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肥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简介:张悦(1982—),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肥料

本文引用格式:张悦.肥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肥料与健康,2020,47(6):4-9.


01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近100多年来,人们大量使用氮、磷、钾肥料,忽视了对中微量元素的补充;特别是近年来,可用于补给中量元素的硫酸铵、过磷酸钙等肥料,逐渐被尿素、磷酸铵等大量元素含量高的肥料所取代,而高浓度大量元素肥料的大范围推广使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对土壤中中微量元素的消耗。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不足,导致中微量元素的补充仅依靠残花、落叶等自然物质归还这种原始的、低水平的物质循环体系。土壤中大部分中微量元素由于存在形式稳定、溶解度小,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和利用,仅有少部分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才能被作物吸收。随着农作物高产品种的培育及复种指数的提高,轮作困难,土壤无休养生息时间,有效中微量元素的产生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作物不断从土壤中摄取营养,虽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剧增,但被作物带走的中微量元素却没有得到系统补给,导致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逐渐耗竭。特别是在我国高温多雨的南方地区,土壤中的中量营养元素多年来不断被高产作物大量带走,加之淋溶损失严重,导致中量营养元素供应不足,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表现尤为严重。
 
土壤中含有多种矿物,其化学组成复杂,主要含有10多种元素,其中以氧、硅、铝、铁等4种元素含量最高,SiO2、Al2O3、Fe2O3的质量分数之和通常超过75%。虽然土壤中一般均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但是丰缺程度不同。
 

02

中微量元素的作用


中量元素是增强作物抗病性、调节农产品风味的重要因子;微量元素一般多为植物体内酶和辅酶的组成成分,是促进农产品中营养物质合成的重要物质,对作物的干物质积累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作物缺乏中微量元素有3种危害:一是成熟期推迟,产量降低,严重时绝收;二是作物抗逆能力下降,不能抵御细菌、病毒、旱、涝、风寒等外界不利因素的侵袭,易生病或受害;三是产品品质下降,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外形、色泽、口味、营养成分等,降低产品对人体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硫被认为是植物需要的4种中量营养元素之一,仅次于氮、磷和钾。硫的作用是通过直接向作物提供硫养分,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育,提高作物必需养分特别是氮和磷的利用率,促进作物体内养分平衡,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过去大量施用的硫酸铵、硫酸钾和过磷酸钙等含硫化肥,逐渐被大量元素含量高但不含硫或含硫量少的尿素、磷酸铵和高浓度复合肥等替代,随着化肥施入农田中的硫大幅度减少,硫与氮、磷、钾的投入呈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在很多地区缺硫已成为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农民收益的重要因素。
 

 
钙对于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钙能维持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并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促进钾的吸收,延缓细胞衰老;促进根系发育;中和植物体内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过量有机酸,调节植物体内的酸碱度。我国南方土壤多呈酸性,又由于降水量大、风化作用强烈,矿物分解较彻底,导致钙大量流失。
 


镁是植物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植物缺镁会引起叶绿素含量降低,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镁在土壤中是一种移动性较大的元素,易淋溶损失,特别是在我国南方高温多雨、酸性土壤地区。
 


铁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植物种子的子叶或胚中储藏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植物必需的铁元素。铁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参与光合电子传递及光合作用。此外,铁是酶和底物结合的桥接元素,由它催化的许多酶是生物抗性的执行者。
 
植物缺铁失绿症是一个全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分布范围极广,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石灰性土壤地区更为严重。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土壤缺铁情况相当普遍,对果树、蔬菜、豆类及大田作物均有影响。在盐碱性土壤生长的植物也容易出现缺铁现象。
 

 
锌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元素,有增强植物抗逆性的作用,并在植物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缺锌会影响叶绿体的合成,使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氮、糖的代谢。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有较大范围的土壤缺锌,尽管土壤施用硫酸锌的方法操作简单,但硫酸锌易被土壤固定,特别是我国北方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因此,可采用叶面喷施硫酸锌、土壤施用乙二胺四乙酸锌钠,或将硫酸锌与有机肥(如玉米秸秆)混合后土壤施用等方式提高锌肥的利用率。
 


硼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能促进作物体内糖的合成和代谢,对受精过程有特殊的作用,可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和果树的坐果率。缺硼会影响植物花粉的形成,影响授粉和结果,出现结实率下降、落果、果实畸形等情况。我国土壤缺硼面积较大,需要补充硼肥。
 

03

有机碳肥

 
有机肥养分较全面,具有缓效性能,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酸碱缓冲性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另外,有机肥替代硫酸铵、硝酸铵等无机肥料还能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深层土壤硝酸盐的淋失、减少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
 
植物对碳元素的需求量远大于氮,尽管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从空气中吸收碳,但仍不能满足植物的需求,所以需要补充有机碳肥。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秸秆还田可以为土壤补充营养元素,有利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秸秆直接还田,可通过秸秆的分解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氮、磷、钾形成可溶性物质,增加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以及缓效钾的含量。秸秆炭化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中总碳、总氮、有效态钾、有效态镁的含量,降低有效态铝的含量。
 

04

 肥料氮和磷的利用率

 
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为30%~3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氮肥因受到硝化-反硝化、挥发、淋溶、土壤固定以及土壤表面径流等作用的影响,氮素损失高达50%以上,其中氨的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氮肥利用率:①施用腐殖酸肥料、包膜尿素、磷酸镁铵、稳定性肥料;②尿素深施;③在作物生长季内少量多次施肥,但施肥总量不变;④采用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式或滴灌方式施肥。
 
磷肥因受淋溶、元素间拮抗、土壤固定以及土壤表面径流等作用的影响,利用率不高,一般为10%~25%。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可与土壤中的钙、铁等元素形成难溶于水、不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酸盐,成为土壤环境污染物;也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磷肥利用率:①施用磷酸镁铵、聚磷酸铵等具有缓释性质的磷肥;②在作物生长季内少量多次施肥,但施肥总量不变;③采用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式或滴灌方式施肥;④土壤施用解磷细菌(生物肥料),使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和有机磷在解磷细菌作用下溶解成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酸盐;⑤将磷肥与活化剂(如腐殖酸、生物炭等)混合施用,减少土壤中钙等金属离子对磷的固定。
 

05

 结语


(1)推动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未来肥料的发展必须从平衡供给作物养分这一宏观角度出发,大力发展复合(混)肥料和高效肥料,以大量营养元素肥料为载体,并根据各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和作物种植对肥料的需求,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提高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均匀性和有效性,减少施肥次数,节省人工。
 
(2)提高肥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肥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这对减少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具有重要作用。
 
(3)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加强有机肥资源还田,不仅解决了畜禽粪便和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使主要作物化肥利用率稳步提高,化肥使用量增长趋势减缓,并逐步减少到合理施用水平。
 
(4)改善和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作物专用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施肥;优化施肥时间,避免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研发推广适用的施肥设备,将传统的人工表施、撒施改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以减少肥料因挥发、淋溶、土壤固定造成的损失,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降低化肥用量。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肥料的基本知识(二)(
中、微量元素肥料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前景分析
【今日头条】氨基酸、硅肥、硼肥、钙镁磷肥一大波中微量元素肥料来袭!
【今日头条】以小博大,中微量元素是化肥零增长的关键
植物营养基本知识
植物缺素症知识科普:定义、原因、预防和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