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综述要览】 β人乳头瘤病毒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userphoto

2017.01.16

关注

β人乳头瘤病毒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许翠   龙嘉   杨佳   蒋明军   李黎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0274);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BL2012003)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研究所中心实验室

DOI:10.3760/cma.j.issn.1673-4173.2016.02.016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42(2):114-117

人乳头瘤病毒根据侵犯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黏膜型和皮肤型。皮肤型人乳头瘤病毒多为β人乳头瘤病毒,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尚有争议。近年来随着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率的增加,其发病机制及β人乳头瘤病毒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学关系引起了重视。流行病学资料显示,β人乳头瘤病毒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相关,但是也有部分证据不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研究指出,β人乳头瘤病毒可能作为协同致癌因子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产生,但不参与肿瘤的维持发展过程。

近年来病毒与肿瘤的病因学关系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定病毒的感染可以引起相应肿瘤也得到了一致认同,这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行的解决办法,如针对宫颈癌的预防性高危型α-HPV疫苗的推广。但是由于目前研究技术的限制、β-HPV型别的复杂性、正常人群感染β-HPV的普遍性等因素,尚不能明确阐述β-HPV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学关系。目前的研究支持β-HPV可能是一种协同致癌因素,紫外线照射引起角质形成细胞DNA 损伤,导致被照射部位呈免疫抑制状态,β-HPV使损伤的角质形成细胞DNA不能及时修复,而HPV DNA在脱离免疫监视的情况下大量复制,进一步抑制细胞DNA修复,破坏宿主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增加对基因突变的耐受力,突变的DNA逐渐增多,最后发展为鳞状细胞癌。另外,β-HPV的感染通过干扰宿主细胞中调节增殖、分化、凋亡的信号通路,提供了利于肿瘤发生、发展的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有12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JAMA子刊:HPV疫苗竟然治好了皮肤癌
2023-4-25病例
【Nature重磅】HPV主动免疫助力预防皮肤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