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国家推荐性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示范推广单位征集

 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组织执行2019年第四批国家推荐性标准计划的通知》(供销科标字【2020年03号)文件批复,中国再生资源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作为起草单位,起草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已经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2022第21号公告(第374项)发布即将实施。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此国家标准推广普及、示范研讨等活动。


秸秆、畜禽粪污等农林废弃物企业、项目、技术推广征集

 为了充分展示秸秆、畜禽粪污等农林废弃物行业发展,展示优秀品牌企业、挖掘创新技术、推广应用产品,传播区域项目信息,宣传先进经验,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装备制造和秸秆产品相关生产企业参与,展示企业品牌、应用产品、先进技术、市场项目和应用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成就显著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0.669 5万亿千克,继续保持连续17年丰收记录,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480千克,远超国际平均水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精细化水平低、农药化肥使用量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我国长期粗放农业生产的结果,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必将严重破坏土壤、污染水体,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最终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

要深刻理解农业面源污染,必须首先明晰面源污染这一概念。任何环境污染都有源头,根据污染源头的不同,环境污染又可以划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那些有固定排污点的污染源,比如城市下水道污水、工业企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点等。由于这些固定的污染源往往呈点状分布,故而称之为点源污染。点源污染的排污点固定且集中,因此便于开展污染溯源、监控和治理,这意味着点源污染的环境危害性相对可控,易于治理。面源污染则是与点源污染相对的一种污染源分布模式,一般排污点较多,且时间空间分布不集中,容易对区域环境形成整体面的破坏和污染。广义上可以把面源污染理解为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狭义上面源污染就是指伴随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带有鲜明“农业性”特征的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排放畜禽粪污、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导致的污染。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主要包括:农用化学品污染、农膜污染、集约化养殖业废弃物污染和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具体而言,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硝酸盐、铵根离子、有机磷、六六六(杀虫剂)、DDT(杀虫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塑料增塑剂等。由于农村特殊的自然生态和人居特点,一旦发生农业面源污染就会导致水体、土壤和大气交叉立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水环境健康和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
农业面源污染与我国农业农村的现实状况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消耗量也大,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增收问题就成了我国长期高度关注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为了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就采取了超量施用农药化肥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又破坏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受限于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我国部分农民的科学耕作和养殖技能低,环保意识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不科学处理养殖业废弃物等问题突出。最后是我国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薄弱。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企业,在这些地区和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和管理制度,而对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重视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有效防治和处理农业面源污染。

与点源污染不同,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有以下显著特点:(1)排污分散,污染物易于迁移和发散。相较于城市人口和产业集中分布的特点,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农民居住和生产点相对分散,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染源呈分散的点状分布,大量的污染点汇集成了农村污染网络和污染面源。同时,由于化学品污染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易于随降水不断蔓延扩散,进一步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易于迁移和发散的特点。(2)分布范围广,地区差异明显。广阔的农村和农业生产区域都是潜在的农业污染发生地,整体来看我国农业污染源分布范围广,往往跨越行政区域,由于其易于迁移和发散的特点,客观上要求不同区域必须建立协同治理机制,这增加了其治理难度。由于地理气候、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也呈现出了显著的地区差异,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对畜禽肉蛋需求量大,因此,南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以畜禽养殖污染为主。中东部地区土地平坦,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因此农用化学污染较为严重。而我国西部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生产往往需要地膜保证温度,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以白色污染为主。(3)污染危害易于潜伏,短期不易察觉。点源污染是大量污染集中排放,导致其环境危害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爆发,易于引起人们警觉。而农业面源污染则是大量污染在广阔区域内分散排放,从短期来看,其危害性不高。但经过长期积累后,其危害性也会集中显现。而一旦其危害性爆发就会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和影响。(4)污染不易监测。农业污染点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都呈现高度分散性,这种高度分散性也意味着农业污染浓度低,不利于专业设备监测。同时,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易于随水土迁移和发散,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其监测难度。整体而言,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广泛、复杂,排放时间和空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危害短期不易显现,也不易被监测和发现,这可能会麻痹我们的环保神经,降低对其重视和关注程度,为重大生态环境污染埋下危机的种子。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多种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污染土壤。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对土壤产生多种危害,一方面单元素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氮、磷、钾等物质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导致土壤养分结构改变,肥力下降。而为了提升肥力,增加农业产量,农民往往会进一步加大化肥施用量,从而形成土壤污染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长期过量施用氮肥,还会造成钙、镁元素流失,加速土壤酸化,最终使土壤丧失生产力。再一方面,长期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有害金属和病菌富集,而这些有害物质最终也会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2)降低农产品品质。为提升农产品产量,不少农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偏施某单一肥种,这会导致农作物部分营养成分合成转化受阻,营养失调,最终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瓜果蔬菜没有了小时候的香甜味,其原因就在于农药化肥超量施用。
(3)污染水体,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据估算,目前我国地表径流中氮、磷污染物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农业,在湖泊和地下水中这一指标数据甚至超过二分之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深刻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对我国水体的巨大危害。农业面源污染还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发赤潮等灾害,威胁鱼类和水底植物生存,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农业面源污染所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在静态和封闭水域中尤其严重,科学研究表明当湖泊或水库中水体氮含量超过0.2 mg/L,磷酸盐浓度大于0.01 mg/L时,就会出现有害藻华。除了污染地表水外,农业面源污染也会入侵和污染地下水。相较于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部分地区主要依赖地下水,过量的施用氮肥已经导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发生了硝酸盐污染。
(4)污染大气。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方式主要是喷雾、喷粉、扬撒等,这种施用方式会造成70%以上的损失率。这些损失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最终会不断积累,污染大气。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和措施,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已取得连续4年下降的可喜成绩,顺利完成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预期目标。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业化学源需氧量、总氮、总磷等水污染物排放量均较2007年明显下降。这表明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绿色生产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目标和主旋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难点,面临不少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基层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污染防治意识淡薄。一方面,受长久以来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的影响,我国部分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和重视不足,相应地其污染防治意识也较为淡薄。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具有较强的随机性、隐蔽性,不易察觉和测量。这客观上导致了一部分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思想麻痹大意,没有形成和建立了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应有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主力军和重要执行者,其污染防治意识淡薄是我国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2)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不完善。要科学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必须建立和拥有系统的监测网络和完整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政府才能科学评估和预测农业面源污染的发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和决策部署。由于污染的隐蔽性和难以监测性,我国尚未建立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监测网络。未来,我国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构建系统、科学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为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数据支撑。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投入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一般点源污染有较大的不同,其污染形成机制更复杂,影响范围更大,危害更强。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投入不足,更多情况下就是简单套用一般的点源污染治理技术,这就导致污染治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推动污染治理工作进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技术投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不健全。首先是我国一些地方的农业发展政策对污染源防治重视不足,譬如为了扶持化肥产业发展而抑制了有机化肥市场培育和发展。其次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农业发展短期利益,有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执行标准和要求。最后是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大,部分规定不明晰,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还不够系统和完善,未来我国需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5)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农村地区是我国环保资金投入的“洼地”。长久以来,我国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一直是工业领域和城市地区,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重视不足,这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长期严重不足。缺乏环保资金投入和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

为全面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2021年3月20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简称《实施方案》),这一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十四五”至2035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国未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和新道路。在这一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
(1)建立全面系统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全面掌握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数据,是科学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国需要建立覆盖面更广、数据更精准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一方面,我国要系统规划监测点位,保证所有农业污染源都能被监测点位和监测网络覆盖。另一方面,在维护原有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农业科学监测实验室建设,在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区域应特别提高监测频率、强度、时效性和准确性。再一方面是创新监测手段,积极采用卫星等新型农业污染监测技术,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面源污染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覆盖率和准确性。最后是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信息共享平台。要科学制定污染监测技术规范和数据结构,统筹协调、动态更新区域监测网络数据,积极发挥农业面源大数据在环境政策制定和评估中的基础作用。
(2)加大农业绿色技术创新,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的根本之策和先决条件。一方面,我国要加强绿色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我国应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发和推广低排放、低残留的绿色农药和化肥产品,替代传统高污染型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要加强绿色农业技术和绿色农业投入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绿色环保意识,引导农民采用更加科学、智能的农药化肥施用技术,有效防止甚至杜绝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最后是构建科学的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农业类型的污染排放进行定额总量控制,主动突破通过环境卡口的关键技术,以技术体系群带动污染减排,实现总量控制目标。
(3)积极推动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绿色融合发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量已经占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种植业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也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污养分本可以有效替代种植业化肥施用,这既可以处理和降低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又可以降低种植业化肥施用量,然而目前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并没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推广开来。这造成了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错放、双向污染”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我国地方政府要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种植业发展情况科学规划畜禽养殖业规模,并推动畜禽养殖企业(户)与种植企业、农户合作,共同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平台,建立和完善种养结合的粪污处理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种养结合市场主体。地方政府要主动采用多种手段,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粪肥还田机制,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形成生产粪肥—运输粪肥—施用粪肥的良性市场运作机制。
(4)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督工作。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在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中明确体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指标,以考核引导和推动污染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农业污染投诉举报渠道,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监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最后建立国家、省、市等多层次的环保督察机制,并将农业污染重点区域纳入重点督察范畴,督促各级政府切实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效。
(5)加大农业绿色技术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技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村绿色发展,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因此,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技能是实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目标的重要前提。为此,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区域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特点,规划和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绿色技术手册和宣传文案,积极进行宣传和推广,做到“送技上门、送知到村”,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技能。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可以尝试向重点区域和重点村落派驻农业绿色技术特派员,既宣传和传授农业绿色技术,也能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农业环保政策落实。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从“十四五”规划开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将从扶贫转向农业农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上来。《实施方案》是我国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指导,其明确提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是我国未来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制度保障。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规划、科学决策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下,我国一定能完成《实施方案》中预定的目标,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陕西|农村|污染
农业部:农业已超工业成最大面源污染产业
农业面源污染怎样有效防治?
农业成为我国最大面源污染产业
关于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的建议
农业部部署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