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江州义门陈文史陈姓具有三千多年的受姓
一、江州义门陈文史
  陈姓具有三千多年的受姓史,人口居全国姓氏第五位。全球陈姓人口达八千余万,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据《史记。五帝本记》及《陈杞世家》记载,舜帝是陈姓血源先祖,黄帝九世孙  虞、舜以孝闻世。四岳推举,继尧为帝。舜治天下,盛世太平,舜德高风,千载推崇。《陈氏大成宗谱》记载。公元1066年周武王灭商后,为感舜德,封舜帝三十四孙妫满于陈丰氏部落的故址建立陈国{今河南东部,安徽西部一带}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其子孙以国为姓即陈姓,溢号陈胡公。
东汉初年,陈胡满公的43世裔孙陈寔{104——187年}字仲公,汉恒帝{147——167年}时为太邱长,居住许昌{今河南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建陈氏第一宗祠“德星堂”。寔公84岁卒,后被追封为颖川侯,寔公的六个儿子都很贤德,尤其是长子纪{元方}、四子谌{季方}与父亲陈寔合称“三君”,成为道德的典范。【成语“梁上君子”就是称颂寔的教化百姓的力量】
  陈纪兄弟首修《陈氏大成宗谱》,史记陈姓血源舜为始祖,颍川郡王陈寔尊为陈姓一世始祖,繁衍后继瓜绵天下。

  据近代版《中国姓氏通书》第一版《陈姓通书》及古代《明嘉靖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新建阳明山人},于丁亥岁冬十月书《陈氏大成宗谱序》记载,陈胡公十一世孙历公跃,生子完。为避祸与公元前672年奔齐国,改姓田,名敬仲。史称田敬仲完。任齐国工正,其子孙世代为大夫、卿相。至敬仲十世孙田和为相时,代姜姓而建田氏齐国,称太公,后致齐王建。于公元前221年被秦所吞并,后谓“田齐世系”。秦灭齐时,齐王建有三子。为避战乱,长子田升、次子田恒、三子田轸均改王姓。三子田轸曾以“画蛇添足”的寓言劝退楚兵出齐。三子田轸后迁颍川恢复陈姓,仍名轸。田、王俩姓繁衍至今,实为陈姓血源后裔。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王姓人口全国排名第一,陈王一家。陈姓不愧为天下第一大姓之誉。
     
二、聚族同居、御封“义门陈”,世间第一奇闻

  “江州义门陈”位于江西省德安县东桥镇的义门陈村,据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国灿{义门陈武昌庄后裔,1933年10月生于湖北鄂城县。中国古代历史、敦煌吐鲁番学方面教学与研究。现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唐史学顾问,中国古都会理事,中国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基地兼职教授、学术委员}所书义门陈文史考序记:义门陈氏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陈旺公迁居德安,制定一套  行之有效的家族内部管理制度。他们义聚一堂,数代同居。至唐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御笔亲书“义门陈氏”匾额旌表陈氏家族。义门陈第三任家长陈崇制定《义门家法三十三条》、《义门家范十二则》教化义门陈氏子孙,家法族范成为处理家族内部各种事务和关系的准则。即族产共有、家无私财、共同劳作、平均分配、人无贵贱、诸事平等,形成了一种“堂前架上无衣,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的即大公无私又和谐共存的良好局面。至公无私的准则与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相结合,家族内部团结亲密,尊卑长幼有序。十二则家范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孙、隆师儒、谨交友、睦邻里、均出入、戒懒惰等族规家法制约,促使义门陈家族繁衍壮大。南唐主李昇于(937年)敕立“义门”,标揭义门陈门阊,诏县衙至义门立石柱两根,义柱分别撰刻“义门”二字,以示激扬,从此江州义门陈名扬天下,成为天下奇闻


三、 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
  “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陈姓是中华民族的五大姓之一。义门陈誉满朝野红极一时,他们创造的历史佳话传扬久远,宗大宗诗赞:“问道人间谁第一,贤称唯有义门陈”,陈氏义聚千古未有,陈旺公率领族人在这风水宝地上繁衍生息,其子孙以孝道治家,撰家法、立家范、置田产、办书院建立了具有高度文明的义门大家庭。这个聚族同居的大家庭同锅共灶,财产共有,共同劳动,计划消费,和谐生活三百三十余年不分家,历十五代,人口达三千九百余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力量最强、合居最久、人口最多的大家庭,是世界家族史上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真可说是“共产主义”式的大家庭。
义门陈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光辉典范、世人楷模。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御书“至公无私”赐匾一块。996年又赐“真良家”。次年又“义居人”赐之,还题诗“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耀门閶。~~~~~~颍川郡派传千古,芳播江州绍有虞”赞之。宋至道二年(996年)钦差大臣内侍裴愈奉旨赐书义门陈, 但见义门陈“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的农耕规模和崇义尚文的文明景象。不禁大加赞叹,欣然泼墨题赠“天下第一家”。从此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成为奇观,流芳万代名杨神州。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撰柱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还有诗赞“金门宴罢月如银,环佩珊瑚出凤城。问道江南谁第一,贤称唯有义门陈”。天圣元年(1023年)宋仁宗赐“忠孝世家”匾额,追赐义门陈氏先祖五世公爵,赐一世陈旺晋国公,二世祖陈机燕国公,三世祖陈感许国公,四世祖陈蓝吴国公,五世祖陈青齐国公。敕建祠堂“德星堂”,以祀之咸化同堂之义。
  祖德煌煌,沐烈流光。义门陈家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历代皇帝的旌表和支持。皇帝的多次旌表是对义门陈文化的欣赏和肯定。充分说明了义门陈文化的影响深远广大。除此大批墨客骚人,名宦仕子慕名义门陈,如文彦博、寇准、苏轼、晏殊、陆游等,他们挥毫泼墨,吟诗作赋留下了大量(三百余首)的锦绣诗篇和文章。这个家族成为封建社会的楷模,世人的典范,这忠义世家为封建王朝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 义门陈文风昌盛,其良家人才辈出

  江州义门陈创办了 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家族书院——东佳书院。也是我国最早的民办大学,唐代大教育家——义门陈第三代家长陈崇,于唐大顺元年(890年)在义门东佳山麓创办了我国古代最早的民办书院(见《宋史》《中国教育通书》《江西省志》等)是历史上最早具有完备体制和较大规模的学校。它早于“白露洞书院”50多年,东佳书院御书楼藏书号称“天下第一”,创历史之最。史料记载义门陈东佳书院培养出“十八朝官”“二十九位亲宦”“九才子”“八文龙”“五十八位进士”。唐宋时代这个家族书院为朝廷培养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全国各地谱牒和史志中均有大量的记载。胡旦著《义门陈》中也详细记载了义门先贤的姓名,朝廷官宦名及职务,如“莫道栋梁欢聚二十有九,且看蛟龙跃起四百有三”的诗章。说的义门陈有二十九人做京官,四百零三人点举人。是这所东佳书院的丰硕成果。
近代史记载义门陈也人才辈出,有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是江西波阳彭泽庄始祖华公后裔,元末时迁安徽怀宁石牌泉冲村;陈毅元帅是原江西南昌铁树宫棉花街庄,后迁湖北石首,湖南邵阳,四川成都思升公后裔; 陈云、陈庚、陈明仁、陈再道、陈士梁、陈锡联、陈奇涵、陈丕显、陈铁军、陈立夫、陈果夫、陈三立、陈宝箴、陈诚、陈布雷、陈衡恪、陈寅恪、等均为义门陈后裔。有诗赞“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代代出名流”。
  “义门陈”这三个字代表着一个辉煌的时期,“义门陈氏”这四个字是一个永恒的标记,江州义门陈这个名门望族素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而著称于世,这些灿若繁星的豪俊与义门陈历史互为辉映璀璨瑰丽。

五、  江州义门陈是古代大同世界,和谐社会。
 
  一千多年前陈旺公繁衍后裔聚居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这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这里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有养儿院),这里和谐团结——“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言田中苦”,“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描述了人们辛勤劳作,耕稼鱼猎,安居乐业。崇文尚文,风雅文明。三千九百余口人用自己的实践,演绎出一个真实的桃花源仙境,美丽的共产主义。现代学者论证“义门陈”实践了孔孟儒学的大同世界,构建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古代和谐社会。


六、 义门陈“百犬同槽”传奇

  义门陈礼义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久而久之教化也影响了牲畜,古义门坊养犬百余,建犬槽二丈余。每日鼓响群犬悉至共食一槽,一犬不至众犬不食。成为千古一绝被载入吉尼斯记录。《中国姓氏通书》将义门陈百犬同槽称为世界奇观,因而有“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之说。古义门坊建有“百犬牢”。其门有一对联曰:“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犬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并有诗曰:“百犬同牢佳话传,煌煌陈氏义当先。一门风范留青史,千载萍踪叹不堪”。
据传有一年(约1059年)御驾亲临义门陈,带来100只米粑,放在大槽内,群犬呼而相聚。见有一拐脚黄犬席地而卧,但见一条百犬独步槽口,口叼两只米 粑走了,白犬丢一个米粑给黄犬,众犬方按序各叼一米粑有滋有味的吃 着。昭宗见状,圣心大悦。称道:“真义犬也”!
中央四频道走 遍中国节目中(2008年4月11日20时)专题报道仁宗皇帝下旨大分析义门陈,摔锅大分家以及百犬同槽的天下奇观。

七、  宋仁宗暗访义门陈

  义门陈后裔历居15代,320余年不分家三千九百余口和谐相处。唐宋两朝得到近十位帝王的旌表及历代名流的赞誉。其家族管理秘诀震撼人间,引起朝廷高度重视。宋仁宗于嘉佑七年春二月初(1061年)暗访义门陈,收集总结义门陈治家经验,推广全国,教化天下,治理国家,促天下太平,民众和谐相处达到富民强国之目的。暗访中耳闻目睹义门陈人团结亲密,觉其势力非常强,家规族法甚严,管理方式高超,特别是百犬同槽之奇。证明义门陈家族之义何等程度,简直叫不可思议。暗访回朝后数日不思茶饭坐立不安。恐义门陈发展成气侯,有朝一日危及朝廷,自觉皇位会由义门陈家长(第七任)陈泰取而代之·~~~.   


八、 义门陈大分庄

  宋仁宗为稳定江山,总结义门陈家族的治家经验。召集朝中文武大臣商讨大计,在文彦博、包拯、寇准、范师道、吕海等重臣的建议下,对义门陈实施大分庄, 分庄原因有二:“ 一是为了抑制义门陈 发展 ,恐其日益壮大危及朝廷:二是为把义门陈氏作为封建社会的榜样推广全国,以教化天下更好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宋嘉佑七年(1062年)三月中旬,宋仁宗以义门陈氏为全国学习的榜样为由,下诏大分庄义门陈。奉旨执行官有,敇差主蒙分管江南转运史谢景初,江州金判吕海,德安县知县穆恂,湖口镇巡( 检)范宾,会计使司王大远,代出关契刘献,亲临义门陈家族监督协助分庄。宣呈旨意。招义门陈人为朝廷效力。圣意将义门陈三千九百余人中的“能人”(当时有43人 在朝廷做官例外)选为庄主(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由庄主将义门陈治家经验推广全国。怎么分庄?分多少庄?义门陈 第九世家长陈泰,为奉皇恩用摔锅分庄之措。将厨房千人锅吊在祠堂天井上空,举行分庄祭祀仪式,鸣炮三声割绳摔锅,数其碎片291块。则选291个庄主均分义产,恩赐291块盖有玉玺的黄缎包一块锅铁(相当任命书),庄主钦领为旨。将三千九百余人分迁全国七十二个州郡,一百四十四个县。星分于各诸路之庄,以291庄主各编庄号,由监督官抓阄,写力合约关书,永为义门陈后裔执照。
  分庄期间仁宗皇帝为鼓励义门陈人的为国效忠之士气,赐“真良家”直匾挂于陈氏总祠,并在总祠门前大院里竖立“义柱”一对,柱头刻唐僖宗赐“义门”二字。义柱身刻“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间无双”对联旌表义门陈家族。
  义门陈人窃念家世以迄宗同居15 世,计332年,聚族三千九百余口,代传孝悌,人无间言,业绍箕裘,室无私财,厨无异食。伏蒙圣旨,以义门大盛,奉皇恩为重。于1063年7月  日开始从义门古镇的大石板街至义门的古官道上车杖滚滚,轿马沿沿。扶老携幼,肩挑背驮,义门陈庄主带领一帮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自己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家园 ,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土地,离开了养育了一带又一代的故乡。这支迁居队伍绵延几十里,持续几个月,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家族、最悲壮、最恢宏的大分庄。从此,“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遍居全国各地。
义门陈分庄期间,宋仁宗皇帝制定法律条文,下旨全国各州郡,倡天下百姓以义门陈人为榜样,接受庄主管理。当时的义门陈人誉满华夏大地,威震神州名扬四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氏
江西第一大姓,曾威胁到皇帝,后遭打压被下旨分家,包拯执行,是你家吗?
源远发达的陈姓族人
陈氏族谱谱序欣赏(2)
唐代江州的陈氏家族 陈国灿
两个影响中国历史的陈氏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