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唯医精读 | 深度学习「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式
userphoto

2022.12.08 甘肃

关注

一、概述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类发生于滑膜组织的软组织肿瘤。1941年,Jaffe和他的同事首次使用了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这个术语,这个疾病名称至今仍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目前,随着医学界对这一疾病组织病理学认识的不断加深,更确切的命名为:“腱鞘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GCT)。WHO-2013版本和WHO-2020版的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这一疾病分为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Local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L-TGCT)和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GCT)。前者范围较为局限,多数发生在关节外,多见于指趾腱鞘;后者范围广泛,以关节内多见,弥漫性分布,也就是“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具有侵袭性和易复发的特性。两者都是由滑膜样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引起的病变。此病好发于20岁~40岁青壮年,近年美国的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约为1.8/100万。

本期精读,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飞雁主任对「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进行详细讲解。

点击下方小程序

查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完整内容

二、流行病学

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国外研究显示发病率约为1.8/100万,而国内暂无较为准确的发病率报道。其中以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D-TGCT)更为常见,且PVNS常为单关节发病,膝关节发病率最高,约占总发病率的73.84%。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L-TGCT)则常累及手指,约占总发病率85%。

三、解剖学

最常见于膝关节及周围(约占60%)、其次为足踝部(16%)、髋关节(11%)、及其他关节(13%)(图1)。

图1 PVNS在各关节的部位分布图

四、病因学

PVNS(TGCT)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学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与争议。目前认为可能与创伤、炎症、肿瘤相关

1. 创伤:

因早期腱鞘巨细胞瘤病灶中含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且半数患者有明确的创伤史。故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创伤引发的关节内出血有关。

2. 炎症因素:

因腱鞘巨细胞瘤的病灶中存在大量的慢性炎症细胞,D-TGCT(或PVNS)常被认为存在炎症反应性增生过程。慢性炎症能引起关节内出血,并破坏巨噬细胞处理铁的能力,导致铁超载。此外,大量铁沉积又可刺激巨噬细胞转化为B细胞与成纤维细胞。

3. 肿瘤学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TGCT更可能为肿瘤起源。研究发现,大部分D-TGCT病例存在染色体易位,如1号染色体上的集落刺激因子(CSF-1)与2号染色体上的COL6A3融合,导致CSF-1R过表达。

五、临床表现

PVNS(D-TGCT)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滑膜增生与大量积液,反复陈旧性出血,患侧膝关节可出现肿胀(86%)、关节活动受限(64%)、关节僵硬(73%)、关节疼痛(82%)、以及关节不稳(64%)。体检时可发现浮髌试验( ),关节活动受限,髌上囊或腘窝可触及肿块,膝关节穿刺抽液可发现暗红色陈旧出血样关节液。此外,PVNS具有局部侵袭性,可出现骨质侵蚀、全滑膜病变等引起关节完全破坏,并具有明显的复发倾向,甚至出现远处转移(常见部位如肺)与发生恶变。

本病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早期易与关节其他炎症或创伤导致的滑膜增生滑膜炎、关节肿胀相混淆,因而影响诊治。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PVNS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早期容易漏诊甚至误诊,其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直视观察与病理学检查。

1. 临床表现:见上述。

2.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中期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X线表现多无特异性。晚期X线下可表现为骨侵蚀,软骨下骨囊肿等。X线的早期诊断意义较低。

(2)CT检查:

CT对腱鞘巨细胞瘤病变有早期诊断价值,尤其是骨质侵蚀破坏的范围与细节优于X线检查。CT检查也能显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和滑膜结节突起等,但对于软组织检查弱于MRI检查。

(3)MRI检查:

MRI检查对于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以及术后随访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尤其是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D-TGCT)滑膜结节内毛细血管广泛增生、反复出血,含铁血黄素不断沉积。因含铁血黄素具有磁性,滑膜内病灶在T1,T2相上均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其中,T2低信号是TGCT的特征性表现,是重要诊断依据。此外,MRI对及时诊断术后TGCT的复发有重要价值(图2、图3)。

图2 PVNS膝关节X线片及CT,可见关节周围骨侵蚀(33%~56%)及邻关节骨囊肿

图3 膝关节PVNS的MRI,可见关节内多发团块状结节,边界不清。T2W/FSE可见高低不等混杂信号

3. 术中直视观察:

PVNS的特征较为明显,关节腔内可见大量棕黄色带绒毛的滑膜增生,关节液常呈血性或深褐色,滑膜组织肥大增厚明显。此外,病变滑膜与正常滑膜常无明确界限。有时,可见局部软骨、骨质破坏。术中直视(关节镜或切开手术,图4)的特征能极大地辅助诊断。

图4 膝关节PVNS,膝关节镜下可见髁间窝大量黄褐色绒毛状病变滑膜增生(左);腘窝开放手术可见黄褐色团块状病变滑膜(右)

4. 病理学检查:

(1)PVNS(D-TGCT)的滑膜组织表现为弥漫性增厚和大量绒毛状结构,绒毛甚至可融合成肉芽肿性结节,绒毛混杂,色素沉着明显。关节液多为深棕色液体或血性关节液;

(2)镜下,可见绒毛内含扩张毛细血管以及弥漫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泡沫细胞等聚集,并可见吞噬了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这是诊断TGCT的关键(图5)。

图5 低倍镜下(*20倍,左)可见多个不同的断面:条索状、团块状;高倍镜(*40倍,右)下可以看到仍然是滑膜样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其间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

鉴别诊断

PVNS需要与慢性滑膜炎、滑膜肉瘤等相鉴别。

1. 慢性滑膜炎:

多为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导致,存在一定的关节损伤病史,同时,慢性滑膜炎MRI表现没有典型的形态不规则T1WI和T2WI低信号团块。

2. 滑膜肉瘤:

存在恶性生长特征,且一般肿块体积较大,邻近虫蚀状骨质破坏或压迫呈透亮区,CT或MRI增强检查时肿块明显强化。

七、治疗方式

虽然PVNS一般不造成致命后果,但本病生长具有交界性特征,病变相对弥漫,常累及全关节滑膜甚至侵蚀部分骨质,通常手术较难彻底切除病变滑膜。相对预后不佳,且容易复发,复发率可达20%~50%。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PVNS的主要方法,手术联合辅助放疗是PVNS治疗的“金标准”。

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对于膝关节腘窝及关节外的病灶切除困难,此外髋关节的后内侧病灶也是关节镜手术操作难以达到的部位,因此关节镜下病变滑膜切除存在局限性。传统开放手术术野显露大,能尽可能切除病变滑膜组织,但对于膝关节外侧间沟、髁间窝交叉韧带间隙等“死角”的病变滑膜切除也存在困难,同时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关节容易僵硬、康复困难等缺点。因此,关节镜联合开放手术广泛应用于PVNS的手术治疗。关节镜下,可对关节滑膜进行刨削清理,内外侧间沟和髁间窝等“死角”病灶可以清除,而对于腘窝、关节外、髋关节内后腔隙等部位的病灶,开放手术可以解决关节镜操作的“盲区”。

对于反复复发,关节面侵蚀破坏广泛,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行关节融合手术或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多主张行关节置换术(保留功能)(图6)。

图6 男,29岁,右髋关节PVNS,第二次手术后复发。右髋疼痛功能障碍。X线片及MRI可见右髋关节间隙破坏,股骨头塌陷,邻关节多发囊变,关节内滑膜异常增生。行滑膜切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放射治疗

1. 因PVNS存在广泛弥漫、侵袭性生长以及转移复发的特点。开放手术或关节镜手术均难以彻底清除病变滑膜,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因而,放疗常作为PVNS的术后辅助治疗。

2. 研究发现,采用术后放疗作为辅助治疗,复发率明显降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一般放疗在术后6周~8周开始,推荐剂量为30~35Gy,分3周~4周完成。

生物治疗与靶向治疗

针对反复复发无法进行手术或放疗的PVNS的生物治疗研究,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断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尼罗替尼等。有研究发现,PVNS患者存在染色体畸变,1号染色体短臂P11-13区异位到2号染色体长臂q35-37区,而1P13断裂点上的集落刺激因子CSF1基因融合到2q35区COL6A3启动子上,PVNS肿瘤细胞的大多数表达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从而产生肿瘤景观效应。近年来CSF-1R位点的靶向抑制剂,在PVNS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培西达替尼(Pexidartinib,PLX3397)于2019年获FDA批准,作为第一个可用于严重难治性PVNS(手术治疗无效,伴有严重发病率或功能受限的症状性TGCT)的治疗。此外,国内外其他的CSF1R靶向药物研究也在推进中。在研究随访中,这些药物表现出了较为积极乐观的治疗效果。但是靶向药物的持续效应有多久、用药周期、疗程,以及相应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观察研究。不管怎样,生物靶向治疗为PVNS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视野与选择。

八、并发症

本病的合并症主要是长期反复发作导致的关节退变毁损,以及手术或放疗相关的关节功能受限、关节僵硬等,少数可发生远处转移。

需要通过及时诊断、规范手术、辅助放疗等降低总体复发转移的发生率,避免多次手术、多次大剂量放疗等对关节功能、关节活动的不利影响。避免合并关节功能受限的发生,提升整体诊治效果。

九、预后

腱鞘巨细胞瘤(T-GCT)作为相对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因分型而有所差异。

其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PVNS/D-TGCT),相对于局限型(L-TGCT)而言预后不佳,复发率在20%~50%之间,术后复发与反复手术将导致关节功能受限;部分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后,将进一步影响生存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肌骨影像论坛学习——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经典总结: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PVNS)
[深度学习]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腱鞘巨细胞瘤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