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的七夕节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古往今来不知感动多少读者。书里描写贾府的很多人事和各种节庆活动,都与中国的一些传统时令节日密不可分,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各有趣味,不一而足。透过这些节令礼仪详略有序的描写记述,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对七夕节也有着别样的情怀

每年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此又叫乞巧节。《荆楚岁時记》中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应符。”喜子意指蜘蛛,有结网者为吉兆。在这一天晚上,人们设香案、置瓜果,来拜织女。少男少女模仿学习男耕女织,祈求得到忠贞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此谓之乞巧。由此,民间许多趣味盎然的七夕风俗流传了下来。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里: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说完,大家称赏,饮了酒。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神话,在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后来,张之续补的后半部《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潇湘馆漂针女儿节 怡红院伤情夜半时》里:“七月初七,巧节。众女儿漂针,谈论七夕故事。”在七夕这一天,女儿们都要晒水乞巧,掐凤仙花染指甲。不过,大观园里的女儿乞巧不是穿针而是漂针,意指放一盆清水,将绣花针漂在水面上,从水中倒影出针的影子粗细来预测是否赏得巧手或如意郎君。花针的影子愈粗,则输巧;影子愈细,则得巧。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里:“宝玉细想到,大約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大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古时,有钱人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七夕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物品,焚香点烛,奠祭供神。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里:凤姐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听说,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从这‘巧’字上来。大姐儿也叫巧姐儿,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女儿,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这是曹雪芹对乞巧节风俗的间接描写。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是女儿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但曹雪芹笔下的七夕节,却是有悲有喜,有忧有乐,同时又是有滋有味,读来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而又赞叹不已。

文|永州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雪芹告诉你伤感的七夕风俗
七夕节为何燃不成“中国情人节”?
节气习俗----七夕乞巧
【乞巧节】相约七夕
清宫过七夕
七夕节古代女子忙比“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