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献礼党代会|描摹县域城乡发展“新质感”!

发展质量高不高
要看群众生活好不好

城乡发展改变着身边的点点滴滴,也能最直观地彰显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2016年至2021年,我市创成苏中苏北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市……


一块块“国字头”金字招牌
持续擦亮我市城乡发展新名片

完善基础建设

撑起发展“硬内核”


“通皋大道通车后,我们去南通方便多了,不仅路好走了,时间也缩短了很多。”对于通皋大道一期工程主线通车后带来的便利,我市群众纷纷点赞。


作为如皋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交通工程,运行半年多来,它让如皋中东部地区彻底告别了南北没有高等级快速道路的历史,大大加快了如皋融入南通和江苏快速路网、对接融入上海经济圈的步伐。

通皋大道与新204国道
将我市托向了发展新阶段

目前,全市由国省干线、一级公路、快速通道等组成的“新八纵八横”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市内交通“外成环内成网”、市外交通“内联外通”的格局已经形成,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3800余公里。

“大动脉”持续贯通
“毛细血管”也要彻底清淤

开车行驶在东陈镇杭桥村的村内道路上,车轮压过的都是平整的硬质化道路。“原来门口的路不仅坑坑洼洼还特别窄,农忙时粮食都运不回家,现在出行大车、小车都能通过。”提及家门口四级路的改变,杭桥村村民徐华喜不自胜。

作为今年刚翻新的农路,此次道路升级还配合绿化、亮化等一些系列工程。有了这样的路,周围村民更是积极主动地维护路面,保持道路整洁。这正是近几年来,我市“铺天盖地”农路建设的一处缩影。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纵情延伸,路面洁化、路灯亮化、道路绿化、村庄美化,正可谓是“人在车上坐,如在画中游”,我市也成功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江苏省农村物流示范县。

路通了
百姓的心也通了

与此同时,我市在城区先后建设定慧寺西侧、奥体东侧等多处大型停车场,增设风雨长廊、音乐喷泉、水下彩灯等设施,城市功能再完善;在镇村,2020年全面完成1.37万户改厕施工任务和95座公厕建设任务,建成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3座,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超90%。

乡村生活亮起来、靓起来

优化生态环境

扮靓生活“俏模样”

如皋,别名“雉水”,自古便与水结缘。近年来,我市坚持用水扮靓城市。

宝塔河是我市主城区的主要河道,曾经是河道淤积严重,两岸杂草丛生,垃圾处处可见。自从2017年整治以来,逐步实施河道开挖、控源截污、沟通水系、生态修复、绿化景观打造。久久为功,相关生态廊道在今年获得省级人居环境范例奖。

如今的宝塔河,完善了周边道路雨污管网,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开放式公园绿地。

当前,我市内外城河实现了滨水步道全线贯通,并串联起沿线17个水景观平台和9个小游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8%,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57%。

大河有统一规划提档升级,面广量大的小河则需要更多群众来管护。夏恒河是高新区(城南街道)夏庄社区的中心河。去年,夏恒河清淤捞浅、岸坡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全线面貌焕然一新。

如何才能使这“白鹭共长天一色,野鸭伴河水齐飞”的美景保持常态长效呢?

夏庄社区发动社区党员和新乡贤们进行了一场河道养护大讨论。结合夏庄社区花木产业发达的实际,大家让有意向的企业或者个人认领一段河坡,在社区的统一规划下进行苗木栽植,并有计划地进行轮种,苗木销售的收入由村集体和认领人按比例分成。这样既节省了河道绿化的前期投入,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对于认领者来说,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要整治好,更要管护好,随着“有事好商量·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专题协商议事活动的开展,河道管护的良性循环在我市蔚然成风。

强化特色发展

注入城乡“新活力”

水绘园近在眼前,内城河蜿蜒其中,如泰运河傍其而过,在城市建设的大潮中,东大街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在这里住了近四十年的王凤珍,除了每天操持一日三餐,剩下的时间就是侍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绕着内城河,在东大街遛弯。

经过政府的保护性改造,如今这里是如皋古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街区内,迎春桥、秀女巷、药王庙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4处建筑遗存被认定为首批历史建筑,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还摘得南通县级层面首个“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当前,东大街和集贤里作为我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相关保护改造工作已经完成60%,今年将陆续启动剩下的40%。

历史的印记和现代的气息
在这里深情融合
展示着如皋的独有气质

莲叶田田,荷影绰绰,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如今的平园池村,俨然成为了一张如皋“美丽乡村”的特色名片。

然而,几年前,偏僻、贫瘠,曾是这里旧有的“标签”。“以前村里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就连村民自己都不想走这些路。”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告诉记者。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平园池村藕池庄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在原有藕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再配上景观设施,形成了集种植、采摘、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藕池文化园。

日前,江苏公布第六批次特色田园乡村名单,长江镇田王村王家庄获得命名。至此,我市已有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特色风貌的乡居、怡人的乡风乡情、可“造血”的本土产业……一幅幅美美不同的田园牧歌图,让乡村发展差异化、特色化,也更可持续化。
END

文字 黄玉树 图片 邱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一个投资近亿的特色田园乡村建成了,让我们来看看,值不值?
如皋首眼天然温泉出水 出水温度42.6℃
【喜报】厉害了word村!以后请叫它们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沈家村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庄
【东尚山】乡村 田园 慢生活
露源村规划定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