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诊系列文(六)———风语者

往期回顾:系列文2写的“独处藏奸理论”,在舌、脉诊断中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当初写系列文2就是受了脉学独处藏奸理论的启发。



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有这样的病人来看中医,上来什么都不说,先把手一伸,让你把脉,再给你看下舌头,然后就问你,医生我什么问题?


有次在门诊碰到一个小伙子,我一摸他的脉,整体尚可,但是右寸脉独弱,弱的不行。(左手寸关尺:心肝肾,右手寸关尺:肺脾肾),再一看舌头白白的。



我说:你这个是脾肺气虚啊?

小伙子立马反驳我:脾我不知道,我这个肺好的很,体检拍胸片的,没问题。


你们除了看他的舌头之外,有没有注意到他鼻子和脸上满布的汗水了么?这么冷的冬天,作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从一楼挂个号,爬上四楼诊室,满头大汗,你们说这么什么问题呢?


从舌诊谈中西医语言的联系与区别


经常有人找我看舌诊断,于是我就经常碰到这种情况,连脉都摸不起来,看个舌头问我什么问题?


大部分人表示信服,少部分会出现上面我举的那个脾肺两虚的例子,患者说的是没有错的,他确实做了体检,肺是好的。我说的也没错。


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我们双方说的都没错,问题出在哪了呢?

问题出在我们用的是不同的语言,小伙子说的西医的肺,及肺相关检查。

我说的是中医的肺,及肺的相关功能。两者有巨大的联系,但是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人不知道,容易混淆。



中医讲肺主皮毛,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中医所讲的肺脏包括的功能有很多,除了西医学上肺器官的呼吸功能、还包括体表出汗、鼻子啊等一系列症状。

肺气虚的患者常常出现多汗、易感冒,嗅觉失灵、容易咳嗽气喘。

上面那位小伙子,动则汗出,明显的自汗,肺气虚的表现。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下面我结合舌诊实例给大家一一解说。


一:中医脾胃VS西医消化系统




这个美女找我看舌头,我说你这个整体还好,最突出的问题的胃不好,她觉得我很神,说的太对了:经常嗳气,稍微吃多点,吃荤点就食管反流。典型的胃病。这个怎么看的,我再系列2中也写过,独凹者病,明显的一个凹坑嘛,那个位置对应脾胃。





这个小伙子,你们看看也是一个凹坑,舌头齿痕也很明显,他也是脾胃病,但是他跟上面那个美女的情况就不大一样了,他不嗳气,也不反流,他表现为吃下去不消化,不知饥饱,不晓得饿,吃多了容易胀。





这个中年大叔就更明显的凹坑了,坑很深。坑的深处似乎还看到了一点瘀斑的样子,这个也是脾胃病,这个比较符合中医旧病必瘀的特点,有瘀血的表现。他跟前面两位胃病患者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他也不能多吃,一吃多就胀,不同点是他吃喝不行,还容易拉,一言不合就拉肚子。


通过上面三个例子,你们有何感受?



是不是三个人都有消化道的症状,但是又不完全一样,第1例:有反流的症状,可能伴有贲门的松弛,她的凹陷位置也比较靠前,第2例:单纯的胃的症状比较明显,你看他凹陷的位置正好也在脾胃分区的中间,第3例:既有胃的症状,还有肠的症状,他凹陷的位置也比较靠后


中医对脾胃的功能认识比较宽泛: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在液为涎。

意思中医学认为的脾胃脏腑功能包含了西医学的消化道功能吃饭,还包括肌肉无力啊,口唇白啊,淌口水啊,都属于脾胃的功能。

涉及了西医消化系统讲的:食管、贲门、胃、脾脏、胰腺、十二指肠等器官的功能。


最为常见的误解是中医没有胰腺这个脏腑,但是胰腺的功能基本被归属于脾胃里面了,糖尿病在西医看来跟胰腺功能出了问题关系很大,有完全不懂中医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舌苔厚腻而白,中医认为脾虚湿胜比较明显,你说你这个是脾虚湿胜,患者就表示很不理解,我这个脾是好的,胰腺出了问题,根源就是西医科普现在做的很多很透彻,老百姓普遍了解一点,但是普通人对于中医就不是很了解了,就产生了很多这样的误会。中医的脾跟西医的脾器官说的不是一回事。


二:将军之官肝胆VS肝脏胆囊




你看上图这位女同志月经不调、痛经。一看舌头,你看我圈出的地方,舌边瘀斑瘀点,舌边主肝胆,我们认为她是肝经瘀血,你如果跟姑娘说她肝瘀血,很多人就会认为你瞎说,刚体检的,肝功能好的很。


这也是因为中西医语言的混淆引起的误会。


中医认为肝藏血、肝主疏泄、女子以肝为先天。因而妇女的月经病多跟肝有关系,治疗也多从肝入手。中医的这个肝的功能,包括了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内分泌、已经西医肝胆器官的相关代谢。

两者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这个也是月经病,肝经瘀血的,给她用了疏肝活血药以后,




嘿,你再看看,是不是变化很大。相应的月经病症状也改善很明显。


中医的肝胆脏腑和西医的肝胆器官,有部分是重叠的,相同的。比如:



这个人胆囊胆固醇结晶,看到我箭头标出来的异常凸起了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




你再看看,是不是那个凸起没了复查胆囊里的小胆固醇结晶也没了。


还有很常见的脂肪肝病变,我见过特别多,上一期给大家留的最后一个案例。



很多人以为我箭头标的地方是齿痕,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个是突出的小肉肉,这是个重度脂肪肝变的患者。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



三:君主之官“心”VS心脏





这两例你们看,都是典型的舌尖红,很多红点点,睡眠不好,夜梦较多,脾气急躁。典型的中医讲的:心火旺。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藏神,中医学认为失眠啊、健忘啊、以及神志异常、心悸以及胸痛等很多症状跟中医的心关系密切,尤其是这个神志异常,现代西医学认为是脑子出了问题,中医学其实是把西医学脑的这些功能划分到了心的所属里面,因而中医学的心其实是讲的西医学脑的部分功能和心脏实质器官的功能,两者有重叠,又有区别。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误会?


我想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误会,根本原因在于清末、民国时候中国学者把西医学传入中国的时候,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犯下的错误。

中医也是有解剖的,从《黄帝内经》时代就有的,内经时代就形成了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早期命名的时候确实根据解剖,后期解剖停滞不前,中医逐步变的抽象。 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系统指导临床用药。

早期那些翻译西医学的学者非要把 西医里的liver、heart、 spleen、 lung、 kidney 翻译成肝、心、脾、肺、肾。当初要是翻译成:赫依、赫底、巴达干、希拉等。保证不会产生现在这么多误解。


什么是:赫依、赫底、巴达干、希拉?这是名族医学,蒙医里面的脏腑功能术语,对于同一个人体,中医有中医的认识和说法,西医有西医的说法,蒙医有蒙医的说法,回医有回医的说法,其实就是很多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说法而已。



《风语者》是2002年由华裔导演吴宇森执导拍摄、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一部好莱坞战争片,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总能破译美军的电报密码,让美国人很苦恼,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国人征召几百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入伍,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听懂,所以美国人把他们训练成专门的电报员,传递通讯信息,作为秘密武器,人称风语者。


你再看看如今的中医和西医,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关系,古老的中医过去只有学中医的人懂,其他人都不懂。传统的中医大夫也不懂西医学的东西,但是接受了现代中西医双重教育的中医学子,即学习了晦涩难懂不为外人理解的传统中医学,也接受了现代西方医学研究的教育,他们肩负的责任就是把晦涩难懂的中医语言,转变为现代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出去。因而我也称他们为:风语者。


总结:中医学有中医学的语言,西医学有西医学的语言,两者其实是对于相同的人体功能,不同的表述方式,舌诊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断方法,舌诊很多时候说的诊断,指的是中医学的脏腑病症,不要一味地生拉硬配西医学的诊断,虽然两者有时候是重叠一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脏腑之论治
五脏衰老,都有先兆
家传治口疮秘方,药仅5味,一般1~2天后,即减轻或痊愈,价廉易得,简便易行
打呼噜中医治法
从真正的中医说疾病原理(感冒到癌症都说)
身体不同部位的汗液向你报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