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行有止,“石”志不渝——石式伤科弟子忆恩师

27日下午在家正准备出发去探望先生,突然传来先生病危抢救的消息,赶到医院不想已天人永隔。想到前些天先生还精神不错的与我们交谈,现在却以驾鹤西归,不由悲从中来。思及与先生近二十年的师徒情缘,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1990年我调至刚成立的黄浦区中医医院,有幸在先生指导下工作学习,96年通过层层考核选拔,正式成为了先生的学术继承人。那时先生已是治学严谨、学术威望很高的一代骨伤科大家。跟师左右,先生的大医风范,屡起沉疴让我眼界大开,而先生“学医首先要学会做人”、“一切为了病人”的教导时常响及耳畔。印象中先生的日程表上几乎没有休假日,每天除了门诊、教学、科研,晚上还要著述。他的门诊总是一号难求,每次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往往已是下午2、3点,一杯牛奶是他的工作午餐。有时碰到疑难病例,患者还不能自行前来就诊,先生门诊一结束又马不停蹄的赶去病人家中出诊。先生曾因病右肺叶被切除一叶,理应长期半休,却坚持加班加点工作,每次劝他多休息休息,他总是说,“有生之年,我有一份力就要出一份力”。先生“怀揣仁者之心”的济世救人的品格时时刻刻身体力行的感化教育着我们。

先生常常教导我们“要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为我们所用”。 也是在90年黄浦区中医医院成立后,先生担任院长兼伤科主任。那时他除了指导我们运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骨伤科疾患,还请来了沪上各大医院的名老专家指导我们开展手术治疗技术。先生总是说“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西医是对局部、微观的探求,两者并不矛盾。我们要善于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来更好的发扬我们中医,但中医始终姓中,这个指导思想是永不变的。”有了西医现代诊疗技术的掌握,使我在面对复杂创伤时用中医传统治疗有了更多的应对措施;有了对现代病理机制的认识,让我对石氏伤科治伤理论在骨伤科疾病上的运用有了更深的探索发展。

先生对我们学生的爱护甚至更胜于自家的晚辈,他不仅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给我们这些外姓弟子,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以他对人生的领悟教导我们,以他的淡泊随性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记得08年我患肺脓疡住院,先生不顾自己近80岁的高龄,一次次地赶来看望我,还打趣说“到底是我徒弟,我肺不好,你问题也出在肺上,随我,没事的,不用担心,安心养病,很快会好起来了。”想起先生对待疾病的乐观态度,使我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逐步康复了起来。

如今,先生已离去,犹如人生道路上失去了一盏明灯,悲痛之余,我们要谨记先生的遗志“为了祖国的中医事业,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把石氏精髓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石仰山教授学术继承人 李浩钢



恩师虽已驾鹤西归,但他留下的高尚医德和学术思想必将流芳百世。在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的倾囊相授和谆谆教诲下,石氏伤科第五代传人如今已羽翼丰满。我们将以石仰山大师为楷模,仰其高山,续其血脉,弘扬国医大师学术之精华,传承石氏流派百年积淀之精粹,发扬石氏流派大医精诚之优良传统,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氏伤科”再续辉煌而奋斗终生。

石仰山教授学术继承人 邱德华




先生不仅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他经常告诫我们牢记“为医者应以仁慈为怀”的古训,竭尽全力奉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使我不仅学到了石氏伤科的学术精髓,而且学到了先生的高尚医德。追忆着大师辉煌的一生,回顾他在耄耋之年仍为振兴中医事业孜孜不倦、殚精竭虑的情怀,感慨万千。大师虽去,但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医德和医术,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普济大众,造福苍生。

恩师请相信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石氏伤科传人必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学术内涵,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为更多的百姓大众解除疾苦。

恩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学生 丘青中


恩师口传身授,收益颇多。跟师期间,我们为石老认真负责的态度、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所折服。恩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那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学生 苏海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名闻遐迩 教誉满神州--纪念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
他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曾为周恩来诊病,门下弟子现状如何?
国医传承盛礼
中医大家施今墨:中医的存亡不在官府在学术!
薪传火继,六代传承 庞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通过验收
【缅怀周平安】金钱名利淡如水,医德医道大于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