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瑞雪逢盛会 香山纪曹公——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记

身在毕业年级,本以为会遗憾地错过这次年会,但大雪骤降,学生改为线上学习,遂得成行。应是与曹学会有缘,继2022年第四期暑期曹雪芹讲习班之后,2023年春又有幸听过俞晓红教授“从整本书阅读谈《红楼梦》的文学教育与文学审美”的讲座,这已是第三次参加曹学会主办的学习活动了。然而,这又是怎样的三天呢?有令人高山仰止的前辈,有卓越出众的同行,有各行各业钻研红楼的红友,还有太多值得记录的瞬间,拙笔录之,谨表愚诚。



第一日,植物园风雪逢故交 那家馆酒茶遇新友
▍ 签到

12月13日中午,坐地铁西郊线到植物园北园东南门,此时瑞雪纷飞,天地皆白。踩着乱琼碎玉,经月季园,到中轴路,过万生苑,度牡丹园,沿坡而上,便到了卧佛山庄。最先见到的是在签到处服务的周舟老师,依然是那么干练与热情,从周老师手中接过“红楼梦精雅生活”的袋子,里面是整整齐齐的一摞书:一部三卷本的《曹寅全集》、一本胡会长与位老师主编的《文史链接:〈红楼梦〉与曹雪芹的世界》、一套学会精心印制的会议手册与论文摘要集、一册许军杰老师精心制作的2024《红楼梦》民国彩画月历,还有一幅曹雪芹简谱和《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前台登记后,入住壹号院。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翠竹萧萧,古柏森森,片片竹叶和盘虬卧龙的柏枝早已被白雪披上银装,清高与刚劲之中,又平添了许多妖娆。一墙之外,便是卧佛寺,抬眼望去,便可看到庙宇的飞檐与铃铛。


下午连上四节网课。课间推开门,掀起厚厚的窗帘,只见鹅毛大雪缓缓从空中落在这幽静的院落,古树上、石桌石凳上、院中小径已落下厚厚的白雪,偶尔可见两只喜鹊停在高高的树枝上,忽尔又飞走,小院寂寂,雪落无声。忽见一扇房门打开,走出一位身着一件黄色大衣的魁梧青年,平头正脸,肩宽体阔,我还以为是来自内蒙草原的同行。

下午专家和老师们都陆续入住,晚饭时,见到了第四期讲习班为我们授课的顾之川老师与金中老师,还见到了许多红学专家,都在网上听过专家们的课,但现场见到,还是第一次。席间,周哲老师主动问候,小叙近况。晚饭后,偶遇同在雪中散步的何郁老师及韩璐、陶然、房璨等老师,也谈教学,也谈雪景,甚是畅然。在第四期授课专家杨毅老师的提携下,曾有幸参编何老师的一部书,但何老师此时还并不认识我。

同行人里,我与房老师都是第四期的学员,这次从房老师处借得一部珍贵的小说。交谈中,得知一会儿还有广州的莫莉老师和成都的胡艳老师从机场赶来,而这时,我还没将胡老师与群里那位教小学生们唱越剧《红楼梦》的老师联系起来。韩璐老师做东,晚上有幸与几位老师在那家馆小聚,听他们笑谈第五期学习前后的趣闻,不觉莞尔,便不由地想起第四期的老师们,不知何时再能见面。

小聚回来后,胡鹏老师还在签到处耐心等候,胡老师是担心我们晚上的安全,心中顿感不安,非常感动。


第二日,众贤达诙谐成一笑  门外汉发言得箴规
▍ 开幕式、主旨发言与研讨会一、二场

12月14日上午有四节网课,遗憾地错过了开幕式和集体合影,第一节正在上课时,同屋的田阳老师推门入住,因为上课也影响到了田老师,很是抱歉。第三节与第五节网课间有50分钟的空隙,上完第三节课,就匆匆前往会场。

找到自己的座位,旁边正是胡艳老师,抬头往台上一看,就被震住了。

台上,由左至右,依次坐着段启明、陈熙中、张俊、王蒙、王立平、张书才和闫宽七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其中,段启明先生是主持人。望着这七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先生,想到他们不顾风雪地来为我们做演讲,不由被老先生们对于红学的这份敬意与执着所触动。胡会长因病没有参加,后来得知,他原本是很想来的,但无奈身体抱恙,第四期时胡会长曾全程陪着我们,往事历历,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

此时,王蒙先生的发言已经快结束了,上大学时就学过先生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过先生的《青春万岁》,工作后又在课堂上曾讲过王蒙先生的《葡萄的精灵》,但见到作家,还是第一次。王蒙先生讲完就被胡鹏老师小心护送出来,他经过我的桌前时,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先生虽老,但神采依旧,精神矍铄。

之后,著名音乐家王立平先生谈及了“不可重复的反复”,张俊先生简析了《红楼梦》传播过程中的几种模式,从容不迫,果然是红学大家风范。接下来发言的是陈熙中先生,陈先生的第一句话是:

“我不知道还要做大会发言,就没有做什么准备······”
说到此处,就掏出一沓记满了笔记的短笺。
旁边的段启明先生笑着打趣道:
“你都准备这么充分了,还说自己没有准备。”
一句话,逗的场下老师们都乐出了声。

段先生现场打趣抓拍图

但陈先生依旧非常认真,他指出“异文中有原文”,并以庚辰本第27回“(林黛玉)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为例,结合诸抄本,条分缕析,独具只眼,可见老先生学术功力之深厚。

中气最足的应该是接下来发言的闫宽先生,他讲到了曹雪芹的野鹤精神和兰草品格。闫先生提出文人应该一傲二狷,傲者有所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句话化自《论语》,闫先生将夫子所说的“狂”改成了“傲”,也正是千古文人应该坚守的品格。先生发言慷慨,掷地有声,只可惜第五节有课,没有听完,甚为遗憾。

午饭后,信步卧佛寺,寻梅,不得。


下午,研讨会第一场,我被分在第一会议室,主持人是许振东教授,评议人是张平仁教授。许教授简明的开场白后,首先发言的是孙伟科教授。孙教授说,红学有其独特的话语体系,这是红学的基础,也是解释红学特殊性的根据,并以“林黛玉家产去向”的问题为例,辨析东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topic”与“logic”的不同。孙教授结尾的话令人振奋,要使红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与学派。接下来发言的八位专家大多是大学老师,从各个角度谈《红楼梦》与人文主义,张平仁教授也做了中肯的评议,异彩纷呈,受益良多。

▍ 研讨会第二场,主题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主持人是张惠老师,评议人是何郁老师。首先发言的俞晓红教授,俞教授的题目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人文指向》。俞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与指导中学老师的《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今年就去中学听了16节课。俞老师主要从“剖析经典场面、推动生命教育”、“正视爱情描写、激扬情感教育”、“比较人物言行、促进尊严教育”三个方面讲,并热心鼓励中学老师要善于汲取学术界优秀的新成果,听完很受鼓舞。但我同时也有一些忐忑,因为我要发言的文章里两次都引用了俞老师的论文。

接下来发言的是段江丽教授。我在高三《红楼梦》以人物为专题进行整本书复习时,曾多次借鉴段教授关于红楼人物的分析。段教授通过严谨的文本分析,提出不宜轻易否定程高本的价值,这也正与第四天在红楼幻城观看的《书不尽》的主题暗合。

第三个发言的是金中老师,金中老师是浙江平湖红学会的会长,谈的是《红楼梦》的项目化课程设计。这是我第二次听金老师的讲座,还是非常钦佩,同为一线老师,深知金老师付出的不易。接下来的发言中,韩璐老师从命题的角度展开,陶然、黄丽华、莫莉老师和我都是从教学的角度谈,其中黄丽华老师也是第四期的学员,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最后一个上台,顾之川老师、孙教授、俞教授、段教授都在台上坐着,作为一个红学的门外汉,心中很是惴惴。但在两次引用俞教授的论文时,俞教授都是抬头微笑,况且又看到顾之川老师始终是微笑着看着我和我的讲稿,便感觉非常温暖。何郁老师在评议中切中肯綮,肯定的同时指出了文章中仍需改进之处,堪为良师。

晚饭时,曹学会暖心准备了雪芹南酒,聊天后才得知同桌的赵立群老师是经济师,惊讶不已,赵老师会后曾在群中发有“雪飞冬益冷,梅绽满园春”的诗,更是令人赞其文才。同桌的陈澄湘老师是澳门城市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精通音乐,后来有幸听她演唱京剧《梨花颂》。同桌的还有昨天我以为是来自内蒙草原的青年同行,聊天后才得知是袁派评书传人杜对对老师。后来,詹颂老师也到这桌吃饭,我们几个都起身相迎,詹老师平易近人,非常热情。

晚饭后,踏雪游园,赏雪树,观冰湖,相逢都是会友,在位老师提议下,杜对对老师在清代引水石渠边表演了一段精彩的《红楼梦》评书,令人大开眼界。回到屋中时,田老师已起了鼾声,手机里还播放着庄子。



第三日,卧佛寺曲终奏雅韵 荣国府凤姐移人情
▍ 研讨会第三场,总结暨闭幕式,廊坊红楼幻城

吃早饭时,顾之川老师微笑地坐在了身边。第四期景明园学习时,经常和顾老师在园中散步,现在还记得顾老师边走边为我们讲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界前辈的精彩往事。景明一别后,见到过顾老师在群中所发海红亭的照片,这次再看到顾老师,备感亲切。但遗憾的是,顾老师因事不能与我们同去红楼幻城,可见万事难有完美。

上午先去了第一组,找靠门处入座,段江丽教授恰巧坐在了身边,非常亲切。第一组,首先发言的曹立波教授,题目是《〈红楼梦〉混合式教学与研学空间的拓展》,曹教授通过教学实践,归纳出了《红楼梦》混合式教学的三种模式。曹教授的线上慕课做得非常精彩,不仅是适用于大学生,对于中学生也非常有帮助。闵虹老师讲了《麦田里的〈红楼梦〉》,宝丰民间艺人对于曲艺的热爱与守护让人敬佩。后来专家们的发言也都让人耳目一新,深受教益。

《麦田里的〈红楼梦〉》
2023年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红迷嘉年华现场

第三场结束后,便是大会总结暨闭幕式。曹立波老师主持,顾之川老师首先发言,顾老师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关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要能放开去,但也必须要拉得回,否则,就不是语文课了。然后詹颂、井玉贵、任显楷、何郁四位专家总结了各组的发言精要,让没有能现场听的老师们弥补了遗憾,段江丽教授做了精彩的大会总结。大会结束后,大家纷纷在台前拍照留念,都想永远留住这难忘的瞬间,我也幸运地和河南籍的诸位专家们留下了宝贵的合影。

我是后来才知道胡艳老师就是群里发越剧《红楼梦》教学的那位老师。天赐良机,中午得空观看了胡艳老师在卧佛寺演唱戏曲,昆曲、越剧、黄梅,胡老师都得心应手,还一句一句教我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经典唱段,从吐字到归韵,从行腔到重音,甚有耐心,非常感谢。但胡老师因事没有去红楼幻城,深以为憾。

中午退房后,前往廊坊。

近下午3点时,到达红楼幻城。来艳总监早已带着十几位工作人员在寒风中热烈相迎,进入幻城后,不由被眼前的美景陶醉,身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却如置身于杏花烟雨、小桥流水的江南,似真似幻,如醉如痴。进入剧场后,在一场奇幻的灯光秀后,就是今天的第一个剧目——《读者剧场》。


今天登场的主角是王熙凤,剧目先是表现了王熙凤的威重令行、无限风光,又刻画了她失势后的凄凄惨惨、孤苦伶仃,导演借助戏剧手法,让王熙凤看到了自己死后的棺材,此时的凤姐心中不甘,流着泪愤怒地发问:“我死后,怎么能用这样不值钱的棺材?我为贾府做了这么多,难道你们都忘了吗?”这时,一束束追光依次打在了黑影中的宝玉、贾母、袭人、刘姥姥等人身上,他们都说“我们没有忘······”这时,我注意到身边的詹颂教授在不停地擦眼角。剧目结束后,知道詹教授是真的落泪了,詹教授笑着说自己是泪点低,让我想起了清代永忠的诗:“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后来看《二商店》时,又有老师落泪,位老师说:“喜欢红楼的人,内心都是柔软的。”

转场后,观看了第二个剧目《只有红楼梦》。当十二钗随着升降设备从台下出现时,一瞬间,感觉好像真的走进了书中,进入了曹公笔下的红楼世界,感受着红楼女儿的爱恨悲欢。第三个剧目《四水归堂》,讲了汪李两家人世代守护《红楼梦》的故事,让我再读红楼时,心中多了一份敬畏之情。


晚餐就在红楼幻城。新奥集团准备了红楼酒,诗酒趁年华,曹立波教授会后有“晨帘漫启飞花入,南酒微醺咏絮成”的佳句。同桌的是胡鹏老师、职伟老师和陈澄湘老师,还有幻城的来艳总。来总殷勤敬酒,为我们详细地介绍幻城,并热情邀请我们今后常来,相谈甚欢。之后,位老师亲自到我们桌敬酒,顾以诺老师也端酒前来,笑吟吟地说:“你是第四期,我是第三期,其实你应该叫我师姐。”便忽然想起第四期红楼雅集时,周哲老师做令官,顾以诺老师抽完花签唱昆曲的翩跹风姿。

位老师还主持了饭后的座谈,专家们再次发言,只可惜坐在最后一排,听得不是特别清楚,最后发言的许教授声音特别洪亮,诚意满满,期间,周舟老师三次为我们倒老君眉白茶,备感温暖。

座谈后,前往入住酒店——七修书院。前台登记时,遇到何郁老师,何老师请我同住,欣然应允。何老师进屋以后,略事寒暄,便开始靠在床头认真读书。鲁迅先生说过,“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我便溜出来转,酒店的布置很有传统文化特色,我觉得“七修”的名字也必有来历,果然在大堂看见一个精美的牌子上写着“食修、功修、书修、香修、乐修、花修”,我一数,还差“一修”,便询问前台。前台笑着说:“这最后'一修’便是'德修’。”前台的话竟如醍醐灌顶,前六修都是修外,目的便是这最后一修,可惜自己竟没有参透那牌子的深意。

然后就去找金中老师和杜对对老师聊天,后来赵立群、陈澄湘和职伟等老师也都聚在一处。在大家的热烈邀请下,杜对对老师表演了袁派评书的经典片断《赵子龙大战长坂坡》,醒木一响,瞬间仿佛回到儿时在广播里听袁阔成先生讲三国的场景,先生虽已仙去,但袁派艺术却必将常留世间,杜老师最后还返场了一个快板小段。

杜对对老师
2023年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红迷嘉年华现场

陈澄湘老师虽然嗓子不是很在状态,但还是演唱了京剧梅派《梨花颂》,陈老师一袭白衣胜雪,表演端庄大气,嗓音温婉华丽,眼神流盼,宛转多情,“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一曲终了,在场众人竟无一人说话,只见窗外那静静的白雪,片刻后,赵老师才长舒一口气说:“澄湘唱的时候,我都不敢喘气,怕破坏这太美的意境。”

雪无言,夜深沉,回到房间时,何老师已经入睡了。


第四日,二商店宝玉爱所爱 书不尽红友情不情

清晨,与何老师闲坐,心中一些教学中的困惑,终于有机会向何老师请教。何老师知无不言,从语文教学谈到文坛掌故,从诗歌创作讲到文艺批评,虽是第一次与何老师聊天,但何老师没有一丝一毫名师的架子,着实为何老师刚正的人品与渊博的学识深深折服。

早饭后,参观七修书院,樊志斌老师正好在身边,便请教了樊老师一篇新近看到的红学文章中的问题,樊老师特别热情,耐心解答。参观后,再次前往红楼幻城,观看第四个剧目——《二商店》。


《二商店》的故事背景是苏州虎踞巷,取主席“虎踞龙盘今胜昔”诗意,时间是1974年,身边的俞晓红老师笑着说:“1974年,我都12岁了。”戏剧讲述了名为王志刚但其实就是当代贾宝玉的故事,他关心帮助所有的人,包括将他刺伤的武部长。武部长当然也没有错,他制止秀姐把省下的油和糖私自给哥哥的行为,并说:“商店的一块糖渣也是公家的,也不能拿到自己家。”戏剧的结尾,善良美好的人性战胜了刻板的政治伦理,这也正如顾老师在大会总结中所说:“《红楼梦》的教学,在我看来,就是要增进学生的德、才、识,培养学生的真、善、美。”


转场后,观看此行的最后一个剧目——《书不尽》。这个剧目探讨的也是红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那便是程甲本的真伪优劣。候场时,还向身边的曹立波教授请教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冷子兴”的“兴”到底应该读第几声,我一直读的是第一声,曹教授告诉我其实两个声调都是可以的,各有依据。

灯光熄灭,演出开始。全剧共三个阶段:一是程高历尽心血完成续书后带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时他们得意非凡、满面春风,连马斯克都被写进了台词;二是被千夫所指,斥责他们改变了原笔原意,二人无地自容、狼狈不堪;三是被大家肯定,因为导演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程伟元、高鹗,《红楼梦》会怎样?”的确,除了研究者,又有多少人会喜欢阅读一个不完整的作品呢?


红楼幻城的优秀剧目还有很多,离开时,恋恋不舍。中午在一个年代感十足的大食堂就餐,席间,位老师和许教授逐桌告别致意,等我们都上了车,许教授还许久地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目送我们离去。

下午近3点,到达北京西站,因着急赶时间,只与胡鹏老师作别,同坐地铁的是田阳和孟晶老师。

这就是这三天的经历,红楼情榜中黛玉是情情,宝玉是情不情,“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看见鱼就和鱼说话”。宝玉是有佛性的,正如卧佛寺的那副楹联:“发菩提心印诸法如意,现寿者相度一切众生。”庙里那尊卧佛之上,还有四个大字——“得大自在”。


三天的年会结束了,现在提笔回忆,有太多感动,散会之后,看到陶然老师在群中将香山比作世外小桃源,就忽然想起第四期的学友也都有类似的感受,看着桌案上曹学会惠赠的厚厚的书籍,顿觉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夜已临,路正长,再次感谢倾心指教的专家老师们,感谢倾盖如故的朋友们,更要感谢曹学会的精心组织与付出,江湖一别,有缘再见。
2023年12月17日夜


~文末彩蛋~
郝立鹏老师朗诵《霸王别姬》(选段)

杜对对老师表演《红楼梦》(选段)评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淮生:为了永远的纪念—《王佩璋与红楼梦:一代才女研红遗珍》
【草根说红楼梦】之马经义谈红学(第67期)——什么是红楼“探佚学”
【桑哲访谈录】整本书阅读:应该这样读“红楼”!
重磅史料:曹雪芹《红楼梦》后30回原稿可能在日本,王熙凤被休?
《红楼十二层》:第八层 《红楼》探佚
“红学”和“红学家”们,到底在研究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