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伦三岛掠影(10)

王云飞

第十篇 伦敦地区(下)

英伦三岛之旅的第六阶段在英国首都伦敦,游览两天。本篇简述第二天游览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泰晤士河船游、伦敦城区风光、大英博物馆。

第17天,6/03,周日,晴

上午,在格林尼治公园巧遇伦敦老爷车比赛;参观格林尼治天文台。下午,外观伦敦塔、伦敦塔桥,乘坐观光船游览泰晤士河;伦敦市区步行观光。傍晚,参观大英博物馆。晚上,住宿于 Novotel London Excel(同前一天)。

1 格林尼治天文台

今天是此次旅行中游览活动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太阳公公就露面了。9:15出发时,说起这次连续晴天,韩导感叹道:“这还是英国吗?”,接着话锋一转,“我父母在这里住三个月的时候可只有三个晴天啊!”。说话间,汽车已驶到今天第一个景点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所在地,于伦敦市中心东南8公里的格林尼治公园(Greenwich Park,就在昨晚下榻的埃克赛尔港区的泰晤士河南岸。这里地势险要,风景秀丽,15世纪时被王室作为养鹿、放鹰和打猎的御苑,并且建造了宫殿、炮台和瞭望塔,1675年,将瞭望塔改建成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我们在公园下车伊始,就看到一辆辆古色古香的老爷车,还有时尚靓丽的跑车,在公园大道上缓缓行驶,出了公园大门便绝尘而去。

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老爷车比赛(Classic Car Run)和组装车、跑车比赛(Kit & Sports Run),赛程自伦敦(London)到布莱顿(Brighton,英格兰南部海滨城市)。今年老爷车比赛是第30届,组装车、跑车是第18届,我们算是有眼福的,巧遇了这两个比赛的开赛。驻足观看半小时后,开赛结束,我们与挥舞英国国旗、指挥汽车起跑的老绅士合了影,预祝比赛成功,也为巧遇和眼福留下纪念。

看过老爷车,继续顺着公园大道前行。公园大道的尽头是一个小山坡,山上的观景台是格林尼治的制高点,可以远眺伦敦城高楼林立的美景,可以俯瞰泰晤士河北岸的千禧蛋及周边地区风光,还可以欣赏山坡下广阔的大草坪,以及大草坪后面旧皇家海军学院的华丽建筑。此时我们要参观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尚未开门,大家就在这里观景、拍照。

上午10:00,格林尼治天文台开门迎客。格林尼治天文台(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1675年创建于皇家格林尼治公园,目的是在英国航海事业空前发展的形势下,满足海上航行精确经度测定的迫切需要。二次世界大战后,格林尼治地区人口剧增,工厂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这就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原址就成了天文台博物馆,成为伦敦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天文台的主要建筑有八角形屋、天文站、天文仪器馆、子午线庭院等,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早期综合性天文台,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中庭院子里有一条铜质线条,名为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也就是经度0度线。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经度线会议上确定:以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此计算地理上的经度;以格林尼治为“世界时区”的起点;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计时仪来校准时间。从此,格林尼治闻名于世。(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规则,现代的标准时间已由“协调世界时取代)

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线的东面是东半球,线的西面是西半球。游客双脚分跨本初子午线的两边,也就是脚踏两半球了,因此在此拍照留念的可谓是趋之如骛了。

我们观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建筑,在本初子午线留了影,接着在天文台的各个厅室参观。这里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展品多为各种度量、计时器,以及天文、星象等相关的观测仪器。

通过专门的观察镜,观看庭院里的本初子午线。

在暗室里通过潜望镜,观看周边风景,现在看到的是旧皇家海军学院的前楼。

格林尼治天文台参观了一个多小时,11:30集合去午餐。其实公园里除了天文台以外,还有国家海事博物馆、旧皇家海军学院、皇后之屋、格林尼治码头以及卡蒂萨克号三桅船等诸多景点,我们是来不及去看了,因为后面有更好的在等着呢。

2 伦敦塔风光

今天的第二个节目是乘船游览泰晤士河。午餐后13:05到达伦敦塔附近的游船码头,最近一班游船的开船时间是14:00,因此有几十分钟的时间,可以自由活动,看看著名的伦敦塔风光。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是英国伦敦一座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标志性的宫殿、要塞,位于泰晤士河伦敦塔桥的北岸,占地18英亩。公元1066年,英王“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声称自己作为远亲也曾被许诺为王位继承人,率军侵入英格兰,夺得了英格兰王位,开启了英国诺曼王朝。接着,威廉一世为保卫和控制伦敦城,开始建造伦敦塔。后来历代王朝又修建了一系列建筑,使之成为一组塔群,其中心是一座诺曼底式的白塔,四周建内外两层城墙,设多座防御性建筑。内城墙有13座塔,外城墙有6座塔和2个棱堡。伦敦塔既有坚固的兵营要塞,又有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有天文台、教堂等,甚至还有监狱,用于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二战时,这里关押了希特勒的副手鲁道夫.赫斯。如今伦敦塔是游览伦敦必到之景点,198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伦敦塔附近的城区风光。

伦敦塔的东南是同样著名的伦敦塔桥。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伦敦的象征,被称为“伦敦正门”,建成开通于1894年,因在伦敦塔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将伦敦南北区连成一体。这是一座244米长的上开式悬索桥,有两个桥塔,每个塔高65米,桥的中部长61米,分为两扇,各重上千吨。这两扇桥面板可以在一分钟内呈“八”字型向两侧分别开启到83度,让大船从桥下通过。我们因时间关系,来不及登上伦敦塔桥观光,就在伦敦塔旁边的游船码头上远看塔桥雄姿。


伦敦塔桥的亮点之一是其桥面的开闭,但是据韩导说,伦敦塔桥开闭的次数不多,难得看到,我们这次自然是没有看到。不过笔者的同学王岗夫妇与我们差不多同期在伦敦旅游时幸运地巧遇了,并以延时摄影拍摄了塔桥开闭过程。下面就与大家分享王岗先生的作品。

3 泰晤士河游览

下午13:50登上泰晤士河游轮,14:00游轮起动,泰晤士河游览开始。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的母亲河,也是英国第二长河,全长346公里(第一长河是塞文河,Severn River,长约354公里),横贯伦敦等沿河10多座城市,在伦敦以东注入北海,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泰晤士河的上游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在伦敦段的河流两岸更是有基尤植物园、威斯敏斯特宫、旧市政厅、伦敦眼、泰特现代艺廊、圣保罗大教堂、碎片大厦、伦敦塔、塔桥,以及格林尼治的前皇家海军学院和千禧蛋等名胜,是伦敦旅游的最佳节目之一。

游轮自伦敦塔码头起动后,首先向东拐弯,驶近伦敦塔桥,让游客近距离欣赏这座名闻遐迩、极具英伦建筑风格的悬索桥。然后调头,向西溯流而上,依次通过伦敦桥、大炮街铁路桥、南沃克桥、千禧桥、黑衣修士桥、滑铁卢桥、亨格福特桥,最后到达威斯敏斯特桥,在威斯敏斯特桥旁边的码头下客,全程行驶约半小时。

在游船顶层甲板上欣赏伦敦塔的核心建筑白塔。白塔是伦敦塔中最古老的建筑,为诺曼底式三层建筑,东西长35.9米,南北宽32.6米,高27.4米。四角建有塔楼,除东北角塔楼为圆形外,其余3个均呈方形。

游船经过泰晤士河南岸的碎片大厦,以及停泊在河边的英国皇家贝尔法斯特号战舰(HMS Belfast)。贝尔法斯特号战舰是一艘装备精良、全长613.6英尺的巡洋舰,1936年建成下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功勋,还曾参加朝鲜战争,1963年退役,1971年来到伦敦并向公众开放参观。

游船经过伦敦象征之一的伦敦桥(London Bridge)。这座石拱桥修建于1179年-1209年,是泰晤士河上一座几经重建的大桥,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0年左右罗马人搭建的木桥。

游船经过大炮街铁路桥(Cannon Street Railway Bridge),此桥的北岸是大炮街火车站,两座高高的方圆塔,雄伟壮观。

游船经过南沃克桥(Southwark Bridge),这座大桥的桥身为黄绿色,始建于1814-1819年,经过1912-1921年的重建,于1921年正式通车。

在游船上近距离仰视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其银带似的轻盈结构尽收眼底,比昨天下午在桥上可是看得清楚多了。

黑衣修士桥(Blackfriars Bridge),是泰晤士河上一座意大利风格的桥,1769年开通,是继伦敦桥和威斯敏斯特桥后伦敦泰晤士河上的第三座大桥。在其旁边还有一座黑衣修士铁路桥(Blackfriars Railway Bridge)。

游船通过黑衣修士桥后,渐渐驶入泰晤士河的拐弯段,这里河面开阔,风景秀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迷人。

游船通过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滑铁卢桥得名于1815年滑铁卢战役,始建于1817年,是一座九孔石桥。后来重建的滑铁卢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近400米, 宽约25米,桥下五孔有如五道彩虹首尾相连,外形简单却不失典雅。由于此桥位于伦敦闹市区中心地带,而泰晤士河恰好又在此转了一个近乎90度的大弯,因此观赏起两岸的绮丽风光,可以说视角最佳、景致最好。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原名:滑铁卢桥,中译:魂断蓝桥)更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滑铁卢桥。

通过滑铁卢桥后便是亨格福德桥(Hungerford Bridge),这是一座斜拉式铁路桥,桥北端是查令十字车站(Charing Cross Station),因而有时又被称为查令十字桥(Charing Cross Bridge)。此桥建于1864年,2002年在其两翼建造了用于步行的五十周年纪念桥(Golden Jubilee Bridges)。

泰晤士河伦敦段的两岸有许多历史建筑,也有许多时尚、新潮的现代建筑。我们乘游船一路看到的现代建筑,造型各异,但大多为玻璃幕墙钢结构。笔者退休前所在单位是大型综合机械化施工企业,钢结构建筑是其主要作品之一,遍布上海,散见全国。作为钢结构业内人士,今日看到这众多钢结构的高楼大厦,倍感亲切。

游船驶过亨格福德桥后,南岸有一座巨大的名为“伦敦眼”的摩天轮。伦敦眼(The London Eye),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是为了庆祝千禧年而兴建开放于2000年3月,故又名千禧轮(Millennium Wheel)。伦敦眼高度135米,有32个25座的封闭座舱,转一圈30分钟,原计划运行5年,后因人气大旺,成为伦敦的新地标和著名观光点之一,当地市议会决定长期保留。

伦敦眼旁边是旧市政厅大厦(Old City Hall),宏伟的半圆形罗马柱廊之上是造型优美的棕色弧形屋顶,以及亭亭玉立的方圆尖顶钟楼,在两翼排楼的簇拥下,气势不凡。

游船渐渐驶近此次游程的终点-威斯敏斯特桥(Westminster Bridge)。此桥建成开通于1862年,连接了西岸的威斯敏斯特市(City of Westminster)和东岸的兰贝斯区(Lambeth)。桥的两端有许多著名景点,成为泰晤士河乃至伦敦的最著名的景观区域之一。游船在这里靠上码头,我们的泰晤士河游览顺利结束。

4 威斯敏斯特市巡游

游过泰晤士河已是下午两点半,我们在韩导的带领下,马不停蹄,足不稍息,紧接着就是威斯敏斯特市的徒步巡游,步行约一个半小时。有朋友会问:你搞错了吧,你们不是在伦敦市吗,怎么又出来一个威斯敏斯特市?其实真没错,此刻我们还真不是在伦敦市。原来,伦敦有大概念、小概念之分。大概念的伦敦叫做“大伦敦”(Greater London),是英格兰一级行政区,由33个二级行政区组成,其中有2个称为市(City):伦敦市和威斯敏斯特市,其余都是区(Borough)。我们今天上午游览的格林尼治就是一个区,刚才泰晤士河游船一路经过了几个区,如南沃克、兰贝斯等。现在清楚了,小概念的伦敦就是伦敦市(City of London),它是历史上伦敦的中心区域,面积只有1平方英里(2.6平方公里),所以各位如在伦敦旅游,可以肯定地说,你绝大多数时间都不在伦敦市。伦敦市地方虽小,地位却是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整个伦敦的商业与金融中心,与纽约市曼哈顿比肩,对于全球金融业具有相当的领导地位。而在其西面的威斯敏斯特市(City of Westminster,又译为西敏市)则是英国的行政中心,王宫、国会、首相府和内阁各部均在此地。以致伦敦还有一个“中概念”,那就是伦敦市和威斯敏斯特市,组成的一个现代英国的组合城市“伦敦城”。

话题转回步行巡游,我们在威斯敏斯特市的行程,从威斯敏斯特桥开始,先向西到国会广场;然后向北到国会街,再向北到白厅街;接着在白厅街的中段走进皇家骑兵卫队营房;出皇家骑兵卫队营房的西门,进圣詹姆斯公园;最后,出圣詹姆斯公园西门,来到白金汉宫。

1)国会广场

我们自威斯敏斯特桥启程,首先看到的是高高耸立的伊丽莎白塔-大本钟和雄峙一方的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可惜它们都在维修中,大本钟完全被脚手架包住了,国会大厦临河的一面也被脚手架围着。

且在网上看看它俩的原貌。

大本钟未显露真容,不妨看看与它对面而立的雕塑吧。

自威斯敏斯特桥头向西走百来米,来到芳草萋萋的国会广场,其四周都是重要建筑,东边就是著名的国会大厦,南边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边是最高法院,北边是白厅街、财政部大楼等。国会广场上还建有多位历史人物的雕像,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大卫.劳合.乔治、帕默斯顿子爵,以及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印度圣雄甘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等。

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Westminster Palace),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初建于1045-1050年,后历经多次改建、重建,最近一次修复是在1950年。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始建于公元960年,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教堂由数个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并列在一起,美丽绝伦,里面还集合了大量英国文物。笔者在20年前曾入内参观,其雄伟壮丽难以言喻,此次的游程安排只是外观,有点可惜,按我个人体会,其观赏性要高于圣保罗大教堂。

国会广场周边的建筑风貌。

2)白厅街

从国会广场向北走,穿过一小段国会街之后,便是英国政府机关所在地白厅街(White Hall)。在这条街及其附近有首相官邸、国防部、外交部、内政部、海军部等,因此人们常常用白厅作为英国政府的代称。白厅街的得名来源“白厅”早在1698年毁于大火,如今街道两边都是政府各部门的大楼。

白厅街自南向北的第一个西向路口是查理国王街(King Chalis Street),街里是英国财政部和外交部。路口的对面是卫生部、就业及退休金部。

查理国王街向北的马路中间有一座1919年建立的和平纪念碑(The Cenotaph),是英国官方的国家战争纪念碑,每年的阵亡将士纪念日都在这里举行国家悼念活动。我们走近观看,只见纪念碑的侧面写着“The Glorious Dead”(死的光荣),纪念碑的西面挂着三面旗,自左至右是皇家空军军旗、英国国旗、英国商船旗帜,纪念碑的东面则是皇家海军军旗、英国国旗、皇家海军后备部队及海事旗。

接下去第二个西向路口,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宁街(Downing Street),英国首相官邸就在唐宁街10号,这是一幢乔治亚风格的建筑,其朴实厚重的黑色木门,缀着白色的阿拉伯数字“10”,成为了世所共知的标记。唐宁街9号是枢密院办公室,11号是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首相新闻办公室、政策联络组、资讯及研究组。出于安全考虑,唐宁街不向公众开放,而且设有两道铁栅栏门,有荷枪实弹的警察守卫。

过了唐宁街路口,马路中间有一座塑着各行各业女性战时制服的黑色纪念碑,名为战妇女纪念碑(The Women of World War II),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如此多舛境遇中仍能从容应对”的英国妇女们。纪念碑建于2005年7月,并由伊丽莎白二世揭幕。

白厅街上还有一些历史名人雕像,我们看到的是道格拉斯.黑格伯爵(Douglas Haig,1861-1928年)的骑马像,他在一战中曾任英国陆军元帅,负责指挥法国西线战役。

3)皇家骑兵卫队

白厅街中段的西面是英国皇家骑兵卫队(Horse Guards)的营房,营房的左右门楼各有一位皇家骑兵站岗。他们头戴红缨高耸之白色银盔,身着金边红领之黑色军装,肩挂白色绶带,手持长柄利剑,腰带扣着金灿闪耀的皇家盾徽,脚穿长长的黑色马靴,跨坐于高头大马,目视前方,威风凛凛。这是伦敦的一道亮丽风景,游人们纷纷上前拍照留念。

皇家骑兵卫队隶属英国陆军,是专为英国王室、特别是君主安全效力的一支“御林军”,他们一直保持着几百年不变的传统、不变的服饰、不变的礼仪、不变的作风。战争年代,皇家卫队也曾参与作战,立下战功。因此在世人眼里,皇家卫队是英国优秀传统的象征,也是英国君主立宪制长治久安的象征。

我们走进骑兵卫队营房,来到巨大而又开阔的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Horse Guards Parade)。阅兵场地面是用粗砂铺的,便于马匹行走,金黄色的地面在阳光下显得生机盎然。这里是伦敦重大仪式的举办地。每年英国女王生日时,都会在此举行皇家军队阅兵式为女王庆生。


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的西边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的是在二战中牺牲的皇家卫队成员,五个黑色的士兵塑像做得精致而又神采奕奕,充满现代艺术感。

4)圣詹姆士公园

出了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的西门,就是圣詹姆士公园(St.James's Park)。这里原本是圣詹姆斯宫的鹿园,经多次改建、美化,如今成为伦敦市中心最美丽的公园,是市民与游客最佳小憩休闲之地,处处可见晒太阳、散步、野餐的游人和市民。

圣詹姆斯公园又有鸭园之称,公园中央长形水池聚集了各种大小颜色鸭类,常可见到小鸭子在水面上展翅快飞,留下道道水痕,还有天鹅、雉等多种保护鸟类。据说每天下午3点是喂食时间,我们恰逢其时,朋友们纷纷拿出随身所带的小点心,引得天鹅们成群结队而来,鸟儿的鸣叫声、振翅声、泼水声,和人们的招呼声、欢笑声,交汇成一部美妙动听的公园奏鸣曲。

5)白金汉宫

我们在圣詹姆士公园漫步湖畔、看景看鸟,顺着湖边小路走出公园的西门,来到皇家林荫大道(The Mall),林荫大道的尽头坐落着英国王宫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因1703年由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是英国君主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是英国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白金汉宫是一座19世纪前期豪华风格的四层正方体灰色建筑,宫殿前面的广场中央耸立着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纪念碑底部正面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型汉白玉坐像,背面是正义和真理天使的雕像。维多利亚女王坐像之上,金色的胜利女神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展翅欲飞,代表皇室希望再造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女王纪念碑基座周围有八尊巨型青铜像守护,这八尊青铜像分别代表“进步”与“和平”、“制造”与“农业”、“绘画”与“建筑”、“造船”与“战争”。这些雕像精致、生动、充满故事性与深远寓意,令人赞叹。它们是曾经的大英帝国的象征,也是人类的瑰宝。

5 大英博物馆

今天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观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主要展馆有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等。其中埃及、希腊罗马和东方的藏品最引人注目,反映了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


博物馆的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70个常年对外开放的固定展馆,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腊爱奥尼式圆柱。大中庭位于博物馆中心,2000年12月建成开放,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其顶部用3312块三角形的玻璃片组成。广场中央是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的参观时间至少需要一天,稍为仔细一些看,则需要两天。可是我们到达时已是傍晚16:15,离17:30闭馆,只有1小时15分钟,就是在馆内走一遍也来不及,更遑论细看了。因此只能匆匆地看一下最有价值的希腊罗马文物馆、埃及文物馆、中国馆。穿过非洲馆时,对琳琅满目的展品只能是一瞥而过,不作片刻之留了。


1)埃及文物馆

埃及文物馆是大英博物馆里最大的陈列馆,分为建筑雕刻和木乃伊两个馆,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玉首饰等,藏品有10万多件,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其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埃及馆最著名的藏品有罗塞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木乃伊等。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是1799年一名法军上尉在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的,后流转到英国,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罗塞塔石碑,高1.14米,宽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亚尼的死亡之书《死亡之书》(Book of Death)是古埃及的一种陪葬物品。笃信来世的古埃及人用水生植物纸莎草芯制成长长的纸卷,在上面抄录下冗长的《跨越死亡之国度》符文的片段,并配以插图,随死者丧葬,以求死者逢凶化吉,安然到达极乐世界。《死亡之书》依死者财富多寡,分成数个,甚至更多的段落。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亚尼的死亡之书》,年代约在公元前1250年,其中最有名的段落是“称量心脏”。

拉美西斯二世胸像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约前1303年-前1213年)是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质地为花岗岩,高2.6米,重7.2吨,来自埃及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神庙。

古埃及木乃伊古埃及的木乃伊堪称大英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据说这里珍藏的比埃及本国的还多得多。这里不仅展出木乃伊,而且在玻璃柜内陈列了制作木乃伊的周边工具,以及木乃伊制作过程的详细说明。

古埃及石雕埃及文物馆里还有各种古埃及石雕,有人有兽,或半人半兽,有的相当精美。

2希腊罗马文物馆

希腊罗马文物馆是大英博物馆的另一个亮点,展出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公元前2000多年古希腊和古罗马从铜器时代到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这一时期的灿烂文化。这里有各种精美的铜器、陶器、瓷器、金币和绘画等,但更多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人型石雕,其中最著名的是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刻(Parthenon Marbles),占了整整一个展厅。

帕特农神庙(Parthenon)是古希腊奉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庙,是现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希腊时代建筑物,其大理石雕刻更被誉为“人类雕塑艺术史上的第一个巅峰”。19世纪初,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额尔金,雇用工匠,劫走了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浮雕群像,其中有些在盗取时破损,有些在海难时沉没,幸存的大部分陈列在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主要是神庙前厅的雕像及神庙外墙的浮雕板。多年来,希腊政府一再要求归还,均被历届英国政府拒绝。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至少在现时似以维持现状为妥。


3)中国馆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所有艺术类别,从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到明清瓷器、金玉制品等都可以看到,很多都是无价之宝,其中最名贵的为《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名画,还有一只宋朝的瓷酒壶。

下午5点半,博物馆工作人员送客、熄灯、关门。我们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看了一些精华,回来后上网查了一下,还好,主要的几项镇馆之宝都看到了,作为非专业人士、非发烧友,不再遗憾了。

第18天,6/04,周一,阴

上午,9:30离开住地,1个半小时到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下午,乘坐英国维珍航空 VS250航班,15:35起飞。

第19天,6/05,周二

上午,9:00(北京时间)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全程飞行约10.5小时。英伦三岛之旅胜利结束。

(全文结束)

致谢:

《英伦三岛掠影》共10篇,在全文写作过程中,应用或参考了于立、周晓波等各位同行老师、旅友的摄影作品、王栋老师收集的各地游览图、苏唯谦老师提供的有关信息,在此一并致谢。

附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旅游景点
泰晤士河巡游(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桥)
英国十大著名旅游景点
英国 | 伦敦名胜古迹以及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伦敦随手拍 八
旅欧散记8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