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修建 | 《金枝》试译

弗雷泽《金枝》

前言:

刚读博士的时候,有书商邀约重译一些西学经典。当时,无知者无畏,选择了人类学名著《金枝》,试译了三千余字。经“专家”审稿,得到的反馈尚可,2006年3月2日,收到评审意见,其中有云:“《金枝》已有两个中译本。一为原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一为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现译文与上面两个中译本比较,有一定的提高。从翻译的基本要求来看,译文在思想内容上基本忠实于原著,保留了原著的风格和手法,语句通顺并有文采,这是必须肯定的。评审人认为已达到出版水平。”评审者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在我看来,多是无关紧要,甚至经其改动,破坏了原有文气,所以我并不认同。这本书的翻译,终因篇幅太长放弃。在邮箱里找到了试译稿,张贴出来,一笑。

狄安娜与维尔比厄斯

译/李修建

谁人不知特纳的画作《金枝》?画中展现了奈米林中小湖如梦似幻的景象,那一小湖曾被古人称之为“狄安娜之镜”。画家充盈的想象力如金光溢彩,流布画面,他那圣洁的心灵浸润其中,即令最平常的自然景观也会变得美妙动人。湖水碧波明静,掩映于奥尔本山中的一块绿色山谷,任何人都会过目难忘。两个典型的意大利式村庄沉睡于湖畔,还有一座意式宫殿,其梯式花园陡然延伸到湖边,这,并没有搅扰画面的静寂与落寞。狄安娜或许还在沿着这个孤独的湖岸徘徊驻足,还在那片荒凉的林中出没游走吧。

特纳绘《金枝》

古时候,这片林区是一个怪异的悲剧不断重演的所在。湖北岸那块悬崖峭壁的正下方(如今的奈米村就座落于此是狄安娜·纳莫仁西斯(即林神狄安娜)的圣林和圣殿。这一湖和树林有时也被称作阿里卡湖和阿里卡林。阿里卡小镇(如今的拉·里奇亚)距此处有三里之遥,它位于阿里卡山麓,被一个处在山侧小火山口似的洼地、延伸至湖边的陡峭山坡分隔两处。在这片圣林中有一棵大树,每日每夜,无时无刻,都能看到一个恐怖的身影在它四周巡视,他手提利剑,不停地凝眉扫视,仿佛随时都会遭到敌人的袭击。他是一个祭司,也是一名凶手,他所搜寻的人早晚都会把他除掉,取代他祭司的位子。这就是此处圣殿的规则:祭司的侯选者只有杀死上任祭司方可即位,直至他被另一个更强壮或更狡猾的人杀死。

他获得了这种极不稳定的职位,享有着王的称号,但是,他却是坐卧不宁,恶梦缠身,任何王者都不似他身心俱疲。一年又一年,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必须强忍孤寂,巡逻检视,当困顿袭来,他意欲歇息片刻,就会有被杀的危险。只要警惕稍有放松,或者肢体之力和防身之技略有衰退,他都会陷入危机。苍苍白发注定了他的必然死亡。对那些来此圣殿的敦厚虔敬的朝圣者来说,不经意地看他一眼,就会让迷人的湖光山色大煞风景,就像一片乌云突然遮掩了明媚的阳光。要是没有他那冷酷凶恶的形象,那么,意大利那梦幻般的蓝天,斑驳迷离的夏日林阴,还有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点点碧波,该是多么柔美和谐!相反,我们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迟归的游客,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枯叶成堆,寒风为那即逝的残年低吟着挽歌,以下便是他所看到的图景。那是一个阴沉的景象,充满了忧郁哀婉的音调——背景是一片森林,呈现出黑色的锯齿形轮廓,衬托着低沉晦暗的天空,狂风大作,暴雨肆虐,风在树叉上哀鸣,脚下的落叶瑟瑟发抖,冰冷的湖水敲击着湖岸;再看画面的前景,苍白的月光刺穿浮云,透过错落的树枝向下窥视,一个鬼魂般的黑影在四处游逛,他来来回回,忽明忽暗,肩上的铁器发出一点点亮光。

林神狄安娜

这种奇特的祭司职位制度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并无雷同,也就无法从中得到解释。我们必须走向更远处寻找答案。恐怕没有人会否认,这一带有野蛮时期的味道,并且残存于帝国时代的习俗,在今日优雅的意大利社会,仍会冲破阻隔,像一块古老的岩石伫立于修剪平坦的草坪上一样突兀。正是这一习俗的粗暴野蛮,促使我们有了解释它的愿望。最近对人类早期历史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灵在阐述最初的素朴的人生哲学上尽管存在表面的差异,却有着本质的相似。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指出像奈米祭司职位这样野蛮的习俗同样存留于别处;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导致这种习俗的动机;如果我们能够证明在人类社会中,这种动机广泛而普遍地发生效力,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了细节不同而总体类似的习俗;最后,如果我们能够表明,这些动机及其派生的习俗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确实存在着、活动着,我们就可以合理的推断,正是同样的动机促成了远古时代奈米祭司职位制度的产生。由于缺乏祭司职位制度到底如何产生的直接证据,这种推断可能永远得不到彻底证实。不过,随着我所指出的那些条件的逐渐满足,它将会或多或少成为可信的。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满足这些条件,对奈米的祭司职位制度给出一个相对可信的解释。

《俄瑞斯忒斯与皮拉德斯在祭坛争论》(1614)

我先陈述一些事实和流传下来的几个与此主题相关的传说。根据一个传说,奈米的狄安娜崇拜是由俄瑞斯忒斯(Orestes)创立的,他在杀死托里克半岛(克里米亚)的国王托阿斯(Thoas)之后,携其姐姐逃到了意大利,并把托里克的狄安娜神像藏在一捆枝薪中带了出去。他死后,尸骨从阿里奇亚被运往罗马,埋葬于托林山(Capitoline)斜坡上的萨图(Sature)神庙前,毗邻康科德(Concord) 神庙。古典文学的读者们应该对与托里克的狄安娜有关的血腥的祭祀仪式耳熟能详。据说每一个踏上海岸的外乡人都被杀掉作为牺牲呈于她的祭坛。不过这一习俗传到意大利后,演化成了一种较为温和的形式。在奈米的圣殿里长着一棵独特的树,其树枝不能被折断。只允许逃亡的奴隶折断其中的一根树枝,如果他成功地做到了,就会获得与祭司决斗的资格,如能杀死祭司,他就可以接替祭司之职并享受“森林之王”的称号。在古代公众看来,那一决定命运的树枝就是“金枝”,在埃湦阿斯(Aeneas)受到西比尔(Sibyl)的召唤,尝试他那危险重重的前往死亡世界之旅前曾经折取过它。据说,奴隶的战斗代表了俄瑞斯忒斯的战斗,奴隶与祭司的决斗成为人们曾以生人向托里克的狄安娜献祭的一种追忆。这种通过杀戮获得继承权的制度一直保留至帝国时代。罗马暴君卡里古拉的怪癖之一,就是认为奈米的祭司任职时间过长,便雇佣了一个更为强壮残暴的恶棍杀死了他。一个曾在安东尼时期参观过意大利的希腊旅行者,注意到直至他那个时代,祭司职位仍是作为奖品奖给决斗中的获胜一方。

我们仍可发现奈米的狄安娜崇拜中的一些重要特征。从在遗迹上发掘出的献祭的供品来看,狄安娜被想象成一个女猎手,并进而成为庇佑善男信女,使他们多子多福,让孕妇顺利生产的神灵。再有,在她的仪式中,火似乎扮演了首要的角色。因为一年一度的祭礼在八月十三举行,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她的圣林会被众多的火炬所照亮,湖水反射着红红的火光,耀眼眩目。在这一天,意大利的所有家庭都要在炉边举行神圣的礼拜。在她的圣殿发现的青铜小雕像显示了女神举起的右手上也有一支火炬。那些认为已经被她听到祷告的妇女,头上戴着花环,手里拿着燃烧的火炬,来到圣殿还愿。不知是谁在奈米的一个小神龛里献上了一盏长明灯,为克劳迪皇帝及其家族的平安祈福。在林中发现的陶瓦灯可能具有相同的目的,是奉献给那些地位卑微的人们的。若果如此,那么天主教实行的在教堂里供奉圣烛的传统,与上述习俗的类似之处就显而易见了。此外,奈米的狄安娜还具有灶神Vesta的称号,这从她的圣殿里总是保持着长明的圣火可以得到清楚的体现。在神庙的东北角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地基,其上有三层台阶,可见镶嵌过的人行道的痕迹,那可能就是为狄安娜的以Vesta身份所建的圆形神庙,就像罗马广场上所建的Vesta圆形神庙。此处,似乎是圣洁的修女们照料着圣火,因为在现场还发现了一个陶瓦制成的修女头像,由圣女们照看长明灯的崇拜,从远古直到晚近,在拉丁姆地区就普通存在。另外,在一年一度的女神节里,猎狗被套上了花环,人们停止了狩猎,不让野兽受到滋扰。年轻人举行净身仪式,向女神表达敬意,盛宴上摆放着美酒,还包括一只羔羊和摆在叶片上的热饼,苹果枝头果实累累。

卡米耶·柯罗绘《狄安娜与阿克泰翁》(1836)

不过,狄安娜并非一人统治着她在奈米的圣林,还有两个职位较小的女神分享着她的林中圣殿。一个是清泉女神伊吉利娅,泉水从玄武岩中喷涌而出,常常形成柔美的瀑布注入勒·莫尔地区的湖中。勒·莫尔得名于现代奈米村兴建的水磨坊。奥维德曾描绘过那流经鹅卵石的涓涓细流,他还提到他常喝那溪水。孕妇们常向伊吉利娅献祭,因为人们认为她和狄安娜一样能让孕妇顺利分娩。传说中,这位仙女是英明的国王纽玛的妻子或情人,他们在圣林深处幽会。正是在与女神的交流中,他受到激发,获有了灵感,为古罗马人奉献了那部罗马法典。普鲁塔克将这一传说与其他有关女神和世间凡夫俗子所发生的爱情故事进行了对比,例如库柏勒和月神对凡人青年阿蒂斯和恩底弥翁的爱恋。从一些材料来看,情侣们幽会的地方不是在奈米的树林中,而是在罗马卡底纳城外的小树林里。另一个伊吉利娅圣泉在那里从一个黑洞中流出。每天,古罗马灶神的侍女们头顶陶罐,从这一泉眼中打水清洗女灶神的神庙。在朱文诺时代,天然的岩石嵌于大理石之中,而那个神圣的场所被一群赤贫的犹太人所玷污,于是他们像吉普赛人一样被罚跪于林中。我们可以假定,注入内米湖的泉水是真正的初始的伊吉利娅圣泉,当第一批定居者从阿尔巴山迁到台伯河沿岸时,他们同时也带来了清泉女神,并在城门外的小树林中给她安了新家。在圣殿中所发现的浴室残迹和许多陶瓦制成的人体模型的各部分碎片,表明了伊吉利娅圣水曾被用于祛除疾病。求医者可能是通过向女神献上病人的替身塑像,来表达其愿望或感恩之情,这与至今在欧洲许多地方仍可看到的习俗一致。直至今日,泉水似乎依然具有医疗效果。

a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山:“金枝”即燎祭雷神的燎炬
贪婪的欲望使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神庙毁于一旦|狄安娜|神庙|神殿|阿尔忒弥斯神庙
1-6古希腊的宗教
中秋特辑 | “白月光照天涯两端,在心间却不在身旁”
狩猎女神黛安娜-佚名
扔掉偏见:绘画中的独立女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