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曾国藩家书》中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人人称赞《曾国藩家书》的教子意义,自愧不如曾国藩的心扉与博识

1838年,28岁的曾国藩中进士,拜京城颇有名气的唐鉴为师。曾国向他寻求修身养性之法,唐鉴回答了五个字:静坐,写日记。

所以那天晚上,静思的曾国藩想起来自己的所作所为,追悔莫已。百般忏悔的他在日记中愤懑地写道:目屡斜视,耻心丧尽。他思自己的过错,觉得作为谦谦君子,做出这样令人诟病的举止真是荒唐又可笑,便一改前非。

之后的三十多年,他常常静坐思考,坚持写日记,在日记中正视自己的不足,检点自己的行为。摒弃不足,检点思想

他严格克己复礼、为国为民成就了屈指可数的光辉业绩,受到后人的一致推崇。

他深感教育对于自身和家庭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他通过自己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著家书335封(有明确记载出处的),来告诫兄弟、子孙。《曾国家书》可谓是历史上流传度、知名度并驾齐驱的为数不多的家书典范。全书不仅囊括了基本的1治家、2修身、3劝学、4交友、5用人等思想,还包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对于6理财、7济急、8旅行、9行军、10杂务这些基本常识的认识与建议,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中着重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于是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下,还代代出现英才,与“富二代”一词远离。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在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都继承和发扬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教子弟做人要自立、修身、勤劳、俭朴、有恒等。

曾国藩一生严谨教育子弟。就算是临近去世,还不忘谆谆教诲子弟。

同治十年,即1871年,曾国藩去世的前一年,他早已百病缠身,日薄西山。可是他唯独没有放弃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甚至那个时候的他左眼已经失明。可是他还不忘在其日记及给他儿子的家书中教导他们如何处世为人。

他在书中提出日课四条:

一曰:慎独则心泰。

曾进一步解释,慎独便是慎重独处,要控制住自身的贪念,遵守伦理道德,就算是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能忽略“慎独”这一原则,这样谨慎的为人处世便会无愧于心,从而使自己心胸安泰。

二曰:主敬则身强。

庄严恭敬就是主敬,这一点要求子孙要仪容整齐严肃,对他人尊重有礼,内心则要宁静专一,稳重矜持不懈怠

出门像是要去接见贵宾,对待百姓要像如同参加大祭祀一样恭敬。庄重宁静更强,安闲散纵越懒,若是仪容整洁,拥有强健的身体便毋庸置疑了。

三曰:求仁则人悦。

求仁即追求仁义,而求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在于人本身,他告诫子孙要心存仁义来滋养天性;二是作用于外,对自身以外,要视百姓为同胞,视万物为友。这样才能使自身优秀,受众人爱戴。自己言语笃实,行为端正仁义,对外以至诚之德感应万物,如此即感动了身外之物,也使自己神情愉悦。

曾国藩还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家育人,莫过于求仁,“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人人都爱戴你,你还能不愉悦吗?

四曰:习劳则神钦。

习劳,就是奉劝子孙勤劳,让子孙不要因家境的优厚而懒惰,

要学会用自己的躬身劳作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换取生存的地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若是能够靠着勤劳,攀上高峰,就算是神祇也会钦佩你的。

曾国藩说,为了天下大计,就必须勤奋努力。古代的圣贤极其的勤俭修身、救民。不管是国还是家,凡是勤劳便会经久不衰,凡是安逸求静便会早夭消失。

这四课概括曾国藩告诫子女的为人处世的所有重要思想,不可多得的处事恒言。家长-老师-企业管理者,在《曾国藩家书》中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家训
学学曾国藩每天必做的13件事,必事有所成!
曾国藩的慎独
《曾国藩家书》启示:志识恒,勤大谦!
曾氏家训 | 俭朴惜福也
曾国藩:一个家庭,有七个祥兆,是兴旺发达的开始,子孙福气满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