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特色

作者:唐凤华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语言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在《红楼梦》中,作者匠心独具地赋予小说人物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与风格。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文学典型,增进对林黛玉语言特色的研究,对于把握全书脉络、厘清作者的思路架构、了解人物的个性情感、理解书中的草蛇灰线乃至微言大义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林黛玉原是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她与宝玉在人世间以“最难风雨故人来”的开篇,抒写一段到底意难平的爱情故事。然在曹雪芹的笔墨间,黛玉无疑是他所最为赞颂与偏爱的风姿绰约、超逸脱俗、人品一流的女子。在人物底色上,黛玉拥有才思敏捷、聪颖美貌、善解人意、心细如发、思深忧远、博闻强识等珍贵特质。在语言特色上,黛玉具有玲珑剔透、情真意切,能言善辩、直言不讳,含沙射影、借题发挥,尖刻犀利、促狭刁钻,温文尔雅、引经据典,幽默风趣、亦庄亦谐,叛逆意识强烈,悲剧色彩浓厚等诸多特点。瑕瑜互见,瑕难掩瑜,黛玉的人物形象因为这些语言特色的补充而愈益丰满、愈加动人。
 

林黛玉的语言特色


(一)玲珑剔透、情真意切
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她努力适应着与自己生长环境与风俗习惯大相径庭的北方新生活,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对于贾母和宝玉关于其读书的问询,她先后给出了两个颇有差异的回答——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甲侧:好极!裨官专用“腹隐五车书”者来看。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第三回)
(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过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第三回)
黛玉的博学多才有目共睹,在应元春之命做应制诗时,元春独赞薛、林之诗作与众各别,她替宝玉写就的“杏帘在望”一首更是为宝玉所作的四首之冠。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看到黛玉房屋里数量可观的书籍惊呼莫不是某位哥儿的书房。在初次回应贾母时,黛玉未必不存了与同在上学的三姐妹一比高低、不甘居于人后之意,然而听到贾母弦外之音时,她便明白贾母亦是不重女子舞文弄墨之才的。从而她在与宝玉初遇时给了宝玉一个安分随时、中庸守拙的答案,这充分体现了她在应用语言上的“七窍玲珑心”。
宝玉来找在房中歇午的黛玉,二人对面躺下——
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己夹:想见其绵缠态度。又道:“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己夹:妙极!补出素日。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了一点儿。”说着,便找手帕子要揩拭。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己夹:想见情之脉脉,意之绵绵。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己夹:又是劝戒语。干也罢了,己夹:一转,细极!这方是颦卿,不比别人一味固执死劝。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第十九回)
黛玉生性喜洁,宝玉因此不愿被黛玉瞧见腮上的胭脂渍痕,却不想黛玉毫不嫌弃之意,而是体贴入微地用自己的帕子帮助宝玉擦拭干净。又借此千转百回地劝诫宝玉对胭脂水粉保持一定距离,劝他明白人言可畏,并提醒他要对大观园内的暗流涌动保持警醒,体谅众人对宝玉担心忧虑之情意。黛玉是坚定地站在宝玉身后的,其情真,其意切,令人不免动容。
黛玉因宝玉的言语失当同宝玉怄气,又因为丫鬟偷懒而吃了怡红院的闭门羹,宝玉第二天前来同黛玉致歉——
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甲侧:不见宝玉,阿颦断无此一段闲言,总在欲言不言难禁之意,了却情情之正文也。庚侧:倒像不曾听见的。“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仍往外走。(第二十七回)
这是笔者私以为《红楼梦》中极富情趣和韵味的一段描写。黛玉因为挂心宝玉又遭遇闭门禁入的辱没一夜失寐痛哭,在宝玉不明就里前来示好问候时她并无过分的情绪波动,还忍不住因为自己的心上人而回头一望。纵然气急情急,黛玉却挂念屋子里的大燕子尚未归朝,又对房屋的安置陈设进行井井有条的安排。从中,我们即可略一斑而窥全豹地得见黛玉的持家智慧,又了解了黛玉对小动物的人文关怀,她视万物平等的世界观念以及别出心裁的生活情趣,更再一次为黛玉对宝玉的痴情和用心所打动。作者的笔力实在极为高超和精彩,令人叹为观止。

(二)能言善辩、直言不讳
黛玉与宝玉共同生活在贾府中,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关系和顺亲密。但是,因为黛玉生性敏感多思,又处在一个寄人篱下的大环境中,难免有诸多事件不能尽遂人愿。一日,当宝黛一起下棋,周瑞家奉薛姨妈之命送宫花给黛玉时——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甲侧:妙!看他写黛玉。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甲夹: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再看了一看,甲侧:再看一看,传神。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甲侧: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小说中一笔作二三笔者有之,一事启两事者有之,未有如此恒河沙数之笔也。(第七回)
面对周瑞家的特特送来的宫花,黛玉不是首先表达感激之情,而是质询了宫花的礼赠对象和礼赠顺序。周瑞家的把最后一支宫花送给黛玉的做法显然并不能令她满意,她的冷笑和冷淡话语显示了其快言快语、快口直肠的语言特色和其心细如发、关注现实的性格。有趣的是,此时宝玉反而承担起了外交重任,他与周瑞家的闲谈以及对薛宝钗病情的关心缓和了此时因黛玉的锋利言语而相对无言的紧张气氛,使事情的发展更富生活情趣与情理。
面对王熙凤“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的诙谐玩笑——
林黛玉含羞说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甲侧:此句还要候查。说着便啐了一口。(第二十五回)
面对王熙凤开宝玉与黛玉的玩笑,黛玉并不因为王熙凤是“嫂”而对她稍加宽容,而是非常坚决地对其予以抨击,可见黛玉心直口快、语言直爽的一面。
黛玉探视宝钗时,因为见到宝玉在此而心生醋意。她的“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令宝钗十分不解,宝钗论理论情必然要询问此番话语所指为何——
黛玉笑道:“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甲侧:强词夺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甲侧:好点缀。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甲夹:不知颦儿以何物为心为齿,为口为舌,实不知胸中有何丘壑(第八回)
黛玉连用八个“来”字,巧避锋芒而另辟蹊径。此番话语合理回应了薛宝钗略带不满和嘲讽之意的责问,掩饰了她对于宝钗、宝玉单独相处的妒意,化解了尴尬局面,扭转紧张气氛,一个心思活跃、能言善辩的娇态小女儿的形象跃然纸上,着实是有理有据、逻辑严密、可怜可爱,令人难以责问指摘。
(三)含沙射影、借题发挥
黛玉、宝玉在梨香院探视宝钗时,黛玉的丫鬟雪雁按照紫鹃的吩咐将手炉送来了黛玉手边。这本来是一个体贴之举,黛玉却借此做了一番文章——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甲夹:要知尤物方如此,莫作世俗中一味酸妙狮吼辈看去。蒙侧:句句尖刺,可恨可爱,而句意毫无滞碍。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蒙侧:又转出此等言语,令人疼煞紊玉,敬煞作者。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头们太小心过馀,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甲夹:用此一解,真可拍案叫绝,足见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薛姨妈道:“你是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第八回)
彼时宝玉刚刚听了宝钗的规劝,将冷酒换为热酒来饮。黛玉的小女儿性子便存着对宝玉听宝钗的话而将自己的话置若罔闻的不满。宝玉听出了黛玉意有所指,却以为是个中情趣并不回应。宝钗因为其襟怀素来宽大也不愿同黛玉在一事一物上计较。唯有薛姨妈并不理解三人之间暗流涌动的关窍,而真心替黛玉着想故多此一问。黛玉却能自然得体、机敏巧妙地解答了薛姨妈之问,薛姨妈也就对此不再怀疑了。
黛玉宝玉共处一室时,宝玉因发现黛玉袖中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奇香溢出,宝黛关于香气的来往问答又使黛玉对于“冷香丸”和“金玉之论”做出了一番评议——
黛玉冷笑己夹:冷笑便是文章。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己夹:颦儿,一丝不错。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第十九回)
黛玉点头叹笑道:己夹:画。“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宝玉方听出来。己夹:的是颦儿,活画。然这是阿一生心事,故每不禁自及之。(第十九回)
林黛玉关于这香“气味奇怪”的反问,使读者自然地联想起薛宝钗曾对周瑞家说的她所食用的“冷香丸”的来历。薛宝钗尚有亲哥哥可以帮助收集特殊的“花”“朵”“霜”和“雪” ,精心炮制成“冷香丸” ,而黛玉却缺少至亲之人可以依赖。因宝玉有玉,宝钗有金,而黛玉伶仃孤苦,不过草木之人而已。这是黛玉一生的不平事,也是黛玉对于木石前盟的姻缘再续缺乏底气的最重要的原因。她的无限狐疑与妒忌、无限隐喻和影射、无限愁苦和哀思都与此相关,至情至性的黛玉同宝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也都与此相关。冷香与暖香是情窦微开的林黛玉向贾宝玉发出的一次试探。但是黛玉却把话说得很巧妙,其中转了很多的弯儿。她既警告了贾宝玉不要再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又不把话说得直来直去,而是曲径通幽,言外见意,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理趣。
(四)尖刻犀利、促狭刁钻
宝玉欲在梨香院酣畅饮酒时,遭遇乳母李嬷嬷以“提防老爷问你的书”等为由头的多次扫兴阻拦。涉及宝玉个中情致,黛玉自然不遑多让地为宝玉发声辩解——
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甲侧:这方是阿颦真意对玉卿之文。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第八回)
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个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杯,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甲侧:是认不得真,是不忍认真,是爱极颦儿、疼煞颦儿之意。说道:“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呢.”宝钗也忍不住笑道,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第八回)
对于李嬷嬷的傲慢自大、咄咄逼人,黛玉丝毫不曾退让,她以极为锋利的语言回击,并不顾及李嬷嬷的颜面,有力地捍卫了自己和宝玉的权益。这是她与宝玉统一战线的极好见证,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黛玉逞一时口舌而得罪他人难免让她在下人眼中形成难以相处、气量狭小的刻板印象。在日后的情感站队中,黛玉不能像八面玲珑的宝钗一般争取到众人支持,且有可能招致排挤、轻视、厌弃甚至用心险恶之人的报复,这应在八十回未完之文中有所体现。
贾母带领荣国府一干人等前往清虚观打醮,薛宝钗首先辨识出了道士赠予宝玉的金麒麟与史湘云的极为相似——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第二十九回)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玉之论本来已令黛玉大为警觉,她视宝钗为颇具威胁的情敌。此刻又忽然出现雄麒麟与湘云赤金点翠的雌麒麟凑成一对,黛玉怎能不心情复杂、黯然神伤呢?她的言语自然也就富有攻击性从而难以婉转和平了。因此,林黛玉有感而发,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地说薛宝钗专门留心别人身上佩戴的东西。宝玉之玉与宝钗之金若合符契,这一定也早已刻在了薛宝钗心上,史湘云所佩戴的金麒麟引起黛玉注意的同时,自然也会引起了薛宝钗的关注甚至是担心。黛玉与其兀自伤感,倒不如用“春秋”法子将宝钗的心理一起委婉含蓄地点了出来。宝钗无可奈何,不便做出回应,只得用平日惯常用的装作听不到的法子掩饰过去。
湘云来荣国府小住时,面对湘云和黛玉绛纹石戒指应该由谁带来的小争议,宝玉随口说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黛玉作此反应——
林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一面起身走了。(第三十一回)
在宝玉寻得雄金麒麟的紧要关口,宝玉一时“失言”称赞了湘云一句。既然是赞誉湘云,话中便隐含了对黛玉前番言语的否定,这自然引发了黛玉的不满。她无意掩饰自己的愤懑和不满,对宝玉以及命运般的另一情敌——湘云冷笑一声,用风刀霜剑般的话语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和失落。湘云同宝钗一样,可能是黛玉的有力竞争者,是宝黛爱情的干扰项。有学者认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预示了在二宝婚姻之后,宝玉和湘云最后相互扶持、结为连理,因此黛玉此时的嫉妒与醋意便更显允理惬情了。

(五)温文尔雅、引经据典
黛玉初来乍到时,邢夫人陪同黛玉欲拜见贾赦却因机缘巧合不能得见——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甲侧:得体。蒙侧:黛玉之为人,必当有如此身分。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第三回)
黛玉的回应既谦卑,又委婉,她并没有直接否定邢夫人的提议,而是首先肯定长辈为之安排宴席的苦心,然后娓娓道来不得不请辞离开的原因,等待长辈做出进一步的决定。黛玉进退有度、大方明理的回答充分体现了她语言温文尔雅的特点,这既为邢夫人留足了情面,也为各家今后交往的开展以及小说情节的铺叙准备了空间。
起海棠诗社时,探春将自己的名号定为“蕉下客”,黛玉如是反应——
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第三十七回)
“蕉叶覆鹿”的典故应时应景,十分富有生活意趣,黛玉的随口而出也体现出黛玉深厚的文学底蕴。
当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聆听着丝竹管弦乘兴起舞时——
宝玉因下席向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蒙侧:随笔写来,趣极(第四十一回)
黛玉将刘姥姥比喻为百兽之中的牛,看似荒诞无稽,实则大有理趣。因在前文中凤姐、鸳鸯为讨贾母开心,安排刘姥姥在贾母请其吃饭时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黛玉此番话语既借用典故,又照应前文,着实可圈可点。
黛玉的语言中引经据典如“诲人不倦”“胶柱鼓瑟”“剖腹藏珠”“惺惺惜惺惺”“一目”“过口成诵”“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之类,也都显示了她语言中鲜明的文人特色
(六)幽默风趣、亦庄亦谐
宝玉在听得《寄生草》(出自《山门》传奇)一曲十分欣喜,赞赏宝钗无书不知时——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庚夹:趣极!今古利口莫过于优伶。此一诙谐,优伶亦不得如此急速得趣,可谓才人百技也。一段醋意可知。(”第二十二回)
黛玉的话语既形象概括出众人眼中宝玉欢喜得无可不可时的情态,又与当时的戏文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使听者融情于景,其表现效果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这亦是黛玉醋意的表达,又招来了湘云等众人的笑意,可谓一语双关、两全其美。
晴雯跌了扇子,袭人从中解劝时误将她和宝玉称呼为“我们”,晴雯吵闹不休,众丫鬟乱作一团,宝玉袭人心碎痛哭而已。此时恰好黛玉来访——
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第三十一回)
黛玉不说话即已,一说便说到了端午节的粽子四两拨千斤地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使大家化涕为笑。等到气氛缓和,黛玉对袭人以“嫂”呼之,既与上文不满晴雯所用称呼一事相呼应,又以她之口认同了袭人未来作为姨娘的身份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袭人的恭维。如此,黛玉以玩笑之口化解一场疾风骤雨的闹剧,她的语言并非滴水不漏,后来的研究者黛玉称呼袭人为嫂子究竟抱持着何种心意也尚存纷争。不过笔者相信,黛玉之本性简单纯粹,当她明了宝玉对自己的心意,同宝玉“心证意证”时,与人争风吃醋也就显得不甚必要了,又何苦对丫鬟们刻意为难呢。
(七)叛逆意识强烈
黛玉不以世俗功名为要,她同宝玉相识日久,却从不曾有过劝宝玉考取功名、留心举业、光耀门楣之举。当宝玉与秦钟约定入家塾读书时前来面辞黛玉时——
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蒙侧:此写黛玉,差强人意。《西厢》双文,能不抱愧!我不能送你了。”(第九回)
略加反讽的语气显示出其对功名利禄的鄙薄和对国贼禄蠹的厌弃,“不能送你”一句似是非是的玩笑话又暗含着对宝玉的相思之意。会心处不必在远,求知之乐不必与外物挂牵,黛玉与宝玉两心一照、灵魂契合,这是其他人难能为之的。
在宝玉迫不及待地想路谒北静王时获赠的鹡鸰香串送给黛玉时——
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甲夹:略一点黛玉性情,赶忙收住,正留为后文地步。(第十九回)
鹡鸰香串是北静王赠予宝玉的代表王权尊荣的信物,连宝玉尚且不能完全抛之脑后、将其珍藏如斯,而黛玉却能以极为冷静清醒的头脑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履,这充分体现了黛玉的反叛精神。她所求从来与富贵荣华无关,而是与心爱之人和乐安宁的生活罢了。

(八)悲剧色彩浓厚
在黛玉与宝钗前嫌尽释,彼此以姐妹相待时,黛玉对宝钗做出了如是剖白——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第四十五回)
黛玉无时无刻因为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份而失落哀愁。她的苦闷之情无人能解、无人可言,她深知与宝玉坚贞的爱情得偿所愿何其困难。她的才华和貌美并不能为她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反而多生出许多愁思杂念,她无至亲可作依靠,无挚友长相陪伴,她对自己的未来光景并不具有信心。她生活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里,最后也无可奈何地求仁得仁,收获“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渠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结局抱憾而终。
黛玉和宝玉谈及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向宝玉表达了她对荣国府入不敷出的担忧——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第六十二回)
当荣国府一味安富尊荣,在外仍保持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幻象时,极少有人去真正担心贾府的经济实力是否足够能支持所用所需。黛玉虽是亲戚,却能得闲之时为荣国府盘算经济账目,可见其具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和洞察力,也体现了她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持家智慧。可见黛玉并不是一个只在意儿女情长的弱小女子,也不是一个空而无我的麻木之人,她以贾府的利益关切为关切,真正站在府邸经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对闺阁女儿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然黛玉的居安思危并不能为潦倒不通世务的宝玉所理解,因当她看到宝玉的不以为然时,也只好维持旧时情状对此不再妄加干涉与评议。
中秋佳节之时,黛玉和湘云疏离人群同去了凸碧堂和凹晶馆谈心连诗——
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第七十六回)
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第七十六回)
她和湘云本都是寄人篱下之人,自然有相同的悲哀心态。然而黛玉并不一味自怨自艾,她深知现状是自己无力改变的,于是思维转向豁达与超脱。她明白不完满或者心存遗憾是人间常态,世人皆不能称心如意,她与湘云又如何例外呢?于是,接受现实中的缺憾也便成为了必然需要经历的一种人生选择。黛玉此时的语言固然体现其悲观消沉的性格底色,但是其语言颇富哲理性和思辨性,令人眼前一亮,更增进了我们对黛玉人物形象塑造的认知。
 

结语


《红楼梦》这部长篇著作囊括了社会各色人员使用的不同语言,是中国18 世纪社会语言的总汇,是一部社会语言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文学语言的顶峰之作。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品读《红楼梦》中黛玉的语言特色,有助于我们发现作者创作时的规律遵循,有助于我们体悟古人的生活情趣、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助于我们观照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中发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从而对古今文学进行破解与重构。我们既要了解黛玉的语言特色,又要深入发掘其背后蕴含的命运动因、性格动因、时代动因。
 




学刊正刊订阅方式







1 邮购订阅


各大邮局(所)及中国邮政APP订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黛玉:请不要拿我跟薛宝钗比
​在《红楼梦》里,黛玉对史湘云和薛宝琴有什么看法?
宝黛爱情里的三杯酒
林黛玉爱哭,可她也爱笑,她都为谁展颜?
林黛玉(七)
从史湘云与贾宝玉吵架时说的一句话看出黛玉在贾府常常被取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