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屈明鹏|怎能是一个“美”字了得一一读《红楼梦》杂感之二

怎能是一个“美”字了得

一一读《红楼梦》杂感之二

 屈明鹏

    这几天,闭门在家,又重新读了一遍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让我进一步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对《红楼梦》爱不释手的深层原因,那就是《红楼梦》中无处不在的那些令人刻苦铭心和登峰造极的美。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最早的一篇文学论文,作于1904年,他是第一个将西方美学引进了中国的人,是第一个开始用美学方法去研究古典名著的人,是第一次对《红楼梦》的精神和美学上的普世价值等重要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和评价的人。他结合西方美学范畴的“优美"和“壮美”等美学理论,以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来阐释了《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开创了《红楼梦》美学研究之先河,并由此开始,开启了国人用美学观点来研究和学习《红楼梦》的新篇章。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用尽毕生的心血,用煌煌几百万字做建筑材料,经过精心的设计,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后,才砌筑起来的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厦。它砌筑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它也砌筑在人们的心上,成为一座储藏着中国封建社会所有知识的巨大宝库,并以它独有的思想为量,人物力量和悲剧力量,向全世界展示了这座奇特建筑最耀眼和最夺目的光辉,向全世界展示了它对人类灵魂的极大穿透力和无比巨大的吸引力。完全可以说,世界有多么丰富,《红楼梦》就有多么丰富,世界有多么深邃,《红楼梦》就有多么深邃,世界有多么广阔,《红楼梦》就有多么广阔,世界有多么复杂,《红楼梦》就有多么复杂,世界有多少美的形态,《红楼梦》就有多少美的形态。
   我常常在这座具有120层的奇特的大厦中浏览,徜徉,一层一层地向上攀登,一层一层地仔细观看,留连忘返,如醉如痴,最精彩和最壮观之处,甚至不厌其烦地反复登临。在这浏览和徜徉的过程中,
    感受到了一个巨大的悲剧之壮美,
    感受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之优美,
    感受到了故事中许多人物之华美,
    感受到了人物进出的环境之秀美,
    感受到了那些人物的语言之精美。
    在这座巨大的建筑中浏览和徜徉,你的身体和灵魂几乎都被这许许多多和大大小小不同的美,吸引着,包围着,覆盖着。让你感受到,处处有可以用来养眼的优美画卷,处处有可以用来养耳的优扬乐曲,处处有可以用来养心的澄澈清明的环境和优美的精神世界。让你感到它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美的博物馆和美的展览馆,每登临一次都是一次和美的对话,每徜徉一次都会受到一次美的洗礼,每浏览一次都会受到一次美的熏陶。真正是美的内容擎起了美的形式,美的细节烘托着美的大局,美仑美奐,美不胜收,真不是一个"美"字就可尽述的。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完成巨大悲剧主题,展示出的壮美一一悲剧力量
《红楼梦》最大最强烈的美,或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具有最大影响力的是,雪芹先生用煌煌几百万字的叙述和描写,完成了一个巨大的悲剧主题,从而产生出美学意义上的强烈的"壮美",也从而使作品产生了强大的悲剧力量。
   《红楼梦》是曹芹先生的一场文学大梦,他时时在思考为何往日岁月的荣光竞至不在?时时在思考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补天?,经过思考之后,采取了行动,希望通过文字的魔力将往昔的风月繁华与悲欢离合定格在文字之中,他将一生的思考凝结成文字,来追忆逝水年华,他以十年辛苦不寻常,完成了现在与过去的交换,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力量,从不可再来的往昔中置换出文字的璀璨和繁华,让语言以极其无限和伟大的方式说出那些压在他心头石头般沉重的那些思考,试图将他所有的思考都放到文字之中,并能流传久远,生生不息。
     他的这些想法,终于在一个巨大的悲剧中实现了。
     关于什么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我看了中外学者和名人对其所作的论述,经过对比,我还是觉得鲁迅先生对悲剧的解读最好,非常的简短且深刻,他说: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亚里士多德也曾在他的《诗学》中指出:
悲剧是一种较高级的审美意识。
     按照鲁迅先生说的,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们会从这毁灭中看到什么呢?
     ①是会从好的东西的毁灭中,更容易看清眼前的现实。
     ②是会从好的东西的毁灭中,更容易产生同情心。
     ③是会从好的东西的毁灭中,产生对毁灭好的东西的那些人和事产生憎恨。
     ④是会从好的东西的毁灭中,更容易让人产生更大的勇气和力量。
     用这样的观点来学习《红楼梦》,我们一定会感受到《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悲剧,而且是一部大的悲剧,用周汝昌先生的话说,就是情之殇,家之亡,人之散。雪芹先生在书中把一个个年轻美丽的生命毁灭给人看,把一个个至上美丽的爱情毁灭给人看,把几个庞大的家族毁灭给人看,甚至把一个朝代缩写之后,毁灭给人看。这些所有的悲剧,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其悲剧之程度,几近残酷,甚至让人,不忍卒读。
    这个悲剧的强大冲击力和震撼力,比古今中外的所有悲剧,可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古希腊的神话悲剧,更有现实意义,
     比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范围更加广泛,
     比19世纪产生的批判现实主义悲剧,具有更多更鲜活的人物,
     和英国世界级悲剧大师莎翁相比,也可说毫不逊色。
     而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相比,就更不可同日而语了。无论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从艺术表达的手段和方式上,都是有天壤之别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以来,中国所有的传统写作手法都被打破了。可以说,一部红书,就是一个图书馆,它书写着社会的一切,抒发着社会的一切情感。而它完成的巨大的悲剧主题,以及它在美学意义上产生的"壮美",如雄浑深沉的旋律,自它问世以来,就永远地响彻在人们的耳边,从没消失过,像一个个鼓槌,永远地敲击着人们的心灵,启发着人们去思考社会,去思考人生,去思考很多很多说不尽的东西。
     二,成功塑造众多人物,展示出的优美一一人物力量
中西美学理论都普遍地认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始终是美或审美的主体。柏拉图认为:和谐是美的基本存在。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则直接指出: “美就是生活本身”。而我国现代美学理论家敏泽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指出:“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研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审美意识,观念,审美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发展的历史"。并由此提出,一切的美和审美都离不开审美主体,既人的审美意识的介入,才能在文艺美学中体现14个相关的审美范畴,如美丑,情志,凝虑,虚静等等。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当然就离不开文艺作品对人物的成功塑造。而《红楼梦》可说是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一个范例。它成功塑造了上百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示出的优美,具有强大的人物美学力量。


    诸如在故事的发展中塑造人物,在矛盾的冲突中塑造人物,在优美的环境中塑造人物等等,本文在这里不一一赘述,这里只举一例,既作者在三个美学空间里去塑造人物,丰富了小说的美学理论。这三个美学空间分别是贾府,大观园和太虚幻境。这三个空间有真,有假,有虚有实,互相关联,互相映照。作者把他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放到这三个美学空间里去,让他们在里面做充分的表演,从而完成了对他们性格的成功塑造。
    贾府这个空间的建构,是描写封建家族的黑暗腐朽,其败落命运则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的不妙前景。
    大观园这个空间,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作者把那些风流冤孽和那个蠢物都放在这里,让他们天真烂漫地生活,充分展示了生命与爱情的美感。其美学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太虚幻境则是一个虚幻的存在,但它却是这些风流冤孽和宝玉的来处,也是他们经磨历劫之后的去处,它是按照爱情过程来建构的,其特点是,既美好又悲戚的,所谓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是也。这个空间的存在,给作品及人物染了一层虚幻的云烟。
    作者对这三个美学空间进行了极其完美的描绘,对众多人物在这三个美学空间里进行了细致的描画,从而让贾家一干人等,让金陵十二钗,以及让主人公宝玉的形象,毫发毕现。特别是对完成宝玉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极端重要的作用,让他在三个美学空间中来回穿梭,最后才成为一个永久的艺术形象。
       三,精致恰切的文学语言,展示的华美一一语言力量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文字,给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字,文学是藉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引自高尔基《和青年作家的谈话》)
    汉语言是世界最美的语言之一,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当然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重要载体。是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桥梁和纽带。一部作品光有了好的主题和好的情节,当然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用准确,鲜活,生动和精致的语言来反映它,才能让一部文学作品,成为一部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让作品的思想生出翅膀,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的巅峰之作,它的语言无疑是最美的。
    曹雪芹先生无疑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语言大师,它在作品中,把汉语言运用到炉火纯青和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善于从朴素的日常生活语言中,来表现极深广的社会内容,
    他善于运用许多民间俗语,来让作品更接地气,
    他善于运用对话,让作品中的人物更具个性,等等,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在这里,只举一例,来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雪芹先生把中国的诗赋文化引入到小说的创作,使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都充满了诗的情韵,应该是《红楼梦》语言的一个最主要的特色,从而让语言具有了极其精致,恰切鲜活的特点,展示出了极其华养的色彩,让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华美的艺术效果。
    雪芹先生不但大量地在书中让人物写出了大量的诗词,更重要的是他以诗的笔法来写小说,以诗心来写小说,从而诗化了书中的一切。诗化了语言,诗化了人物,诗化了情节,诗化了环境,也诗化了主题.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篇叙事的长诗,而雪芹先生的本身,就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诗人。而他作品中的人物,也都成为了具有不同特色的诗人。把诗人格化了,把人格也诗化了。让作品具有了极强极大的感染力,更易于阅读,传诵,以至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创造了古典小说语言美学的巅峰境界。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以前小文曾多有叙说,不在这里重复举例。
我曾在上一篇杂感的留言里写过这样几句话,一部红楼,一部大梦,一朝入梦,终生不醒,原来不信,现在深信。大半生来,读书不少,多数读完,随即撒手。只有红楼,难以释怀,不知何故,竞至如此。现在看来,渐渐明白,只因大美,入我心怀,读文读人,读性读情,读事读史,读诗读词。人情练达,世事兴衰,草木荣枯,男欢女爱,美仑美奐,皆从书来。感谢琴梦,发我小文,足以慰我,入梦情怀.愿以此文,做个结尾,以此就教,各位方家.

辽宁省灯塔市城建局  屈明鹏

《红楼梦》爱好者

2020年2月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红楼梦》的喜剧描写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
怎样使电视节目催人泪下?(上)
论李清照词的美学成就
品读“红楼梦”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2007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