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建文教授课题组在陆地表层碳氮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三大主要温室气体。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近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0.8-1.2℃,国际社会正致力于到本世纪末将温度增加控制在1.5-2.0℃以内。陆地生态系统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全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温度升高驱动着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形成两者的响应和反馈效应。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产物积累、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储量,形成对气候变化的负反馈效应,减缓温室效应。另一方面,温度升高又会加速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形成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效应,加剧温室效应。因此,陆地生态系统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强度和反馈效应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邹建文教授课题组通过对全球1845组原位观测资料的集成与大数据分析,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温室气体排放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Increased soil release of greenhouse gases shrinks terrestrial carbon uptake enhancement under warming”为题于5月13日发表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顶级期刊《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上。课题组刘树伟博士和博士生郑雅晶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邹建文教授和刘树伟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成员、资环院李兆富教授和美国生态学会亚洲分会主席、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骆亦其教授参与了该项研究。

   Ecology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

原文链接:http://re.njau.edu.cn/info/1261/9558.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氮肥发展、贡献和挑战
地球系统科学三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大数据时代的整合生态学研究——从观测到预测
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是典型的“双面间谍”
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有多强?全球统计、估算与预测 | NSR
New Phytologist:王建军等综述全球变化下的山地微生物组和生态系统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