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关中普通老人的后半生

前两天夜里,毫无来由地,梦见了我婆。

梦里,我婆脸色青白,双目紧闭,僵直地躺在田埂上,身上盖一床老布单子。我跑过去扑在我婆身上,一边摇一边喊:婆……婆……你咋了?你赶紧醒醒。我婆睁开眼,说:咋是你?我清清地记得,我当时舒了一口气,还以为我婆死了。然后赶紧搀着我婆往回走,一边走,眼泪一边流。

没几步,一阵铃声,我倏然惊醒,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我的眼泪还是流个不停,想起我婆都走了快三年了。

说来也怪,我平时很少想起我婆,但是却在梦里梦见过好几回,每一回醒来,眼泪都流个不停。

我婆“老”的时候,80多岁了。按照农村人的说法,也算得上高寿。但要说起我婆这一辈子,其实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 图源网络

我婆年轻时候的事,我知道的很少。只从我爸那里听说,他出生的时候,我婆生了一场大病,险些把命要了。没有奶水,我姥婆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几个西红柿,让我爸咂着喝,没想到还养活了。家里没钱,抓了两副中药,稀里糊涂的,竟把我婆从鬼门关救回来了。人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我婆这一辈子真没享过几天福。

我爷36岁那年,生了一场病,门槛没迈过去,我婆就成了寡妇。当时我爸还未成年,我婆一个人拉扯着5个娃,恓恓惶惶地。后来又赶上华阴修水库,一大家子就这么离了故土,离了亲人,迁到了蒲城。

日子依然是栖栖遑遑的,甚至因为外来户,还常会受到若有似无的调侃。我小的时候,印象尤深的是,一群婶婶叔叔在大槐树底下谝闲传,看见我来了,就会说:你一家子华阴板板,咋还没教会你说沸(水)呢?这种时候,我小小的心灵里,总会觉得,自己的根好像不属于这片土地。

从他们如何长大到成家前的这段经历,我爸很少会提。只是一说到苞谷面、红苕面就避而远之,说是小时候吃得太多,到现在一提都犯恶心。

■ 图源网络

后来我爸兄弟姊妹几个,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就都搬出去住了。我婆一个守着老屋。兄弟几个约定,每家每年给我婆多少面和钱,算是分了家。虽然自己不用种地了,但我婆也没有闲着。割麦,掰包谷,摘辣子,捋棉花,疏花疏果,打药拉管子,卸梨卸苹果,剁树枝枝……三个儿,一家一家换着帮。从年头忙到年尾,一天都不闲着。

后来机械化慢慢普及,很多活不需要人来做了,我婆就去收割过的地里拾麦,拾包谷,拾柴火,还是天天挎个笼,从早忙到晚。

例外的是逢五逢十的日子。那时候,是我们那儿的上会日子。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我婆去上会。祖孙两个早早吃了上午饭,提个篮篮,就向四里外的镇上进发。通向镇子的小路边有一条铁路,我每回都踩在铁轨上往前走。停靠的车厢上写着我看不懂的符号代码,以及遥远的地名。我问我婆:上海在阿达呢?我婆说,在南方。我又问:南方在阿达?我婆想了一下,说:谁晓得呢。反正得坐几天几夜的火车。我就说:能坐火车?美得很!长大了,我也要去南方,到时领上你,咱俩好好坐上几天几夜火车。还要带上我爱吃的方便面,你爱的冰糖和鸡蛋糕。我婆高兴地说:行么。然后领着我到街上,从街头走到街尾。这里看看,那里转转。买一个顶针,两轱辘线,或者扯几尺布。然后给我买糖葫芦、包子、油糕,最后两个人在尘土飞扬的摊摊上吃一碗油香油香的炒凉粉。每一回上会,差不过都是一样的程序,但跟着我婆上会,从来不会厌嫌,就连那一来一回的几里路,也成了我难忘的童年回忆。

■ 图源网络

大概是人老了,总要找个精神寄托,我婆突然开始信起耶稣了。每周三和周六,雷打不动地去教会听人家布道。大字不识一个,竟然还花20块钱买了一本厚厚的《圣经》。我也跟着我婆去礼拜过很多次。我问我婆:人家讲的,你能听懂不?我婆说:大部分听不懂。我就说:那听不懂你咋还回回都来?我婆说:你碎娃娃,给你说你也不懂。

教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请一些镇上或是县上的人来讲道。那几天附近几里的人都会来听。大家也都会带着馍、蔬菜和钱,充作资助。我婆每回也都去,带上5块10块的。文化人讲的,她更听不懂,就在灶房里帮忙烧火,做大锅饭。这花了钱出了力,还没落下啥,真不知道我婆倒是图了个啥。后来有一回我婆带着我去我姑家,半路上有个村子的基督教正在聚会,我婆早早就准备了馍和钱,我们去了,把馍交给人家,听一会儿道,和一大群不认识的兄弟姐妹吃了大锅饭,才继续走着去我姑家。这回我觉得,信耶稣还挺好的,起码去我姑家不用饿肚子。

我婆虽然懂得不多,但喜欢给我传道。用耶稣的故事,教我做人的道理。但是有一回,我不知道干了啥,我婆气急了,骂我:“这乃球娃……”我就回她:你不是说信耶稣的不能骂人,你咋还骂人呢?硬是噎得我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几年大概算是我婆一生中过得最安稳的一段时间。有吃有喝,身体健康,儿女还算孝顺,再时常去教会里和兄弟姐妹礼拜礼拜,小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

■ 图源网络

直到有一天,我婆突然昏倒了,躺在地上不断抽搐,牙花子咬得鲜血直流,大人都吓得慌了神。幸好乡村医生见多识广,扎了几针,又打了几天吊瓶,才慢慢见好。

人家说,我婆是高血压,脑梗,要定期吃降压药,好好休养。从这回起,谁都不敢再让我婆干什么活了。然而老年人的身体,有时候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推倒了一个,剩下的,很快就垮了。后来的两三年中,我婆又犯过几回病,每一回都比前一回更糟糕一点,直至摔了一跤,从此几乎都是在床上度过了。

再淳朴孝顺的儿女,身上背负着刨土养育自己儿女的重担,遇上了赡养瘫痪老人的责任,都要寻求一个公平的办法。于是,三个儿子一起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每家每年照看4个月,谁都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就这样,我婆开始了长达十几年候鸟式的生活。

我记得以前,我婆天天都要看百家碎戏,躺在床上后,就再也不看电视了。由于长期卧床,她的后脑勺蹭得秃了一片,脸边的碎发也乱蓬蓬的。天暖和的时候,我就搀着她,一步一步挪到卫生间,让她坐在塑料椅子上,给她洗澡。她的身上瘦得只剩下满是褶子的皮,软塌塌地耷拉着。洗头膏水不小心流到了眼睛里,她就喊叫眼睛疼眼睛疼,不洗了不洗了。我哄着她说:马上马上,马上就洗完了。这种场景,总是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婆给我洗头的情形,她也是这么哄我的。那一刻我就想,不知道我还能这样哄她几回。

也许,每一个常年患病的老人,都会恐惧死亡。我婆也是。她不再能去教会,也就不再提她的耶稣。她变得特别怕黑,整夜开着灯。怕自己一个人,有事没事就喊我爸。我爸有时候会像训小孩那样教训她几声,有时候干脆装作听不见。我一度很生气我爸对待我婆的这种行为,但连着好几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我婆喊我爸超过十次以后,我也沉默了。我知道不能全怪我爸。他白天在地里顶着烈日干活,晚上早已疲累到了极点,难道让他大半夜的每次都去我婆的床前嘘寒问暖吗?

再后来,我婆出现了一些阿尔兹海默的症状。她开始不记事,不认人。她对着我喊我姑的名字,不停地翻箱倒柜,让我帮她找藏起来的钱,对每一个来看她的人说我妈偷她的钱。当我终于在床底下找到手帕里包着的几百块钱时,她接着就把它藏在油腻腻的饼干盒子里,第二天天不亮仍叫我帮她找。而她自己,已经找了大半晚上,我帮她整理的床铺又成了一窝乱麻。

■ 图源网络

有时候,她会自己一个人从床上爬下来,摔得浑身乌青,再爬出大门,又被正好撞见的邻居送回来。而我爸妈呢,正忙着在地里抢收麦子,在果园除草打药。每次听我爸妈说起这样的事情,我的心里都五味杂陈,又难过又不知道该怪谁。怪我爸妈看护不到位吗?还是怪我我婆不体谅儿女的艰辛?

在我们村,我见过太多同我们一样的家庭。中年人为了生活和儿女苦熬,舍弃了自我,甚至很难将多余的精力用在生养自己一场的父母身上。无力自理的老人,只能在儿女已尽最大努力仍不算精心的看护中,一日日拖着,捱着,好尽量延长走向死亡的距离。

十几年照顾一个生病的老人,对谁都是一种折磨和考验。在我婆去世前的最后两年里,我爸妈常常发生激烈的争吵,争吵的中心,几乎都是我婆。你很难想象,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她会把所有的衣服、被子扔得到处都是,会把系在腰间的尿不湿拉出来,撕碎,屎尿沾了满床、满地,甚至她的整个身体。我姑有一回看到了,责怪我妈照顾老人不经心,于是我爸妈又发生了争吵。而这,已不知是我爸妈第几次清理这些狼藉。

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以前,我总觉得是在指责孝子薄情,后来,我才深深地觉得,这话也不过说出了父母的可怜,子女的无奈。前年,我婆终于去世了。没有头疼脑热,是在睡梦中走的。按照农村的风俗,我们家办了一场盛大的丧事。我爸妈和他们的兄弟妯娌,都哭得很伤心。但我知道,伤心是真伤心,解脱也是真解脱了。

那天我冒着寒风回家,跪在灵床边,掀开我婆脸上盖的帕帕,摸到的却是一张冰冷黄青的脸。她的头上还戴了一个大红的抹额一样的东西,像戏台上的老太君。不知道为何,这一瞬间,我突然想起再也不会有人把我认成我姑,让我买鸡眼膏,让我找钱,我的胸口就那么堵住了。我妈拉着我,让我不敢哭,不敢把眼泪掉在我婆的脸上,我还疑心我咋个哭了,一摸脸,不知道啥时候,上面全是泪。我突然一痛,已经好几年认不出我的我婆,这回真的走了……

有时候,我很后悔没在仅有的几次回家时,陪我婆多坐一会儿,多给她洗几次澡,剪几次指甲,在她想吃冰糖鸡蛋糕的时候,少阻止几回……

曾经领着我上会吃炒凉粉的那个老人,就这样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给我婆承诺过的,带着她坐火车去南方,然而我婆这一辈子,一回火车都没有坐过。

她是上了天国,还是化成了黄土,没有人知道。只有这些儿孙,还记得有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曾在这个世上来过。

作者 | 斜蒿 | 陕西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有人为你无眠
***退休老人的生活***
老人卧室的风水宜忌为了咱爸妈健康收着!
给老年人开发新产品简单吗?
张柏芝妈妈开网约车:有一种孝顺,叫尊重父母的快乐
过不下去就离,别迁怒他人、别逼孩子站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