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成功收台湾——东亚一流面对欧洲末流的苦涩

文:冷兵器吧函人

在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凭借着科学技术的优势席卷了全世界,皮萨罗率领169名士兵,征服了600万人口的印加帝国,让后人看到了两个极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展示了印第安人用人数无法填补——科技力量的鸿沟,

1624,欧洲人的魔爪已经伸向了大洋彼岸的中国台湾,他们在这里经营了38年,最终被郑成功击败。郑成功也因为此战,被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受后人赞誉。

很多人就此认为,郑成功能够打败荷兰人,说明同时期的欧洲人根本不足为惧,甚至认定中国已经拥有与欧洲势均力敌的军事力量,

但如果细剖这场战争,我们恰恰能发现,这是一场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战争,荷兰方以微弱兵力就抵挡住了属于当时东南亚翘楚的军事力量,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也暴露了落后的军事管理、低劣的武器水平等一系列缺陷。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时中国与欧洲的军事科技水平,仍旧有很长一段距离需要追赶。

(热兰遮城)

郑明方面的力量

必须承认,郑成功所率领的郑氏集团无疑是东南亚一带的霸主,他的船只布满从长崎到澳门的航线。坐拥着四倍于鲁王和唐王的赋税,被诸多外国人称之为“中国海域有史以来最强的军队(《西班牙人在台湾》)”,即使是当时虎踞了大半个中原的清军,依旧畏郑氏如虎,在遭遇了南京一战失利后,仍能大败清军,把清军杀的“尸浮海岸万余(《海上见闻录》)”。此后清 军对阵郑明,输掉了每一场海战,足以见其军之勇。以至清朝甚至不惜以迁海令这种自残的方式对抗郑氏集团。

但在军备方面,郑氏集团明显仍沉沦于传统武器,虽然他们也有着善使来福抢的乌番兵,有精通武艺的虎卫部队,但这些小股精锐仍填补不了郑明武备落后的缺陷,大部分的郑明士兵携带的仍旧是传统武器——斩马刀,弓箭,剑等。

(郑明军队常用武器——斩马刀)

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征服台湾之行。

荷兰人薄弱的海防部署

当时的台湾正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所统治,台湾虽然是荷属东印度公司当时面积最大的殖民地,但从数据上看,他们在兵力部署上却没有十分重视,公司账面上的15艘海船流散在东南亚各地,真正驻守台湾的,只有4艘船,分别为赫克托号、斯格拉弗兰号、白鹭号和玛利亚号,驻军不过1500人(《荷兰人在福尔摩莎》)。就这一千五百人,其中的八百余人还是因为服役期到了或者身体不适应服役而正欲退役的士兵,却因国姓爷的进犯,又被拉回了军队。此时,台湾方又因内部矛盾,司令官樊德朗带走了他的所有军官前往了巴达维亚,就此,这只缺乏军官率领的部队孤悬于台湾。

虽然人数稀少,但是,荷兰人对待战胜中国人有着独到的自信,这种自信也是有依据的——从他们多次镇压中国人中得出的经验来看,中国人无一例外都是胆小鬼(荷兰驻军队长Thomas Pede语)。曾经有一次,二三百名荷兰士兵击溃七八千名武装的中国人,由此,他们得出结论是:中国人是闻不惯火药味道的,只要放一排排枪,打中他们几个人,其余的人就会四散而逃(《被忽视的福摩萨》)。

赫克托号的陨落

台江一战,是阻击郑成功上岸的第一场海战,一开战,荷兰方四艘舰船就开到鹿耳门航道时,尽量靠岸边行驶。郑成功派遣出舰队中的60艘大型战舰,每船上有两门大炮,由陈广、陈冲指挥,意图包围荷舰。荷军最大的“赫克托”号最先开火,其余荷舰也跟着开火。双方展开激烈炮战。赫克托号驶在荷方舰船列队最前面。

(与赫克托号同水平级别的巴达维亚号,荷属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之一,盖伦船型,船长56.60米,宽10.5米,吃水5.1米,定员341名水手。)

虽然郑军战舰数量占优,但由于船体结构强度的问题,中式帆船并不能像欧洲的舷侧炮帆船一样架设大量的火炮,通常只部署两门火炮。其火力差距和荷兰方悬殊。所以一般军事革命论学派学者认为,当时欧洲的舷侧炮帆船相较于亚洲的战船具有决定性优势。事实也的确如此,由于火力强大,此战荷兰三艘(玛利亚号由于未搭载足够战士,于开战前开出远海)船便击沉了三十余艘郑明战舰。

决定此次海战的成败。无疑是荷兰方“赫克托”号的陨落,作为一艘拥有36门火炮的战舰,赫克托号是在当时在台湾仅剩四艘船只中的翘楚,当赫克托号也在炮战中爆炸,最终沉没在了海底,这场海战的胜负也就得出了结论。

关于赫克托号的陨落,虽然中方史料笔墨不多,但多指是中国部队击沉了赫克托号,但记载的更为详尽的荷兰方史料貌似更有说服力——赫克托号不是被郑明军队击沉的,而是毁于自己船员的操作不慎。

根据一名赫克托号上的幸存者转述(此人是赫克托号爆炸亲历者,被炸断双腿后又遭郑明军俘虏,最终被送还荷兰方),当时,激战中中的荷兰人在炮长的舱房内部署了一门大炮,而炮长的舷门都有一道舱门通往火药室,由于两者之间的舷门没有关紧,在士兵开火的时候,大炮的火花除了向前喷射,也喷向两旁,于是,成堆的榴弹和火药桶就这么爆炸了(《荷兰舰队指挥官卡乌的日记》)。

这样的损失对于荷兰方来说是巨大的,赫克托号的陨落直接导致了其余船只的四散分逃。余下的几艘船只有斯格拉弗兰号一艘是战船,玛利亚号是一艘快速帆船,虽然行动敏捷,却不适合作战,白鹭号仅是一艘通讯船,根本没有参与战争,他们在看到赫克托号的境遇后,都纷纷逃往东南亚总部。自此台江一战结束,郑明军队在海战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击沉一艘荷兰船只。

积弱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军力

赫克托号作为一艘重600余吨,能搭载9门铜炮和27门铁炮的武装商船(《荷兰舰队指挥官卡乌的日记》),居然也能制霸东南亚许久,以至于成为了战场上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把它置于欧洲,与同时期海军的主力舰相比,那就实在不值一提了。这一时代的欧洲海上巨兽们,通常装备有60至100多门火炮,吨位都在千吨左右,以荷兰海军1655年建成的旗舰七省号为例,仅仅炮甲板长就有46米,仅比赫克托或巴达维亚号含船首桅的全船长度略低,携带80门火炮,其中28门36磅炮,只有区区36门小炮的赫克托与之相比,连其一半实力都不到。

(荷兰战舰 七省号,1665年造。此为荷兰17世纪的巅峰之作,80门火炮,配备了当时荷兰海战的巅峰武器36磅炮,战斗力超越赫克托号不止一倍)

放眼欧洲,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属于不入流的军事力量,遇到正规海军,只有逃窜的份,如在1621年的直布罗陀海峡一战中,西班牙海军仅用9艘战船,就把50多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战船和商船打的抱头鼠窜。

更凄凉的是,有时东印度公司在东亚也遭人欺凌,如在越南,东印度公司的到来激起了越南人的不满,并被当时的阮氏王朝击退。

在柬埔寨,荷兰人遭到柬埔寨人的抵制。荷兰人的两艘船只被焚毁,35名公司员工被杀,。在湄公河上,柬埔寨人又击败了前来讨伐的荷兰东印度公司,432名士兵阵亡。

而这个时代,欧洲真正的巅峰海上对决——1665年的洛斯托夫特海战,荷兰与英方出动了荷兰方出动了一百多艘战舰,两国与七省号大致火力的战舰都在三十艘以上。相较之下,那艘击沉郑明军队30多艘战船的赫克托号就显得捉襟见肘了。郑氏集团的幸运,在于其遇到的只是荷属东印度公司,而非荷兰正规海军。而即使是这些缺乏战争经验和专业军官指挥的荷兰人,征服他们依旧让郑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果把这些海上力量驶入东亚,那么中国沿海将会经历一场浩劫。

(洛斯托夫特海战)

郑成功的后续惨败

海战胜利后郑军顺利登岸,开始扫平分散在台湾各地的驻军,靠着1600人想要防守这么大一个台湾是不现实的,面对有着十五倍兵力的优势郑明军队,余下守军开始败退逃回热兰遮城堡,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守城战。

郑方在大员市镇内筑土台,部属28门大炮,开始攻击热兰遮城。郑军分为3路,从大员市区(东方)、北线尾沙洲(北方)与鲲身沙洲(南方)逼近热兰遮城,荷方居高临下,从四角附堡枪炮齐发,南面军队被大炮逼退,躲在沙丘后面(距大员市镇约步枪射程的一半处),而大员市区方面的郑军也被逼退,丢弃所有的大炮,向市镇内撤退。郑方军队损失惨重,约有一千余士兵死于此战,八百余士兵受伤(《被忽视的福摩萨》).

这场战役中,荷兰总督揆一在的记录中有十分清晰的描述——

“所有的大炮都安排于特定位置,以便炮火能够互相交叉,从上方、下方及其他各方向同时对没有掩护的中国部队开火(《被忽视的福摩萨》)。”

(热兰遮城模型)

这座热兰遮城堡,已经融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成就——棱堡的部分技术,虽然看似丑陋,但却有着科学的规划,它的设计目的,就是要达到“火力交互”。城墙如海星般外突,使得城墙上火力可以兼顾不同方向,消除城墙脚等火力难以覆盖区域,同时压迫敌人进入突出的城墙之间的交叉火力区,受到多个方向炮火的集中杀伤。郑成功在之前,却从未遇到过这种城堡,单靠士兵的勇武和火炮的威力,自然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自此一战后,郑方改成了围而不攻的战斗策略。

惨痛的胜利

对于无法攻克的热兰遮堡,郑成功对此采取了围城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也都承担着互相的偷袭带来的损失和巨大的后勤压力,台湾本就不算一个富庶的岛屿,面对着两万多张要吃饭的嘴,郑军开始劫掠,屯田,贸易,,有内奸报道称战争期间郑成功甚至把一家老小都送回了大陆,可见,郑对打赢这场战争已经没什么信心了(《荷兰舰队指挥官卡乌的日记》)。

(图表来自《1661决战热兰遮》)

热兰遮城内的士兵却更为窘迫,他们不得不面对着霉变而又稀缺的食物,散发着腐烂的水井,堆满秽物的街道和消耗殆尽的火药,只能在城中终日祈祷巴达维亚城的支援和上帝的恩慈。后勤,成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胜负的关键。

九个月后,一个荷兰士兵举着白旗从热兰遮城里走了出来,中国士兵就在屏障后面,盯着这个荷兰人走下石径,在壕沟前停下脚步,把装有信封的竹筒插在沙地上。这一幕也宣告了郑氏的胜利——荷兰人终于正式向郑氏集团递交了投降书。经历了九个月后,这只两万多人的大军,也因饥荒。瘟疫,战争,损失了三分之一以上(《荷兰人在福摩萨》)。

(荷兰利用迫击炮发射榴弹的铜版画1618年)

即使是以15倍兵力的差距,郑明于之荷兰边缘力量,仍旧有着巨大的鸿沟,面对在欧洲早已普及,且用到东亚的只是普通档次的夹板船,棱堡,榴弹等新颖科技武器,即使只有区区千余人,也能使得郑明的军队在战场上损失惨重吃尽苦头。 明末清初的中国和西方科技代差,已不再是靠着一点机灵一点山寨就能弥补的地步了。而依靠这样苦涩的胜利,就能让一些人自信心暴膨,打心眼里自觉祖上无敌,只怕是亲历了那场战争的郑成功知道了也哭笑不得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成功为何能打败侵台荷军
郑成功:背叛与抗清,夺回失地的台湾英雄
热兰遮城围攻战:第三座遭亚洲本土势力攻克的欧洲堡垒
[上下五千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两万多人为什么用了八个月才把荷兰的一千多人赶走?
台湾之战——东亚海上霸王的崛起(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