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哲文:万里长城的杰出守护者

罗哲文:万里长城的杰出守护者20120519 15:24

    5141152分,88岁的罗哲文在北京溘然长逝,其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明天(520)上午在八宝山公墓举行。 罗哲文是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毕生从事古建筑保护工作。

面对不同意见,他坚持先保下来再说

  2004年,在央视的《大家》访谈节目里,主持人问他:拆北京城墙的时候您是什么心情?他说:遗憾,实在是伤心呀!城墙不是一下子拆掉的,从1954年开始准许拆城墙,最早拆的是永定门,以后就一个一个慢慢拆,一直到文革才拆完。

保住了团城,却保不住北京城墙。看着城墙被一点一点拆毁,恐怕是罗哲文以后所有的遗憾的开始。在罗哲文看来,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记忆。当所有的诗歌、音乐都已经沉默的时候,建筑却在说话。他认这个理,很多人不懂。

    在八达岭的崎岖山路,天天骑着毛驴爬长城

1950年,27岁的罗哲文被调任到文化部文物局(后改为国家文物局),成为局里最年轻的古建筑专家,担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秘书。从此,他开始了整整60年的长城保护生涯。

1952年,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郑振铎找到罗哲文,让他负责制定长城的勘察规划。面对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保存完整的段落已不多的长城,他建议先选择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三个重点段进行勘察、维修。

他开始了艰苦的实地勘察。在通向八达岭崎岖不堪的山路上,他天天骑着毛驴去长城,走上大半天到达山顶时,往往已天黑,便枕着荒野而眠,天亮再勘察。三个月后,八达岭长城维修计划出来了,他绘制了草图请老师梁思成审定。

病中的梁思成看完草图,在图纸上做了审定签名并附上维修意见。这张珍贵的图纸,他一直珍藏着,他说:老师的意见,对我以后几十年的文物维修工作都有指导意义。老实说古建筑维修要有古意,要整旧如旧,不要全都换成新砖、新石,不要用洋灰;残断的地方,没有危险,不危及游人安全的就不必全修,故垒斜阳更有味儿。

据此,罗哲文提出了修复长城的办法:广泛搜集坍塌下来的城砖,用原有材料修复,以保持长城的本来面貌。搜集散落在沙土、山沟、树丛、淤泥和老乡的家里的城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修缮后的八达岭长城在1953年国庆节向中外游客开放。此后,嘉峪关、金山岭等长城也得到维修。19849月,罗哲文的足迹又留在了慕田峪、司马台、九门口、玉门关等长城上。

万里长城第一人对他来说并不过分

和罗哲文有多年深交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曾这样描述罗哲文:他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依然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忙碌得很,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

515早上得知罗哲文去世的消息,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对记者说,罗哲文在古建筑保护和管理、新的遗产类型确认和保护管理、对年轻人的培养等方面贡献非常大。

张廷皓认为,万里长城第一人这种提法对罗哲文来说并不过分。

罗哲文第一次看到破败的八达岭长城,曾赋诗道:断壁残垣古墟残,夕阳如火照燕山。今朝赐上金戎刀,要使长龙复旧观。尽管斯人已逝,但其诗魂仍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敬长城学开创者:我和长城——罗哲文
长城--罗哲文(电脑藏书)
万里长城 八达岭
雄伟壮观的长城
古建筑传奇人物罗哲文老先生
“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北京,至少做一回好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