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费力妈;【形审】汉字系列

【形审】汉字'系列: 之一


汉字的字形是'方块字’, 在一个二维的平面的米字格中, 汉字【单体字符】被以不同的排列和组合方式构成了一个字符。 这个字符,可以说【单体构件字符】,或【复合构件字符】 。 这些构件共同组成一个'汉字’。 这个表意的字符,有汉字所独有的特征,其特征就是以【形素】视觉地表示对象的意思。  汉字是汉语文明圈和汉字文明圈内的原生书写体系。


和世界上另一种书写体系(拼音字母书写体系)相比较, 汉字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素’表意的特点。形素表意的概念是指,对象的外观,轮廓, 式样等视觉特征,被具象,或抽象的笔划来表示。 字符和所表示的具体的, 实物对象之间, 有通过视觉器官’眼睛'的’视力加工而获取的'形素信息’。 这种通过视觉象形法造字符, 是所有最早的古代文字的创作的’共同路径'。 汉字把这个’形素'表意的功能保留下来, 而其他的世界上的书写文字, 不再使用'形素表达对象’的方式,而直接用'表音符号’来 拼写语汇的语音构成; 通过直接用语音拼音符号来组合表意, 而彻底地抛弃了'对象’的’形素'信息。


汉字的形声字的造字法, 是汉语【造字产业】的最重要的’进化革命'。 形声字的造字法, 部分克服了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若即若离的状态,而使形声字符, 兼有形素和音素的共同表示功能。


【形审】汉字之二:


文字的最初形素,都是对象的具体的形素, 凡是不可以被’视力'剥离出的’单一'的对象, 都不可以通过’形素'来表示。如音乐, 是无形的, 是通过耳朵获得的, 语音是无形的, 是通过耳朵获得的。 虽然耳朵可以获取’音素', 耳朵不可以获取’形素'。 古代的世界是语言的世界, 也就是语音表意的时代。 这个阶段的最早的任何可以’目睹'的刻写, 划痕, 图案, 图腾文样,或构图, 都是’视觉渠道'的交流信息, 而不是’听力渠道'的交流信息。 通过眼睛获取的信息和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交流渠道的信息交流方式。 耳朵听到的, 和眼睛看到的, 在'符号’的层面没有必然的逻辑。 因而一个实物的'形素’是'共性’的, 而一个'实物’的'音名称谓'是有语族语种个性’的。 这就是为什么语言有很多种, 但是图像的'狗’, 只要一个就足以了。 而【狗】的语音表示,有多少个语族, 就有多少中’狗'的叫法。 


【形审】汉字'之三:


过去的’话语文本'都教育我们, 商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现在我们知道商甲骨文并非汉字的源头, 而只是汉字发育的一个高地。 甲骨文以’象形法'造字的字符很多, 很多字符可以直接在’仓颉专有话语权'下被认知, 大多数的商甲骨文的解释在东汉时代并不存在,东汉的字典使用的是'篆体’。 百多年前甲骨文第一次面世之时, 所有在前的文字学家, 都不知道曾有过甲骨文。 而现在, 濮鲁先生在网上连续发表了他收录的【濮文字典】和【甲骨文生字解释】,是我们得知, 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之前, 还有汉学文字专家的’盲点'存在。 而我们都是听孔子的’孔式诗经'版本来理解最早的’南腔北调'的’颂, 祝, 风, 雅等式样的'语料’和'汉字’。 秦始皇书同文的理想, 在两汉基本实现了, 但是秦始皇并没有提出'语同音’的'改革’。 这是应为在古代的广大地域, 人民不识字, 而方言就是他们的语言。 共同语的时代, 还有经过大量的国家政治意志和地域文化的融汇,消化, 改造, 才可能实现。 目前是汉语普通话成为共同语的真正历史阶段。 这个过程就在我们的眼前展开。 而汉字的使用, 在形声造字法’有机'地发生之后, 就基本解决了语音和字符的读法无法对应的’紧张状态', 部分得到了缓解, 而现代教育和拼音法, 网络的字形字音的’同步显示', 在技术上补偿了’汉字形素和音素'同步传递的弱势。 汉字的’单字'层面, 由构件的笔划构成, 这个层面相当于拼音文字的单词由’字母组成'。 汉字的形素,造成了多笔划。 汉字的难度在于笔划的繁复, 和读音的’间接'表示。 在语义的层面, 汉字的表意还部分的以形素为媒介, 而在表音的层面, 拉丁字母的使用, 比切音法的标记方式, 和台湾等地使用的’笔划字母'的表示更易于操作。 在表意的功能中, 不使用’形素', 是拼音文字的共同特点, 而世界上还保留着形素表意功能的文字只要汉字。 在现代网络信息时代, 形素的表意功能也逐渐向形素表音符’转变', 这就是’形声字'的巨大传递能量。 形声字在汉字总字符量中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审】汉字之四: 象形字的字形是汉语字典中出现的最早的底层文字,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才出现了表示形而上意思的【会意】和【指事】造字法。 这个象形字的时代是商代。 但是从目前濮鲁先生的研究, 象形字的出现的时间至少要早4000年: 在濮鲁先生的【濮语语文第二课】安徽蚌埠刻文一文中, 他指出安徽蚌埠刻文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濮文文字,许多文字还属于原始象形状态。同时刻文反映出的语言概念反映出蚌埠语言属越闽语系,(“回”字用“薇”字表达)。


濮鲁先生说, 从历史期间来看,“船”的表达为li音,说明最初的船只是竹筏或木筏;用藤蔓的纤维织网,说明当时麻的种植和应用还没有形成。所以蚌埠文化时期远远早语仰韶文化和河姆渡、良渚文化时期,基本上属于距今7200年前的女娲时代的文化遗迹,与早期的山西则柯文化和早期的姜寨骊华文化的时期相同。过去我们被告知, 在商甲骨文之前,我们并没有其他发育得更成熟更系统的文字。 但是,从濮鲁先生的大量'语料’,字料来看, 濮语的确是存在的, 并且是商人之前的成熟的语言和书写符号体系。 如果对濮文字也进行'形审’的话, 我们会发现一些和后来的'汉典’所载的甲骨文象形字符类似的字符, 在濮语时代就已经使用了。


【形审】汉字之五:


 周大璞在《训诂学要略》中也说“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词义和词义系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 其实,语音是【语义/词义】的音载形式, 而文字是语义的'形载’形式。 只有明白语音变化的特点, 和形素变化的特点, 才能准确把握【语义】被传递和'演变’的规律。


语言的存在时间远远超过文字的存在时间。 在漫长的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年代, 语义的交流和传递, 是完全有'语音’构成的'音节语汇’来传递。 在最初, 语汇是有限的。 但是语汇的【音义根】已经像'种子’一样,在族群的人际交流场和生存, 生产环境的土壤中,扎下根,并会在这些根脉上逐渐发芽, 长叶, 形成叶丛(语汇团)并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 不断用语音的音节创造出新的语汇。 在这个阶段, 人类的主要的语汇都已被创造出来, 并固定为语族的母语, 维持着具体族群的群体意识, 身份认同和族群的群居生活。 这个阶段的信息交流不依赖'视觉符号’, 不依赖'形素’的表意功能, 不依赖'文字’。 语言族群全民都是'文盲’。 这个阶段的'语汇’的'表意’方式, 是通过不同的音节的组合。 其基本的语音单位是【单音节】。 这个时代的人类的智力, 还不能分离构成单音节的音素(元音和辅音):'元音’--韵母,'辅音’--声母。 但是人类有自然的使用'辅音’和'元音’的能力。 这是人类的发音器官的生理和物理'功能的表现。 元音是可以传递的被远距离听到的’声音', 而辅音, 是可以变换以区别语音的’音素', 没有辅音, 就是’嚎叫, 长啸, '但是这种’纯元音'是不可能持续的。 人的造音的能力, 必须使用呼吸和唇齿的变化,来变换’音', 辅音的主要功能, 是’区别'的功能, 没有辅音的变化, 我们只能有五个元音,而且还会被这五个元音’累死'。 只有通过元音(韵母)和辅音(声母)的变化组合,我们才能获得’变化的语音', 只有’变化的语音'才能表意。只有音节有节奏的表意, 也就是全民大歌舞阶段, 才可以和最初的文明形式--歌咏的, 诗歌的语言时代同呼吸。商朝甲骨文有'乎万舞’的记录, 但是没有'歌’词的记录。语言和歌咏的阶段,是’前文字'阶段, 这个阶段还没有文字, 因而也没有'文字’的'形审’的必要。


【形审】汉字之六:


自从濮鲁先生在网上开讲'濮语’和发布用濮语解读的大量远古刻文和'山海经’, '搜神记’及濮语的其他文字和文献的汉语解读以来。 我们才得知, 在商人的甲骨文之前,有发育得相当成熟的文字。 从濮语的安徽蚌埠刻文的解读来看, 濮语的时间距今已经存在了7500年, 远远早于商甲骨文。


濮文字诞生伊始, 就有'形审’的必要。 文字是通过'视觉’来辨认的。 这个辨认'字形’的功能必须在'信息发出者--仓颉'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建立一个’交流渠道'。 这个渠道是'视觉为主’--语音表意也许同时进行, 但是无可'征信’。 声音不能克服时间的间隔, 但是文字可以。 如果文字的载体, 是岩石, 骨片, 金属, 其'幸存’的机遇和概率就远远大于'竹简, 草莎纸, 树皮, 兽皮,帛绢等载体。 但是语音的传承有更加保鲜的特点, 只要使用语言的族群没有被消灭光, 没有被彻底殖民, 其原始文明得以在口头传承和保存, 如太平洋岛的原住民,其语音就可以长期保持’鲜活'。 但是古文明大国如埃及, 其象形字符--圣体书, 不可谓不’辉煌壮美', 但是现在埃及人说’阿拉伯语', 用'阿拉伯字母’,其早期的文字的’形素', 被’音素符号'而取代。 但是埃及文明在其本土地域上, 继续延续着。 古埃及的基因仍然传递。


濮鲁先生在他的【安徽蚌埠刻文】解读一文中有如下说明:http://blog.sina.com.cn/s/blog_e9e535080102v7gq.html)


安徽蚌埠刻文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濮文文字,许多文字还属于原始象形状态。同时刻文反映出的语言概念反映出蚌埠语言属越闽语系,(“回”字用“薇”字表达,发音的声母为v/w对转)。从历史期间来看,“船”的表达为li音,说明最初的船只是竹筏或木筏;用藤蔓的纤维织网,说明当时麻的种植和应用还没有形成。所以蚌埠文化时期远远早语仰韶文化和河姆渡、良渚文化时期,基本上属于距今7200年前的女娲时代的文化遗迹,与早期的山西则柯文化和早期的姜寨骊华文化的时期相同。按濮鲁先生的’时间线'来看, 蚌埠刻文的时间是公元前5000年, 距今7200年, 比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出现的时间要早, 但是由于这方面没有人研究, 这个’实证', 就没有被主流学界人士所’关注'。


如果对濮语的蚌埠刻文进行【形审】, 如果我们以【形审】后来商王朝的甲骨文的’习惯思维定势'来理解蚌埠刻文的话, 我们就会发现蚌埠刻文的’造字先生仓颉'的造字路数, 和商王朝的’造字先生仓颉', 并不使用同样的’造字法’。 蚌埠刻文的文字,有很多【形素】, 如渔网的’网', 就是形素表意的’典型'。 濮文的’网'读如’bo2’, 是由四条横线,和四条竖线交织而成, 同一字符, 还有三条横线和三条竖线交织而成。 在濮鲁先生整理后的濮文中, 这个'网’的字符, 是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交织, 在中间加一个点, 在左下角, 横竖两线打结, 类似井字的变体。


在整个【形审】过程中, 我们被眼睛的'辨别’功能所牵引, 在字形的【形素】间,来回地审辨, 并在头脑里反复地’印刷', 试图把这个’形素'表意的全息濮语字符’收藏'到自己的'脑洞’里。由于我们对’渔网'都已经有’视觉记忆', 这个’由纤维勾结'而成的网片’的形象, 并不难记忆, 而在这个全过程中, 我都没有时间去记忆'bo’这个读音。 我认为,这个’网片'的形素, 是足以让生活在这个’文化'中的人民都可以理解这个’网片'的形素和意义。 或许, 只有几个少数的祭司职业的人才能懂, 不过, 不管有几个人懂这些刻文, 这是一个'成文’的刻写, 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重要的'文字’证据。 从文字的内容来看, 这是一个有渔业的族群, 是一个小集体出海劳作的场面, 有海面上跳跃的日光, 有青年男女撒网大鱼的'场面’。 打渔过程中, 网破 ,鱼逃, 大家奋力抓鱼。 并提到了他们摘取藤蔓,并称'舟船’为'li’的重要史料。


从【形审】的角度来看, 我本人觉得蚌埠刻文有很多符号都高度'几何’化, 也就是说有很多符号,其'形素’, 和濮文的表意对象的'形象’的形似度, 有的很近, 有的很远, 如果我们没有人'教授’, 我们就无从辨别这些字符。虽然在濮鲁先生的'解释引导’下,我们可以'认识并接受’这个'谜语的意义’, 但是如果我们必须自己辨别这些字符的意思, 并试图从'形素’的视觉辨认'来’破译', 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从文字的传承角度来说, 任何象形字的’形素'都已经是’编码'了,比如上述蚌埠刻文中出现的’十', 在表示数量时, 其濮语读音为’ber’。 这个字符一直存活到了今天, 也就是说这个'十’字符有7200岁, 或许更古老。 但是今天, 我们看到这个字的时候, 不会有人读如'ber ', 而是读如’shi’. 这就是'约定成俗’的'教条’, 在古代的濮语系统里, 这个字表意为'数量为十’, 而其读音为'ber’, 。 在此系统之内,在具体的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  信息收受双方才能有'共同语言’, 而才能理解'字符’的'密意’, 而如果没有'师承’, 没有'教主’来传承这些'密码知识’, 要破译古代文字近似'水中捞月’,’刻舟求剑', ’缘木求鱼'。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不应该再继续对濮语和濮文采取'漠然’的态度。 至于有学人认为这些濮语和濮文都是濮鲁先生个人的'杜撰’, 我倒希望看到有能力在如此广泛的地域和空间, 在如此多的'语音和文字 ’的表意符号上能如此'杜撰’的'其他学者的PK作品 。


【形审】汉字之七:


上面是古埃及圣体书的形象字符。 我对此一组由’鸟'的形象为'形素’的视觉符号, 拿着放大镜,仔细地, 像刑侦取证的侦探一样, 想从这些'视觉图文’字符上, 穿越时空,直直面视古埃及人的'视觉创造’。 这里的'鸟文’, 其主要'形素’就是'飞行动物鸟门’的对象。 这个'鸟门类’的各个字民的长相,都大同小异。 但是大同不重要, 小异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仅仅看大同的部分, 我们只能得到同样的信息, 而小异的地方, 才是真正'区而别之'的符号的’密码所在'。 任何符号都是对象的一个辨认识别的符号。 如果符号没有’区别', 就等于使用同一信息, 没有人会不间断地传递同一个信息。 而要传递’分化为具体的信息', 就必须创造’区而别之'的手段。 在形素表意的’层面, 不同的视觉笔划, 就起到了’区而别之'的功能, 因而在对’视觉符号'进行’形审'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看的堕入’同门'的亲属字符, 还要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异。


【形审】上面的古埃及大约65个'鸟符’, 在共同点上,就是鸟的'抽象的全身的形素, 有头, 有翅, 有腿, 有爪。 有鸟身。除了这些共同的形素外, 有区别的形素就有如下几方面:鸟头的朝向, 鸟头的加减形素--是否有冠, 是否有长嘴?鸟尾---- 是长尾, 还是短尾?  鸟的一组的数量--三只一组, 还是二只一组? 鸟翅是展开的, 还是收起的。 在鸟字族里, 我们可以形审看出至少有四类类鸟, 一种是水鸟, 一种是猫头鹰,一种是鹰。 一种是鸽子类。 要很精确的形审这些'鸟体符’, 是不可能的。 古埃及的书吏们在创造这些鸟体字符时, 还是十分'唯物主义’的。 '物其形, 象其类’。 不过通过视觉眼睛来处理信息, 是有局限的。 视觉可以扑捉的是物的轮廓,外形, 某些具体的特点。 但是视觉表现的时候, 在形而下的信息如形状, 外观, 都不难表示。 但是表示的方法, 有具象和抽象之分, 有整体和局部之分, 有简约和繁复之分。 这些都是形素的本身的'视觉特点'决定的, 和语音毫无关系。


【形审】汉字之八:


比较汉字的鸟和隹的形素:

看上图的’鸟'字, 其甲骨文的字样共收录了4个, 是笔划很多的’抽象象形'体, 而金文的字样很多,共有50种, 如果仔细’形审'这些字样的’形素'部分, 就可以发现和上文提到的古埃及的’鸟'文的风格极为不同。 在金文中, 由于其是铭文体, 其装饰性大于交流性, 这些青铜器皿很多都是埋在地下, 为死人服务, 并非是为了活人之间交流的字体。 所以金文的形素, 反而比甲骨文字的字形更’具象', 更写真, 或是更用’加法'增加笔划, 使其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礼器的华丽'。而到了篆体, 字体的多样化就被’规范为'几个固定的写法, 这个时代, 在春秋战国的许多诸侯国里,可能都有用来’交流'的文字使用。并为了交流的方便, 字体也朝向实用和简便易读,易写方向变化,而开始用’笔划'的’减法’来处理字的'长相’了。


在汉语里, 表示鸟的同义字还有一个, 就是'隹’。这个字现在都和'佳’混为一个字了。 但是隹的'简历’和'鸟’字的简历不同:

隹(zhui)字的甲骨文体, 只有一个字例, 而金文竟然多达893个字例, 看来在金文的'文字大跃进’年代, 金文的'仓颉’一定有很多, 一个人创造893个'同义同音’字的可能不太大, 但是一个人把个'隹’字写的'令人眼花缭乱’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从表意符号的角度来看, 一个字写称893中样子,实在是'形素审美’力的'浪掷'。 对于有绝大精力和绝玄妙的象形能力的金文仓颉大师们, 给信息交流的’符号'制造业, 制作了’巨大的字例库存', 是视觉造型的’生产力'的过剩。 不过这个时代的交流文字, 还没有成为大多数人民的交流工具, 因而在少数人的金文大师的’手里', 隹鸟翩翩起舞, 让人应接不暇。


到了秦始皇的时代, 他说, 到处都是隹, 还是精兵简政吧, 简化一下, 书要同文, 一个隹字就够了, 两个也行, 再多了, 也没有用, 最好的是一字一义, 不要重复, 免得造成文字混乱。 只有够用就行了 , 不就是一只有尾巴的鸡吗。 写的笔划少一点最好, 三笔表示一下就行了, 不要每根毛羽都’唯物主义'的表现出来, 抽象一点, 大家都很理解。 于是我们今天就有两个表示鸟的符号, 有时是表意, 有时是表音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人类心灵的几何学(汉字专题讲座)
中国书法史话(前言)
汉字起源
象形文字
咬文嚼字:汉字起源、形成以及孳乳分化
<易经>八卦之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