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胸胁满闷、懊恼不舒,服“小柴胡合栀子豉汤”后大吐痰涏酸水



中医书友会
第364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则医案有两个值得学习的点。一是开方应该按经方方证相应还是顾及体质?“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本案可以理解为痰湿体质是痼疾,柴胡证是新病,所以应先解柴胡证。二是栀子豉汤的运用体会,这个柴胡证误治后出现了典型的“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平常不容易见到,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理解邪陷胸膈,而栀子豉汤又是如何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导读/依伊)

—本文约1400字,预计阅读3钟—

栀子豉汤类的临床运用之案例一则

作者/俞长荣

简介:俞长荣,1919-2003,福建永泰人,教授,中医内科专家。祖辈五代行医,父亲俞晓峰擅长内、妇科,精通《伤寒论》。俞幼承庭训,13岁起随父习医,25岁独立开业。

1957年起,先后担任福建省中医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中医师、主任中医师、编辑室主任、文献研究室主任、《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福建中医学院教师、教授。1983年至1986年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对《伤寒论》颇有研究,著有《伤寒论汇要分析》(修订新版)《俞长荣论医集》等著作,撰有《伤寒论精华在于诊治大法》等多篇学术论文。

栀子豉汤方后有“得吐者,止后服”记载。从前注家有认为本方是涌吐剂者(如柯韵伯),亦有认为汗吐下后岂有复吐之理,因瓜蒂散内用香豉二合,乃传误(此方)为涌吐方云云(如张锡驹、张隐庵)。

按理论而言,二张等之见甚合,但从临床所见,本汤有时确有涌吐作用,但并非必然现象而已。设病人邪陷胸隔,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服本汤得吐者,往往能使邪随吐而出,病竞因之获意。

  • 病案

一九五二年六月,赤锡乡方×,患病二三日,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脉弦,少阳证毕呈。我拟小柴胡汤与服。方某原籍福州,受“柴胡发散”俗说影向颇深,一见此方,顾虑重重。谓我是经方派,用药不适合福州人体质,遂另请他医诊治。

医断为暑邪挟湿症,用苓、夏、蔻、青蒿、果仁、朴花、竹茹、苡米、芦根…之类加减。服药三剂,寒热虽有稍减,但心烦更甚,而至欲吐又不得吐,锤胸揭衣,坐卧非是。《伤寒论》所谓“反复颠倒”在他身上表现十分典型。

至第四日(即服用前医第三剂药后,此时医已辞去),又请我诊治:但又怕我用伤寒方,故一再叮咛,他素有痰湿症,前医诊断尚合,惜用药较轻,要我照前方略予加减。

诊其脉仍弦且稍大,寒热往来尚未解除,而最难忍受者是胸胁满闷,膈间懊恼不舒,难以名状。我以此病乃栀子豉与小柴胡汤证合并证。非小柴胡汤不能解其半表半里之邪,非栀子豉不能除其心中懊恼(病人自称膈间);但病者却不愿服伤寒汤方。

为更快解除病者疾苦,我不得不施“瞒天过海”之计(因系至交,故敢如此放肆)。我拟温胆汤加荷叶、白蔻、扁豆花一方,而实际给药是小柴胡汤去参、夏、大枣合栀子豉汤(因我开设诊所,自行配药)。


处方

香豉三钱,生栀子二钱,北柴胡二钱,黄芩二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去人参、大枣,为恐其恋邪;去半夏,因此证非降逆所能解决,去之,还可发挥栀子豉轻宣作用。

并嘱咐家属,病者服药后若引吐,可让其吐尽勿惧。


病者服药只十几分钟,果然大吐。吐出物除食物残渣外,大半是痰涎酸水,吐后胸中觉舒。且因大吐之际兼发微汗,寒热症状也因而解除。次日,我才对其道明真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栀子豉汤证 |《伤寒论》诵读【第49天】
柴胡证≠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
往来寒热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论》原文背诵条例便捷背诵版】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97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