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识中医(上)

  初学中医,很容易出现两种偏激的想法:一种认为,学中医主要靠实践,理论繁琐难懂又无用,根本没有必要追求太多。另一种则正好相反,认为要学好中医,必须首先把理论基础打得非常扎实才可以,而且这基础必须是从《易经》开始,继而是《内经》《难经》《伤寒》《脉经》等经典著作。学习中医,与学习任何一门其他的学科一样,都需要一个从简到博,从浅入深的过程。本讲的内容,就是帮助大家在大体上了解整个中医学的概况。以下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介绍:中医学都讲了什么,也就是中医理论的部分;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也就是中医临床的部分;学习中医需要注意什么,也就是中医的学习方法。

一、中医学都讲了什么

  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人体是怎么回事?”“疾病是怎么回事?”“如何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这三个问题,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

(一)关于人体的生理

  人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都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中医又是如何发现这些功能的呢?

  我们的祖辈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发现人体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头、四肢和躯干三个部分;在层次上从浅到深依次有皮、筋肉、脉和骨几类组织。再通过对尸体的进一步解剖,发现了人体内的各个脏腑器官:有五脏(肝、心、脾、肺、肾),有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以及脑、脊髓、子宫等所谓“奇恒之腑”。接下来就开始对这些脏器的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

  有些脏器的功能是很好理解的,比如肺脏,解剖之后,古人发现有一根气管把肺脏与鼻子连在一起,于是很自然的想到肺“主气,司呼吸”;比如胃肠,古人发现这是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连接着消化道的两端,它的作用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负责运化、传导食物。通过同样的方法,心脏主血液,肾脏主水液的基本功能也被发现了。

  但是并非所有的脏器功能都是这样的显而易见,比如肝脏和脾脏。古人无法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得知它们的功能,于是就根据现象作出了一些大胆的推测。比如发现肝脏内储藏有大量的血液,于是认为肝的功能在于“藏血”;脾脏与胃紧紧靠在一起,于是推测脾的功能在于推动胃中的食物进行“运化”,从而“化生气血”。

  通过上面观察的方法,古人发现了脏腑最基本的生理功能。然而,古人认识脏腑功能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歇下来。而是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体处之,以心验之,最终创立了中医脏腑理论最基本的模型。这里仅以肝脏的生理功能为例,来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体验的方法,对脏腑的功能加以认识的。

  我们知道肝的五行属性是属木,木就是树木,就是植物。树木通常生长在什么地方呢?在有水的地方。因为树木要成长,离不开水的滋养。树木表现出来的性质是怎样的呢?树木最喜欢自由的伸展,最不喜欢被压抑束缚。我们平时留意观察各种树木,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它们有的向上长,比如杨树、松树;有的向下长,比如柳树、榕树;还有的横着长,比如侧柏、灌木。再加上各种花花草草,“木”这个大家族真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就蕴涵着这样一个道理:树木的生长,最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自由的发展。这种性质,在中医理论中,叫作“木喜条达”。如果一旦发展的空间受阻,这些草木就会“发怒”,继而冲破这些阻力。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作《种子的力量》。即使用世界上最坚硬的颅骨来束缚压制种子,种子最终还是奇迹般地冲破这种束缚,发芽,生长,壮大。

  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的肝脏。古人通过解剖观察发现,肝脏在所有的脏器中,含有的血液的量是最多的,可以说是人体的一个“血库”,这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肝“主藏血”的基本功能。而血液不正是滋养人体的“水”吗?所以肝脏就是人体内的木所生长的地方。这样一来,中医学就在肝脏与木之间,作了一个固定的关联。继而把“木喜条达”这样的特性,沿用到中医学中,变成了“肝主疏泄”。一个人郁闷了,每天自己生闷气,我们就把他的表现称为“肝气郁滞”;一个人大怒发火,我们会说他的肝火比较大。原因都在于“肝主疏泄”这一功能无法正常的进行了。

  通过上面肝脏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理论在最初形成的阶段,主要的理论来源于两种重要的方法:观察与体验。用同样的方法,古人对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了深入的认识,为我们描绘了人体整体的生理过程。具体内容,到生理一讲再详述。

§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与西医的方法,差别在哪里?

§试着思考一下其他脏腑的功能?


(二)关于人体的病理

  古人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了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过程,但这些知识本身对于古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崇尚实用的。儒家、道家的思想需要与政治统治结合起来才有用,否则不可能流传至今;人体的基础知识需要与治病结合起来才有用,否则也不会成就今天的中国医学。

  那么人体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发生疾病呢?

  古人把引起疾病的因素划分为三类: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主要包括饮食、情志和劳逸方面的异常;外因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气候的太过与不及;不内外因主要指虫蛇咬伤、刀剑损伤等。

  这里会有朋友提出疑问:按照现代医学对疾病原因的认识,疾病可以划分为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等引起的,必须把这些致病因素彻底清除掉,疾病才可以被治愈;而非感染性疾病,常常是人体的某些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比如高血压就是心脏和血管系统出了问题引起的,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出了问题引起的,必须把这些心血管、胰岛素的问题解决了,这些疾病才能真正得到控制和治疗。按照中医的说法,这些细菌、病毒难道不是真正的病因吗?这些心血管、胰岛素的问题难道不是真正的病因吗?

  我想这里有必要多占用些篇幅来讲一下。

  先说外感病。我们来看一看感冒这个最常见的病吧。感冒后会出现头痛、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西医检查血象,结合病史,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对不对呢?当然对。但是假如我们现在可以暂时放开以往的常规认识,试着思考一个问题,或许你看到的感冒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

  我们在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着凉了会感冒,在春夏季天气转暖甚至炎热的时候也会感冒,在暑天的“桑拿天”里也会感冒,在秋季天气干燥气温骤降的时候也会感冒。请仔细回想一下,在这些不同的季节里,你在感冒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相同的吗?常常是不同的。冬季着凉后的感冒,通常是打喷嚏、流鼻涕、怕冷明显;天气炎热时的感冒一般都伴有嗓子痛、不怕冷、痰黄黏稠;暑天感冒时全身不适的感觉很严重,经常伴随腹泻等消化道的表现;秋季燥邪引起的感冒,一般咳嗽症状比较突出,痰却很少。

  我的问题是:如果同样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甚至有可能就是同一种细菌),病因相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中医理论跳过细菌的环节(当然不是有意的,是受到当时条件限制的),直接把疾病与环境作了链接,以这样的思路所发现的问题,是现象还是本质呢?

  内伤疾病,又与外感病不同。假如把外感病定性为敌我矛盾的话,内伤病就应该是人民内部矛盾了。对于前者,动员全部国防兵力,速战速决,尽快把敌人驱逐出去,是最为得当的办法。但对于后者,显然就不能再调动大部队去讨伐了;即便是少数破坏分子,交由公安部门查办也就可以了。而且处理这类问题,常常是急不得的。譬如小两口吵架,公安机关是不能轻易作出处罚的。看似对男方的严厉惩处,实际上对女方的伤害也非常大。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在人体内伤病过程中也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譬如糖尿病有一种类型,叫作阴虚火旺。吃得多、喝得多,火气很大,但是人比较瘦,睡眠很差,入睡困难,梦又很多。如果用夫妻来比喻人体的阴阳,那么此时的状态,就是丈夫很凶悍(阳热盛),妻子很柔弱(阴气虚)。如果此时给出严惩丈夫的决定,即用苦寒之药来清泻阳热,就会发现,丈夫气势衰败的同时,妻子也变得更加苍老无力了。因为苦寒药在清泻阳热的同时,同样会耗伤阴气。更不利的是,苦寒药对脾胃的伤害也很大,脾胃受损,气血就无法得到补充,阴阳就更虚弱了。正确的方法是,用甘凉的药滋助妻子,让她的身体更强健。只有妻子的“实力”与丈夫相当,妻子才会对丈夫起到真正的制约作用,夫妻才会真正地实现和谐幸福。

  当然,外感病与感染性疾病、内伤病与非感染性疾病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上仅为举例,详细内容,请留意病理一讲。

§你是怎样看待疾病的?

(三)关于治疗

  古人对疾病的原因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了。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治疗体系,比如针灸、推拿、拔罐、口服中药、外用膏药,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方法,就是中药疗法和针灸疗法。下面我们重点来介绍这两种疗法的特点。

  1、中药疗法自从神农尝百草,伊尹制汤液开始,中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逐渐成为中医治疗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再经医圣张仲景,集历代经方大成于巨著《伤寒杂病论》后,中药疗法更是确立了在中医治疗方法中的核心地位。中药是怎样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呢?

  大自然在孕育万物的过程中,常常是不够公平的。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体质各有差异;在药物方面,就体现在中药有寒、热、温、凉这四种不同的性质(中医称四气);以及酸、苦、甘、辛、咸这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称五味)。而这所谓的四气五味,就是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

  举例来说,辛辣的味道具有发散、走窜的性质,最擅长于冲破敌人的重重阻力,使正气得以伸张。如果人体所患的疾病是由于各种邪气停聚而引起的,那么辛味药就大有其用武之地了。比如由于风寒邪气束缚了肌表而导致感冒,就需要用辛味药如荆芥来发散,驱赶邪气,使其离开人体;由于情绪不好,引起肝气郁滞,就需要用辛味药如柴胡来疏解调达;就像有人遇事不爽,最需要的就是找一位知心好友,三言两语,将心结化开,问题也就解决了;柴胡所扮演的,就是在体内化开心结的好友角色。此外,比如寒湿邪气停留在四肢关节引起的关节疼痛,血液运行不畅生成的瘀血,饮食不当引起的食积等以邪气停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都需要用辛味药来通达。

  但是有一点必须引起注意:但凡某一事物的性质存在偏颇,那么应用起来就必然存在有利有弊的现象。仍以上述辛味药为例,这类药虽然性味勇猛,善于打攻坚战;但是只要辛味药出现的地方,往往都伴随有对人体气血的耗损。于是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思想,叫做配伍。所谓配伍,就是通过多味药物的配合使用,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一种方法。我们今天看到的医生处方,很少是单用一味药去治疗的,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上述药性偏颇的弊端。

  在后面的中药性味与配伍这两讲中,我们会系统地介绍中药的属性与中药配伍的方法。

  2、针灸疗法依照当今流传下来的中医经典古籍来看,针灸疗法的广泛应用,是早于中药疗法的。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所记载的疾病的治疗,绝大部分是用针刺法进行的。古代中医如此重视的针灸疗法,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疗效呢?

  我们先来看无疾自治的一则医案吧。

  今年春节前(2008年1月),无疾由于感受寒邪后出现咳嗽,咳嗽程度比较重。一天夜间睡眠中,突然咳起,咳嗽剧烈,无法继续入睡,当时是凌晨三点十分。手边没有药,就用针刺手太阴经络穴列缺。针刺入后,共咳三声,咳嗽即止。当晚得以安然入睡。两天后,由于一些不痛快的事,心中一直不平。结果半夜时分又出现了暴咳不止,不过这次的时间与上次不同,是在凌晨一点零五分。同样用上次的方法,针刺列缺后,咳嗽有所减轻;再针刺足厥阴经原穴太冲,三分钟后,咳嗽消失。继续入睡。

  针灸疗法在今天正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不用说外行人,就是中医专业的学生、医生,也认为针灸只能治疗中风、面瘫、颈肩腰腿痛这些别人治不好或者不愿治的病。广泛意义的内科疾病,很少有人会想到应用针灸的方法。而实际上,针灸疗法以其运用之方便,调理之中正,取效之迅捷,往往具有中药疗法和西药治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针灸是如何发挥疗效的呢?针灸诊治疾病的思路又是怎样的呢?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我们到后面针灸一讲里,将与大家详细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的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将医学的价值定位在治病上,而是想到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怎样才能不生病?这就是近两年来非常走俏的中医养生学重点讲述的内容。对于养生学的内容,无疾认为:养生的方法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握人体的规律,遵从生命的智慧。而这些规律、智慧,在我们对中医学理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之后,便会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里,溶化为我们血液的一部分。无疾希望大家在读过这本讲稿之后,对中医养生的认识能够有所提升,可以比较轻松地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养生计划。

§你认为中医的疗法与西医的疗法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本文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交流)
作者:天下无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识中医
零点学中医4
自然療法大盤點
肝脏感染性疾病
眼睛疾病别忽视,教你一个中医针灸疗法,一定要学会!
中医针灸疗法 挑羊毛疔治疗妇科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