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要不要放支架?对心血管病患者,权威心内科医生一番话说到了心坎上

健康时报
最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专家简介:李建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常务副主任,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精准医学学组副组长


他是心血管医生里最好的电视节目嘉宾主持,也是主持人里最顶级的心血管医生;

他平时有繁忙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但仍然坚持做着电视科普工作;

他颜值不输当下流行的型男,却凭借精湛的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的希望;

他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常务副主任李建平教授。


近日,李建平教授亮相“东方创新SHOW-师说心语”, 这个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由2018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主办,《健康时报》和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公司雅培合作举办。健康时报记者专访了这位兼具帅气外表与专业内在的“男神”,听他讲讲医疗创新的那些事儿。




01

并不是血管严重狭窄,才需要放支架


粉丝找偶像看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天,一位女患者来到李建平教授的诊室。她做过冠脉CT,显示血管有50%左右的狭窄。作为李建平教授的资深粉丝,她经常看节目,知道血管狭窄到70%以上需要植入支架。虽然别的医生建议她做支架,但她仍然心存疑虑,希望李建平教授能给她最后的确诊。


看到这个患者有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症状,李建平教授心里已经有七八成的把握,这肯定是一个冠心病患者!在他的建议下,患者先做了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左主干有50%左右的狭窄,前降支近端也有弥漫的斑块!那么到底应不应该植入支架呢?


“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并不只是看血管是否狭窄,还要根据心肌是否缺血来判断”,李建平教授向她解释道,冠状动脉造影就像看河道窄不窄,如果窄得不行了,就直接判断必须装支架。但是当造影看上去还行,又的确有胸痛的症状,我们就得看河道里水流通过的情况怎么样,看血流的情况就需要做血流储备分数(简称FFR)的检查。


“李医生,我就相信你,你说什么,我都听。”听了李建平教授的解释,患者接受了FFR检查,确实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情况,最终植入支架,心绞痛大大得到缓解。


02

是否放支架,不能只看冠脉造影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数据显示,我国冠心病人群约1100万。


“过去我们经常说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随着器械的进步与创新,如今介入医师更清楚,我们需要治的是缺血,而不是病变。”李建平教授介绍道,2017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对于模棱两可的左主干病变,首选推荐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评估病变情况。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冠脉造影、IVUS(血管内超声)、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均为影像学评价,造影只能看到血管的外观轮廓,IVUS、OCT是更进一步的腔内影像学,可以从血管里面看到斑块的结构和特点。但是它们只能评价冠脉狭窄的程度,并不能判断狭窄是否引起了心肌缺血。如果心肌缺血,患者心梗、心力衰竭、死亡的风险会大大提高。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是一种功能学评价,正是测量心肌缺血情况的“神器”。


“一目了然的非常严重的狭窄,以及非常轻的狭窄,影像学的评价就足够了。但是对于所谓的临界的模棱两可的病变,功能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李建平教授表示。


刚刚结束的2018欧洲心血管介入会议上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通过FFR证实严重大面积心肌缺血的病人,介入治疗相对于单纯的药物治疗也有远期的优势,缓解心绞痛,降低死亡风险。

 

03

患者的知情权和决策权是第一位的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病例,但是患者的一句“李医生,我就相信你”,让李建平教授记忆犹新。“如果患者没有通过节目认识我,她肯定不会那么快接受我的建议。”他发现,通过电视节目对更多人群进行科普教育,比在医院直接向患者解释专业的医学知识,更容易让人接受。


担任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嘉宾主持已经5年多,临床工作再忙,李建平仍然坚持做着电视科普工作,因为患者的这份信任弥足珍贵。只有建立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才能够把技术层面的创新应用到工作中。


李建平教授举了个例子,比如急诊对心肌梗死直接进行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降低病人死亡率的方法,但如果病人家属不信任你,不接受放支架,医生苦口婆心说再多也没用,甚至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回天乏术。


因此医患之间的沟通理解非常重要。“患者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应该是第一位的,我们会把可能带来的获益和风险尽可能和患者沟通。在理想的状态下,应该有更多的病人参与自己的治疗决策,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让病人更好的接受治疗方案的方法。”



“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发明新技术、新器械,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个好医生,做个理解患者,让患者对未知的就医过程不再害怕的医生。”李建平教授说道,“医学创新的灵魂应该就是‘患者体验’,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该多注重人文因素,多思考如何将人文与技术更好地结合,让患者拥有更加满足的就医体验,这其实也是一种医学应用的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不要放支架?这个最新检测方法很“硬正”省人医在江苏率先开展
男子心脏血管重度狭窄,看似要支架!医生的决定,避免了患者支架
心脏血管狭窄75%必须放支架吗?心血管医生告诉您事实
冠心病治疗方法的演变和思考
不放支架可以吗?
【CLUB 病例教学】年轻人的心梗,支架是否必须?听听专家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