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治好感冒,就能治好所有的疾病

《中医内科学》里“内伤发热”这一节,讲的是“内伤”。所谓“内伤”和“外感”相对应。外感即表证,内伤即里证。

也就是说,“内伤发热”皆为里证,没有涉及表证。今天,我们来谈皆为表证的“感冒”。

有“内伤发热”,是否就有“外感发热”呢?有,最常见的外感疾病,就是每个人都曾经体验到的“感冒”。

有多同学可能会说,感冒是最好治疗的疾病,吃点感冒冲剂就行。甚至几天不治疗,也能够自愈。

但是,感冒并非只有简单的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那样简单。区区感冒小病,其实把中医全部病机都能涵盖。所以,反而有很多资深的中医临床家意味深长地说:

“能治好感冒,就能够治好所有的病”。

且让我们自行推导一下感冒的“全病机”吧。

自行推导“感冒”简表(下划线部分,为补充病机)

单纯表证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对传统的表证概念,进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第一个观点:从本质上来说,所有“表证”都是实证。

表证,虽然有表实、表虚的传统说法,但实际上,表虚=表实+里虚。

《中医诊断学》5版教材明确指出:“表虚证之称,这是对太阳伤寒证的表实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虚证。”担任《中医诊断学》7编教材副主编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庄泽澄教授在其著作《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中则直截了当对太阳伤寒表实证、太阳中风表虚证进行定性:“其实两者均为实证”。

第二个观点:从本质上来说,“表证”只有风寒、风水。

既然表证都是实证,那么,从理论上推导,表证包括:实热在表(风热)、气滞在表;实寒在表(风寒或风邪)、水湿在表(风水或风湿)、痰在表(风痰)、饮在表、食积在表、血瘀在表。

但实际上,气滞在表、饮在表、食积在表、血瘀在表,临床中并不存在;风痰,实际上是里痰而引发的动风症状,并非表证;风热=风寒+里热(此观点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教授论之甚详)。

所以,单纯表证只有实寒在表(风寒或风邪)、水湿在表(风水或风湿)。

还会有人说,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已经成为中医界千百年约定俗成的术语,你的上述“病位在表”的病机,把暑、燥(风燥或外燥)放到哪里去了。

我们认为:暑作为外感病因,或为里证,或为表里同病,不会是单纯表证。若为表里同病,则其真正的病机为:风寒(实寒在表)+里热(多兼里湿或气阴两伤)。燥作为外感病因,其真正的病机为:凉燥=风寒+里痰;温燥=风寒+里热+里燥(津虚在里)。

综上所述,表虚、风热、风燥(或外燥)]、暑(若为表里同病时),其实都是表证和里证的组合。若论单纯的表证,则只有风寒、风水。

风寒(实寒在表):风寒束表证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

风水(水湿在表):表湿较重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风寒夹湿证 代表方:荆防败毒散

表里同病类:

表证+里实:

风寒+实热:风热犯表证代表方: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风寒+气滞:

风寒+实寒:

风寒+水湿:暑湿伤表证[即:风寒在表+湿热在里]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风寒+痰

风寒+饮:外寒内饮证 代表方:小青龙汤

风寒+食积:

风寒+血瘀:

表证+里虚:

风寒+阳虚:阳虚感冒 代表方:再造散

风寒+气虚:气虚感冒 代表方:参苏饮、玉屏风散

风寒+阴津虚:阴虚感冒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风寒+血虚:血虚感冒:代表方:葱白七味饮

这里,我们尽可能只填写教科书规定的代表证型和代表方剂。当然,有时候手痒不由自主填写上我们认为教材明显忽略的证型和方剂(如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证、血虚感冒的葱白七味饮证),其实,所有空白的地方,都是更值得我们深思,并希望我们自行填写上相应方剂的地方,这是疑难病症的藏身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汗
感冒类中成药
辨里证
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姜良铎教授
八纲辨证及其运用——表里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中医问诊歌诀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