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故事 | 我伙呆!“病入膏肓”=何弃疗?

医缓  春秋时秦国良医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中的一位名医,后来被用来泛指良医。





病入膏肓

成语“病入膏肓”的由来。

到了这一步呀,医生都对你放弃治疗了。



公元前581年,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姬据生了重病。后来,晋景公听说相邻的秦国有一个良医,以为这下子可算是抓住一根稻草了。于是就向秦国告急救援。

医缓还没到,晋景公在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嘿嘿笑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秦国和晋国是近邻,医缓很快来到晋国,他详细诊察了晋景公的病情后,直言不讳地说:“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缓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缓,让他回秦国复命去了。

正如医缓所言,不久晋景公便在上厕所时昏厥跌入粪坑而死,成了池中之物。

“病入膏肓”也从此就成为典故流传下来。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人们习语中的“病入膏肓”,就含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虽然“病入膏肓”这一成语有着消极的色彩和悲观的影子,但是面对“膏肓之疾”难道真的就束手无策吗?

面对“膏肓之疾”,张景岳主张突破常规,出奇制胜,云: “当此之际,使非破格出奇,何以济急。”(《景岳全书·卷之一·传忠录(上)·十问篇(九)》) 。《外台秘要》则主张丸剂含服,以克服“针药不及”的困难,云:“所以作丸含之,令气势得相熏染。”(《外台秘要·卷第八·五膈方八首》) 。

何为“膏肓之疾”?如果说心衰、癌症是膏肓之疾,那么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汤、潘德孚老中医的《天下无癌论》无疑是给了世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心衰病人阳气衰微,而附子为回阳救逆之主将,但为剧毒之品,医者若用药不精或拘于用药格局,自然无法药到病除。癌症被判为绝症,但绝非无药可解。(点击可进入纪录中医往期回顾:记录被判“无期”疾病的中医治疗 | “天下无癌”未半)这都说明“膏肓之疾”具有时代和医学认知的局限性,随着人类医学的进步与发展,相信所谓的“膏肓之疾”会相继得到征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缓【春秋时期秦国医家】
膏肓是穴位 一动消百病
医家传记(春秋战国时期)
我只是看个病而已,没想闹那么大的动静
《中国医学通史》 >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传记
当病入膏肓的君主掉进粪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