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梵蒂冈游记

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也是全世界天主教所在地,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 其国土面积只有44公顷 (440,000平方米)。其前身为教宗国,自从1929年起以《拉特兰条约》确定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2018年8月8日,也是罗马游的最后一天,安排在梵蒂冈参观一整天。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在参观的几个小时旅程中,享受的是一场让人惊叹的艺术盛宴。为了避开游客的入馆高峰,女儿事先安排了在博物馆用早餐,得以在8点前进入博物馆区。

这是博物馆的一处入口,也是通往其他场馆的一个室外花园,因为在庭院的北边放了一个松果雕塑喷泉,所以被称为松果中庭。

用餐的餐厅就在庭院旁

庭院可望到圣彼得大教堂

庭院正中央的 “破碎的地球 Divided World” 雕塑,虽是一个90年代的作品,但是放在这里却意味深长。这是否像极了我们所处的地球,人类的很多行为已经让地球千疮百孔支离破碎,因此我们需要时刻警醒。

用餐完毕,在大批游客到来前准备入内参观。梵蒂冈博物馆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里面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还有大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精华之作,都是无价之宝。而且,除了其中的展品,就其建筑本身而言,也很值得称道。

地图馆(Gallerie delle Carte Geografiche),长120米,这里包含了意大利全国各地的地图,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1502年1月7日~1585年4月10日)委派Ignazio Danti绘于墙上。Ignazio Danti 花了三年(1580~1583)完成了40幅画作。

走在地图馆长廊,马上会被金光灿灿的拱顶壁画所惊叹,太过精美华丽,目不暇接而差点忽略了挂满两边墙上的地图。

不得不说,这些手绘地图很美,而且很细致,很科学,比例标尺也很清晰,特别专注于细节的描绘。

近500年前的这些地图是人类地图史上的璀璨,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有美的享受。

挂毯馆(Galleria degli Arazzi),与其说是个展览馆,不如说是个长廊,馆方极好的利用了空间,在长廊的两面墙壁上挂满了挂毯,同时,长廊的拱顶也非常漂亮,只是与地图馆的风格不同。


墙壁上挂着绣有耶稣生平事迹的19幅华丽的壁毯,每张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这些工人按着草图一针一线编出来的壁毯,将这段历史表现的淋漓尽致。

埃及馆,馆中陈列着各种古埃及时代的珍贵文物。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学体系中的灵魂守护神,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在法老墓地的壁画中。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千年的木乃伊,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保存这么完好的木乃伊。虽然后来2019年1月去埃及时参观了埃及博物馆,但因为时间关系未去木乃伊馆。

底格里斯河神

西斯廷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 建于1480年,是教皇的礼拜堂,后来也成为了选举教皇之处,可见庄严程度非同一般,因此这里是不允许拍照的。我因为先行进入博物馆,进入礼拜堂时还能拍几张照。西斯廷礼拜堂并不是十分大,但满天满地的壁画也是够震撼的!礼拜堂的两侧墙壁上的壁画是由波提切利、基尔兰代奥、佩尔等绘制的,而天花板和正面大墙上的壁画是尤利乌斯二世教皇请来米开朗基罗绘制的。


壁画《创世纪》位于西斯廷礼拜堂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是一组连续9幅的宗教题材的大型壁画群。

这幅大型壁画由米开朗基罗耗费了4年多才完成,面积达到14x38.5平方米。整个故事都是采自于圣经的开头部分,从开天辟地到诺亚方舟,分别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于1534年至1541年受命于罗马教宗儒略二世为西斯廷天主堂绘制的一幅巨型祭台圣像画。画面大致可分为四个阶层,最上层是天国的天使,画面中央是耶稣基督,下层是受裁决的人群,最底层是地狱。上方与天顶画相接处两个半圆形画面是一些无翼天使,他们正簇拥著基督受难时的十字架等物,左面一组抱的是十字架,右面一组抱的是耻辱柱。耶稣下方八个吹号角的天使正在唤醒死者宣示审判开始。画面正中央云端闪电中站着身躯高大、神态威严的救世主基督,他正举起有力的右臂,表示审判开始。耶稣十二宗徒和圣母玛丽亚环绕在旁边,圣母玛丽亚畏缩地抓紧头巾和衣衫,屈身在儿子的右肋之下。左边是基督的门徒和殉道的圣者们。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认为是亚当,后面围红头巾的女人是夏娃,还有一个体格壮实的老人,被认为是圣保罗。右下方云端是使徒巴尔多禄茂,手中拿着一张殉道时所被割下之人皮,这张皮画的正是米开朗基罗自己。画面下部是善恶两部分人正受到重生的耶稣的裁决。画面左侧描绘的人物是将升往天国的人群,右侧则是将打入地狱的亡魂。右下角水面的船上向亡魂挥舞船桨的是地狱的引渡人冥神“夏龙”,坐上船的亡魂将渡过阿克隆河打入各层地狱。

墙上的壁画取《旧约·圣经》为题材,正面是《最后的审判》,右侧是《基督传》,左侧以《摩西传》为主题。这是摩西凯旋时的画面。

拉斐尔·桑西(1483~1520),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拉斐尔画室原是教皇的住所,时任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请来拉斐尔为他作画装饰房间,于是拉斐尔就带领着弟子,为这四个房间创作壁画。在拉斐尔37年短暂的人生中,就在这个画室里工作了12年之久。四个房间里最出名的就是 “签字室 Room of the Segnatura” 以及里面分别代表了哲学,神学,诗学和法学的四幅壁画了。

哲学:《雅典学院》可能是拉斐尔最被人熟知的作品之一,是他25岁左右的作品。

在雄伟庄丽的大厅里,汇聚着人类智慧的明星,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学派的杰出学者、思想家,古今同堂,自由热烈地进行学术讨论,可谓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天才智慧的精华。画面构图宏大,视觉中心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这两位大哲学家画了50多个学者名人,各具身份和个性特征。他们代表着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等。画家借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过去文明的赞颂,对未来发展的向往。欣赏这幅巨作,如同进入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这个思想领域是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争论展开的。他们两人从遥远的历史走来,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

神学: 《圣礼之争》( Disputation over the Most Holy Sacrament 1510-1511年)

画家在半圆形的画框内用云层作横带,平分画面的空间,形成天上与地下的区别。天上的人群和地下的人群均排列成弧形,拉斐尔用两个相反的弧形和远近法的透视感来加深广阔空间效果。上半部分为上帝、耶稣、鸽子、施洗约翰、马利亚与使徒们,中间为翻开福音书的小天使,下半部分为争论弥撒圣体的圣徒们,内有多明我、方济各、托马斯阿奎那、但丁等。还有四位制订教义的教会之父哲罗姆、格里戈利、阿甫罗西、奥古斯丁。拉斐尔透过不同时间中人物的汇集,表达出神学与教义之成形,是在历史中、在各种贤者的参与中汇集而出的智能,它们包括研究圣经、思想、祷告、信仰实践与争辩的种种过程,而这整个历史过程,上帝都有参与。

诗学:《帕纳索斯山 》(Parnassus)

这座山是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9位缪斯女神居住的地方,画面中,阿波罗坐在山上的树下奏乐,缪斯女神,古代和当代最杰出的诗人都在他身边围绕。

法学:《三德像 》(Cardinal and Theological Virtues),代表“权力, 正义和坚毅”的女神,共同呈现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之作,创作这幅大型祭坛画时还不满21岁,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步入拉斐尔画室后,被这里几个房间满墙壁、满天花板的壁画包围,置身于几个世纪前画家辛勤劳作的场所久久不愿离去。

画廊(The Vatican Pinacoteca),收藏了许多乔凡尼、卡拉瓦乔、拉斐尔和达芬奇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拉斐尔的遗作: 圣容显现 The Transfiguration(1518-1520)、达芬奇:圣杰罗姆 St Jerome (1480)和卡拉瓦乔: 耶稣下葬 Deposition from the Cross (1601-1604)。

图为达芬奇的圣杰罗姆 St Jerome (1480)

拉斐尔的遗作:圣容显现 The Transfiguration(1518-1520)

卡拉瓦乔:耶稣下葬 Deposition from the Cross (1601-1604)

凯撒馆 (Galleria Chiaramonti ),是中庭通往其他展馆需经过的两个密密麻麻陈列着古希腊罗马雕塑的长廊,从国王皇帝(奥古斯都,提图斯,康茂德,卡拉卡拉...),到各种神话人物(河神,酒神,雅典娜,美杜莎...)的雕塑都可以看到。

古希腊的阿佛洛狄忒(古罗马的维娜斯)

尼禄,身体用了运动员的体型。

幼发拉底河神

比奥-克莱孟馆(Museo Pio-Clementino),是梵蒂冈博物馆中最著名的展馆之一,因为仅这个馆中就囊括了梵蒂冈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拉奥孔雕像、望楼上的阿波罗雕像、残躯雕像。该馆还包括几个小馆,例如最出名的缪斯馆(Sala delle Muse)、八角庭院(Cortile Ottagono)、希腊十字厅( Sala a Croce Greca)、动物厅 (Sala degli Animali )这几个分展馆。

《拉奥孔》(Laocoon group),梵蒂冈最著名的大型群雕。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他反对把木马拖进特洛伊城,所以被雅典娜女神判处死刑:他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蛇咬死。 1506年,在挖掘罗马皇帝提图(78-81年)的宫廷时发现了这件作品,米开朗基罗建议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买下这件作品。“为了把这件作品搬进梵蒂冈,6月1日,罗马城钟鼓齐鸣,这件事情成为公众的大事”。拉奥孔被罗马人奉为“祖先之一”:他的预言使特洛伊王子埃内亚带领一部分幸存者得以逃离特洛伊,辗转来到罗马,建造了罗马城。歌德认为这座雕塑,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上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望楼上的阿波罗》是雕塑家列奥卡列斯公元前4世纪的代表作,原作由青铜铸成,高224厘米。由于原作佚失,该作品是罗马时期大理石的摹制品,因在罗马一个望楼上被发现而得名。在当时,阿波罗是男性美的象征,也是艺术家们最热衷的创作题材之一,而《望楼上的阿波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件。

残躯(Torso del Belve),在缪斯馆中,存放着博物馆第三件镇馆之宝雕塑,起初看到这尊雕塑觉得并不起眼,因为整个雕塑并没有之前几尊那么气势磅礴,而且整个体积也比较小,走过路过反而比较容易被忽略。然后仔细欣赏,还是能发起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何况这是原作,而非后来大师们的仿制品,因此更显珍贵,也不得不佩服古希腊时期已经拥有了这么高超的雕塑技艺。

尼罗河神塑像,它是公元前一世纪希腊雕塑的摹品,来自万神庙供奉埃及女神伊西斯的殿内,代表伟大的尼罗河及其支流。

《帕修斯》(Perseus),又译作帕尔修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宙斯的儿子。他杀死了女妖美杜莎。2010年美国电影《诸神之战》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拿破仑在1797-1798年期间,攻占了罗马和梵蒂冈时,“酷爱艺术”的拿破仑“抢走了整整400多车梵蒂冈的文物收藏,包括最宝贵的群雕《拉奥孔》《阿波罗》等,带到了巴黎。后来经过斡旋与谈判,《拉奥孔》被归还,但《阿波罗》没有归还。于是,梵蒂冈购入这件《帕修斯》,放在原来安放《阿波罗》的位置上。        这是著名的近代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的作品。

缪斯女神

圆形展厅(Sala Rotonda),“模拟万神庙的环境”,安放了10个全身雕像,8个半身雕像。展厅中央是一块完整的紫班云石雕刻的大浴盆,直径4.76米,周长13米,是罗马时期尼禄曾使用过的浴盆。

这个展厅不仅有着伟岸的雕塑,其本身的建筑也很值得欣赏,顶便是一道风景线。

双马双轮车厅(Sala della Biga),因这辆双马双轮车的大型雕塑而得名。此厅是由巴斯卦雷贝利(Pasquale Belli)的学生,朱塞佩坎波莱塞与其家族成员们共同构思而兴建的。

博物馆还有最后的惊喜,便是出口的双层旋梯。这是1932年摩莫的作品。旋梯也许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旋梯,不仅是视觉上美的震撼,更是使用上的别出心裁。旋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会让人产生视觉误差,看似是一个旋,实际是双层的,入口也是两处,馆方只开放了一处入口,因此只有一层有游客,另外一层是没人行走的。如果游客超出容量,则可以同时开放二层以疏散人流。

至此整个博物馆匆匆走了一圈,花了五个小时,还有博物馆图书馆未来得及参观。因为要赶去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其标准名为圣伯多禄大教堂。圣彼得为英语的俗译。它是基督教大公教会(天主教会)的教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首。

我们到达时已是下午三点,但烈日下排队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圣彼得广场是堪称世界上最壮观、最对称的一个广场,两边的长廊一共有288个柱子组成,像上帝的手一样环抱这个广场,当人站在柱子边上仿佛就像蚂蚁站在大象身边。

广场的正中,耸立着一座高41米的方尖碑,相当于10层楼大厦的高度,没有任何文字和图案,貌不惊人,这座方尖碑,4千年前,是一块很古老的石头,最初竖立在埃及开罗附近的太阳城,希伯莱人离开埃及往以色列的时候,他们在途中看到这座方尖碑,同一块石头,此后两千年,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把这块石头,从埃及搬到了这里,现在每一位新教宗当选后,他走出圣彼得大教堂大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广场上的这一块石头,这是4千年历史的见证。

圣彼得广场上的喷泉

每周日,教皇在梵蒂冈时,都会出来接受圣徒的欢呼。

圣彼得教堂建于公元324年,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造型非常传统而神圣,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建于圣彼德墓穴的正上方。1452年,尼古拉五世下令重建,1506年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设计和施工,终于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我们见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

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中殿尽头,绕过青铜华盖,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另一件作品,这是一个金光四射的极大青铜雕塑群,也是圣彼得教堂的三宝之一:圣彼得宝座。宝座上方是于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

《圣殇》,圣彼得大教堂的镇堂之宝二。这件经典的作品离我不过数步,我却不敢走上前欣赏。圣母怀中躺着十字架上刚取下来的圣子,满脸的悲痛和慈爱。这只是一件残缺的作品,却比万物都来得深入人心。

圣彼得大教堂的镇堂之宝三,贝尔尼尼的不朽杰作---硕大无比的青铜镀金圣彼得宝座,里面套着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十七世纪送给教宗专用的木椅,上面有精美的“圣灵”像。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除了三宝以外,其实任意拿出来一件画作或者雕像都堪称大家之作。

祭坛青铜华盖铜柱。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城却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这里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精品以及著名建筑,具有巨大的历史和精神上的意义。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梵蒂冈城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原因是天主教拥有上亿的教徒遍布全球各地,其中有很多教徒会把自己收入的10%奉献给教会,这座不起眼的方寸小国,终因他的独特艺术魅力绽放了。

放眼望去,如天穹般高高在上的华丽圆顶上照射下来的阳光,不仅照亮了圆顶正下方的教皇祭坛,也照亮了教堂内那无数的绘画与雕塑。那柔和的光线,也照亮了在场人们的心灵!给肃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那圆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

离开梵蒂冈时,天已开始转黑。满满一天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和美学的知识熏陶,灌输并塞满了我的脑和灵,需要慢慢消化和吸收。至此,罗马四天行程结束,明天要开始地中海十天邮轮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蒂冈——梵蒂冈博物馆·圣彼得大教堂
梵蒂冈:Oh My Gosh!
教皇之国梵蒂冈
走进意大利(2):梵蒂冈朝圣
逛世界
梵蒂冈,罗马城里的天国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