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氏宗亲网

《陈氏族谱》中的陈敬忠画像
陈氏大宗祠建设现状

  宗祠文化如同那一抹浓浓的乡愁,始终牵系着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心。近年来,漂泊海外的华人华侨渴望落叶归根,希望来琼认祖归宗,却发现老祖宗的祠堂已经损毁殆尽。近期,有关海南陈氏大宗祠即将重建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岛内外陈氏后裔极大关注。

  据海南颍川历史研究会统计,海南人口近900万人,其中,姓陈的后代人口数量就有110多万人,属于海南人口中的大姓。而有关海南陈氏宗亲起源,陈氏大宗祠的过去、建设的现状等情况,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报记者 石祖波 

  实习生 符欣怡 文/图

  寻根溯祖 陈姓起源

  陈姓出自妫姓,是大舜的后代。西周陈姓受姓始祖妫满(舜帝三十三世孙,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为陈氏和胡氏的受姓始祖)。“陈”最初是一个地方,本来是太昊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把这个地方封给了舜的后裔妫满(称为胡公),还把女儿嫁给他。后来,胡公十世孙妫完因故奔齐,以国为姓,创造了“陈”这个姓氏,即陈朝国姓。胡公满本支所繁衍的陈国,传了二十五世,到妫健当政时被秦始皇所灭。陈国灭亡,但陈姓子嗣众多。

  东汉学者陈寔的二十四世孙、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五世孙陈旺,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在江西九江建庄,创立“江州义门”。这一支陈氏由于萃族同炊,八代不分家,受到唐僖宗旌表为“义门陈氏”,因而得名。

  宋嘉祐七年(1062年),义门陈氏建庄合炊累计历时332年,聚居15代,一家已达到3978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家庭,被称为“天下第一家”。齐国公、吴国公等重臣均为义门陈氏子孙。

  奉旨迁徙 子孙遍布海内外

  陈氏家族曾因过于庞大,甚至给统治者带来危机感。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建议“分析”(分家、分开)居住,宋仁宗采纳,以陈氏孝义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范,教化民风为由,下旨劝其分析,并于嘉祐七年(1062年)七月派人监护分析,将义门陈氏家产分为338份,以义门陈氏第十五代为庄主,依派拈阄,迁往全国16个省(其中迁入福建开族的有16派支)、市的144个县,故有“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1063年三月,这个大家族最悲壮、最恢宏的大分庄、大迁徙便开始了。义门陈氏分析时,将可供千口人饭的大铁锅吊到房梁处落到地面砸成碎片,每家收藏一块锅铁,还发了一张用白布绘制的巨幅家谱世系图,直到现在还有后代收藏。

  目前,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古有“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一说。在清朝和民国,陈姓曾是第一大姓;现今在南方、海外也是第一大姓。陈姓在中国名义人口约7000万,越南超过1150万,全球则9000万之多。据海南颍川历史研究会介绍,海南人口800多万人,陈姓人口就有110多万人。

  海南陈姓宗亲起源

  据海南颍川历史研究会秘书长陈泰柱介绍,“海南陈氏后代大多迁徙自义门陈氏。”海口市演丰镇塔市村委会荷兰村,曾藏有一卷《陈氏长支族谱》,据称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其先祖陈淑山抄自光绪十九年(1893年)所修的《陈氏族谱》。

  “太祖敬忠,字泰谟,原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坎头村,元至正二十一年避乱福州府福宁县。明洪武三年,以恩拨琼山教授,生二子,长思猷、次思诲。公携思诲回籍,留思猷居于琼山盐田村……”据《陈氏长支族谱》记载,陈敬忠曾是海南一百多位陈氏渡琼始祖之一。他从原籍福建莆田来琼,元末的1361年,才因避乱前往福宁,并于明初的1370年,受“恩拨”来到海南琼山,就任琼州府学教授。

  此外,明代正德《琼台志》也有对陈敬忠的记述,他虽然不是举人或进士出身,但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育人有方。能得到后人的这等评价,足见在大明开国之初,百废待举之时,陈敬忠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了。

  然而,敬忠公不久后便带着次子陈思诲返回福建,留下长子陈思猷,并落籍琼山县的盐田村,向北毗邻琼州海峡而居。陈敬忠的后人在盐田村繁衍生息,其孙子陈定吉生了5个儿子,于是就有了今天宗族内部所称的5个分支。他们在盐田村一住就是230余年。直到1605年的那场大地震,让陈敬忠的长支十一世孙德刚、德良、德瑚、德弘、德明兄弟5人分离,此后,陈敬忠的后代,在海南岛内广泛迁徙。目前,分布在了海口的演丰桂林洋一带和文昌、琼海,定安、屯昌、乐东、三亚等地较多。

  数百年来,陈敬忠作为历史上海南陈氏的功勋先祖,备受后人敬仰。

  新海南陈氏大宗祠

  预计将于年内建成

  宗祠既作为族人供奉先祖的地方,也历来作为教育后辈、教书育人的地方。陈敬忠来琼后兴办学堂,明清两代,在科举取士的年月,他的后裔虽然没有几人登科折桂,却不乏热衷文化、教育事业的人,即使是在近代、现代和当代也如此。

  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为纪念渡琼始祖,陈敬忠的十六世孙陈文凤倡首和主持修建“陈敬忠公宗祠”,落成于湖塘村东侧。慢慢地,这座祠堂演变成为教育场所。

  族谱资料记载:光绪六年(1880年),废科举而兴学堂之风日盛,湖塘村的陈一香谋求新学,北上广州就读于康有为倡办的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返乡,报请政府,将“敬忠学馆”改为“广东省立绳正小学”,后来改为县立。

  据陈泰柱介绍,““绳正”又有“纠正”的意思,古代木工锯木头,往往用带墨的绳线牵引,弹下来就是一条笔直的线,先辈们将学校名字取名为绳正,也是希望能够让本族及周边学子从中受益。”

  在原省政协主席陈玉益宗长和众多宗亲的支持及海南省颍川历史研究会的推动下,目前,重建海南陈氏大宗祠已于2013年底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塔市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于2015年1月20日完成封顶,预期将于年内建成。

  “新的海南陈氏大宗祠,就位于原‘陈敬忠公宗祠’、绳正小学旧址上。”陈泰柱告诉记者,新的海南陈氏大宗祠(即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选址坐落于海口市演丰镇塔市村。项目占地20多亩,建成后,祠堂内将供奉舜帝、胡公、寔公这三位陈氏先祖的祖像。

  据了解,海南陈氏大宗祠后三间殿堂的主体结构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这是一座三进“中”字型的古典式建筑,内设海南陈氏大宗祠、陈列馆、功德堂、聚星堂和文化长廊等建筑物。会馆具有搜集、研究及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缅怀祭拜陈氏过琼先祖,以供海内外宗亲聚会联谊和表彰众子孙努力奋斗报效祖国之业绩、缅怀先人问祖归宗等功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王氏渡琼始祖浅探
祭祀祖先造福子孙——海南欧氏宗祠纪实
父亲在2012年周氏宗族春节团拜会上的发言
冮苏阜宁崔氏丁西年祭祖大典4月3日在东崔村崔氏宗祠大院举行
阳江谐村刘氏宗祠举行春祭拜祖活动
【邓氏简讯】南唐邓氏彦昇公夫妇墓重修竣工典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