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必学的《伤寒论》该怎么读?中医大家金寿山用这2个例子告诉你
userphoto

2024.04.23 广东

关注

中医书友会第385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老中医金寿山教授认为,学中医读书要从有字处着眼,读《伤寒论》(也包括其他医书)应当将有字处和无字处着眼两者结合起来,但还是先要从有字处着眼。比如读《伤寒论》要读得精读得细,一句一字都不得放过,要研究里面的所以然。从无字处着眼是说读书要善于举一反三,但把无字处着眼无限扩大,随心所欲来作解释,就近于谬误了。这些问题,在历来注释《伤寒论》者中比较突出,这样的读法已经不是张仲景《伤寒论》的原意了。提示人们,学中医读书要认真,要仔细斟酌,即使举一反三也要把握度。这样的读书理念,对于学习中医读中医书,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7分钟—

读医书要从有字处着眼

作者/金寿山

↓滑动查看全部↓

简介:金寿山(1921~1983),浙江绍兴人。中医内科专家。早年随父学医,17岁在私塾执教,课余深研医著。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在慈善团体坐堂施诊。抗日战争期间,曾去桂林、昆明行医。抗日战争胜利后定居上海,应聘在中国医学院讲授《金匮》《伤寒论》等课程。1956年秋,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伤寒温病教研组主任、中医学基础教研组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兼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金氏善治伤寒热症和内科杂病,能博采诸家之长,不拘一格,运用益气升阳法治疗上气不足眩晕诸症有独到经验,198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成计算机诊疗程序。著有《温热论新编》《金匮诠释》《金寿山医论选集》等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二版教材《温病学讲义》。晚年犹抱病坚持参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四版教材的编审工作。

读书当然要从有字处着眼,也有人说,读《伤寒论》要从无字处着眼。我曾表赞同,现在以为有片面性。读《伤寒论》(也包括其他医书),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但是先要从有字处着眼。

所谓从有字处着眼,是说读《伤寒论》要读得精,读得细,一句、一字不得放过,要研究其一个所以然举两个例说明

01

如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多用于杂病,为什么《伤寒论出此证此方,且明确冠以“伤寒”两字?过去我只好用伤寒兼症来解释。
近年看到一些心肌炎病人,初起出现太阳病一般症状,如头痛、发热、恶寒等等,其后就见脉结代、心动悸,对这一条条文才有进一步的领会。
《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证,其病原属伤寒(外感病),故于条文之首冠以伤寒两字。“脉结代、心动悸”是其主症而不是兼症。其证可能属表里兼见,但里证急者,先当救里(《伤寒论》有这个规律),故用炙甘草汤。
我这样说,并不是把炙甘草汤证与心肌炎来一个对号入座,心肌炎并不都可用炙甘草汤。
如《临证指南》温热门有陈妪初诊医案:“热入膻中,夜烦无寐,心悸怔,舌绛而干,不嗜汤饮,乃营中之热,治在手经”,可能也是心肌炎,而用犀角、鲜生地、玄参、连翘、石菖蒲、远志。
案中“心悸怔”是一个主症,叶天士却把它看作属于温热一类的病。温热门中还有张案:“营络热,心震动”,用复脉汤去姜、桂、参加白芍。

张仲景或叶天士已从辨证中认识到心肌炎的实质,而且都认识到属于伤寒或温病(外感病)范围,这是难能可贵的。

02

《伤寒论》小青龙汤方后有一段加减法:

“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

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有谓此加减法是后人所加,是否如此,有待考证。
但这一段加减法,却值得着眼。后面四句显系后人所加,前面一段加减法,乍一看很怪,细言之却有至理。
可怪之一,是小青龙汤中的麻黄,一般都认为是主药,而方后加减法中,却动辄去之;
可怪之二,荛花是一味峻泻药,症见微利,反用荛花,真令人大惑不解,所以后人疑非仲景意。
林亿毕竟高明,在校正文中说:“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高明在什么地方?试加以分析:
先讲为什么动辄去麻黄?麻黄之为用一为发汗,二为定喘,三为利水
但反过来说,发汗、定喘、利水,并非只有麻黄可用。麻黄之弊,则在发越阳气临床应用麻黄应当权衡其利弊,决定其取舍。
小青龙汤证明确指出“心下有水气”,故是治水之方,方中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四药是核心。小青龙汤一方是复方性质,八味药是一群,共起协同和制约作用,麻黄一药在方中并不占绝对主导地位,与麻黄汤组成的意义有所不同。
大便下利,小便不利,水在下也,“其在下者引而竭之”,故去麻黄或加荛花,或加茯苓;
噎者,阳虚也,故去麻黄加附子;
喘者,当然首先考虑要用麻黄,今不用麻黄而用杏仁,其理已见林亿所说,其证必另有阳气上越之兆可见,这就要从无字处着眼了。
若以为表不解,则桂枝、芍药足胜解表之任,也不一定用麻黄叶天士用小青龙汤,故去麻黄,浅看之,似背仲景之意;细审之,却深得仲景之意。
再讲讲微利用荛花之理,水气内积之下利必不快畅,十枣汤证、甘遂半夏汤证都是这样。证见微利要注意一个“微”字,微利者,利不畅也。
校正文中单用一个“利”字,更见细致。林亿所说:“小青龙汤大要治水”一语,是小青龙汤的确释,胜似后来注家千言万语,其高明之处就是“从有字处着眼”得来。
从无字处着眼,说明读书要善于举一反三,原属无可厚非,但把它无限扩大,随心所欲来作解释,这就近于谬误。历来注释《伤寒论》者即有这种情况,不能说它完全没有价值,但这已不是张仲景的《伤寒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喘2--小青龙汤
第34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40-41条条文·小青龙汤)
大塚敬节讲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切记!大青龙汤不好玩#伤寒论 #中医 #大青龙汤 #麻黄#经方
四十
《伤寒论》中千年的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