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政原型考


贾政原型考
丁以华
贾政是宁荣两府唯一的实职官,集长者、学者、智者于一身,皇帝宠信他有浓厚的忠君思想,工作上辛劳,生活上俭朴,作风上谨慎。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封建时代,贾政无疑是光宗耀祖的人物贾政生活原型是曹雪芹叔叔曹頫,还是曹雪芹祖父曹寅呢?笔者在尊重原著和史实的基础上,坚持文本同史料相结合的原则,对贾政的基本信息进行细致比对,发现该人物原型与曹頫无交集,与曹寅的人生经历可以无缝链接。
 
        贾政体貌特征是一位年迈的老者
 
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政时一律称其“政老爹”___
皇帝赏赐“政老爹”一顶乌纱帽。贾政当官没有走科举路,这位“政老爹”的高官厚禄皇帝直接赏赐。第二回:“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政老爹”对小宝玉专拣女性物品行为大为光火。贾宝玉在抓周时只对女性用品感兴趣“政老爹”见了怒气冲天,责骂他将来必酒色之徒第二回:“子兴冷笑道:……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政老爹”的长女元春德才兼备。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所生的女儿,大年初一出世,故取名元春。她因贤孝才德被选进皇宫,掌管书写文件等事。第二回:子兴……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
贾政上了年纪”为由拒绝为大观园题词有人建议贾政为大观园题词,贾政以上了年纪”为由婉言谢绝第十七回:“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纷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
    贾政胡须长且已白是年老的显著标志___
有人建议将大观园桥上建亭题名为泻玉”,贾政拈髯寻思”,推敲其准确性。第十七回:有一回答:“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
贾宝玉则认为此亭沁芳”更佳,贾政“拈髯”,点头默许。第十七回:贾宝玉力排众议地说: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贾宝玉等人吟诗作句时兴高采烈的场景贾政受到强烈的感染,不仅再次拈髯”,还想参与其中第十七回:有人吟出“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佳句,贾政心有所动,跃跃欲试。忽见贾宝玉在现场,于是打起退堂鼓。第十七回: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
无情岁月染白贾政的胡须元春从宫中特地捎话给贾政,必须严加管教贾宝玉。贾政召来贾宝玉,忽发现了自己的胡须老年人的爱子之情油然而生,不再训斥他。第二十三回: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贾政被许多人“世翁”或“老世翁”。“世翁”或“老世翁”是年人的称呼,也是世交之家的晚辈对长辈男子的称呼。
有人称贾政为老世翁”。贾政责怪贾宝玉平时放松学习,门客们立即用好言安老世翁”。第九回:“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有人拍马屁,劝说老世翁大观园题写“匾额对联”。贾政经过慎重考虑,未予同意。第十七回:“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出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期贾雨村为大观园题词,门客们立即向老世翁”提出反对意见。第十七回:“老世翁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
北静王水溶称贾政为“世翁”。北静王亲来参加秦可卿葬礼,并主动约见贾宝玉。贾宝玉特来拜见北静王,两人相谈甚欢。北静王“世翁”面前极力夸赞贾宝玉。第十五回:“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曹雪芹“老”对贾政年岁定性。第七十八回:“贾政正与众幕友谈论寻秋之胜”,贾政话锋一转,向他们讲述恒王和林四娘的故事,幕友们听后,对林四娘风流隽逸,忠义慷慨”的义举肃然起敬。贾政“老学士”自居,向贾宝玉、贾环和贾兰下达一项任务,林四娘为题,每人写首诗参加评比。第七十八回回目中出现“老”字,该回目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现实生活中,曹曹寅各自年龄情况:曹頫少年得志,逮捕时仍正值壮年,他与“老”是沾不上边的;曹寅年过五旬,十分符合老年人的标准
年龄情况曹頫出生年份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此年分乃笔者推算)卒年不详,字昂友,号竹居,曹寅之弟曹宣第四子康熙五十四年初1715年)曹頫堂兄曹顒去世,康熙皇帝亲自安排下,被立为曹寅遗孀李氏的嗣子,旋即担任江宁织造。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正月(1715),康熙下达谕旨:内务府总管去问李煦,务必在曹荃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颙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李煦奏曰:曹荃第四子曹頫好。内务府奏曰:即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放曹颙江宁织造之缺,亦给主事职衔到了雍正六年(1728遭到撤职查办,时年没有超过三十岁。当时的实际年龄用老相称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曹寅的年龄情况曹寅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终年五十五岁。曹寅时间和地点,有较详细的记录。康熙五十一年二月1712,曹寅进京务,在京的长子曹颙一道回南京六月,曹寅赴扬州主持开刻《佩文韵府》。七月,患风寒,继而转成疟疾李煦迅即康熙皇帝汇报曹寅病情。康熙皇帝非常牵挂曹寅病情亲自药,安排专人往扬州,你奏得很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此药就是金鸡纳霜康熙皇帝还特地附上使用说明书: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需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公差快马加鞭赶赴扬州。令人遗憾的是,曹寅药送到前已经一命呜呼年的曹寅是否进入老年期?曹寅生前写过老不禁愁病,尤难断爱根”“殷勤慰衰朽,素发满朝簪”“聋耸双荷异,凄迷复此晨”等著名诗句“老”“衰朽”“聋”等字多次出现,均反映作者已是老态龙钟由此可见,曹寅当时的实际年龄用老相称是完全适的。
                    
                       
         贾政是受皇帝重用的大臣
  
贾政官由皇帝直接赏赐。“学而优则仕”,这是我国古代寒门学子从政的唯一渠道,即走科举之路。封建社会里,朝廷为官僚家庭的后代另辟一条捷径,皇帝直接赐予官位。皇帝赏赐贾政一顶乌纱帽,这是他由次子身份主政荣国府的最直接原因。第二回: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贾政轻易为贾雨村谋得一官半职。贾雨村因“暗结虎狼之属”遭到属下举报受到皇帝开除公职处理赋闲期间,他到各地游山玩水。后来到了名胜之地扬州,他通过拉关系当上林黛玉的老师。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父亲,贾政的妹丈。林如海知道贾政同皇帝关系十分亲近,于是向贾政写了封求信。朝中有人好做官。贾政向皇帝推荐,贾雨村东山再起,到金陵走马上任。第三回:“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贾政任钦差大臣。有次,沿海地区发生海啸有些地方灾情严重皇上委派贾政深入灾区,查看灾情,发放救济,慰问灾民,显示皇恩浩荡。此时的贾政身份当然是钦差大臣,第七十回:“宝玉放了心,于是将所应读之书,又温理过几遍。正是天天用功,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遭蹋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账济回来。如此算去,至冬底方回。宝玉听了,便把书字又搁过一边,仍是照旧游荡。
现实生活中,曹曹寅各自任职情况:曹頫在康熙和雍正两朝为官,特别是康熙皇帝始终把他当作小孩子看待,没有赋予重任,无担任钦差大臣的记录;曹寅是康熙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有数次担任钦差大臣的经历。
曹頫同两任皇帝之间仅是普的君臣的关系。由于曹頫年纪轻,缺乏工作经验,与康熙皇帝仅能之为世臣关系,谈不上亲臣关系,更无做钦差大臣的记录曹頫之所以年少当上大官,是因为康熙皇帝看在曹家先人的面子上。这一点,曹頫有自知之明。来说,康熙皇帝对这位晚辈关爱有加,工作上经常下“指导棋”鼓励他大胆汇报,即使消息不实,也用不着担惊受怕。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初七日,刚履新的曹頫向康熙皇帝呈上一道奏折,及时汇报工作情况以及家庭情况他在奏折用词谦卑至极窃念奴才包衣下贱,黄口无知,伏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特命奴才承袭父兄职衔,管理江宁织造……” 康熙皇帝后迅速作批示。从批示内容看,康熙皇帝没有瞧不起他的意思,而使用语重心长口吻:尔虽无知小孩,但所关非细。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虽不管地方之事,亦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一朝天子一朝臣”。进入雍正时代,曹頫与雍正皇帝之间关系越来越糟糕。雍正皇帝曹頫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他不仅享受不到从前的待遇,还经常受到雍正皇帝严厉训,甚至辱骂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曹頫下台只是时间问题了。雍正皇帝曹頫奏折批示也是毫不留情据实奏!凡事有一点欺隐作用,是你自己寻罪,不与朕相干!得宠的两淮巡盐噶尔泰眼看曹頫大势已去趁机落井下石,雍正皇帝密告访得曹頫年少无才,遇事畏缩……”雍正皇帝使用极轻蔑的语原不成器……岂止平常而已等。这些事例充分表明,曹頫没有到两任皇帝重用
 
曹寅是康熙皇帝心腹之臣。康熙皇帝无比信任曹寅,称得上世臣和亲臣关系,他俩建立良好的君臣关系,堪称中国封建王朝的典范曹寅一生两任织造,四视淮盐,任内连续承办康熙皇帝南巡接驾大典等大事要事他的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其职务规定,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也超出任何地方督抚。这一切,并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孙氏在宫里抚育幼时的玄烨(康熙皇帝),曹寅幸运玄烨的伴读,从而确立两人的同学关系曹寅十六岁当上康熙皇帝御前侍卫,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皇帝一生六次南巡,四次住进曹家,这就是《红楼梦》中“独他家接驾四次”的由来时官僚兼文人冯景亲臣世臣”评价康熙皇帝与曹寅两人关系,《御书萱瑞堂记》如是记载:康熙己卯夏四月,皇帝南巡回驭,止跸于江宁织造臣寅之府。寅绍父官,实维亲臣、世臣,故奉其母孙氏朝谒……”曹寅数次担任钦差大臣也是有稽可查,一份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奏折,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旨与苏州织造李煦轮管两淮盐务。翌年月,曹寅巡视盐鹾,十月就任两淮巡盐御史另一份是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廿六日1708的奏折曹寅康熙皇帝呈上《奏报扬州知府到任日期摺从此份奏折内容来看,此时曹寅也具有钦差大臣身份。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本月廿六日,扬州平粜内阁侍读觉罗塞黑,往兴化、泰州、仪真等处,有奏摺一封。又,镇江平粜户都江南司员外邮戴宝奏摺一封,理应转奏。奉旨:特授扬州府知府赵弘煜,已于本月二十六日到任。江宁、扬州俱太平无事。所有江宁正、二、三月阴晴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朱批:知道了。晴雨录留中
            贾政是学识丰富的老知识分子
 
贾政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贾政工作之余,用看书下棋方式打发业余时间,得上是位高雅之士。第四回: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 ”                          
 贾政熟记名篇《醉翁亭记》贾政检查大观园工程进度,有一门客说出有亭翼然贾政脱口而出地说:此句出自《醉翁亭记》,随即侃侃而谈。如此熟习该文,贾政是位博学多才之人。第十七回: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字。 
贾政轻易破解所有谜语。贾政逐一破解贾母等人制作的谜语,且亲制一个谜语,显示丰富学识。第二十二回,贾母主持一场猜谜游戏活动,贾政自告奋勇地参与了贾母制作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贾政解答谜底是荔枝还先后中元春、迎春、惜春等人制的谜语。特别是贾政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的谜面,很高水准。
贾政获得职务。”,即清代提督学政点了学差”,由皇帝亲自钦点。第三十七回: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
曹雪芹“学士”对贾政的学识水平进行定性。曹雪芹不仅写贾政的“老”,还确他是位“学士”。贾政以“老学士”自居,命令贾宝玉、贾环和贾兰以姽婳将军林四娘作为题目,每人写一首诗,参加评比活动。第七十八回回目就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现实生活中,曹曹寅各自的学识水平情况:曹頫小时候学习成绩优异,可一生之中“学差”无缘;曹寅是一位儒者,满腹经纶,古诗文功底特别深厚,著作颇丰,数度被康熙皇帝“点了学差”。
曹頫失去在文坛发展大好机会。曹頫年少好学,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自幼对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颇有钻研据康熙六十年(1721年)刊《上元县志·曹玺传》记载,曹頫是好学之人:“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曹頫勤奋好学,深受伯父曹寅赏识,并把他当作光宗耀祖的对象重点培养康熙五十年1711,曹寅扬州办公事曹頫带在身边。期间,突然传来小儿子珍儿亡的噩耗曹寅难以抑制老年丧子的悲痛心情,接连写下三首诗,这就是著名的《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思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三首》,其中的承家望犹子,努力作奇男”两句,作者明确表达对曹頫寄予殷切期望。少年时的诗才闻名南京城”,清朝文学家袁枚对少年时期的曹頫也给予高的评价也许是受到过早从政以及官场失意等诸多因素影响,曹頫除用畸笏叟之名评批《红楼梦》可圈可点外,在文学方面基本上没有建树
曹寅数次接受康熙皇帝交办的文化工作。曹寅学富五车与他长期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是分不开的。《随园诗话》记载:曹寅热爱学习,手不释卷。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辍。人问:公何好学?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曹寅坐轿总是低头看书,说明书本不离身。但他解释不露面是为了避免官民向他行礼,当然是个托词。曹寅喜好文艺,爱好藏书,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现存《虎口余生》与《续琵琶》戏曲;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书籍 他又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之一。程廷祚在《青溪文集》里说:管理织造事楝亭曹公,主持风雅,四方之士多归之。曹寅奉旨在扬州校刻《全唐诗《佩文韵府》,正是点了学差的来龙去脉。奉旨主编《全唐诗》是曹寅一生之中的骄傲。康熙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九日(1705)曹寅接到康熙皇帝命令上发《全唐诗》一部,命江宁织造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期间,曹寅所奏折多刊刻《全唐诗》有关。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1707),康熙皇帝亲撰《御制全唐诗序》,补刻诗序,冠式书前全唐诗》的刊印工作即告全部就绪康熙五十年三月正式出版康熙五十一年三月1712年),曹寅又奉旨赴扬州刊刻《佩文韵府》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初三(1712)曹寅奏折称:《佩文韵府》已于三月十七日开工刊刻。这份奏折《佩文韵府》在扬州开刻的确日期。
 
      贾政主持建造的大观园乃是行宫和皇家园林
荣国府和宁国府在南京建有皇帝行宫。荣国府占地面积大,建设规模宏伟。从厅殿楼阁”四字分析,此乃皇帝行宫。第二回:“贾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酷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贾府曾在姑苏扬州接待皇帝。贾府接待皇帝的先例,第十六回: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
大观园按皇家标准建造。封建社会有个逾制问题。逾制超过规定;违反制度。这是封建时代的帝王或权贵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地位和面子,制定相关政策各阶层人员在穿什么、吃什么、住什么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清统治者制定法律更为苛刻,对官僚权贵、平民百姓进行严格等级划分,逾制受到法律的制裁,轻者罚款,重者死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第十六回), 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大观园是皇家级园林元春身份是皇贵妃,“省亲”代表皇家,荣国府按皇家标准建成超一流的大观园有法理依据不存在逾制”问题
元春对大肆操办省亲深感叹息。省亲活动过程中,元春发现家里人大讲排场,奢华过度,使她感到无比痛惜一再嘱下不为例。第十八回: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临别前,元春次叮嘱荣国府千万不能乱花钱:“不须记挂,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曹雪芹明大观园建有“行宫”。荣国府和大观园出现“殿”,是行宫?还是庙宇?元春省亲一节,曹雪芹毫不避讳交待大观园建有“行宫”第十八回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镜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于是进入行宫。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本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
现实生活中,曹曹寅各自修建皇家园林和行宫情况:曹頫任江宁织造,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没有巡视江宁织造府,因而,他没有皇家园林及行宫的机会;曹寅康熙皇帝先后四次来到江宁织造府因为康熙皇帝大驾光临,所以曹寅必须在江宁织造府大兴土木,建造一些行宫和园林等重点工程。
曹頫修建皇家园林及行宫的经历。曹頫康熙五十四年二月1715年)继任江宁织造,雍正六年(1728)遭到撤职查办在任职十余年时间里,康熙皇帝雍正皇帝江宁织造府曹頫无须按皇家标准修建园林及行宫重点工程
曹寅生前必须修建园林行宫康熙皇帝一生总六次南巡其中四次入住江宁织造府康熙皇帝首开大清盛世的皇帝,曹家,对于曹家而言,确是“烈火烹油,鲜花着景”的特大喜事。康熙皇帝住曹家的时间分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为了康熙皇帝曹寅必须修建行宫及皇家园林,把银子当成“土泥”一样使用也是可想而知的曹雪芹好友之一富察明义指证:荣国府耗费巨资所建“天上人间诸景备”大观园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随园。随园历史可追溯至明末的吴应箕焦园曹寅康熙年间数度对该园进行大幅扩建,主要为了迎接康熙皇帝的到来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将园林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时称隋织造园隋园后来,隋赫德犯事,该园被查封。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名为随园,死后葬于根据袁枚《遗嘱》的记述,随园极其精致过红土桥,即随园。柴扉北向,入扉缘短篱,穿修竹,行绿荫中,曲折通门。入大院,四桐隅立,面东屋三楹,管钥全园。屋西沿篱下坡,为入园径。屋右拾级登回廊,北入内室。顺廊而西,一阁,为登陟楼台胜境之始,内藏当代名贤投赠诗,谓之曰诗世界……北折入藤画廊,秋藤甚古,根居室内,蟠旋出户而上高架,布阴满庭。循廊登小仓山房,陈方丈大镜三,晶莹澄澈,庭中花鸟树石,写影镜中,别有天地。……东偏簃室,以玻璃代纸窗,纳花月而拒风露,两壁置宣炉,冬炭,温如春,不知霜雪为寒。……斋侧穿径绕南出,曰水精域,满窗嵌白玻璃,湛然空明,如游玉宇冰壶也。拓镜屏再南出,曰蔚蓝天,皆蓝玻璃……上登绿晓阁,朝阳初升,万绿齐晓,翠微()白塔,聚景窗前。下梯东转,曰绿净轩,皆绿玻璃,掩映四山,楼台竹树,秋水长天,一色晕绿。从中可以发现,仅随园窗户的装饰,采用当时国内非常稀少的玻璃,其色彩有蓝、绿、白等多色,营造出蔚蓝天空的蓝晶世界,冰晶玉洁的白色世界,绿杨垂柳的绿色世界随园绝对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上一流水平的建筑
 
         贾政向往田园式美好生活
 
 贾政心生“归农之意”。贾政检查大观园工程进度,走到一山坡下,有土井,有桔槔辘轳大片地里开蔬菜花,好一派田园风光。贾政见此情景,心中向往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第十七回: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
贾政已“名利大灰”。贾政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接受任学政和赈灾等工作另外,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非常厌倦官场上尔虞我诈贾政为官多年以后,感到身心疲惫,甚至达到名利大灰”的程度。名利大灰”,指一个人已对名和利毫不在意,产生退出政治生活和居起来的想法第七十八回: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
现实生活中,曹曹寅各自对待归隐的态度:曹頫任职,风华正茂,必抱有大展宏图之志。到了雍正时期,曹頫工作上虽然遇到巨大的阻力,还不至于产生隐退的想法;曹寅有诸葛遗风,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政坛上打拚多年,历风风雨雨,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曹寅未能激流勇退,最终病死在工作岗位上。
曹頫断无归隐田园的想法。曹頫年纪轻轻步入官场,从政十余年时间,虽无建树,也没有发生劣迹。至于遭到抄家处罚,主要原因是先人遗留大量的亏空所致。现有资料表明,曹頫工作态度十分积极许多事能做到亲历亲为。尤其到了雍正时曹頫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改变雍正皇帝对自己的看法。雍正四年三月1726年,雍正皇帝提出进贡缎品“粗糙轻薄”,曹頫亲自检查生产环节;又如雍正五年闰三月1727年,雍正皇帝提出“缎匹落色”为什么发生“缎匹落色”有人分析,可能水运过程中潮湿原因所引起的曹頫听从建议,将水路运输改由陆路运输,并且亲自押运贡品进京。曹頫为此落得“骚扰驿站”的罪名,被雍正皇帝“调京治罪”。对于曹頫而言,工作能力不强是事实,遭到雍正皇帝严厉法办实属意外。可以想象得到,曹頫年富力强思考归隐问题的几率绝对为零,既不现实,也涉足政治禁区。论及曹頫的功过是非,清史专家冯尔康先生给予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曹頫属于好学而无行政才能的人,所用又非人,只能给曹頫添事曹頫是一个忠厚老实有点学问的人。看来他应变能力不强,在官场上分辨不出形势,因而处事时有不妥当的地方  
曹寅未能实现归隐田园的愿望。康熙皇帝无比宠信曹寅仍遭到同僚的弹劾世间的事物发展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有的人所承担的工作越留下的后遗症也越多曹寅是如此。曹寅承办四次接驾,为康熙皇帝南巡提供了物质保障,又为曹家赢得莫大荣耀。背后却潜伏巨大危机就是不堪重负的“亏空”问题日渐显现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脂砚斋一语道破天机,省亲南巡曹雪芹在文本中对“省亲”支出使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一次接驾钱似流水,四次接驾费用无疑就一个天文数字。曹寅在无法补齐情况下,采取左支右绌之举这种办法仅是权宜之计,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没有不透风的墙。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康熙皇帝密报,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康熙皇帝长期将曹寅“家看待当然会极力保护。且这些钱用于何处,他是心知肚明的。康熙皇帝在噶礼奏折上批示不含糊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故将伊等所欠银廿四万两,令李陈常以两淮盐课羡余之银代赔……对待曹寅欠公款的事情,康熙皇帝没有袖手旁观,反而采取一些得力的补救措施。同时向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发出警告,必须想方设法还清公款因有康熙皇帝庇护,曹寅才逃过次大劫难。遭到弹劾后,曹寅惶惶不可终日。之后康熙皇帝曹寅扬州刊刻《佩文韵府》曹寅奉旨前往扬州,在精神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因医治无效,于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辰时1712年8月24日)病故。曹寅弥留之际“亏空”问题感到万分忧虑,可见他无赀可赔无产可变绝望中离开人世。曹寅结局竟如此凄惨,苏州织造、曹寅的大舅子李煦一五一十向康熙皇帝作了汇报:江宁织造臣曹寅与臣煦俱蒙万岁特旨,十年轮视淮鹾。天恩高厚,亘古所无,臣等维肝脑涂地,不能报答分毫。乃天心之仁爱有加,而臣子之福分浅薄。曹寅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辗转成疟,竟成不起之症,於七月二十三日辰时身故。当其伏枕哀鸣,惟以遽辞圣世,不克仰报天恩为恨。又向臣言江宁织造衙门历年亏欠钱粮九万馀两,又两淮商欠钱粮,去年奉旨官商分认,曹寅亦应完二十三万两零,而无赀可赔,无产可变,身虽死而目未瞑。此皆曹寅临终之言……”
春恨秋悲皆自若,花容月貌为谁妍为了报答康熙皇帝的知遇之恩,曹雪芹祖父曹寅不辞辛劳的工作,特别是风风光光承办四次接驾,有效缓和满汉民族之间的尖锐矛盾。祸在福中伏四次接驾”导致曹家债台高筑,竟成日后雍正皇帝打击曹家后人的主要借口。换言之,曹寅亲手种下曹家覆灭的祸根。曹雪芹苦心孤诣塑造贾政这一人物形象,用来影射祖父曹寅悲壮的人生。“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曹寅生的真实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贾政的原型是曹寅
寻访《红楼梦》中的石头城
元妃省亲与康熙南巡有何联系?
江宁织造府:曹雪芹祖上风光背后【图
江宁织造博物馆
扬州历史人物之--曹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