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另解“一从二令三人木”


作者于心,一直在IT行业打拼的文科生。过去两年开始精读《红楼梦》,也会在读书过程中随感而发写下几段文字,算是个人的学习心得。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薛宝钗、林黛玉,我相信各自都有各自的精彩。而红楼故事,从古到今,一直在上演,从未停歇……..




作者

于心

众所周知,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王熙凤的是“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首先说前两句, “凡鸟”合起来是“鳯”字。 出处应该是《世说新语·简傲》中描写的:晋代吕安有一次访问嵇康,嵇康正好不在家,他兄长迎客,请客人座。吕安不入,却在门上题了一个“鳯”字离去。嵇康的兄长以为客人说他是神鸟,其实吕安是嘲笑他是“凡鸟”不足与之谈。这里隐曲地反用“凡鸟”说“鳯”。“凡鸟偏从末世来”,是说凤凰本应在兴平盛世出现,才更添光彩,更能显示她的才干。而凤姐这只“鳯”却生于末世,处于家道中落的阶段来治理家务,没有了更高展示才能的平台,实在是委屈了凤姐,连曹公都在为她惋惜。“都知爱慕此生才”,不但作者曹公对凤姐的才能高度肯定,宁荣两府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有才能并且都喜欢甚至钦慕赞赏她的才能,尤其是得到贾府最高统帅贾母的赏识、喜爱和重用。这两句的理解大家基本都没有歧义,是读者和红学界人士的共识。主要是下面两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其争议和口舌从清代到现在,一直是大家争论和辩驳的焦点,每人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诠释似乎都有理有据,又都不是那么不可质疑。所以,我也从一个《红搂梦》爱好者和对凤姐充满了同情的读者的角度看,似乎“一从二令三人木”另有深意。

暂且先从字面来看, “一从二令三人木”, 众说纷纭,撇开考证派的、历史派的和偏义派的不说,目前比较普遍的共识有两种,一种是拆字法,暗示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贾琏对凤姐一开始是服从,然后是命令,最后把凤姐休了,因为三人木合起来是“休”字。似乎不无道理。另外一种理解是谐音法。“一”是“依”,把“一”谐成了“依”,把“木”谐成了“没”,所以“一从二令三人木”理解是“依从二令三人没”。众所周知,用今天的话来说,王熙凤是贾府的总经理。虽然她的上面还有王夫人这个董事长和贾母这个名誉董事长, 她实际就是贾府实际上的当家人,这也就决定她的起落、命运与贾府的兴衰连在一起了。所以曹公在为她写判词和聪明累乐曲时,总把她与贾府的命运概括在一起来写。而贾母和王夫人又经常是意见不统一的,并为此而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明争暗斗。凤姐夹在中间,没有决策权,左右为难,这就出现了“二令”现象。所谓“二令”,也就是两种不同的指令,都要你去执行,谁都得罪不得。你既不敢反对哪一个,也不敢不去执行。 真是难为了凤姐。“三人没”,指的是宝玉、黛玉、宝钗三大主角的人生都“没”了,贾府又因东窗事发被抄了家,贾母随即离世,贾府余者被迫迁回南京原籍,真可谓忽喇喇似大厦倾了。但不管如何,一大家人还得有人支撑,王熙凤仍是不二人选。她很自然会想到今后的日子更艰难,路更不平坦,所以只能是“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我个人认为,以上两种解释都有道理,又都很牵强。如果说方法,我倒是更倾向于用“拆字法”理解王熙凤的角色命运。原因有二:首先,脂评本里面明确指明是“拆字法”。其二,《红楼梦》是一部为闺阁中女子唱颂歌的作品,作者对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都充满了同情和悲悯,既没有刻意贬低谁,也没有刻意抬高谁,所有的女子都是“小才微善”。所以,对主人公之一的凤姐的刻画更是如此。其三,既然《红楼梦》是以爱情为主线的作品,曹公又是崇仰平等恩爱的男女之情的,况乎男女感情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内容,所以对贾府为数不多的夫妻双全的年轻媳妇凤姐自然也不会欠笔,因而有了对她才干的描写-------“都知爱慕此生才”;有了对她命运性格的描写------“凡鸟偏从末世来”; 有了对她人生结局的描写-------“哭向金陵事更哀”,那么对凤姐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自然是“一从二令三人木”了。因此,我理解这句判词是用拆字法加象形法来暗示凤姐的婚姻感情命运的。“ 从”,是“二人”,且是“并肩、手拉手的二人”,平等和谐,情投意合,依顺追随为“从”。“二令”和起来是“冷”字,这个早在一七九五年(乾隆六十年),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一书中,第一个企图解释这句判词。他说:“案诗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句,盖‘二令’冷也……”我有同样的理解。 “三人木”,我也同样理解为休。由此以上,我认为,这句话完全是暗示凤姐和贾琏的感情和婚姻关系。一开始,他们两人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甜甜蜜蜜,所以才很快有了巧姐,并且从第七回 周瑞家的送宫花的隐晦描写,完全可以看出当时二人的恩爱。有的版本第七回就叫“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写王熙凤与贾琏的少年夫妇恩爱。原文如下:

周瑞家的给姑娘们送完宫花后,从李纨后窗下经过,出西角门进入王熙凤院中: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她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慌得蹑手蹑脚地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周瑞家的悄问奶子道:“奶奶睡中觉呢?也该请醒了!”奶子摇头儿。正问着,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


贾琏和凤姐午睡时间玩夫妇恩爱。贾琏房中下人皆知道,绝不能让外人打扰琏二爷和二奶奶房中戏,给主人层层设防。丰儿坐在凤姐的门槛上,以阻止来人闯入,里面是平儿。丰儿看到周瑞家的来,不敢出声,只能摆手示意叫周瑞家的先到东屋等着;周瑞家的立即会意,知道凤姐夫妇在干什么,所以她走路“蹑手蹑脚”,接着出现贾琏的笑声、平儿让丰儿舀水,都是刻意漏泄凤姐春情的狡黯之笔。这种侧写的方式,描写两人大白天都会做恩爱之事,且下人皆知。在当时严谨的宗法社会下,一家之主管王熙凤夫妻能在不避下人,不分场合、时间尽兴恩爱,一则说明他们不是偶然这样做, 应该是经常性的,二则情至所致,难以自已。曹雪芹为什么这样做?就是为了他钟爱的女主角王熙凤。写贾琏跟凤姐的情事,没有像贾琏跟鲍二家的偷情、跟多姑娘上床那样的笔墨,而是用 “柳藏鹦鹉语方知”的写法, 通过丰儿、平儿、奶子、周瑞家的,巧妙地写了出来,既是作者写作手法的高明,更是对他们二人感情的纯洁、美满和谐的肯定与赞叹。

“二令”合起来为“冷”。这个冷,是写他们两人感情由开始的情投意合,到逐渐有了隔阂,渐而冷淡。这个冷不是单纯的贾琏对凤姐的冷,应是彼此的冷,是双向的。王熙凤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宗法社会制度下,追求“一对一”的真挚爱情。贾琏出差,她每天“胡乱地睡下“ ,睡下还不忘躺着和平儿掐指算着、想着丈夫贾琏走到哪里了,路上是冷是寒。 如果没有爱情,她是绝对不会如此表现的。凤姐作为年轻貌美的娇妻,更是正妻,为了保护她唯一的情人和丈夫贾琏的关系,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一再跟贾琏的外遇做斗争,可谓用心良苦,也是情非得已。因为贾琏处在那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大环境下, 周边又尽是贾珍等纨绔子弟,难免染上各种风流韵事,“脏的臭的都拉到了你屋里去”(贾母语),他们的关系才出现裂痕。 渐渐的,凤姐对贾琏的心也灰了很多,也慢慢地没有了安全感,婚姻上对他加强防哨,经济上开始敛财自保;贾琏更是视凤姐为他寻花问柳路上的“眼中钉,肉中刺”,二人的关系渐次开始冷下来,这也正是恰当的表现了书中描写的“雌鳯站在冰山之上”。 凤姐的婚姻不就是那冰山吗?


“三人木”,正如世人普遍认为的,是“休”字。但是,我的理解则不完全和大家认为的那样是贾琏休了凤姐一样。既然“一从二令”是描写凤姐和贾琏的婚姻和感情生活的起始和发展,那么“三人木”自然是这段关系的结果“休”。“休”有“歇息、完结、不要、辞去的”释义。因此,他们的关系最终是“休”了,终止了。这个“休”,可能是因病而休------凤姐因病而亡,婚姻终止;也可能是家败而休------贾家败落,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大家败,小家难存,婚姻休止; 还可能是情尽而休-------经过捉奸、偷娶二姐、没完没了的寻花问柳,加上贾府被抄,二人从此各奔东西,婚姻终止;当然也可能是双方放弃,或者一方放弃而休,比如贾琏弃了凤姐,或者凤姐离了贾琏。无论是哪一种,都让人为凤姐婚姻感情的命运而悲叹、痛惜、唏嘘不已。 一个如此才华横溢、品端貌方的女子,因为嫁了一个一味好色贪淫的丈夫,而心理逐渐失衡、扭曲,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从爱到怨至恨,最终变成杀人凶手。这不是作者对王熙凤的丑化,而是对凤姐的悲悯、对人性的叹息,也是对这个社会宗法礼教的控诉, 更何况凤姐处在贾府这艘即将崩塌的腐朽百年大船中,再有才能也无法挽回沉没的命运,最终只有“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凤姐哭了,作者哭了,我也为之一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是谁把通房大丫鬟说得那样不堪?其实是这样的
凤姐大白天洗澡是几个意思?红楼梦里的十二支宮花哪来的?
读《红楼梦》随笔 送宫花与金陵十二钗
周瑞家的送宫花的顺序,到底只为顺路还是另有设计!
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题目你真的看懂了吗?
贾琏戏熙凤,巧姐本无需出场,为何非写她在睡觉,看明白的人不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