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又福谈山水与哲学




贾又福画语录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

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


山水与哲学

用中国山水画之精神景观,承担高层面哲思奥义之某一命题,或揭示星星点点的深刻哲理,带给人以启示和思维的流变,使人们的慧心、慧智得到升华,比眼中山水的悦目之美更胜一筹。

艺术性和精神性的最大限度相反相成,是二者圆融之关键,二者你中有我之关系。

精神高度本身亦包涵了相反相成,执著而又淡然,至味淡泊,压抑透着希望,宏伟不乏灵秀。

用山水画尽可能更多地承担一部分哲学重担。更深一层地体现哲学精神,乃是当代山水画拓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很艰难的一个途径。

艺术与哲学结合的巧妙与否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成功与失败(警惕注诠标签化)。

毕竟山水画是通过视觉形象,联系哲学思维,而不是强加于读者。

1989 年

  

明月之诗,42.5cm ×34.5cm,2010年


梦思,50cm×35cm,2010年


梦月图,50cm×35cm,2010年

 

学习哲学 

且看《五灯会元》下集,开元琦禅师法嗣——尘福道英禅师语要之中,有这样的记载:“休要识渠(指佛性,指道真,亦指佛无相)面孔,不用安渠名字,亦莫觅渠所在。何故?渠无所在,渠无名字,渠无面孔……不受一法,不嫌一法,无在无不在,非离非不离。”(此指法无常)

有僧问:“佛未出世时何如?”禅师曰:“琉璃瓶贮花。”僧云:“出世后如何?”禅师曰:“玛瑙钵盛果。”僧又问:“今日是同是别?”禅师答曰:“倒瓶,拽倒钵。”

禅师对僧众讲:“是知万法无根,欲穷者错,一源绝迹,欲返者迷……看他古佛光明,先德风采,一一从无欲无依中发现。或时孤峻峭拔,意不可拱;或时含融混合,了无所睹,终不椿定一处,亦不击系两头,无是无不是,无非无不非……”

对佛法只有心心相印,所谓见性成佛,而拘泥于一端,则非真佛境界。

题画1989 年新作“净化世界”:

圣者光明,贤者风采,皆从无欲无依中生发而显现之。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不计赞毁,无所不为而绝无逞强而为之。视死如归,视灭如生,谓之步入真境,得净化世界焉。

一位理论家认为我不厌其烦的画大山大石,专以山石为题材是内心深处有一种极为特别的愿望。

这位先生说对了,在我内心深处确有一种特别的愿望,那就是要使我之人格、我之学养、我之精神、我之灵魂、结晶为艺术品。这艺术品是以大山大石神质突显在观者面前。它是我之精神的结晶,我之灵魂的化石,它永无止息的生存着,与历史共存。佛家所谓无生无灭者如是。后人通过这“化石”,可以考证我们这个特定的时代。

吾画太行山石,不求“行市”者何!唯求吾之性、吾之志、吾之思、吾之神,凝聚而成千古“化石”,令后人观吾笔下之“化石”,可考我的人格,我的学养,我的精神,我的时代。惟此,胆敢排除庸念,不事应酬,不看人脸色而一意孤行也。

1990 年1 月

  

明月之诗,50cm×35cm,2010年


山月初升,50cm×35cm,2010年


童年之梦,46cm×35cm,2010年

 

学一点哲学

艺术的背后乃是哲学,高的艺术其背后必然是高的哲学,艺术向高深发展,必然向高层面哲学延伸。

明月清风,35cm×50cm,2010年


明月之诗,34cm×50cm,2010年


梦思,35cm×50cm,2010年


E N 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又福先生画语录 节选(一百五十九)
贾又福山水画作品欣赏
山水名家 贾又福
贾又福绘画作品欣赏
孙小东 ▏山水意象,自然天籁
山水妙观|贾又福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