阴阳的词语:“阴涵阳附”、 “阴阳互根”、“阴阳离绝”等

这里的阴、阳代表的是什么?只能用阴代表物质、阳代表能量才能解释得通

“阴涵阳附”便是生命的诞生。所谓涵附,就是有形的物质含进无形的动能,无形的动能附在了有形的物质,一个生命物生出来了。正如一个精子进入卵子,阴涵阳附,生命开始,任何一个生命无不如此。

“阴阳互根”便是生命过程。物质产生能量,能量产生物质,两者互为根本,又同为一体。

我们吃进去食物喝进去水,呼吸空气(物质),通过我们器官的运化(能量)转化为我们所需的物质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或者是直接转化为能量供我们身体的运转;又可把储存的物质用能量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能量或物质,循环往复。

简单点说就是物质可以转化为物质或能量;能量也可转化为能量或物质

“阴阳离绝”便是生命的结束。如果一个生命物,动能离开了有形的质,那么便是阴与阳离决,这个生命便终止了。这便是阴阳离合而生杀。宇宙万物一切有生命的物,无论动物,植物的生死都是阴阳离合而发生的。

这种规律在自然界即普遍存在,我们现在使用的煤炭、天然气、石油、木材等燃料,无不是物质燃烧产生能量;那么这些物质又是怎么产生的呢?通过能量(太阳等)的转化而来的。

我们的植物不是能吸收太阳的能量转化为自己的物质吗?我们的可充电池不是储存的物质转化为能量,又充入电能转化为物质,相互转化吗?

现代物理学不是有能量守恒定律吗?我们的人体也有能量守恒定律。

人体是个阴阳互根的系统,有阳(气)虚,就必定阴(血)虚,有虚就必定有实,这个虚怎么理解?这个实又怎么理解?虚就是阴阳两虚,而没有所谓单独的阴虚,也没有所谓单独的阳虚;实就是有代谢物的阻滞(代谢物包括细菌病毒及其病理产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一切物质,生物以及非生物以及各种代谢产物,而且人体都有能力排出体外)

伤寒论里有很多这样的方剂很多人不理解,大辛大热与大苦大寒一起使用,就是一虚一实,一补一通

附子细辛大黄汤:附子、细辛、大黄(大黄打通肠道的代谢通路排异,附子强心、即为补)李可老师有以此方为基础加味,治疗尿毒症的医案

生姜泻心汤:生姜、黄连、黄芩、人参、半夏、干姜、甘草、大枣。(人参、干姜等补充功能、黄芩、黄连、半夏等排异),此方能治疗慢性结肠炎

乌梅丸方:乌梅、细辛、蜀椒、黄连、当归、附子、黄柏、人参、桂枝、干姜(附子、人参桂枝、当归等补充功能;黄连、黄柏等排异,李可老师有以此方为基础,治疗大肠癌的医案)

相生相克,万物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平衡

“阴涵阳附”,生命运动开始。生命有了,要持续下去,必须依赖他物。也就是说宇宙中万物要持续保持自己的生命,必须是在相互依赖之中才能生存。想想看:阳光、空气、水、大地是万物所依赖。牛羊及草食动物要依赖草木。而食肉动物要依赖食草动物,昆虫要依赖草木。而食肉动物要依赖食草动物,昆虫要依赖草木。鸟类要依赖昆虫……这是个相互依赖而生存的复杂的巨大的网络系统。这里所说的依赖并不单指营养,包括生存的多个方面。宇宙之间没有一个生物是可以单独生存的!

生物在相互依赖中,必然发生制约关系,多少草养多少食草动物,食草动物是很多的,只谈昆虫,昆虫与草木之间,鸟类与昆虫之间,食草动物与草木之间,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之间,食肉动物与食肉动物之间……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长期的磨合,生成一种动态的均衡势态,一旦失去均势,必会成为生物的灾难。而万物自己又会在灾难中磨合出又一次的生态均势。这种相互制约的均势是万物之间的规律。

不仅是物种生命,宇宙中各行星、恒星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个均势平衡的关系

三、相制相化

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是万物生命运动规律。相互依赖是怎样的得到生存,相互制约是怎样得到均势的呢?是:变化。草原变成了羊群,千万顷良田变成蝗虫。蝗虫失去依赖自灭了。鸟类没有了昆虫,数量会极剧下降……这一切都是变化,是宏观的变化。宏观变化是微观使然。这是说宏观变化包涵微观变化。宇宙万物时时刻刻在变化之中,对于生命来说,或者具体到人体就是新陈代谢,保持了生命的常新。

那么,阴阳五行就是说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性质构成的,阴是代表物质、阳代表能量,能量与物质之间相互转化;万物都有相互依赖(相生)而生存,相互制约(相克)而均势,相互变化(相化)而常新的规律。

在这个自然万物,生命运动的悠悠过程中,形成了生命运动的几大法则:生命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守个性等。这些在前面发文有更具体的论述,这里只简单表述。

什么是生命的自主性呢?阴涵阳附而有生命之一瞬,生命运动即同时开始,生命的运动便是自主的运动。每一个有生命的生物,都是一样的在自主的运动之中。一个人的心脏跳动,胃肠的蠕动,各器官、组织,每个细胞都在运动。都是自主的运动。这种自主运动不允许,也不可能被外力改变。自主性运动开始于阴涵阳附,寂灭于的阴阳离决,持续于阴阳互根。但一定是自主的。

生命的共生性是普遍存在的。宇宙万物既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便不可能有一个消灭或一个单独生存。因此决定了万物的共生性法则。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有“除四害”运动。因为麻雀吃农田的粮食,在全国掀起捕杀麻雀运动。麻雀大量的减少,农田的害虫大量繁殖,不能控制。便用农药毒杀害虫。昆虫中毒死亡。鸟类吃下中毒的昆虫,中毒死亡。虫害益发不能控制。形成鸟类至今大量减少,农田年年使用农药,而我们的粮食,蔬菜,水果,有几个是不含农药的?几十年我们在天天吃农药,不知到什么时候,能够重新出现一个生态平衡。这个行为就是违悖万物共生性法则造成的灾难。这在万物之间是如此。在人体内环境中也是如此。人体每一个器官,组织同样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不了解共生性法则,就会在考虑一个器官组织的时候,看不到与此相关联的其他器官组织,及整个机体。换句话说:从局部中看到整体,从整体中看到局部。所以中医有治此及彼,治彼及此;《知肝之病,必先实脾》。一方多治与一病多方。这便是共生性法则的观念之所以达到的。

生命的排异性是每一个有生命体所必有的。自主排异性是生命体保护自己生存的能力。以人为喻,饮食、呼吸,以及全身孔窍,汗腺都是外界通向内部的通路。外界的有毒有害物侵入机体内部都可能造成伤害,甚至死亡。机体对任何通路侵入的异物,以及机体在生命过程中自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一律以或吐、或泻、大便、小便、排汗、咳痰、鼻涕、泪水出血等等,因其所在,便利排除。也就是说,是不属于自己的物质,或者说是异已者,一律排出体外,正是因为生命机体这种排异能力,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在不断地排异反应中生存。这种排异性功能与生命同在。排异性能力一旦失去,生命便将结束。机体的这种功能便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依赖。当然,这个排异性功能是宏观的认识。在这个宏观的排异反应中,自然包涵着一种微观的生化程序。

生命的应变性排异性都是生命运动中自我保护的能力。应变性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功能。如体外环境或体内环境突然发生或逐渐发生变化,应变系统会即刻作出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反应。如饥、饱、劳、逸、寒、热、缺氧、干燥、潮湿、明暗、……等等的环境改变,机体会以改变自己的血压、心率、血管、汗腺、皮肤,瞳孔……等等各种可以调节的器官,组织功能,以适应环境。即使致病细菌、病毒侵入,除排异性本能与细菌病毒做战,人体的应变性本能也在与致病菌、病毒磨合中改变自己可以与之和平相处(产生抗体)。现在各种疫苗即是利用人体的应变性本能,使人体与病毒能和平相处。

守个性是生物保持物种个性的生态法则。没有生物的守个性,会使万物逐渐失去区别。这是不可想象的灾难。正是因为万物的守个性,万物才成万物,使物与物之间有所区别。类与类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出现万万千千异中之同,同中之异,以至万顷森林无相同的树木,天下森林无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60亿人口无一相同的面貌。无论动物、植物,子孙万代既有相同,又各差异。由于守个性法则,与排异性法则保持了物种的纯度,但又造成了物与物的差异。

在阴阳五行理念的影响之下,东汉张仲景用五行智慧创作了无古无今的伟大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是中医第一次大发展。它对多种传染病创造性的根据五行法则创造出因势利导的治疗大法。创造性的制订了汗吐、下、和、温、清治疗方法。成为万世楷模。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了把病说清楚:分成了六经,他以一个一个具体体统、一个一个具体的方剂来表述我们那里的功能不足?哪里的代谢不畅,就包涵了所有的疾病,而没有把一个一个的疾病叫具体的名字,即使起了一个病的名字,也不能局限于那个病的名字。

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

六经的阴阳,是表示功能的强弱;他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根据体温升高发热是功能亢进、代谢增高的表现,确认为阳性过程;根据体温不足而恶寒是功能衰退、代谢减低的表现确认为阴性过程。

太阳系统、少阴系统代表人体体表,这个躯壳(四肢、胸腹腔)功能强弱之间的转化,功能相对强盛,发热的体温高的归为太阳系统;功能相对低弱,体温低弱的归为少阴系统

阳明系统、太阴系统,代表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功能强弱之间的转化,功能相对强盛,发热的体温高的归为阳明系统;功能相对低弱,体温低弱的归为太阴系统

少阳、厥阴是代表人体的三焦功能调节机能强弱之间的转化,没有具体的器质所指,如果硬找一个的话(跟现代医学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能比较紊和)。功能相对强盛,发热的,体温高的归为少阳系统;功能相对低弱,体温低弱的归为厥阴系统。

伤寒论的六经系统包含了后世的八纲辩证、脏腑辩证、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等,后世的这些辩证都有很大局限;也包含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等。

中医从宏观认识疾病,宏观就包涵了微观,并不排斥微观,因为两者正确的认识是一致的,统一的,前面有两篇论感冒的就是从微观上(免疫学)解释细菌病毒性感冒。现代医学对人体结构、五脏六腑认识更加清楚,可以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认识疾病,比古人有更多的优势,学中医就更加简单,解释起来就更加明白,而很多中医还在用几千年前的语言来表述疾病,自己都模模糊糊,病人就更加模模糊糊,中医何以继承,更别说发展!中医也得与时俱进!

西医从微观上认识疾病,就如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科技再发达,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是南辕北辙。

那么中医是根据什么来治病?依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或者说人体的能量守恒定律,以人体本能趋势为方向,顺势力导来治病,看我们人体哪些功能不足,哪里代谢通路有障碍,帮助恢复功能,扫平障碍而治病。(中医传承:bxbg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生白---阴阳五行解读 - 上架新书 - 中医资料 - 民间中医网 - 中医养生,中医咨...
阴阳五行解读
阴阳五行解读(1)
郭生白《阴阳五行解读》
阴阳五行(系统思维)是什么?
郭生白本能论阴阳五行新解(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