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酱卤牛肉研究进展

酱卤类肉制品是将原料肉进行预处理、预煮后,按比例添加各种香辛料及调味料卤制而成,色、香、味、形俱佳、滋味醇厚,可直接食用。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酱卤类肉制品已逐步成为我国快捷消费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现代社会转型期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需求,潜在市场空间巨大。据报道,我国酱卤肉制品的消费量近1.6万吨/天,占传统肉制品消费总量的40%[1]

在我国,牛肉是仅次于猪肉、禽肉的第三大消耗肉品,每年消费量近1000万吨,约占肉制品市场的25%,仅次于猪肉和家禽[2]。酱卤牛肉作为我国千百年来民间肉制品加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因其具有醇厚的香气和特殊的滋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被誉为“肉中骄子”。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对卤煮牛肉的探讨较少,主要是针对其加工工艺、贮藏保鲜等方面,但对于酱卤牛肉的总结归纳不够。为此,本文主要针对酱卤牛肉的工艺加工方法、贮藏保鲜技术和酱卤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总结,以期为酱卤牛肉的深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工艺加工方法

目前,酱卤牛肉有两种工艺加工方法:一种是传统加工工艺,它的关键是老汤的运用,即按比例将盐、糖、老抽等调味料与香辛料调制成卤汤,然后将预处理、预煮后的牛肉在预先调制好的卤汤中卤制;另一种是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发的绿色高效、低能耗的定量卤制技术,通过精确优化原料肉与香辛料的工艺配比,结合工程化卤制和干燥技术,克服了传统卤制工艺的缺陷。

两种酱卤牛肉的工艺加工方法对比见表1。

1 酱卤牛肉工艺加工方法
Table 1 Processing methods of stewed beef

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流程优缺点传统加工工艺生牛肉预处理→预煮→卤汤调配→卤煮→冷却→成品优点:适合家庭、作坊手工生产,对机器设备的要求比较低;缺点:人力、物力消耗严重,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不稳定,不能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定量卤制工艺生牛肉整理→真空滚揉腌制→干燥→蒸煮→降温→降温→二次调味生产效率高,可实现酱卤牛肉风味调味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减少人力资源,适合大规模生产

苗清霞等[3]研究出了一种卤牛肉制作的最佳配方为:热水20 kg,白豆油4 kg,大葱150 g,鲜姜100 g,大蒜50 g,食用盐2.5 kg,老抽1.5 kg,丁香25 g,山奈100 g,大茴100 g,桂皮50 g,花椒100 g,胡椒25 g,草果50 g;热锅冷油,烧至约60 ℃下入葱、姜、蒜,小火慢慢炸制葱表皮变黄,然后加入料酒、酱油、盐及其他调味料,再加入热水(鸡汤效果更佳),烧开后下牛肉,大火20 min,改小火保温4 h;按此工艺流程制成的酱卤牛肉色泽鲜亮,香味浓郁,口感劲道,回味无穷。另外,还有对于酱卤牛肉出品率的研究。赵永敢等[4]通过添加保水剂复合磷酸盐来提高酱卤牛肉的出品率。研究表明,以质量比4∶4∶1组成的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复合磷酸盐,添加量为4.5 g/kg时,出品率提高12.8%。赵永敢等[5]通过对酱卤牛肉煮制时间的研究表明煮制时间越长,卤牛肉出品率越低;煮制30 min为分界线,出品率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煮制时间对是否添加磷酸盐腌制牛肉块也有影响。

2 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酱卤类低温肉制品因为其水分含量较高,易变质,是货架期较短的产品,这极大地限制了低温肉制品的发展和工业化应用。酱卤牛肉作为中国传统特色肉制品,由于其富含营养物质,水分活度高,尤其是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使酱卤牛肉的品质大大下降,甚至导致其腐败变质并造成食物中毒。因此,研究酱卤牛肉的贮藏保鲜技术显得尤为必要。

酱卤牛肉的贮藏技术可分为包装技术、天然保鲜剂、可食用膜保鲜剂和物理保鲜,这4类技术的原理及方法见表2。

2 酱卤牛肉贮藏技术原理及方法
Table 2 Storage 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tewed beef

贮藏保鲜方法原理工艺要点参考文献包装技术阻碍环境中的气体和微生物与食品直接接触,耗尽残留的O2、积累CO2,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群真空包装[6,7]天然保鲜剂提取天然动植物体内有效杀菌、抑菌成分肉桂精油[8]香蕉皮多糖和茶多酚复配[9]可食用膜保鲜剂通过浸渍、涂抹或喷淋的方式覆盖于食品表面具有生物降解性的可食性薄膜,具有延缓腐败变质的作用壳聚糖-肉桂精油可食用膜[10,11]物理保鲜空化作用超声波杀菌[12]微波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共同作用,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活微波杀菌[13]冷杀菌技术,高能电子束流杀灭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电子束辐照[14]

另外,还有协同增效的贮藏保鲜方法。蔡华珍等[15]研究表明超高压协同保鲜剂(溶菌酶、壳聚糖)对酱卤牛肉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处理过的酱卤牛肉色泽更加鲜亮,软硬适中,有嚼劲。

烟农主要通过参加烟草公司举办的培训及宣传来了解农药相关知识。调查统计有94.0%的烟农都参加过烟草公司组织的烟叶质量安全培训。在培训中,烟叶技术员主要对农药种类、安全间隔期、科学用药、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烟农获得农药知识的另一渠道则来自销售人员的讲解及其与亲朋好友、邻居的交流。

与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进一步加强了规划设计行业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环保等专项规划的对接与协调,对我国风景园林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现行法律中涉及风景园林行业的法律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

3 食品安全有害物质研究

酱卤牛肉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大众喜爱,而它的独特风味品质主要依靠“老卤”煮制形成,而“老卤”又以烹制过多次的为佳,卤汤在反复煮制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可溶性滋味物质,并赋予酱卤牛肉特有的滋味,但有害物质也在不断富集。

4.合作基础。任何市场主体都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完成农业价值再造,必须寻求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联合体组建、农村产业融合都是在达成合作协议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和落实要素优化配置,即相互融合的程度。首先,增值收益在主体间的平等共享,成为促成合作的先决条件。其次,农业属于高风险产业,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共担机制,以最小的代价使各方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长期稳定合作的关键。

3.1 亚硝酸盐

史华利等[16]选取3种不同使用时间的牛肉卤汤(全新卤汤、三月陈汤、五年陈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卤煮时间的增加,卤汤中各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加剧,且本身添加的亚硝酸钠含量逐渐累积,因此卤汤的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而未经处理的新汤,其亚硝酸盐含量为1.17 mg/kg,位于两者之间。对于卤汤而言,未处理的新汤和处理过的老汤都已超过国家安全标准(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标准为1 mg/kg)。

3.2 杂环胺

聂文等[17]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维生素C(Vc)和香兰素对卤煮牛肉中杂环胺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Vc抗氧化能力和对卤煮牛肉中杂环胺的抑制效果比香兰素好。杨潇等[18]研究发现少量烟熏液能抑制卤煮牛肉中9种杂环胺的生成;生鲜牛肉中杂环胺含量只有0.16 ng/g,但随着卤煮时间延长,杂环胺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卤煮2 h是一个关键点,得出卤煮牛肉时间最好控制在2 h内。

3.3 多环芳烃

近年研究表明,除了烟熏、烧烤和油炸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外,长时间煮制肉制品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化合物,例如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就是其中一类强致癌物。陈炎等[19]添加抗氧化能力良好的愈创木酚可以显著降低卤煮牛肉中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含量(P<0.05),且愈创木酚添加浓度与降低B[a]P效果成正比。杨潇等[20]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山楂核烟熏液对卤煮牛肉中多环芳烃含量的抑制效果显著(P<0.05),质量浓度与抑制效果成正比,抑制效果还与其抗氧化能力相关,且对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物质B[a]P的抑制效果显著。

4 结论与展望

我国对于牛肉的消费逐年上升,酱卤牛肉作为我国传统特色加工低温肉制品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对于酱卤牛肉的研究势必会更加深入。本文通过比较两种酱卤牛肉的工艺加工方法、不同贮藏保鲜技术及其有害物质的研究,得出目前我国主要的工艺加工方法为传统加工工艺和定量卤制工艺;常用的贮藏保鲜技术有包装技术、天然保鲜剂、可食用膜保鲜剂、物理保鲜和协同增效保鲜技术;对于有害物质的研究多集中于亚硝酸盐、杂环胺以及多环芳烃。现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开发出更多酱卤牛肉的贮藏保鲜技术,开展延长酱卤牛肉货架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于酱卤牛肉中有害物质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对其形成机理及其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海.农产品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定量卤制工艺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5.

[2]赵子瑞,苑冰冰,张苏苏,等.酱卤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16(12):41-47.

[3]苗清霞,于永翠.一种卤牛肉的制作工艺研究[J].肉类工业,2018(8):16-18.

[4]赵永敢,李岳桦,张臻.提高酱卤南阳牛肉出品率研究[J].食品工业,2014,35(8):52-55.

[5]赵永敢,石晓,刘少阳.煮制时间对卤牛肉出品率的影响[J].肉类研究,2013(6):21-22.

[6]康怀彬,赵丽娜,肖枫.二次杀菌对真空包装酱牛肉货架期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8):617-620.

[7]武杰,潘磊庆,程雷.微波真空包装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8-10691.

[8]张赟彬,沈栋立,毛彦佳,等.酱卤牛肉制品微波真空包装新技术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6(5):111-115.

[9]骆扬,鲁才秀.香蕉皮多糖与茶多酚复配对卤牛肉的保鲜研究[J].肉类工业,2015(8):41-45.

[10]马青青,曹锦轩,周光宏.功能性可食用膜在生鲜肉和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33(7):331-335.

[11]张赟彬,罗宁宁,王一非,等.壳聚糖-肉桂精油可食膜的制备及其对酱卤牛肉保鲜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8):139-144.

[12]张磊,蔡华珍,杜庆飞,等.超声波杀菌对小包装卤牛肉微生物及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7(24):68-70.

[13]武杰,徐静.酱卤牛肉制品微波真空包装新技术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3):41-42.

[14]张艳艳,王健,李海军.电子束辐照对酱卤牛肉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4):4441-4443.

[15]蔡华珍,杜庆飞,周頔,等.超高压协同保鲜剂对卤牛肉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7,38(7):93-98.

[16]史华利,聂文,朱星海.传统酱卤牛肉老汤成分分析研究[J].肉类工业,2018(1):19-24.

[17]聂文,屠泽慧,张静,等.香兰素和维生素C对卤煮牛肉中杂环胺含量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6):1987-1992.

[18]杨潇,蔡克周,卢进峰,等.烟熏液对卤煮牛肉中 9 种杂环胺含量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4,35(21):68-72.

[19]陈炎,杨潇,屠泽慧,等.愈创木酚对卤煮牛肉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5):32-40.

[20]杨潇,蔡克周,胡斌,等.烟熏液对卤煮牛肉中 12 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J].肉类研究,2015,29(7):6-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进行酱卤制品加工
休闲凤爪的研究新进展,从工艺、保鲜方法和货架期详细阐述
实用新型软包装五香酱牛肉加工技术
酱卤与熏烤肉制品加工技术课件
【收藏】各类酱卤制品加工技术汇总
深度解析酱卤肉加工工艺(附26种肉制品配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