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怪我没告诉你,鲜为人知的返还型或消费型重疾险,那都是不存在的




小故事大道理


你是一个穿着体面的保险小达人。

你并不想改变世界,只想救一救那些没有保险的人类。

这天,你盯上了一个小姐姐,30岁出头,全职在家带娃,老公在外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一看就是特别需要保险的家庭。

你冲上去,跟姐姐讲了一通风险概率保险杠杆,结果被大姐断然轰出了门。

你说40岁后死亡的概率不小,大姐觉得你在咒她;

你说40岁后大病的概率不小,大姐想了想我跟你没仇啊。

当然这都好说,因为每个人身边都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大姐心里还是怕怕的,只是不希望说得太明白,不吉利。

于是你成功揣摩到了大姐的心理,急中生智喊出了一句话:大姐,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大姐笑了,欣慰的点点头,问了一下这平安怎么卖?

你一开始说得还挺好,像跟大姐之间达成了某种吉利的共识,谈起业务来也顺利了很多。

但是大姐突然给你抛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这平安交了什么时候能拿钱?

你秀了一波专业,介绍了两种拿法,一种是生病,比如得癌,一种是挂掉,比如得癌没了。

并拿了大姐举例。

大姐听完,胖胖的身躯微微颤抖,呼吸也沉重了起来。

大姐做了几个深呼吸,缓了缓激动,又问,那我一直平安,多久能拿钱?

你说,那交的保费就用于保险公司的营运成本和分摊其他人的理赔金了。

大姐听完眼睛都亮了,你觉得她的保险知识+1,她觉得你一定是神经了。

我不死不病,钱就给公司和别人,你不是有病就是骗子,滚。

被赶出门后,你愣在了原地,跟当时的很多保险精英一样,对这些无法拯救的人,无可奈何。

痛定思过后,你觉得还是改变世界实在,把保费返还的产品需求反馈给了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做精算的人,虽然觉得这种沙雕保险,自己不会买,但是前线业务员的需求呼声很大,那就做吧,还能咋地。

后来发现太好卖了,返还型保险=买个平安不要钱,就是交个朋友。

解释成本低、说服难度低,卖的人好说,买的人好懂,而且公司还能多赚钱。

那就卖吧,还能咋地。

(故事非作者原创,源自网络)



 “返还型”和“消费型” ,那都是不存在的


故事里出现了一个神奇的名词,它叫返还型保险,很多人趋之若鹜的产品。

你可能还听过另外一个名词,它叫消费型保险

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名词,其实是一个“虚词”,因为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返还型保险和消费型保险。

在此我要自我悔悟三分钟,在之前,我在与顾客沟通产品时也会使用这两个词,但完全是出于沟通方便,降低沟通成本。

以后我要将这两个词彻底赶出我的大脑。

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返还型保险和消费型保险是不存在的。

根据保监会2006年的规定,长期健康保险中的疾病保险产品,可以包含死亡保险责任,但医疗保险产品和疾病保险产品不得包含生存给付责任

简单来说,就是重疾险、防癌险这些以疾病为保障的保险,还有医疗险是不会有生存责任的。

共识下的返还型保险的首要条件是被保人到了约定年限未出险且活着,即满足生存给付责任,但是,保监会又规定重疾险不包含生存给付责任。

换句话说,既然重疾险没有生存给付责任,也就意味着不存在返还型重疾险这种东西。

你可能会反驳我,不会呀,我买的两全险就是生死两全保险,是同时含有身故责任与生存给付责任的保险。

你看,所谓的重疾险满期返还,都是两全险的贡献。其本质是保险公司以两全保险为主险,重疾、医疗为附加险组合出来的。

至于重疾部分的保费其实跟纯保障型的保险(很多人称之为消费型保险,但我更愿意称其为纯保障型保险,后面我会解释)一样,安安静静的躺在保险公司的账户里。

再来扩充下两全险的保险知识。

寿险你们都了解吧?寿险保死,两全险在寿险的基础上,多保了一个生。

按赔付条件来讲,就是在保期内,被保人提前身故了,给付保险金。或是被保人活满生存期,也给付保险金。

也就是说不管是生是死,横竖都能赔,这种产品从设计之初,就很讨喜。

人天性趋利,没有人喜欢不确定的事情,也没有人喜欢亏损,很多人把买保险这件事看的很功利。

如果没用到,那我的保费不就白交了?

这种想法非常魔幻,因为不管最后保费是否返还,你交的保费始终有一部分会用于分摊理赔金,该用于支付风险保障成本、支付保险公司营运成本的费用,一分都不会少。

那么,神奇的数学问题就来了。

既然保险公司该赚我的没少赚,该用来分摊理赔金的没少摊,那为什么有的保费白交了,有的就可以返还?

因为你为了保险的返还功能,每年多缴纳了很多保费。

而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

保险公司可以用你前期缴纳的保费去投资,并在几十年后,把他们投资赚取的一小部分钱返还给你。

你会发现,你需要付出很多保费,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且对比保险公司返还的保费,你把省下来的保费拿去买个固收的理财产品,会刺激得多。

所以,其实市面上大部分两全险都不值得投保,因为这种产品从设计思路上就是割韭菜的模式。

而你,一直以为自己买了一份返还型的重疾险,其实你只是附加买了一堆保险而已。

那为什么也不存在消费型重疾险呢?

一是官方没有任何明确的定义及名词解释;

二是关于那种产品属于消费型,市面上有太多的理解版本。

因为没有准确的定义,所以怎么说都有理。

我们先试着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消费消费,花出去的钱拿不回来了。那在重疾险领域,只有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我们才真的一分钱拿不回来。

  • 买的是一份定期重疾险,例如保障到60岁。

  • 直到合同到期,你都始终没有出险也没有退保。

合同到期,保障结束,不交钱也不拿钱。好吧,你说这是消费型保险,那我买的保终身的重疾呢?还有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呢?又该 怎么界定?

答案是:

你想怎么界定都行。

一个没有明确界定标准的词,利用双方信息的不对等,返还不返还,消费不消费,怎么说都说得通。

这两个“型”,都是保险业的通俗叫法,更趋向于营销作用

早期为了方便消费者理解,就如开篇的故事。有人发明了“返还型”这个话术,作用是消解大家怕买了保险吃亏的心理。

后来,互联网渠道崛起,又有一批人发明了“消费型”话术,作用是跟“返还型”区别开来,体现产品的性价比

在我看来,就不存在什么返还型重疾险和消费型重疾险。

就如终身重疾险和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他们都是纯保障型的保险,不带理财功能,但是,这两类保险,如果我们没有出险,那我们交的保费就真的全部消费掉,一分拿不回来?

答案是:

绝对不会!



终身重疾险&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我们先来看看终身重疾险:

长期保险都会有现金价值。

简单理解,就是你退保后能返还的钱。

具体理解,长期保险采用的是均衡费率算法,把一个人参加保险的这段时间的总风险保障成本分摊到每一个缴费期里。

比如一份保期为终身的重疾险,在投保的时候就计算好了承保你这一生的总保费,然后再除以缴费年限,最后才是你每年要交的钱。

而每个年龄段的风险发生率不同,在你的前半生,风险发生率低一些,用于支付你风险保障成本的费用,也应该要低。

在你的后半生,风险发生率高一些,用于支付你风险保障成本的费用,就应该要高。

所以就会有一个问题,在保障前期,你缴纳的保费实际是高于你这个年龄段需要支付的风险保障费用。

那多出来的钱去哪了?

也不会被吞掉。

多余的钱会存在保单里,不断累积生息,变成了保单的现金价值,当你退保的时候,就可以取出来。

(拿守卫者3号这款产品举个例子)

以下是这款产品的现金价值表:

可以看出:

一份终身保险的现金价值,基本上滚到后面,退保能返还的钱,就跟你总共交的保费一样多了,甚至还能更高!

很多保险公司的销售员,喜欢在计划书里提到,什么70岁能把钱取出来啊,有什么储蓄作用啊,说的就是现金价值这回事。

没什么稀奇的,是个长期保险都会有

通常西装精英们在介绍自家保险“返还”功能的时候,还不忘黑一把所谓的消费型重疾险,说你看他们便宜是便宜,但是钱打水漂了啊。

你说纯保障重疾险不返还保费,确实没这个保障责任,但是人家有现金价值,过几十年一退保,差不多也能退回来总保费,甚至还不止。

而且,人没了也可以退保返现金价值。

这就很魔幻了,想想那些专门花保费,买返保费功能的朋友,真是很有奉献精神了。

这是终身重疾险,而买定期的朋友就别盯着现金价值了,指望不上,到期后现金价值会归零。

但是,我们买定期重疾险的目的也不是要那点现金价值,而是我们若真的发生风险了,能有保险公司给我们兜底。定期重疾险便宜,是保费预算有限的家庭非常好的的选择。

再来看看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

即是重疾险保到终身,然后没生病,挂了也赔钱的那种。

之所以说这个纯保障型的保险也可返还,是因为这份保险保到终身,且人这辈子一定会完完,人完了,保险一定赔钱对不对?因为它带身故责任嘛。

一般来讲,身故的赔付条件分为两种:

身故返还保费及身故赔付保额。

保费好理解吧,你为这份保险交了多少保费,挂了给你返回来;

保额就是你投保时购买的保障额度,比如保50万,挂了就赔50万。

那该不该附加身故责任?

重疾险的身故责任,属于非必要选项

因为重疾险的“重疾“和”身故“保障责任,共用的是一个基本保额,赔了重疾,身故的保额也没了。

所以重疾险不管是不是附加身故责任,都要单独配置寿险,这样才能做好身故兜底。

那重疾险附加身故的作用在哪?

主要还是为了“返还“。在不发生重疾的情况下,发生身故了,可以赔付一笔钱留给家人。但同时,如果选了,保费固然会增加。增加多少?性价比怎么样?这不可一概而论,需要计算和对比。

通常,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选不加。我们可以把省下的钱拿去配置一款保额充足的寿险。



纯与不纯,怎么选?


这样完整的梳理下来,是不是就非常清晰了,以后也别再听别人说什么返还型、消费型。

若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分类,我们可分为是否是纯保障型的重疾险

纯保障型的重疾险有以下三类:

1.定期重疾险
2.终身重疾险
3.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

不纯的就是那些两全险或可以分红的又保障又理财的保险。

到底买那种?

在考虑买那类重疾险之前,大家应该先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买保险?

保险主要是为了分散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不是为了获得理财收益。别为了看得见的蝇头小利就被“忽悠”了~

记住:让保险的归保险,让理财的归理财!

当然,纯保障型的保险和不纯的保险(保障+理财)都有自己的特质,不能一棒子打死。

通常来讲,纯保障型保险适合:

· 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想用低保费获取高保额保障的人。
· 自身具备一定的投资能力,只需要通过保险实现保障功能的人。

而保障+理财的产品也不至于说买了就是交智商税,还是有其适用之处,比如:

· 根本就不差钱,对保费预算也没啥限制,家庭责任小,对保障充足度要求较低,并能接受低收益无风险的投资安排;
· 无理财意识也无理财投资能力,想通过保险做强制储蓄。

归根结底,先搞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这才是正道。

另外,保险是一种没办法买前试用的产品,所以会给人一种“买了保险没用上,钱就白花了”的错觉。

但其实,我们去翻看保险的理赔年报,保险公司每年理赔出去的钱,都是上亿元的真金白银。

我们没有用到保险,说明生活里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风险和意外,运气爆棚,应该值得庆幸而不是遗憾。

愿大家运气都爆棚,也期望伙伴们能为自己和家庭加装一个能抵御风险的防护墙。

—  The  end  —

上文:我神为之驰,真想再来一次

推荐:保险受益人选不好,会有很多麻烦

       

       私人号 ,公众号,都可以找到我,欢迎一对一咨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买重疾险,我从来不纠结这个问题
买了重疾险却没生病,很亏啊?
退保还能赚钱?这个秘密很多人不知道
“返还型”保险究竟有啥魔力呢?
别再妖魔化「它」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