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证学说

史上最牛内经课(六):病证学说

作者:熊继柏

熊继柏,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讲《内经》课,并主讲过《难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和《中医内科学》。先后8次被湖南中医药大学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近几年来更是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医院讲学、会诊,听众逾万人,是一位真正的名师。

六、病证学说

病证学在《内经》里面所占的分量很重,篇幅很大,内容很多。《内经》里面有内科病证,有妇科病证,有儿科病证,还有大量的外科病证。我们读《内经》觉得《内经》好像就是专门讲理论的,因为《内经》和后世的书不同,没有用大量的方、大量的药,一证一方去告诉你治病。它是以讲理论为主,阐述疾病的症状特点,疾病的证候分型,疾病的辨证方法。它是讲这个。同时也讲了疾病的病因病机。所以我们读《内经》始终就觉得它是一本理论专著,因为你把《内经》病证学学完了不会开处方。它只有针刺治疗,只有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这也是因为那个时代方药还没有盛行,直到张仲景开始,《伤寒论》《金匮要略》才有大量的方剂出来。所以我们讲经方都是张仲景的。《内经》里面只有十三个方,十三个方我们现在用的也不过就是两三个而已。《内经》的治病是以针刺为主,什么病都用针刺。而且针刺的时候,在每以个病证后面都是讲大的法则,没有具体讲取哪个穴位哪个穴位,他没这么讲的。因此我们学《内经》的病证学,主要是了解疾病的分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疾病的变化规律,疾病的总的治则,学的是这个。

我把《内经》的病证学啊,分了几个基本的类。内科学里面的病证有三种。一种是六淫病证,就是外邪引起的,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六淫病。二种是形体病证,比如痛证、痹证、痿证,这都是形体上的毛病,还有厥证。第三种是脏腑病证,就是内脏所表现的病证。比如血证、寒证。这是内科里面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么三大类。妇科病不很多,但是也有。儿科病不很多,也有。外科的就更多,疮疡,痈疽都有。我这里就分几个大类,举一些重点。《内经》病证非常复杂,特别特别多,我把一些大的病证在这举一些例子。

首先看看六淫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讲:“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盛则濡泻。”这里把五气提出来,风热湿燥寒。这个五气其实就代表六淫啊。这五气致病,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内经》讲了一个总的特点。风病以动为特点。动是什么?游走不定,变幻莫测,振掉、摇摆、抽搐,这不都是动吗?热胜则肿,热太盛了,偏盛了,就可以出现壅肿,红肿。燥胜则干,燥气偏盛,他的特点就是干燥。《内经》还有句话叫做“燥以干之,风以动之”。大意也是这样,风来了到处都动,万物都动,燥起来了到处都干燥。那么人身当中如果是燥邪致病啊,一定是以干燥为特点,比如皮毛干枯,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口唇干燥,鼻干咽干,甚至于九窍干涩,这都是属于燥。不是有内燥有外燥吗,有外风有内风吗?外风内风都是一个“动”字,内燥外燥也都是一个“干”字。这是特点啊。这就是《内经》给我们讲的一个总的规律。“寒胜则浮”,寒邪偏盛,寒邪偏盛伤阳气啊,阳气就不能化水饮啊,所以寒邪偏盛就最容易造成水肿,所以“浮”。这个“浮”我们不要单纯地看成就一定是浮肿,他是讲的水气不化。寒邪偏盛,阳气就虚弱,水气不化,这是他的特点。“湿胜则濡泻”,濡泻就是湿邪所致大便溏,大便濡,都是属于濡,濡者,湿也。湿气偏盛就粘腻,就容易伤脾胃。外湿可以伤脾,脾虚可以产生内湿。无论外湿内湿都是湿气偏盛,所以用一个“濡”字,濡者,湿也,最容易伤脾,运化失职,于是乎出现泄泻。这是一个总的特点。具体地讲,六淫里面以风为首,风者,百病之始也。所以外感一般总是讲风,我们感冒,风热、风寒,风湿,风暑、风燥,感冒夹湿,感冒夹暑,感冒夹燥,前面都是一个风字。因为风是外感疾病的先导,这个先导是我们后世讲的。《素问·生气通天论》里面讲“风者,百病之始也”,“风者百病之长也”,这是讲风邪。

《素问·评热病论》里面讲:“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这就提出温病,温热病。《素问·刺志论》有:“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又有了伤寒和伤暑。我们现在不是讲温病和暑病吗?《素问·热论》讲:“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夏至之前是温热病,夏至日之后是暑病。都是温热病,只是一个界限区分。我们的温病学所有的病名都是按照季节取名的。春天有两种温病,风温,春温。新感的是风温,伏邪的是春温。夏天里暑温,秋天长夏的湿温,伏暑。秋天的秋燥,冬天的冬温。你看,全是以时令来命名的。同样都是温热之邪,都是以时令命名的。这就说明啊,这个气候季节,六气是各有所主的,对人的发病是有直接影响的。《内经》啊,就给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治疗六气为病,一定要与时令,要与气候相结合。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要专门讲的,因为后面还要讲运气学说。

气候的特点啊,和六气发病有直接关联。当然还有地域。这不风寒暑温都有了吧。“因于湿”,这不讲湿吗?风与湿,在六淫里面又分为阴阳,《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还有寒热病,《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这一些都是讲的六淫。这不风寒暑湿燥火都齐了吗?当然我这是挑选了一些原文作为例子,说明六淫致病非常广泛,有风病,有寒病,有湿病,有温病,有暑病,也有燥病,还有火热病证,都有。

第二个就是形体的病证。形体病证比如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这是常见病,风湿病啊,凡是当医生没有没看见过这个病的。这个病在农村,是农民的职业病。

痿症,《素问·痿论》:“五脏使人痿”,痿证也多啊。《内经》里面有个特点,凡是讲病证,总是以五脏为核心来进行辨证。所以这个脏腑辨证是出自《内经》啊。为什么《金匮要略》抓住内科的脏腑辨证啊?《金匮要略》不是我们最早的内科学吗?他总是以脏腑为核心来辨证,这个思维是哪儿来的?就是《内经》来的。痹证,尽管是形体病证,他讲了五脏痹,五体痹。痿证也是形体病证,他讲“五脏使人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全是讲的五脏。抽筋的病,《素问·玉机真藏论》:“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灵枢·热病》:“风痉身反折。”《灵枢·终始》:“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这不都是抽筋的病吗?这就是痉病,也是形体病证。

厥证有两种,一种是形体的,一种是脏腑的。一种是昏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一时复苏,不是羊癫疯啊,跟癫痫的痫证有区别,也不是中风半身不遂,中风昏倒以后有半身不遂,有口眼歪斜。而厥证呢,是突然倒了,等一会好了,没有后遗症。这叫厥证。《内经》里面有煎厥,有薄厥,有大厥。另外一种厥证呢,就是四肢厥证。《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内经》所讲的寒厥、热厥和《伤寒论》所讲的寒厥、热厥有一点区别。伤寒论里面讲寒厥是虚寒引起的四肢厥证,最典型的是少阴虚寒,阳气不足。当然还有一个厥阴,蛔厥,乌梅丸主治。他讲的热厥,是热遏于中,阳气不能达于四肢,出现的热厥。比如“脉浮滑,此表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厥应下之”,这是特殊的。还有气厥,四逆散主治。但是《素问·厥论》讲的“阳气衰于下”,就是下焦的阳气虚,那就是肾阳虚啊。真阳不足,四肢厥冷。“阴气衰于下”,就是阴虚啊,肾阴虚,真阴不足,也出现厥,这叫热厥。这个热厥的症状绝不是厥证,而是手足发热。

对于厥证的认识应该有两种,一种是昏厥,这个厥证就不是讲的四肢的病,而是讲的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大汗淋漓、一时复苏。有痰厥、有气厥、有血厥、有食厥,有这么四种。气厥里面,有虚证,有实证。血厥里面,有虚证,有实证。这个大出血以后突然发生昏厥,这不就是虚证吗?由血瘀引起的,比如产后败血冲心,她就可以昏厥,这就是实证。比如气厥,有的人气鼓鼓的,肚子一胀,动怒以后马上就昏倒,这是实证。有的人气虚,劳动以后昏倒了,这是虚证。这是内科里面讲的四种厥证,我们临床还要分清虚实。张仲景《伤寒论》所讲的厥证,都是讲的四肢发厥。我们要分清寒热虚实。所以厥证啊,既属于肢体病证,形体病证,也属于脏腑病证,昏厥的就属于脏腑病证。

痛证。疼痛,《内经》里面有一个专门的《举痛论》。《举痛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入经而稽迟”,造成血脉滞涩不通出现疼痛。这个理论对于我们后世的影响极大,我们后世好多的医家都讲了这个话:“痛则不通”。凡是堵塞了就疼痛,什么东西堵塞?经脉气血的滞涩不通。所以我们治疗痛证啊,往往要通其经脉。活其气血,而达到止痛。这是一个基本的观念,这是基本的病机。

这是形体病证,再看看脏腑病证。当然还有很多啊,形体病证,我没有一一列举,就是把几个主要的在这列举一下我们就知道了怎么个分类法。脏腑病证比如我这举了有:喘促,咳嗽,消瘅,就是消渴,还有血证。血证非常复杂,有吐血,有衄血,有溲血,有便血。吐血包括咯血,呕血;衄血有齿衄,有鼻衄,有肌衄。还有小便血,大便血,包括肠壁下血,肠中下血,《内经》里面都有。对于一些原文啊,我就不具体的讲了。

消渴病,《内经》给我们提出来,有肺消,有鬲消,有消中,有下消。这就给我们后世啊就确立了三消辨证的这么一个基本法则,成为我们后世辨证消渴的准绳。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看消渴病还是要通过三消来辨证。西医就看一个糖尿指数升高,血糖指数升高,尿糖血糖,就看这个,中医不能这么看。血糖指数要看,肯定要看,他确诊为糖尿病,但是中医一定要辨清上中下以哪个为主。你如果不能辨清,那治疗的时候就不一定是准确的。这个法则啊,是从《内经》开始的。

还有汗证。汗证有自汗,有热汗,有虚汗,还有寝汗,我们现在称为盗汗,还有绝汗,五脏的绝汗,这一些具体的条文我就不讲了,大家回去看一看。我这列举的肯定都是一些重点。大家可以浏览一下,可以系统地复习一下《内经》关于各个病证的主要条文。

还有黄疸。《内经》里面给我们提出来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那我们现在的科学讲来讲去不就这么三黄吗?身黄尿黄目黄。而更重要的是目黄,为什么啊?因为如果没有目黄只有身黄,不一定是黄疸,只有小便黄没有目黄也不一定是黄疸。好多的热证好多的湿证他都可以出现小便黄啊。我们前面不是讲血虚可以出现身黄啊,湿病可以出现身黄啊,只有目黄在三黄里面他是独特的,我们现在内科学正好抓住了这一点。

还有女子病证。女子病证我们看看我这列举的几条。第一条,《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不月,就是闭经啊。第二条《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也是讲的女子“不月”。第三条《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讲阴虚阳搏之崩漏。第四条《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讲女子带下癥瘕积聚。第五条《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中风热,喘呜息肩……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乳子中风热”就是讲女子产后,生小孩以后,中风热。张仲景不是讲新产妇人有三病吗?“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新产妇人指什么呢?就是刚刚生小孩,不就是“乳子”吗?这里就提到一个“中风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阴阳理论与疾病的联系(7)王洪图
(1)论述火邪的含义和性质,致病要点?[转]
病因问答
治冬季外感,你千万不能忽略内伤
名老中医经验集
中医病因学: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